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作者 | 一隻堅果兒

鯨看 | ID: hualujk


2020年的春節是一個特殊的春節,一場疫情,讓這個原本盛大的節日失去了往常的熱鬧喜慶,剩下的只有人心惶惶。面對這場無聲的戰爭,全國人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貢獻一份力量,而在這同時,也有一群人帶著必勝的信念奔赴一線,逆向而行,他們就是這場戰爭的戰士—醫護人員。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疫情肆虐之下,醫生這個群體再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這段時間的微博熱搜裡,我們看到了因疫情而忙碌憔悴的鐘南山院士,也看到了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去世的消息......每每看到這些,我們心疼,我們惋惜,但實際上我們對醫生又瞭解多少?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時刻在依賴、時常在忽視、時而在抱怨,卻從不瞭解......這就是人們對於醫生的態度。即使網絡再怎麼喧囂,大多數人終歸還是在旁觀。近年來,醫患關係日益緊張,人們急需對醫生這個職業有更多的瞭解和理解。在這樣的背景下,紀錄片《中國醫生》應運而生,揭開了醫生們背後的辛酸,讓人們直觀地看到醫者的“難”處。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難”於工作強度


《中國醫生》深入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不同科室,通過長達一年地跟蹤拍攝,客觀、真實地記錄了中國醫生的工作日常,鏡頭之下聚焦的不只是“醫者仁心”,還有醫生們身為普通人所面臨的艱難苦楚。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超負荷”是醫生工作的常態,因為病患多,醫生只能每天連軸轉。河南省人民醫院的朱良付醫生是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的主任醫師。他每天要面對的是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腦卒中,這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緊急,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殘甚至致死。針對這種病情的特殊性,很多大型醫院都專門為此開通了綠色通道,朱醫生就是河南省人民醫院腦卒中綠色通道的組長。為了能夠爭分奪秒地搶救患者,這條綠色通道需要醫生24小時待命,作為組長,只要有病人,朱醫生就必須在場,因此,沒日沒夜地加班做手術就成了常事。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面對著同樣高強度工作的還有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的主任醫師王東進。王醫生被稱為是心臟上的拆彈專家,從醫三十多年,他已帶領團隊完成各類心臟手術數萬例,成功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一臺大手術往往需要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而在手術檯上,醫生更需要保持著精神的高度集中,不能有一絲放鬆。長年手術的壓力帶來的是身體的消耗,王醫生的頸椎和腿部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即使如此,王醫生依然幾乎全年無休,除了日常在醫院工作,他週末還會去基層進行下鄉講座和義診。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其實不只是朱良付醫生和王東進醫生,大多數的中國醫生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工作狀態,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一場手術接著另一場手術,休息的時間少之又少,但他們卻從未退縮,依舊不辭辛苦地治病救人。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難”於培養優秀醫生

前一段時間,陶勇醫生被追砍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陶勇醫生今年37歲,年輕有為,是全國最優秀的眼科醫生之一,但這次的事件卻導致了他的手部嚴重受傷,無法再拿起手術刀為患者進行手術。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這次的事件,他未來最起碼還可以奉獻25到30年的時間,可以拯救無數的家庭,為患者帶來光明,但最殘忍的就是,沒有如果。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培養一名醫生難,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更難,培養一名優秀的醫生難上加難。朱良付醫生在片中就提到過,自己不敢死也不能死,因為要培養出一名像他一樣的主任醫師,差不多需要25年的時間才可能培養得出來,如果他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片中也有一位年輕的醫生,他是南京鼓樓醫院整形燒傷科的住院醫生

徐曄。通過徐醫生,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醫生的成長有多辛苦。住院醫生是年輕醫生從進入醫院到成為主治醫師的必經過程。身為住院醫生,不僅需要處理本科室病房內的常規治療還需要在值班時處理急診科的相關病例,只因為,高強度的工作才是年輕醫生迅速成長的法寶。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難”於醫患關係


隨著醫鬧、傷醫事件的頻發,醫患關係日益緊張,對於醫生而言,人們的不理解也已經成為了他們的一大“難”處。

《中國醫生》的開篇就是以朱良付醫生的無奈直指醫鬧問題。患者家屬既指責醫生,說想把醫生撕成碎片,又要求醫生為自己看病,在知道醫生是好醫生的同時也不耽誤對醫生的投訴。這些無中生有的醫鬧事件不僅令人費解也讓人倍感心酸。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面對這一切,醫生對待患者開始變得小心翼翼,為了防止醫鬧,醫生需要在手術前向家屬講述手術的相關事項並用手機進行錄音。這個場景很諷刺也很現實,醫生不是神,他們也會有無能為力的時候,但有些人並不理解,出了事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怪到醫生身上,他們對醫生的不信任、不理解,一次又一次地寒了醫生的心,醫生也只能選擇這種方式來自我保護。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雖然醫生和患者之間的信任變得艱難,但醫生們的那份真摯之心並沒有變。把患者當作親人來看待,這便是他們的大愛,更是他們的醫心。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鏡頭所能記錄的只是中國醫生的一個縮影,但通過這部紀錄片,我們可以真實地感受到醫生這個職業的艱辛與偉大,正如那句話所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致敬醫護人員!紀錄片《中國醫生》用影像記錄真實的醫者“難”

雖然《中國醫生》描繪的並不是當下疫情一線的醫生們所面臨的問題及日常,但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透過每一位醫生的付出,看到身為醫者共同的使命感。

屏幕之外,希望大家能對醫者多幾分理解,同時,也向每一位救死扶傷的中國醫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