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吗?

余波之野


医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医学生成长为医生需要漫长的过程。医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医院成为医生时,又会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生直至主任医师的晋升过程,这确实伴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能力的提升。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在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的技术水平是一样的吗?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对于不同医院同一职称的医生水平差异大吗?从整体来说,省级医院的水平应明显高于县级医院,有时候省级医院的主治医师甚至高于县级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这是因为省级医院大多是三甲三乙医院,优秀的医学生毕业后会优先进入这些医院,这些医院有更好的资源、更先进的设备、更多的病人和收入。



虽然说县级医院某些医生确实也是很优秀的,但局限于医院有限的条件,很多重病大病治不了,要往上级医院转移。老百姓心里也知道这种差异,有疑难杂治都优先往大医院跑,这其实也是国家着力想解决的问题,现在有出台分级诊疗,小病在县里治,大病去省里,以便能更好地分配有限的医疗资源,但实施过程仍然任重道远。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我在乡镇医院工作10年通过招考到县级医院,又在县级医院工作13年,去年晋级付主任医师。期间在省级三甲知名医院进修一年,然后,每次晋职称都是通过考试过关的,对这个有一定的发言权。

首先,省级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就非常牛,他们的业务素养是行业的主力军。副主任医师以上,就科研搞得多,带学生,讲课,开会……主任医师基本就是三甲医院本行业的领导层了!

再说晋职称,越到级别高的医院要求越高,需要的论文级别,科研项目都必须高端,全英文国际级刊物的论文,晋副高职称几乎必须,影响因子都是10几分的!

县级医院晋副高我准备了大约5年,考过了计算机和英语登记考试,水平能力测试,论文5篇自己写得,出书两本(有水分)。在医院排队打分3年后才,有幸过关,有资格但没有排队上或者硬件稍微差点的同事有20多人的主治医师,只好今年再努力。因为名额限制。

乡镇级别的医生,基本都是符合条件优先晋级,国家政策支持。

所以,大家看到医生的职称,大致情况可以自己分辨到……


诗歌扫地僧


省级前二的医院和市级前二的医院都呆过,回答一下。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客观的分析。


职称和年资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是,医师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完成了晋升所要求的论文等要求后,可逐渐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以硕士研究生为例,一切顺利,各种材料要求都准备齐全及时的情况下,毕业工作三年后可以考主治医师,再过五年可以考副主任医师,然后再过五年可以考主任医师。所以,医生的职称,首先直观的反应了这位医生的工作年限,那么既然是工作年限,也客观反应了医生的工作经验。


省级和县级

然后,我们应该来比较下省级医院(省内前三名吧),市级医院(市内前三),县级医院(县里数一数二)的医生,他们工作同样的年限,有什么不同。


市级和县级医院的医生,从职业社会分工来说,主要承担着基层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能把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看好,处理好,就是非常好的市县医生,同时再能具备比较好的疑难杂症和罕见病的诊断识别甚至是治疗能力,就是专家级的地市县级医生了。


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医疗中心的医生,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处理能力之外,还有机会接触非常多的各地来求医的疑难杂症和罕见病患者,见识各种少见病例的机会和开展复杂或新型手术的机会比市县医生多的多。

这是不同级别和区域的医院社会分工所决定的。


按理说,工作同样的年限,市县级的医院的医生会将常见病多发病看的越来越娴熟,将常见手术开的越来越熟练。而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医院医生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复杂手术、新技术等。


但是这其中会有一个影响因素,就是越是往大医院走,年轻医生越需要搞科研写论文,甚至科研、课题基金、论文已经是能否顺利晋升的最重要的指标。所以,如果对比同样工作三五年的医生,可能地市级的医生更具经验一些,但是省国级医院的医生一旦在临床上开始上手,成长是飞速的。也就是说,在住院医师、低级别主治医生这一栏,可能大家区别并不大,但是到了高级别主治、副主任医师甚至主任医师级别,省国级的医生在处理各种复杂疾病、手术方面以及对最新理念的知晓和应用方面将大概率的超越市县级医生。(当然凡事都是概率问题,并不能绝对)


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因素是,由于制度问题和病源集中度问题等决定了市县级的医生可能在自己的专科方面看的更宽泛更繁杂,而省国级的医院医生可能更倾向于专著某一个细分领域,因为会有全省或者全国的这方面的病人来到他所在的医院就医,慢慢就锤炼出来了。


说了这么多,给大家举几个实际例子。


以骨科为例:


市县级的骨科医生可能的特点如下:

①随着主治、副主任、主任的经验积累,他可能会开包括脊柱手术、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手外伤、关节镜等在内的跨越多个亚专科的手术,门诊也是什么骨科病都看。所以,在市县级医院,甭管你是骨科的哪方面问题,只要是常见的,不属于罕见的疑难的,可能这个骨科医生都能给你看病和手术。即使我本人所在的医院已经将骨科分为了脊柱、关节、创伤、骨肿瘤和手足外科,但是实际工作之中仍然是各种手术都会开展,关节外科的医生也会收治骨折的病人开开,创伤的医生可能也会做做颈椎腰椎手术。


②他的手术技术的成长非常依赖于所跟随的上级医师的水平及是否“放手”。如果是在比较放手、比较爱教且水平很高的主任手下,可能到了高级别主治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处理很多常见和多发的病情的手术了。


③对最新理念更新的接受或者新兴技术的掌握方面,比较滞后。由于科研压力不大,平时看最新领域内文献的医生并没有省级医生那么多,更新理念和学习新技术主要靠交流会议和进修。也由于什么手术都开,所以很难有精力去钻研某一细分领域,更由于什么手术都做,某些特殊疾病的病源很难集中到某一个病区或者某一个医生这里,于是就很难在这个领域达到一定的高度。再加上市县级医生确实比省国级医生持续学习的意愿差一些,或者各种交流的机会少一些,还有压力小一些等,造成了这种对新理念、新技术学习方面的落后,但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手术方面,却不见得比省国级差多少。


④他可能每天处理更多的切囊肿、切半月板、取钢板、锁骨髌骨胫腓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前路手术等相对常规一些的手术,反复的重复。


类比到容易理解的学生复习做题方面,市县级的医生可能每天是语数外史地政物化生的课后练习、习题册等反复的做,对于一般的考试来说,随着年资的增高,做的题目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熟练,你搞一个九科综合大统考,他们可能考出相当不错的成绩,优秀的副主任医师各科平均得分80分以上,甚至很多厉害的副主任、主任医师,能取得各科85分以上,部分科目90分、95分的超好成绩。既写得一手好作文,数理化也一样不差,英语也还能不错,史地政等也都不赖。



省国级的骨科医生可能的特点如下:

①他们可能都是博士毕业,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回到自己的科室开始工作时都已经是主治医师了,然后在年轻的时候需要承担大量的科研压力,而临床手术等方面一个团队里比他年资高的比如高年资主治、副主任医师等都还在热火朝天的自我锻造,不太有机会提升技术,所以更多精力用于自己的科研和论文方面。


②但是一旦他们上级医生开始放手指导他们,他们成长飞速,因为这里汇集了全省甚至全国的高质量疾病的病例、手术,集中度高,能够得到短时间高强度密集锤炼,从而很快突破某个技术的瓶颈。


③他们所在的科室一般都是严格划分亚专科的,比如你脊柱外科的医生就只能开脊柱手术,不许开关节或者骨折的手术,但是全院的脊柱病人都是你们看,非常集中。有些医院甚至更细化,按病种或者部位分医疗组,比如北医三院的颅椎、鼓楼医院的脊柱侧弯、积水潭医院的肩关节外科等等,这些这里的医生就能够更集中的锻炼某一项技能,很快达到一招鲜吃遍天的水平。比如,南京鼓楼医院脊柱外科在邱勇教授的带领下,脊柱侧弯可以说是国内顶级水准。全国各地的脊柱侧弯患者集中到鼓楼医院就诊,很多他们的医生每天都在开脊柱侧弯这种高难度手术,甚至只需要开脊柱侧弯这一种手术即可,因为在这里这种病人特别多,所以他们开这种顶级难度的脊柱侧弯手术已经是家常便饭。而到了地级市,可能一个主任一年遇不到几个需要手术的脊柱侧弯患者,由于手术难度大,自己又不经常开,很多时候会介绍他们去南京鼓楼医院、北京301医院、北医三院等上一级医院去开这个刀,所以又进一步促成了这种疑难少见病例和手术技术的两极分化。


④他们可能并不能做到各种手术都“通吃”。比如你让某位在全省甚至全国关节外科领域已经颇具名望的主任做一台复杂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他可能1小时不到就结束了,对他来说简直小case。但是你要让他去开一台复杂一点的胫骨平台骨折,或者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他可能急的满头大汗,有时可能连下手术台都困难,因为平时根本不搞这个啊,人家就是天天做关节置换的,一年做1000台人工关节,谁要花时间去搞什么骨折和脊柱啊!而放在市县级医院的副主任或者主任,那,你别管什么腰椎还是膝盖,都能搞定。但是你要是难度很大,那可能他开起来会比较吃力,再加大难度的,可能就会无法保证手术效果或者不敢接招而建议你转省级或者北京上海去做了。因为毕竟针对某一种特殊技能的训练深度,不如省国级医院医生。你让一个市县级医院的骨科医生只看脊柱侧弯,只开脊柱侧弯?你是准备让这位医生饿死吗?当然,阜阳人民医院的李超主任确实是这方面的奇人,在阜阳这个并不发达的城市,把脊柱侧弯这种少见病搞的远近闻名。


还是以复习学习为例,省国级医院的医生就相当于那种班里理科特别强的学生,数理化次次考试都接近满分,低于95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甚至还搞各种数理化的奥赛训练,你只要是考数理化,甭管题目多难多变态,他们手到擒来,就好像从没就没有他们不会做的数理化题目。但是你要让他们考历史政治,那卷子可能就比较难看了,及格恐怕都成问题。




我想,说到这,大家应该很明白了。


主治、副主任、主任医师,这些代表一个医师的工作经验,工作年限,一般来说,工作时间越久,经验越丰富,看病越老练,手术技术越娴熟。但是并不与能力严格对等。我们其实也都知道,在任何单位,工作时间越久经验越丰富,但是也并不是绝对的,个人能力、机遇、努力程度等,往往也会让每个单位都有一些很突出的年轻人,同样,也有很多靠混日子混年资到老资格的老员工。


市县级的医生,他们的技术水平更偏向于全面,深度不如省国级医生。

省国级的医生,他们的技术更倾向于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对于自己所钻研的领域里的疑难杂症、复杂手术等,比市县级的医生肯定是要厉害很多,因为他们可能一年接触和处理的某疾病的病人,比市县级同专科的医生一辈子还要多。但是他们可能并不能特别全面的处理同专科但是却不是他所研究的领域的一些疑难病例或者手术技术。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在本市本县看病,常常会奔着某个医生去。XX医生是XX医院骨科的,只要是骨科病,找他就行。

而要去省里看病了,往往都是在当地医院看过后,医生给推荐说,你这个病情啊,比较复杂,或者手术难度比较大,建议你去XX医院找XX主任看,他专看这个病,专开这个手术。


综上,惯例,建议是:


常见病、多发病、普通看病,市县级医生足矣。年资当然是越往主任经验越丰富,但是医生的责任心和态度,却和年资不见得对等,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个病的诊疗或者这个手术有多难处理,而是责任心和对病人态度的问题,让病人产生的质疑、不解和怨恨。


疑难杂症、高难度复杂手术、新兴技术(引进国内开展5年以内的)、对手术的治疗结果要求完美的(比如考90分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如果你一定非100不行,比如很多高级别运动员,他们对运动损伤手术的要求是苛刻的,因为关系到职业生涯且他们确实对功能的需求远高于常人),那就去省国级医院,找这个疾病领域的大牛二牛来给你看。


最后,提醒各位,再牛的地方也有混子,再小的地方也有大神,高手未必对你的事上心,新手未必不是解决你困扰多年问题的那个贵人。


看病,也是要靠一种“缘分”的。


运动医学王杨雨凡


医院医生职称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但不是全部。医生职称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住院医师(初级职称)~主治医师(中级职称)~副主任医师(副高级职称)~主任医师(高级职称)。

主任医师是最高级职称,从医的人可以说到顶了,代表了他所在这个行业具备一定的权威。

医院的挂号费的多少也是按照职称高低来有所区别,职称越高挂号费越高。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属于专家,挂号费又更贵一些。

职称越高一般说明资历越老,技术越好。但也不是全部都这样,有些主治医师不管是做手术还是其他领域都很厉害可以说拔尖,但是由于很多其他原因限制没有晋升到高级职称。还有些高级职称的医师虽然晋升了高级职称,但是技术却不敢恭维。

一般医生在这个行业打拼了五年以上,都可以算得上半个专家,医疗行业从业十年以上基本算一个专家,不管他有没有晋升到高级职称,因为这个行业的某个领域从业这么久,不要说做,哪怕是看和听也差不多滚瓜烂熟了。

县级医院的同等职称的医师和省级医院的比起来,我想肯定逊色不少,毕竟人家省级医院的规模和人员配备都高级不少,开展的诊疗项目也多,专科分工越来越细,所以技术含量也肯定更高。



疼痛诊疗刘医生


职称跟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举个例子当然不能以偏盖全啊,我是一个住院医师,我去一个三甲医院进修,我是二甲医院的,以前干大内科的,以前进修过心血管,心血管知识还可以,去了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进修,比神经内科我别人家主任医师十万八千里,比心内科,他们又差我十万八千里,我总是给他们讲心电图,讲内科病治疗,当然这是以全科对专科,可比性不大,我的意思就是说,不能以某个领域行不行,来评论这个医师就不如主任医师,现在我们科室我一个住院医师,经常帮助主治副主任主任解决心脑得问题,这能说明什么?职称只是一些人会考试,他会不会看病不知道,真正含金量高的,还是主治副主任这个阶层的,他们也接触前沿的东西,也不守旧。我认为一部分人在部分领域可能是有区别的。但不能单纯以职称论能力。我只是不会考试而已,看病没问题。


尘埃也霸天


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主任、副主任医师是怎么晋升上去的。我们这县里医院的大多数所谓主任拿着主任专家高额挂号费却干着连普通医生都不如的事。前天我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病,那个所谓的主任简单问几句就开了彩超单子,(和我前后带孩子去看病的基本上都是化验彩超甚至CT)结果孩子拉肚子没看好到小诊所看好了。我就想问问你这个专家是医德问题还是医术问题?


心树67359505


每个医生的水平都不一样!

不同医院,不同疾病的医院,不同级别的医生水平也不一样。

没办法医学是一个和经验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你见过这个病,你做过这个手术;和你只从书上看到过这个病完全不一样,所以,对于每一个医生来说,见得多、做的多,自然相对水平就高。


医生级别区分

我们先看看同一所医院的不同级别医生的区别,一般来说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就会成为实习医生,考下执业医师证后,经注册就是一名正式的医生了,一般来说先从住院医生干起,本科过5年,硕士过2-3年,博士当年,经过考试合格后,都能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当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大部分医生就此止步了,因为副主任医师,需要的不仅仅考试,需要的不仅仅会看病,会做手术。要从主治医师到副主任医师,更多的是要看写了多少文章,做了多少课题,这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会看病,只要会写文章,尤其会写SCI文章,大概就是比较高级别的文章,那么不但可以顺利到副主任医师,也会很快到主任医师。

但写文章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并不是专长,所以很多医生都止步于主治医师,当然这只是大概情况,因为每个人和人情况不一样,又会写文章,又会看病的医生也大有人在。但在同一所医院,同一个专业来说,大部分情况下,级别越高经验相对越丰富一些,只要他不是文章主任就行。


我们说过了,医学和经验关系密切,所以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生见多识广,这是肯定的。大医院医生一个月见得有些疾病,在县城一辈子也看不到,这样的原因就决定了肯定水平不一样。总体来说,大城市大医院的同级别医生比小城市小医院同级别医生水平肯定高。甚至很多大医院的主治医生水平也要远远高于县级医院的主任医师。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排长队去大医院看病。

如果面对这种不平衡

这种结果是无法改变的,所以现在国家通过分级就诊,先从小医院逐渐排查,在下级医院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去大医院凑热闹了。因为小问题小毛病在小医院同样能解决,大医院是解决大问题,是解决小地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地方。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医德

医术固然重要,但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不但要医技高超,更要医德服人。医德不仅是指态度要好,更重要的说实话,不忽悠。能治治,治不了不要胡说八道,更不要过度医疗,更不要为了医院的面子或效益绑架你的技术。

对于任何一个医生来说,不管在大城市大医院,还是小城市小医院,既然我们干了这个苦差事,那我们就得对得起这个名号!


心血管王医生


先说同一级别医院不同的职称医生的技术水平有无区别。一般规律来讲,同一专业上一级别的医生的诊治水平要比下一级别医生的技术水平高。无论从治疗经验,所学内容,实践操作上甚至学术水平上,职称越高的所掌握的内容越多或者约熟练。刚毕业的住院医生,经过几年规范化培训后晋升主治医生,主治医生经过4-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需要经过理论考试,实践锻炼(比如科医生需要一定数量的术者或一助手的经历)和文章及课题的要求才可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生一般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需要更高的技术锻炼和学术要求后才晋升为主任医师。所以,通过这个经历看,一般情况下职称越高,水平越高。

上面说一般情况,一般规律。那么,必然有“二班”情况。职称不完全代表实际的工作能力。职称是某些指标的量化,但是医生的诊治水平是综合性的。如果一个人不停的学习,专业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同级别医生甚至远超上一级别医生的水平,这是完全可能的。举例来讲,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需要专业知识的积淀,需要手术规范的约束,但是还是需要一定的天赋。有些医生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是手术水平和标准化手术操作能力及手术安全远超上一级医生,这是经常的现象。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同行,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是最有发言权的,如果医院的同事经常把熟人朋友介绍给某位医生,虽然这位医生在整个学术界名声还不算大,但是可能手术水平是非常高的,大家公认的。相反,有些外科医生,直到头发花白,该退休了,水平也就那样了。


再说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的比较。其实,这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如果是同一专业的话,很多概率上来讲,省级医院的同级别医生的水平要高于县级医院的水平。因为无论是医疗资源,学术平台,国内外交流的便利,接触病人的数量和病种,二者都是不在一个水平上的。但是,具体个人,也许某位县级医院医生的水平远高于省级医院的医生,只是概率低一些。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普通大学的学生肯定有一些学生的水平综合素质会高于重点大学某些学生的水平,但是大概率上讲不是这样的。


北大肿瘤张成海医生


这个问题的确难以回答,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本来就难以绝对界定。如果我说省级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还是主治医师比县医院的相应级别医生水平高,那不公平。因为医疗水平高低不是医院级别高水平就高,而对于县医院的医生也有水平很棒的,所以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条船。如果我说县医院医生比相应级别的省医院医生水平高,那更是不能服众,因为这有悖于常识,不然的话为什么县医院医生还要去省级医院进修干嘛呢。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无法回答,只能说省级医院的整体水平肯定高于县医院,而县医院也不乏优秀医生的存在。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是,医生的医术有时候很难靠一个单一标准就来界定水平高低,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单一某个病人治疗效果好坏就说某个医生比另外一个医生水平高,所以这也是这个问题难以回答的原因之一。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说,省级医院很可能比县级医院整体水平高一些,但是不能说省级医院所有医生比县级医院所有医生优秀,毕竟这样说太不公平了。


张之瀛大夫


这个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要科学的分析这个问题可能要从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职称评定在省级医院和市县级别的评定难易度是不一样的。在市县一级的城市比如评定副主任医师,一般要求是有一个科研成果、3~5篇的省级或国家级论文、现在有了学分的评定、需要有定点支援的经历、需要有进修的证书、需要通过国家职称的考试,国家为了简化职称评定的程序,现在取消了微机以及英语的考试成绩,之后参与在省一级的职称评定,或在市一级的职称评定获得副主任医师的资格。在省级医院评定职称,副主任医师难度要大很多,比如一些教学医院可能会要求是博士生学历、援疆援藏1~2年的经历、论文也要求是SCI论文,这个是非常难的,有的甚至要求影响因子在6分以上,不提其他的一些要求,单论援疆援藏的经历以及SCI论文的要求,就已经是市县一级的医生很难达到的标准。在省一级医院获得主任医师的资格难度就更大了。所以说从学术上到经历上,科学的讲,省一级的医生要比市县一级的医生经验丰富,是可以这么说的。



第二,对于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在省一级医院,面向是全省的患者,患者量比较大,而且很多在当地诊断不了以及治疗不了的病例,最终都流向了省一级的医院,所以说在疑难杂症以及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省一级医院的医生水平肯定是要高的。当年谢医生在北京进修的时候,不用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科室的主治医师,对于某一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谢医生是非常佩服的。另外在省一级的医院科室会分的更加详细,比如在市县一级的医院可能会有多个骨科,干的活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省一级的医院,一个骨科可以分成手外、创伤、脊柱、关节、运动医学等多个分支学科。那从下图就可以看到在大医院的骨科是有多么精细化的分科。


由于患者量的支持,所以说每一个科室都会在各自的领域找寻到自己研究的方向。这种强专科的建设注定会决定在专科范围内,省级医院的专家水平会很高。

第三,对于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然而当对于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当地医院与省一级医院的区别是不大的。这得益于我们国家现在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发达。以往受制于经济因素,很多医院的基础设施不够发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很多市县一级的医院,设备的配备以及手术室的环境、人员的配备等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一些在过去比较复杂的疾病,比如髋关节膝关节的置换,现在完全可以在当地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而且不代表市县一级医院的医生就永远会停滞不前,在市县一级医院的医生得益于现在网络的发达,以往需要抽调大量的时间去省级医院进修学习,但是现在完全可以在网上观看直播以及通过网络学习班的方式提高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上,市县一级的医生也在与飞快的速度进行追赶。所以说在普通疾病以及一些相对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市县一级的医院医生与省级医院的医生差距不大。



以上就是对您提问的解答和我自己的看法,术业有专攻,学业有先后,无论省一级医院还是市一级医院的医生,其最终的职业目的都是为了服务患者,用高与低的这种简单的评价模式去评价一个医生,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和赞吧,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