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傲慢與歧視比病毒更可怕

本文大概16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荐读」傲慢与歧视比病毒更可怕

作者張敬偉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本文刊於2月10日《大公報》。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下稱新冠肺炎,簡稱NCP)疫情引發不安可以理解,但對華人和亞裔人士的種族歧視則值得警惕。病毒無國籍,防疫是全球責任,是基本常識也是普世倫理。

「荐读」傲慢与歧视比病毒更可怕

糟糕的是,國際社會近期不斷出現針對海外華人和亞裔人士的言論和行為暴力。顯然,這不僅僅是疫情面前暴露的人性弱點,也摻雜著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和意識形態分歧。如果說一些國家的民眾對海外華人和亞裔人士的排斥尚情有可原,畢竟人們對疫情的恐懼會激發不理智的情緒,從而產生趨利避害的不當言行。一些主流媒體和精英人士的歧視言論則讓人難以接受。譬如丹麥媒體發表侮辱中國國旗的漫畫,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是亞洲的真正病夫”,皆是公然的辱華行為和種族歧視。

儘管丹麥媒體的辱華漫畫也違反丹麥法律,但無論是涉事媒體、作者個人還是丹麥政府,都以言論自由作為辯解,拒絕向中國道歉。此外,華爾街日報也沉默以對,稱中國“亞洲病夫”的專欄作者也拒絕更改題目,更拒絕向中國道歉。

精英的歧視、媒體的偏見乃至政府的傲慢,其實折射了西方世界的慣性邏輯。一方面西方世界主導近代全球秩序五個多世紀,二戰後世界格局更是為西方所設計。因此,西方世界形成了唯我獨尊的文明優越感、意識形態的自戀情結。另一方面,西方社會對中國發展充滿集體無意識的焦慮,對中國實力提升感到不安,同時希望中國出現混亂和麻煩,以便確保西方秩序的對華優勢。疫情來臨,西方社會一些人終於找到了釋放不當情緒的機會。他們將疫情放大為中國的“人禍”──攻擊中國政府、挖苦中國民眾、對海外華人制造種族歧視。疫情是一面照妖鏡,不僅照出了疫情面前的人類大愛,也映射出人性的弱點,更折射出某些西方政媒和精英人士的陰暗心理。

隔絕中國就是孤立自己

全球化時代,即使遭遇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主權國家突發的疫情也會向全球蔓延。這是地球村時代的必然,也符合疫情傳播的特點。在此情勢下,發生疫情的國家和地區,自然需要更嚴格防控措施以便阻止疫情更大範圍的蔓延。因此,疫區的嚴防死守是負責任的。然而,其他國家和地區在防範疫情方面需要實事求是,防控措施也要體現輕重緩急。如果過度緊張,製造恐慌,風聲鶴唳,不僅不利於疫情防控,反而會導致全球性紊亂。

中國疫情防治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認可,雖然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但並非針對中國而是為了那些防控能力較弱的國家。而且,WHO不建議全球對中國實施旅遊和貿易限制。然而,美國第一個提高對中國的旅遊警告,給全球提供了惡劣示範。無論旅遊還是貿易,如果隔絕中國,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影響。畢竟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二大貨物貿易體,隔絕中國就是孤立自己,對中國的偏見和對華人及亞裔人士的歧視,更暴露出所謂自由平等的虛偽。

病毒有害,疫症無情,人類不分種族宗教和意識形態,在地球村形成了命運共同體。這個世界不存在自掃門前雪的所謂安全,只有孤立主義的自欺欺人;這個世界也不存在對某個種族和國家免疫的病毒,侮辱中國防疫努力和歧視華人的行為,是全人類的悲哀。因此,新冠肺炎病毒不可怕,人類互相歧視的病毒才最可怕。

在經歷疫情最初的恐慌後,人們驚喜地看到,中國防控疫情取得了初步成功,除了湖北外,其他地區的新增和疑似病例在減少。國際社會也由最初的驚慌失措變得理性,不僅沒有更多國家追隨美國孤立和封堵中國,美國對華防疫立場也開始積極起來。尤其是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後,美國決定向中國提供1億美元援助,美國民間也向中國提供援助物資。中美兩國在醫藥(疫苗)上也有很好合作。中美兩個大國攜手防疫,不僅有助於提升全球防疫的信心,也有助於抑制全球恐慌並穩固全球市場預期。

更要者,中美合作也能更好地構築全球性的防疫網絡,儘快送走疫情瘟神,並消解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誤讀和對全球華人的歧視。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