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養殖業的影響及下步發展建議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養殖業的主要影響:  1、由於群防群控需要,基層政府對鄉鎮及村級道路實施了封閉式管理,對外來車輛及人員嚴格限制進入。物資及畜禽產品運輸渠道受限。  2、由於隔離和阻斷疫情需要,飼料企業復工復產還需要一段時間,飼料短期內供應比較緊張。飼料原料及飼料運輸也會受到限制。  3、由於疫情爆發點最早來源於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為防止疫情擴散。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省宣佈禁止銷售活禽,關閉各類市場活禽交易區和宰殺點,暫停在各類市場活禽交易、宰殺的檢疫。有些地方暫停省際間活禽調運。一些農貿市場也已暫時關閉。

二、下步發展建議:  困難之中,養殖業需要考慮建立長效發展機制。  近二十多年來,每當發生疫情,養殖業就會處於被動挨打狀態,禽流感、非洲豬瘟以及這次的突發疫情,養殖業都會受到嚴重波及。在我們呼籲拯救養殖業的同時,我們需要認真反思一下:養殖業為什麼會一直處於這種被動局面?如何才能避免這種被動局面?  當行業遇到困難時,小、散的畜禽養殖佈局體系,因為沒有系統化和區域一體化,單個個體進行作戰就顯得勢單力薄,缺少其他資源支撐,大多都會直接倒閉。為了保證養殖行業不再受到內傷和外傷,需要建立一個長效發展機制,保持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建議1:小型養殖散戶退出養殖業,培訓成為產業工人。

為什麼這次封路封村對養殖業影響大?因為很多小型養殖戶散落在千村萬戶之中,多是以家庭為單元的。每當有疫情發生和突發狀況,這些經濟體是最沒有抵抗力的。之前的環保風暴,也是因為這些小型養殖散戶離村莊、河道等太近了,對村民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影響。另外,從生物安全角度考慮,這些散落在村莊中的養殖戶也是很大的安全隱患。  從國家鄉村振興來看,首先要產業振興,如果還是這種小型散戶,很難支撐產業振興。養殖產業發展方向應該是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才能不斷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提高養殖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實現我國由養殖業大國向養殖業強國轉變。因此,無論從行業發展趨勢看,還是從各經濟體競爭能力看,這些小型養殖散戶都應該是被淘汰的產物。  建議2:建立以縣為單位的養殖產業園區,統一佈局,提高資源效率。

重點解決養殖業生產經營方式相對粗放,部分地區資源過度消耗、產地環境治理難度大和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問題。集中優化當地農業農村要素配置、產業結構、空間佈局、管理方式為關鍵點。  只有在統一規劃、統一佈局之下,養殖業的生產佈局才能逐步優化,養殖資源利用率也會明顯提高,養殖設施裝備和技術支撐會更加有力。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格局也會形成,如託管服務、服務聯盟、產業化聯合體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迅速發展。產業整體效益會穩步提升。同時,也方便打造一批知名區域品牌。  目前,全國有很多縣區正在建設農業產業園區或者養殖產業園區。每個縣區立足匹配自身水土資源,優化養殖產業佈局,引導畜禽養殖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塊轉移,實現保供給和保生態有機統一。  建議3:取消跨省的活禽交易,產地化加工,冷鏈物流活禽。

交易包含跨地區交易和區域內農貿市場交易。農貿市場內交易,需要做到無病雞流入市場,市場環境做到安全衛生,基本上沒有大礙。  跨區域活禽交易完全可以取消。需要在產地建立屠宰加工廠進行配套,這就需要發揮產業園區的功能。開展產地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畜禽屠宰加工業為紐帶,推進產業交叉融合,建設畜禽產業融合發展區和產業化聯合體。統籌畜禽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促進畜禽產品加工就地就近轉化增值。  在畜禽養殖產業園區以冷鏈倉儲建設為重點,建立“全程溫控、標準健全、綠色安全、應用廣泛”的畜禽產品全程冷鏈物流服務體系。重點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預冷、儲藏、保鮮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流通損耗。  通過產業園區的建設,取消小型養殖散戶,可以集中統一管理,也可避免與村民日常生活進行交叉。同時,可以更好的建立畜禽產品質量全程追溯體系,保障畜禽產品安全。

來源:中禽傳媒 作者:金戈,版權歸屬原作者,在此向轉載平臺與作者致謝,文章主要供大家學習、交流為目的。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直接留言或電話聯繫我們,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