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志㉔:8小时封闭32个村口,“清姐”做到了

36小时完成1500名重点对象的核查、8小时完成32个村口封闭、4小时完成辖区所有小区封闭管理,1.5小时完成辖区96条出租车司机信息核查……这是福田区福保街道在石厦社区统计到的一组疫情防控数据。

2020年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往年的这一天,正是福保街道石厦社区为乡亲新春盆菜宴忙乎的日子,而今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社区党委书记赵玉清凭着多年社区基层工作经验,判断这次疫情并不简单。“取消社区‘乡亲新春盆菜宴’活动!”在当天的社区党委会上,赵玉清宣布了这一决定,随即开始全面加强社区防疫工作。

敏锐的危机感、提前的防御部署、及时高效的动员,作为社区党委书记,赵玉清在即将退休之际,仍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出色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战“疫”日志㉔:8小时封闭32个村口,“清姐”做到了

36小时核查1500名重点对象

赵玉清是土生土长的石厦村人,至今已有30年社区基层工作经历,同事和社区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清姐”、“阿清”。

大年三十这一天,人们大多已进入“吃年饭,守春晚”的状态,此时的赵玉清,带领社区党委副书记赵建伟、党委委员赵燕霞等党委成员主动取消休假,在社区严阵以待。

人员筛查、返深告知、隔离指引、联防联控,一项项防控任务不断,赵玉清没有丝毫退却。从除夕到元宵,她一直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统筹、调度各项社区工作。每天,她带领党员干部巡查、上户,在抗疫第一线留下感人的逆行身影。

在接到“封村”命令的第一时间,赵玉清开始思考,石厦村39个出入口,与外界联系四通八达,如何封?封哪里?村民日常生活怎么办?她迅速与股份公司董事长沟通,获得股份公司的全力支持,调动股份公司应急民兵分队力量,协调紧急采购了一批喇叭、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物资,32个村口如期封闭,居民基本生活井然有序。

赵玉清还利用自己就是本村人的身份优势,积极与村内各楼栋的房东沟通,协助完成重点对象核查,不少房东主动为重点疫区租户减租,让他们少返深、晚返深。在赵玉清及社区党委的共同努力下,石厦社区迅速高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群众扎牢安全口、健康口。

战“疫”日志㉔:8小时封闭32个村口,“清姐”做到了

石厦社区是福保街道唯一的城中村社区,全力筑牢城中村防护体系是社区工作重中之重。针对社区楼栋多、外来人员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的情况,社区及时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社区网格员主动联系,对每一位返深人员进行登记及报备;对一部分开业的超市、门店全部实行“戴口罩入店”、“测温入店”,社区要求楼栋先行自主开展消毒,并要求有条件的的楼栋在早晚出入高峰期派人值守在楼栋口,对所有进出人员体温检测。

来了就是石厦人,把党情乡情联席会用起来

“我们平时的党建工作成果在这场战役里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赵玉清表示,石厦村有几千名来自湖南攸县的“的哥”,受到疫情影响很多人无法出车,在社区党委的号召下,石厦社区攸县支部与石厦社区乡情联席会积极响应号召,发动在深“的哥”,共同组建“骑行宣传队”、“步行宣传队”,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参与城中村的流动防疫宣传。

为摸清辖区出租车司机信息,赵玉清找到了在出租车行业颇有影响力的石厦社区党员杨建平、肖志力和曾忠明,引导、带领他们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组织党员司机链接资源,仅一个半小时社区党委就收集到出租车司机信息96条,有效扩大了社区防疫工作覆盖面。

居家医学观察户的食物采购、垃圾清运对社区来说是个麻烦事儿,住户既不能出门,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更为难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各项核查工作也十分繁重,为此,赵玉清专门联系石厦社区乡情联席会重庆地区联络人,在乡情联席会中发动召集了一批志愿者,以“乡亲帮乡亲”、“邻居助邻居”的方式,每天帮助居家医学观察户们采购食物、清运垃圾,并互相鼓励,共渡难关。

守住石厦,站好退休前最后一班岗

目前,石厦社区正全力落实“五个100%”、“十个一律”等市、区关于城中村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积极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全力筑牢城中村防护体系,构筑石厦版本的“铁桶防疫阵”。截至2月10日,有着3万居民的石厦社区实现了新冠肺炎“零确诊”、“零疑似”。

疫情防控攻坚战仍在继续,石厦疫情防控没有丝毫的懈怠。面对他人的称赞,赵玉清谦逊地说:“这些都是很平凡的工作,但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谈及作为年近50岁的女干部连续20天“连轴转”身体是否吃得消时,赵玉清说“确实快挺不住了”,“挺不住了也必须要挺住,打好防疫阻击战,这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我的责任。”她淡然而语,语气坚定。

【撰文】叶淑萍

【通讯员】王蓓 杨长晋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