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这两点“败笔”,注定了关羽的悲剧人生


读三国:这两点“败笔”,注定了关羽的悲剧人生

关羽号称“武圣”,与“文圣”孔子一样配神庙,享祭祀,人生不可谓不辉煌。

其实,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关羽的地位并不特别突出,与张飞、赵云一样,都是刘备手下一将而己。

但是,到了《三国演义》中,作者认为关羽“酬恩之义重,报主之志坚”,是万古之人所不及也。于是,在小说家的渲染下,比孔子小了足足一千多岁的关羽成了与孔子不分伯仲的比肩兄弟。想这关羽,武不及人中吕布,文不治片章经典,孔子有知,岂不气破肚皮吗?

其实,在关羽神勇无敌的光环在,掩盖了关羽的两项致命的败笔,这就注定了他整个的人生悲剧。

读三国:这两点“败笔”,注定了关羽的悲剧人生


一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该插手刘备有关“太子”的人事安排,直接得罪了刘封,为日后的败走麦城埋下了定时炸弹。

本来,立谁为太子刘备是先请教了诸葛亮的。但是,人家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你们刘家江山怎么也轮不到我,爱谁谁,才不管闲事呢!于是回了句:“此乃家事,问关张可也。”孔明这叫什么?就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免结怨于人。孔明深知无情最是帝王家,“立储”之事闹不好是要人头落地的。但关羽似乎是个不懂政治的人,他觉得与刘备是结义兄弟,与刘备平起平坐。但他根本没明白,在刘备心中,他与关、张名为兄弟,但更是君臣。当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关羽竞出面阻挡,直说“兄有亲子,何用螟蛉?久后必生祸患”。看看,这就等于断了人家的生路啊!关羽等于平白无故给自己找了个死敌,要不太子之位也许就不会落在刘禅头上,也就不会有刘封对关羽的见死不救了。其实,关羽之死就是在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在“买单”。

读三国:这两点“败笔”,注定了关羽的悲剧人生


关羽的另一大“败笔”就是丢失荆州。

荆州的重要性在孔明出山之时就说的一清二楚了,失去荆州,刘备就没有了进退之地。但恰恰是自己的好兄弟关羽葬送了荆州,从这一点上说,关羽在政治、军事、战略、战术等方面是根本不合格的。

读三国:这两点“败笔”,注定了关羽的悲剧人生


当今社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商业老板往往在店铺的显著地方供上一尊关羽的神像。是想让关羽为他招财进宝呢?还是在向客人昭示自己义气深重呢?他们可能不知道,关羽其实就是个“败家子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