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至聖先賢都被稱為“子”?如孔子、孟子,這有何說法?

九月gao


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各諸侯國不論分封爵位高低,違背禮法僭越稱公者不可計數。更甚者不尊周天子而自相相王。

“子”本是周王室所封爵位名稱。

春秋時期諸侯僭越稱公,上行下效,卿大夫互以稱“子”以為敬稱

“子”開始為敬稱而濫用,世家大宗師也被以冠以“子”,以示尊重。墨子、老子既是如此。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區別於以上原因。

孔子,思想核心是恢復周禮,對當時不尊禮樂,擅自以“子”為尊稱持反對意見。

雖然當時其學生以其為大司寇又為儒家開山之祖的原因,敬稱其為孔子。

孔子自身卻不以為然,並因與其主張不符的原因而堅辭不受,而常以夫子自居。

這常見於記錄其言行的《論語》之中,多有記載。

因此孔子,全稱更作孔夫子。


歷史小知


“子”在古代是對德高望重的男子的美稱,尊稱,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莊子等,後來孔丘開口說話,就是“子曰”,此時“子”已然是最高尊稱了。

然而當我們把眼光望向古今中外,我們會發現不止中國有這樣的傳統,古希臘、歐洲都有這樣的稱呼,以此來表達對自己國家的人或事物的尊重。

古希臘,最有名的詩人,荷馬。荷馬與意大利的但丁、英國的莎士比亞以及德國的歌德並稱世界四大詩人,沒有荷馬,此後可能是不會有但丁、彌爾頓等偉大詩人的,荷馬的詩對整個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文化影響是巨大的。因此,在古希臘,人們尊稱荷馬是詩人,詩人是古希臘對聖賢最高的尊稱。

再說到歐洲,最有名的書,新舊約,《聖經》對歐洲甚至世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西方,《聖經》是銷量最多的書籍,西方人的思想、行為深受《聖經》的影響,因此,在歐洲,人們尊稱新舊約為“書”,這是歐洲人對新舊約最高的尊稱。

因此,古今中外,都有這樣的傳統,對各自最尊重的人或事物都有著專屬的、最高的尊稱,子、詩人、書都是最高的尊稱。


氏名無


“子”在甲骨文中是個嬰兒的模樣,嬰兒剛剛來到世上,頭腦中沒有雜念,因此用它來表示心無雜念、道德高尚的人。古人有見賢思齊的特點,所以這些道德高尚的人就成了老師,因此,又有了老師的意思。老師不能徒有虛名,總得教人點東西,所以就出現了諸子百家。這樣,“子”在這條路上就有了四個意思。

一、“子”是嬰兒。

不管是甲骨文,還是金文和小篆,都突出了嬰兒的特點:腦袋大。嬰兒的囟(xìn)門很明顯。嬰兒也叫赤子,剛出生的嬰兒渾身紅色。嬰兒剛到世間,還未受到世俗的“汙染”,此時是純淨的。這也就是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人生識字憂患始。有了憂患,就會趨舍。還好,嬰兒的腦子裡什麼都沒有,天性純良,心無雜念。

二、“子”是君子。

君子,有修養有學問的人,即德才出眾的人。《左傳》說,太上立德。留給後世最好的是德行。歷來被標榜的堯舜禹湯,老子、孔子,都以德行流傳後世。像孔子這樣,被封為“萬世師表”的,按照當時的思想,肯定首先是君子的“子”。這一類人裡還有墨子、孟子等諸子。

三、“子”是老師。

由於初秋戰國時期,周王朝統治無力,諸侯紛紛崛起,爭霸圖強,弱肉強食。很多不想終老田野的士子紛紛遊走諸侯間,兜售自己的觀點,指望著說動諸侯,採用自己的思想治理王國。這些人往往不是憑一己之力,而是

著書立說,開門授徒。這樣一來,一些君子的“子”,又同時成了老師的“子”。最起碼,在他們的弟子中間,還是認為老師的德行是最好的。比如荀子、鬼谷子。

四、“子”是師傅。

德才兼備是君子,君子開門授徒是老師。那有才無德的是什麼?或者說,有些人才還可以,德行難說。這些人也教徒弟,也著書。這類人就只能叫師傅了。師傅,對有專門技藝的工匠的尊稱。但是,他們也叫“子”。比如著有《吳子兵法》的吳起,為了表明投靠魯國的決心,殺掉了來自齊國(敵國)的妻子。這種行為不管什麼時代,都不會被當成道德模範吧?這些人被稱為“子”僅僅是因為才。吳起很明顯是個軍事人才。另外像縱橫家蘇秦、張儀,才是有才,位也有位。蘇秦掛六國相印,張儀為秦國相國。流傳下來的就是“才”,其他的就難說了。

所以,諸子百家,是個很籠統的說法,諸子中有的德才兼備,有的有才無德,有的有德無才。有的只是有些徒弟。“子”的從“嬰兒”生出的三個引申義全在裡面,後世也稱“子”,建安七子、朱子、程子、蘇子,具體是哪個“子”,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月淡風青


很多至聖先賢如孔子、孟子、老子……等等至聖先賢之所以被冠以“子的稱呼,其實是對他們的尊敬。這種現象主要存在於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代,是周朝時期,周朝把爵位分成五個等級:公、侯、伯、子、男。顯然,子在周朝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思想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這就是被後世稱之為“百家爭鳴”的時期。是我國古代思想和文化最為群星閃耀、輝煌燦爛的時代。各個流派對當時社會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在那個“子”是代表有一定身份爵位的時代,再加上各個學派的跟隨者都很多,所以就開始了對各學派創始人尊稱為~子: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既肯定了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對追隨者來說,又是“先生、老師”的敬稱。在此時期以後,由於新學派的產生已經少之又少了,而且子在後來的朝代已經不再是爵位的一種,所以,以後的社會,基本上就沒有對某有影響力的人稱呼某子的習慣。

綜上所述,很多聖賢在其姓氏後面加上“子”,主要針對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對那些有大學問、大修養、對時代有相當影響力的思想家的一種尊稱。





中醫治病那些故事


“子”在古代對那些著書立說的人是一種敬稱,相當於現在的“先生”。例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他們的著書立說,代表了一種流派,對文化的貢獻很大,很受後人敬重。所以,提問中說到“很多至聖先賢被後人稱為“子”。







政195269258


“為什麼很多至聖先賢都被稱為(子),如孔子、孟子,這有何說法?” 我們肯定想不到的是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對“道可道”的解釋。 如果不是有“道可道”這三個字,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為什麼我們把至聖先賢稱之為“子”。 “道可道”中的一個“道”是“先天之道”,是形成我們和萬物的那股力量,另一個“道”是“後天之道”,是萬事萬物也包刮你我去認識“先天之道”的那股力量。 如果我們能夠對“先天之道”有點感悟,我們將獲得一股神秘的力量,這種力量被稱之為“老子”,那麼“老子”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是“子可老、老可子”的意思,這六個字和起來是“子可子”的意思。 那麼“子可子”即“子可老、老可子”、即“老子”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即“一個人從(子)開始不斷地去學習去思考、不斷地去(為學日益),活到(老)、學到(老)獲得了(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能力,並且重新獲得了嬰兒時期的那種生機”。 這就是“老子”、即“子可老、老可子”即“子可子”即“子”的解釋。 被我們稱之為“子”的孔子、孟子實際上沒有獲得“子”的能力,獲得了“子”的能力的只有“老子”,“老子”他沒有留下真名,老子到底是誰,只能說“老子是留下“五千言”的那個人。 “老子、伏羲、女媧、盤古”他們都不是真名,他們是在用這幾個字告訴我們某種可能是很簡單的但是我們幾千年之間的所有人都沒有發現“思考方法”


華民學讀道德經


古人稱謂實在多,

一個子字卻成謎

若知佛有內外說

當下便是夢醒時。

【註釋】

佛有三子:一是長子,指今生修行已圓滿悟道,能荷擔如來家業,代佛教化眾生的菩薩,又叫法王子;二是親子,指住世四聖,通常入世都會忘失菩提心;三是外子,指凡夫位的眾生。前兩種統稱內子。

古代凡是稱子的人,都是佛家所說的內子,是四聖入世,統稱住世菩薩。


國產大推力火箭9908


太好理解了,沒看電視節目。請一佳賓,主持人一口一個〈老師〉地叫,佳賓很年輕被叫老師很搞笑,這和古代稱某人為〈子〉,稱〈子〉或者〈老師〉不計年令、不計著作多少,發表幾篇文章,不計職稱,教授,訓獸師……。我們稱老師更寬泛不計性別、年令、職業。洗頭妹如果被請上電視臺,也可被稱為〈老師〉,因為如洗好腳?主持人也一頭霧水。


瑤池大仙


因為這是對他們的尊敬 古時候對德高望重之人(主要是男子)的尊稱,老子、孔子、孟子等等。 因為他們都是男的..... 子在古代是先生的意思,孔子、 孫子、 這些的意思就是孔先生,孫先生,是對聖賢的尊稱, 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子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嬰兒。子是地支的第一位,屬鼠:~醜寅卯(喻有條不紊的層次或事物的條理)。後多用來表示對人的尊稱。 子是先生的意思,是對大賢的尊稱 兒子 據《漢典》表字,人的別名(字和名常有意義上的聯繫。自稱用名,表示謙虛;稱人用字,表示尊敬)男子二十,冠而字。——《禮記·曲禮上》幼名,冠字。——《禮記·檀弓》。參考資料:輸入法之家,始生三月而加名,故去幼名;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頂加字。”聞名即知其字,聞字而知其名,蓋名與字相比附故。——《白虎通·姓名》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 仲尼,姓 孔氏。——《史記·孔子世家》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 又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 子字,該是古代對有聲望,有名望的男性的敬稱。 上了歲數的。




劉三辰


子為萬物之子。萬物之名皆可附子字。子字在萬物之姓後的出現是屬一種託音詞,子字往往是跟著姓氏後面走的。它也不踉名,它也不是名。如老子,孔子,種子,車子,鞋子,帽子,石子,沙子,轎子,騾子,葉子,花子,果子,麥子,桌子,櫃子,擦子,本子,杯子,椅子,學子等等太多了。

子字的範圍用義太廣。在古代統指兒女,現代指男。又指後生的年輕人。它是對人的稱呼用字,如男子,女子。古代也稱老師,又是對人的互敬之稱,相當您字的意思。它還是一種附屬用語,如子公司等。

作為老子,孔子,墨子等,這個子字,一是對文人,聖人的敬稱,二是一種虛託詞語用法,捨去名字不用,只用姓,後加一子,是一種順口之意。猶如桌子,麥子的浮托語一樣的用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