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才维持了半个月,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支撑不住”了呢?

东方红云朵儿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利润是企业的肌肉,一旦开始大量失血,即使再强壮的企业也会轰然倒地。疫情防控半个月,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就是在颈动脉上割了一刀,即使这些企业原先是多么优秀的企业。当然,这个也跟这些企业之前的防护意识薄弱有很大的关系。

企业有很多类型,强周转的企业在疫情下最容易倒下

不管是现在发出呼声的西贝还是老乡鸡,或者是K歌之王,他们除了是消费行业外,还有一个标签是强周转行业。

什么叫强周转行业?以餐饮为例,餐饮行业都是当天采购、当天销售、当天回款的,从现金流周转角度几乎就是一天一次周转。如果企业正常运转,每天的销售额扣除成本、员工工资后会结余下来留到月底或者下月初用于支付房租、放贷等等。

对于优秀的强周转行业来说,如果它一直不扩张,账面上的现金会很多,抗风险能力很强。但是这种强周转行业有个缺点,就是利润不高,通过扩张增加利润的冲动很强,像西贝就在短时间内在全国开了300多家分店,账面上的资金全部变成了房租、库存和人工。一旦碰到现在这种1个月不能开门的情况,现金流马上就会被耗尽。

这次疫情也给这些企业提了个醒,要给自己留足现金储备,一旦遇到极端风险,没有现金就会流血过多而死。据说日本一些极端的企业会在账面上留足60个月现金来增加抵抗能力。

全年旺季在春节的企业,冲击不可逆,倒下就起不来了

包括餐饮电影在内的很多企业,春节是他们一年到头最重要的节日,很多企业的全年利润有一半来自于春节,并且为了应付春节带来的人流高峰,企业会提前几个月进行应对,比如储备比平时多几倍的存货,会在各种媒体上投放大量的广告来提高销售。但是,这些付出在春节停摆后严重反噬了,越是投入巨大的企业损失越大。

餐饮企业购置的原材料保质期很短,不消耗掉就会坏掉,投放在媒体上的广告收入打水漂,而春节加增的工人要付工资。这类企业的处境是最惨的,他们不光没有了现金流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利润上的损失,即使通过贷款渡过难关也可能一蹶不振。

还有部分企业是勉强度日,疫情是最后一根稻草

除了上述两类直接冲击的企业,还会有一部分工业企业,疫情对他们的直接冲击不太大,但是企业本身实在太脆弱了,只要一个月无法正常经营,停摆带来的损失就直接把他们压垮了。

这类企业就像疫情中倒下的很多有基础病的老人,本身抵抗力不强,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疫情加速了他们的死亡。


总之,企业经营跟人很像,也有抵抗力好差之分,有些企业防护措施做的好,有些不好,重大变故也是企业优胜劣汰的一种方式。



金融笔记


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我所在的公司大概240号人,平均工资算8000,老板一个月仅仅是工资的开支就是 190万,算上社保,已经公司资质的维护,还有房租,一个月保守估计开支在240万左右。

年前一个月公司基本就停产了,年后又闹瘟疫,加上2019年公司业绩本来就很一般,勉强度日。

这次瘟疫一闹,政府严令禁止复工,公司这么来回一折腾基本就摇摇欲坠了,公司老板已经委婉的告诉大家,该散就散了吧,1月份所有员工仅仅发了2000块钱基本生活费。

老板天天在群里倒苦水,亏了多少多少钱,房租又交了多少钱.....


智建达人


虽然说是半个月...坦白地说每天还有新增病例...即使一例没有了...还得半个月潜伏期...然后瘟疫结束之后...大多数人仍选择能少外出尽量少外出..我自己就是实体店零售业,之前还是做的比较好的,但是未来3.4个月我扔不看好...可能大家都这么想吧...


新天地鞋业刘英凯


没做过老板的,永远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给他说再多也等于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某些人现在身上有钱(没瘟疫或是大型灾难的情况下),也许可以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几十年,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灾人祸,这次病毒,是因为国家管控,所以,你可以买到便宜实惠的东西,假设国家不出面,我想一颗大白菜卖你几十几百元一斤不是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买不到。

超市的任何东西,你在购物的时候,能在货架上看到,那是因为有人在生产,有人在创造,如果人人都呆在家里,试问,谁来生产,谁来创造?谁来把这些东西上到货架?谁还能找到产品来上到货架让你消费?你以为你身上有钱可以买到一切?这世上都没人生产和创造了,你还拿钱买什么?你怕死,觉得可以呆家里规避风险,那么生产和创造这些的人呢?他们难道不需要规避风险?

企业的维持和存在,需要现金的流动和支持,仓库都没东西了,想生产的东西原材料都没供应了,原材料加工厂都倒闭或是停产了,还那什么来生产?既然不能生产,那么就只有倒闭,加工厂都倒闭了,那么原材料厂的东西生产出来又供给谁?所以蝴蝶效应就开始了。。。。。。这样解释不知道你能看懂和理解吗?


等米下锅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了现金流,你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一家企业没有进账也没有出账,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就不会亏损?并不是,企业亏损会成倍放大。

比方说如果一家五星级酒店,在这种情况下关门歇业,看起来似乎既不亏钱也不赚钱,可事实上确实每天亏损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比方说房租就是大头,在无法营业的情况下,你依旧是要缴纳房租的,而五星级酒店往往整栋楼都是,一个月的租金多少?这些五星级酒店的置业全是自己的吗?显然不是,而五星级酒店的母公司现今很多吗?也不是,所以,亏起来很可怕。

如果是中小企业怎么办?比方说如家,酒店几乎都是租的,但是关门歇业后,全国算下来一天得亏损多少钱?比方说北京的K歌之王KTV,就是率先扛不住的企业,没有进账,就无法抹平一天的成本,所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无法承担了。

易论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一个表姐在五线城市开了一家500平米左右的餐厅,在去年12月初就开始大量的进货(其余饭店都是如此),但是还不到过年,就接到通知不能营业了,就算允许营业,也没有几个人会冒险来吃饭。

几百万的货物积压在那里,一个月好几万的房租,营业的成本除了物料之外,还有租金、折旧等等,所以每天亏损上十万,你认为能撑多久?

这种情况下,小企业跟大企业往往能撑得更久,而中型企业往往都是靠每天的紧张来抹平每天的成本,比方说用今天的营业额来购买物料等等,所以,在无法营业的情况下,每天亏损巨大,半个月亏损上千万都很正常,而这些钱是需要你从账户中拿出来支付的,所以扛下去可能会看到黎明,但是多数企业都在黎明到来之前死掉了……


易论招财圈


这个问题真正道出了企业经营者的难度,不要小看半个月的时间,这有可能成为企业存亡的导火索。

曹德旺说,85%的企业熬不过三个月,意思就是说,如果停产三个月,大部分企业将不得不面临重组。

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怎么会连半个月的时间也熬不过去呢?我们举例来看一下。

比如一个酒店,从年前开始用户预约很多年夜饭,由于疫情的原因,停止所有家庭聚会,这样,酒店准备的所有食材基本都过期了,这些成本需要企业自己承担。

本来依靠春节期间提高一下营业额的,结果员工全部放假,放假期间仍然要给员工支付工资,企业只能使用自有资金,自有资金不足的,只能通过银行借款或者民间借款。


通常情况下,企业流动资金主要是为了购买原材料准备的,如果停产半个月到三个月,这些流动资金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的,这样企业现金流就断流了。

如果银行能提供比较好的支撑,企业可以借到钱,应付目前的难关,避免资金断流,企业还可以继续维持一段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人民银行要求疫情期间商业银行不抽贷的原因。

现在有些企业正处在这种经营困境中,如果企业不但从银行借不到钱,反而银行看到企业经营困境后,要求银行提前归还借款,那就会出现半个月企业现金流就中断的情况。

这时候,企业既没有钱还银行的借款,也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银行和员工以及其他债务人有可能会诉诸法院,法院根据债务优先原则,会判处企业法人变卖资产偿还债务,否则就会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就这样,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会因为资金流断流支撑不下去,所以不要小看半个月的时间,一些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比较明显的行业,连半个月也撑不下去是有可能的。


互金直通车


大家好,我是勇谈。此次疫情对于各个行业的冲击不言而喻,至今为止已经有不少企业暴露出资金问题,裁员、申请破产等情况已经开始凸显。不由得大家会思考一个问题“疫情防控才仅仅半个月,为什么有些企业就撑不住了?”这个问题很有深度,从经济和企业管理角度来分析都有道理,说到底还是企业本身的财务管理出现了问题。借此机会简单谈谈我的观察。

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导致了一些中小企业开始依赖于贷款过日子,一旦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就以我前几天看的一个段子开头,一个哥们年前从朋友手里花了30万盘了餐馆,本身想要通过年前这一波消费旺季赚一笔,所以前后从雇人、进原料等花了20多万,总共投资50万;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哥们的50万资金除去20万是自己的钱外,其余30万是通过各种贷款筹集而来的,简单来说2-3个月就得还钱。那么此次疫情出现后,这个哥们的餐馆基本就黄了,每天的租金、员工工资等固定性支出是必然的。仅仅一个月之后哥们就支撑不下去了,这也是很多企业支撑不下去原因“自有资金有限,大半运营资金靠贷款”。那么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呢?


第一、企业抗风险能力会很弱,禁不起任何市场波动。换句话说哪怕没有此次疫情,这些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也要面临随时被淘汰的命运。“造血能力不足,负债率过高”等是如今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销售为主的企业,此次冲击更大。前几天愚见邻居闲聊了几句,他们公司是做企业管理培训的,这几天已经开始裁员了。这就是典型的以销售为主公司的宿命,包括房产中介也是这样,在没有销售的时候,裁员或关门是唯一出路。

第二、我国不少城市销售类公司不少,这些公司往往得不到地方的政策扶持。根据观察来看,地方对于企业的扶持基本还是集中在工业企业方面(工业企业能够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而对于此类销售服务类公司来说基本上生死有命。市场环境好的时候,他们也跟着好,市场环境不好,那么他们也是率先倒下的一批。根据观察来看,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基本上都是一个月左右,甚至有些公司的工资支出完全看本月的销售情况。

疫情防控才维持了半个月,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支撑不住”了呢?问题还是出在企业身上

就像上面讲的一样,很多销售类为主的企业在此次疫情面前不堪一击,问题出在哪?其实还是企业自身身上。几点愚见:

第一、包括餐饮、零售在内的很多企业负债率过高的事实不容忽视,与我国很多企业盲目乐观关系巨大。记得前几天有一个连锁餐饮企业“老乡鸡”曝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公司员工都请愿主动降薪,最后被老总回怼的视频。其实对于老乡鸡这个企业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企业的资金问题出现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只不过此次疫情彻底撕开了其面目而已。过度的扩张,不注重财务管理等的后果就是面对市场定点风吹草动就有坍塌的风险。

第二、用做房地产的方式来做其他生意注定是要出问题,可惜很多企业老板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多年以前认识一个民营老板,因为做零售生意赚了一笔钱,他不是拿这笔钱去扩大市场份额和研发新产品而是用来囤地,试图进军房地产行业。在先后投资了数千万后资金链断裂,公司是主营业务也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萧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卖地、卖企业。这是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老板的通病,缺乏面对逆风的实力。

综上,此次疫情虽然对国民经济会造成一些影响,不过也有其好的一面。起码使得很多企业老板学会了风险意识,不会再盲目追求业绩增长而忽视资产负债率。房地产的这一套打法注定是失败的,仅仅适合这一个行业而已,而且也会很快不再适合。各位觉得呢?原创不易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喜欢房产问题的朋友可以订购勇谈的专栏,更多优质内容继续贡献中。


勇谈房产壹贰叁


说说我们店的情况吧!我们是做餐饮的,员工有五十人左右,老板一个月工资支出三十几万工资,房租25万,原材料大概20几万,水电气大概六七万,月流水120万左右,好的话能有20万利润,这次疫情发生在春节,也是餐饮旺季,年前发了30万的年终奖,给供货商结货款,乱七八糟的支出,本来靠过年赚点钱,现在想都别想,没有营业额,现金只能支撑两个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疫情虽然才过了半个月,最起码半年才能把损失补回来,一分钱没赚,一月往外掏出几十万,典型的入不敷出,这样下去把有钱的老板都能拖穷。


浪子的心116


这个问题我要搞清楚企业现金流和流动资金,一个企业正常情况下备用的现金不会超过一个企业正常开销的一个月,甚至会更少。

流动资金则包含未收货款在内的,在企业业务过程中流转的资金,很多时间企业是靠这个钱来运作的。

再有一个核心是老板的钱和企业的钱是两回事,一般情况下老板不会把自己已经得到的分红再次垫入公司,也是在这种时候。

我们来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一个学员去年年底进行了分红,分红之后流了100万的备用金放在公司账户,流动资金包含未收货款等有150万,库存有1000万。

该企业每个月包含房租在内预计支出在80万左右,原先预留的100万是用于应对春节假期支出的,因为一旦节后开工只要市场流动起来,流动资金能很快收回,库存能很快出去,那么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就能跑起来,那么就不存在资金问题。

但是现在市场完全不流动,库存出不去、流动资金收不回来,等于就需要靠着现金过日子。

那么100万-80万,这就出现了再老板不垫资的情况下,2月份都撑不过去。

当然这个例子是比较理想的情况,该企业没有负债、没有大批量库存。

另外一些情况:

1、本身就负债的企业,靠着流动资金在不断滚动运营的,一旦市场冷却,流动资金断了,那一切就完蛋了。这个例子类似贷款拆东墙补西墙,一环套一环,一旦一环套不上就完蛋了。

2、比如一些春节旺季的企业,一年到头就靠这个时间,并且又准备了很多库存的企业,那可能市场一封闭,整个企业就完蛋了。

3、造成实际损失的,比如酒店实体、甚至一些水果运不出去等情况。


Laohu电商圈


新冠疫情,才维持半个月,为什么有的企业就支持不住了?

从一个新闻来看,一个老板反复在和员工交流:

2月9日复工……

2月10日再来吧……

估计要2月17日了……

估计要2月底了……

……你不用来了,企业不在了……

为什么企业难以支撑下去?甚至半个月?甚至三个月?因为企业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流动的资金,流动的人口,流动的产品,以及流动的关系。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特别难的是现金流断裂风险,和产业链无法及时恢复的风险:

从资金角度来看,没有回款,就没钱交税费,交社保养老金,发放员工工资,也没法支付应付货款,就会造成下游企业的困难,尤其是未来合作的困难——对于打工者来说,你关心的只是你一个月的工资,发没发,发多少?而企业主的焦虑是钱从哪里来,以后怎么办?

而从产业链来看,任何一个产品,都离不开从上游材料,到自己生产,再到渠道销售,再到销售后的回款。而企业一家复工,并不能解决整个产业链的部件全部到位,而缺钱一个哪怕只是螺丝,可能就要全线停产等待供应商供货。而且这个等待不知道多久——对方是不愿意合作了?还是坚持不下去了?还是还没复工?

因此说,新冠疫情之后,救实体,救企业,就成为各地政府和中央高度关注的事项:

第一,积极减免企业的厂房租金。

第二,央行积极给予贷款贴息和降低企业融资利率。

第三,地方既要立即复工,又要严格监控人口和疑似病例的发生。

第四,要立即协调企业产业链的完整和同步复工。

因此说,救企业,就是救自己,救企业,就是救实体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