疫情危机亦契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疫情危机亦契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 社会科学报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目前疫情还在发展,防控初现成效。如何打赢这场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乃至世界病毒防控战役,有效应对今后此类公共危机?

原文 :《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之国家治理——反思与建议(十条)》

作者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雷明

图片 |网络

基于对目前疫情防控成效进展的观察,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我们认为,最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和体制改革

力度,彻底转变过去重发展轻风险防范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尤其是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风险防范的发展思路,迅速建立常态化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组织强力机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紧急事务部, 并构建以此为核心的、科学系统完备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制度体系

具体有以下十条建议:

1. 制度建设

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制度体系

重大公共危机影响面广,影响力大,影响长远。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角度,制度建设、制度保证是关键。应从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角度,彻底转变过去重发展轻风险防范特别是重大公关危机(尤其是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风险防范的发展思路,尽快把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制度体系列为国家治理的首要议事日程。

2. 组织保障

迅速组建常态化的国家 (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紧急事务部

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服务提供属典型的公共品范畴,必须主要由有政府承担,这是政府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公共危机发生后,要想迅速消除危机,转危为安,令行禁止、高效率组织保障是关键,这是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制度体系的关键。

这就需要有一个常态化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组织机构——国家 (应对公共危机) 紧急事务部。

紧急事务部平时常务副职负责,制定应对公共危机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预案, 研发关键性科研支撑, 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应对公共危机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线上线下管理体系,包括人财物调动配置管理体系,社会动员管理体系,预案设置管理体系和危机处置管理体系,定期举行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演习(沙盘+实演)。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危机发生时,紧急事务部应在党的领导下,实施中央/地方一把手负责制,重大危机最高首长亲自负责,执行准战时(战时)管理条例,统一集中管理,各个部委机关、地方政府等政府职能机构、事业单位无条件响应,确保紧急事务部强有力的绝对领导力和权威性。

3.有效机制

高度重视预警和防控,建立起高效的重大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备的公共危机风险防控体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

构建科学系统完备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制度体系,必须高度重视重大公共危机预警和风险防控,建立起高效的重大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和完备的公共危机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起高效的重大公共危机关键性科研支撑、研发和储备体系。

4.健全法制

依法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重大公共危机应对法》

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必须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和依法理政的重要原则,必须建立起完备的应对重大公共危机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重大公共危机应对法》。

5.有效应对

危机发生时,第一要务稳住阵脚,防止忙中出乱,国家预备队和有效的应对预案最重要

公共危机、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由于影响面广,加之情况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很多情况不明,极易产生大面积社会恐慌,应对此类危机,第一就是要迅速稳住阵脚,防止忙中出乱,而要做到这一点,迅速在第一时间拉出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国家预备队最重要、最关键。

面对公共危机,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凡事都要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拉的出、打的赢的强有力高效率的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预备队,不仅要有人财物的充分保证,还要有有效的解决预案,其中有效的应对预案最为重要。

6. 目标任务

应对重大公共危机,首要任务目标就是人

危机发生后,人命关天,救人要紧。应对的首要任务目标就是要不计代价,所有的资源(人财物措施解决方案)都应无条件指向人,无条件救人。特别是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第一目标就是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将人的损失降到最低。

依法授权紧急事务部,由紧急事务部依法绝对领导指挥调动,统一应对预案, 统筹配置各方面相关人财物资源,国家各个部委机关、地方政府等政府职能机构、事业单位无条件响应,广泛动员全社会包括军队。

7. 舆情治理

危机发生后,必须要有高度公信力的权威的声音,以稳定社会情绪,防止焦虑恐慌

重大公共危机发生后,要迅速稳定社会公众情绪,防止焦虑恐慌蔓延。而消除公众焦虑恐慌的关键是要有高度公信力的权威的声音,第一时间发声,凡与疫情及疫情防控相关的一切相关数据、信息均以权威部门如紧急事务部统一发布的为准。

这里公信力至关重要!决不容许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的情况,要建立严格的问责制、一票否决制,要有挥泪斩马谡的决心!

8. 应急体系

危机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分级诊疗+集中救治+分类管理+网格化管理”应急管理体系

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制度体系中必须建立有一套高效完备的“应急响应+分级诊疗+集中救治+分类管理+网格化管理”应急管理体系。

危机发生后,特别是具有强传染力的公共卫生危机发生后,要分层分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隔离阻断传播链。应对措施的第一条就是第一时间采取隔离,完全隔离,彻底阻断传播链。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分级诊疗+集中救治+分类管理+网格化管理”应急管理体制。

9. 应对策略

危机发生后,集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影响面大,加之情况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多,危机发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特别是面对情况不明,有具有极强传播率的疫情,一个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破面灭点。必须采取破面灭点策略,区域隔离阻断,死守严控,集中收治,打破大面积区域性面状疫情。

同时精准识别,精准发力,精准管理,精准防控,逐一消灭以社区为单位的点状疫情。破面灭点,由面及点,由点及面,集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10.后期管理

消除周期内传染,严防死灰复燃

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特别是面对具有极强传播率的疫情,必须强化疫情“窗口期”防控,严格控制人员流动性,坚决杜绝周期内传染,开工至少控制在一个传染周期以后。同时严防严控,防止死灰复燃,病毒卷土重来。

重大公共危机危机发生后,应对的首要任务目标就是要不计代价,无条件救人。所有的资源(人财物措施解决方案)都应无条件指向救人和消除危机,其他如经济利益可以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策略。眼前经济损失,日后可通过诸如增加货币流动性、减税、补贴等政策性手段让利于企业社会居民。困难居民家庭可通过增加临时性生活救济、临时失业救济等财政转移支付等二次分配政策性手段提供帮助。

文章首发于社会科学报微信公众号,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疫情危机亦契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 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