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孟子在思想傳承上有什麼聯繫?

用戶名16875907859875


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實際上,老子學生也很多。老子最著名學生之一就是孔子。

王嶽川先生認為老子及其《道德經》是中國思想元祖。

孔子思想主要集中在《論語》。

唐代玄宗註釋了《道德經》、《論語》和《金剛經》,史稱其行為為注三經。

但有一個前提是,《道德經》與《論語》都是源於《易經》,《易經》是中國學術思想之源。

易學八卦最早應該源於西伯侯姬昌(後來文王)做人質,被囚於羑里(殷商都城附近 今安陽湯陰縣)時。在被囚禁時,無書讀 無事做 便推演八卦,而八卦圖,又傳為伏羲所畫。後來回到西岐,完善了陰陽五行之說,為早期《易學》。《史記》雲:“文王拘而演周易”唐代學者孔子世孫孔穎達認為《周易》之周就是文王。

《道德經》是對《周易》的哲學解說。《論語》是對《周易》的通俗解說,同時也融進了老子思想成果。

《周易》、《道德經》都認為天地有秩序 ,事物有機緣,做事鬚鬚因勢導位。《論語》則把周易思想固化在人倫世界,試圖論證西周禮樂制度合理性。實際已經大大簡化縮小了《周易》,《道德經》的思想疆域,但是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教又演化為三綱五常,四維八德,最適宜中央集權制下的最高統治者,因而自漢武帝以來直到清末民初,孔儒思想一直是中國意識形態的根核。

但是,提倡清淨無為,淡泊寧靜的道家情懷日益受到世界的追捧。在價值追求上又與當代的綠色,和諧理念相契合。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基礎,儒釋道也有一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要走。就這點而言,70年代“亞洲四小龍”與當前中國比,無論規模和深度上,都不能同日而語。

我們期待儒釋道再放異彩。









文物樑子


老子

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孟子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奇妙影視大秀場


諸子百家皆出於道,不過旨趣側重不同,老子重自然站在了天地自然的高度上,而孔孟儒學偏重人道人性人倫!老子深刻而立根終極,孔孟家國情懷與人性人倫人道共存亡,各有千秋!


傳遞正能量33644025


老子的作品有《道德經》,其思想是為道,是道教道家學派的鼻祖。其後的莊周繼承併發揚了學說自成一派簡稱老莊玄學,老子思想在後來的道教創立起到指導作用,張道陵道長利用老莊思想成立了道教開創中國宗教信仰的先河。

孟子是孔丘的門徒師承儒派思想,主張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養性克己服理而提倡中庸之道。孔孟思想是儒教的核心價值觀,它為儒教提供思想指導開創中國幾千年文化價值觀奠定基礎。

老莊玄學與孔孟之道有一定的關聯,巜道德經》為孔子提供一定的思想幫助,細化老莊思想在人文社會方面的格局。但它們有區別,領域不同核心也就不同。

不可否認它們的存在為華夏民族的生存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幾千年中華文化傳承不曾間斷。


你168379208


中國文化的根源即道,其實說世界文化的根即道也不為過!道即永生永存心想事成之正義有效知能,是人類並萬類之終極價值及歸宿!不過因物性而各有宗稟:色類各有道互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恰如求兔角!

諸子百家皆出於道,不過旨趣側重不同,老子重自然站在了天地自然的高度上,而孔孟儒學偏重人道人性人倫!老子深刻而立根終極,孔孟家國情懷與人性人倫人道共存亡,各有千秋!


陽光明正


如果真正想探索,那麼,這種選題方法是不可取的!這會把自己帶到溝裡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