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農村種植的杏鮑菇,種植期間會遇到哪些常見的問題?

暖語悟心


杏鮑菇,又叫雪茸、刺芹菇。它營養十分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菌類多糖多種礦物質元素和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集食用藥用食療於一體。它肉肥厚,質香脆,菌柄結實緻密,脆滑爽口,因具有杏仁的香味和鮑魚的口感而得名,被稱為“平菇王”、“乾貝菇”。



杏鮑菇的種植,目前已很是普遍。在杏鮑菇的種植中,有很多實際問題被種植者所忽略,也因此產生許多的問題,給種植者帶來這樣或那樣麻煩,也給種植者帶來了或小或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就以種植步驟為順序,對容易發生的問題,做一下詳細敘述,以與種植同行們共勉。

一,種植季節階段。

種植季節選擇時,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按計劃,計算不準確,出菇期與高溫期出現交叉,造成不出菇。生物轉化率低,不能達到預期產量,投入產出不成正比。

杏鮑菇屬低溫型品種,從接種到出菇,一茬的生長期在50~60天左右。安排種植季節時,要根據投入培養料數量、準備出菇茬次,做好計算,避開夏季炎熱期和冬季寒冷期,這樣就可完全解決所存在的問題。

杏鮑菇一般一年可種植兩季,分春季出菇和秋季出菇。南方一般在8、9月份制袋,9月至12月間出菇。在12月或1月份制袋,2月至4月份出菇。北方在溫室大棚中進行,可稍提前過延後。


二,菌種製作(購買)階段。

【1】菌種製作。

杏鮑菇的菌種製作,與其它食用菌菌種製作一樣,需要從母種到原種,再到栽培種的擴繁,一定的時間。正常條件下,母種製作需要10~12天左右。母種擴繁成原種需要15~20天。原種擴繁為栽培種,如果是木屑為培養基所需時間為30~35天。如果以麥粒為培養基所需時間約20天左右。

★在菌種製作環節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

⑴菌種製作過早,放置時間過長,使用時,菌齡過長,菌種中菌絲老化,活力減弱,接種後萌發慢,發育慢,拖延出菇時間。

⑵菌種製作過晚,或製作中,某一環節出現其他狀況,如原種染菌等,致使種植時間,菌種尚未發育完全,造成延誤種植季節。

⑶解決問題辦法。

①以種植季節為基點,計算好菌種製作時間,使之成熟時間與使用時間相符。

②無論是母種種擴繁,還是原種擴繁,做好菌種備份,分批次製作,避免因特殊情況,諸如意外感染雜菌,出現因菌種不成熟,拖延種植季節。



【2】菌種購買。

★杏鮑菇種植中,購買菌種菌種,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⑴不提前預定或預訂時間不充分。

▪杏鮑菇的菌種,製作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是食用菌菌種的共性。要及早與菌種生產企業預定,預訂時要說明準備種植時間,生產企業據此安排生產,使用時,菌齡問題輕鬆解決。

▪如果不提前預訂,或不給生產企業充分生產時間,使用時,可能拿不到菌種,延誤種植季節。或者遇不負責任的菌種生產者,拿到的可能不是質量達標的菌種,給種植帶來負面影響。

⑵隨意確定菌種生產企業。

菌種生產企業也是良莠不齊,預定時,應貨比三家。把有資質、技術設備人員水平高、講信用做為前提,這樣就會避免交貨不及時,菌種質量差,影響種植的發生。

⑶提貨時,馬虎大意,不驗收菌種質量。

再好的菌種生產企業,也存在百密一疏,可能出現質量瑕疵。所以,菌種交接時,一定檢驗菌種質量,看菌絲是否強壯,看是否有帶雜菌、帶蟲卵跡象,避免給種植帶來隱患。


三,培養料製作階段。

培養料製作階段,既要確定配方,還要準備培養料原料,更要按配方方做好製作。頭緒繁多,也就更容易出現問題。

【1】配方確定時容易出現的問題。

⑴不從自身實際出發,匆忙確定配方。

可以種植杏鮑菇的原料很多,棉籽殼、米糠、木屑、花生殼、豆粕、廢油渣、玉米芯等等。種植者大多是農民,自身就擁有很多可利用的農業生產產生的下腳料,要充分的利用自有原料。

有些現成配方,可能與自己實際情況不符,自有的不能用或用的不多,教條的使用配方,可能無法利用現有資源。

所以種植者應該從自身實際出發,諮詢專業人員,充分利用自有原料,確定配方,降低種植成本。

⑵自身盲目確定配方,致使培養料碳氮比失調,影響種植效果。

杏鮑菇的種植中,有些種植者,不嚴謹,隨心中所想,隨意組建配方,致使培養料營養結構失調,造成,杏鮑菇生長因營養缺乏,出現一系列問題,造成種植收益低,或無收益,甚至失敗。

杏鮑菇種植中,其生長對培養料營養的供應,有一定的要求,這種營養結構以碳氮比體現,這個比值是30~35:1。確定配方時,就要以此作為依據,這樣的碳氮比才是最為合理的培養料營養結構,才能為杏鮑菇的正常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供應。所以,培養料的配方必須科學合理。

【2】培養料原料準備中存在的問題。

在培養料原料準備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不注重原料質量。使用不新鮮,甚至腐爛黴變的原料,做為培養料。這樣的培養料營養含量低,容易滋生雜菌和帶有蟲卵,即影響培養料的營養結構,還給後期的滅菌帶來壓力,給種植埋下可能感染雜菌的風險。這是種植者必須克服的問題。

【3】培養料攪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⑴培養料攪拌不均勻。

培養料攪拌,看似簡單,卻十分重要。攪拌過程中,在保證攪拌機的性能前提下,一定注意拌料時長,不能掉以輕心,隨隨便便,造成原料攪拌不均勻。不均勻的後果,可能是裝袋時,有些培養料袋中不存在某種原料,使這樣的培養料袋影響缺乏,不能滿足杏鮑菇生長的需要,進而就會影響杏鮑菇的產量和質量。

【2】忽略預溼的作用。

做為種植杏鮑菇的培養料原料,諸如玉米芯、棉籽殼等,短時間水浸不能泡透,這是不能忽略的。不浸透的原料,在滅菌工序中,不能被蒸汽蒸透,會加大種植染菌風險,最嚴重的後果,可能因染菌導致種植失敗,這就是因小失大。所以預溼必須進行。

【3】加水量不標準。

培養料攪拌過程中,隨意加水,不認真測量,使培養料的含水量不足或超過65%,造成培養料過溼或過幹,這都是不可以的。含水量過少,不能滿足杏鮑菇生長對水份的需要,水分也不能運送足夠的營養供應杏鮑菇生長。過溼,培養料處於缺氧狀態,菌絲體生長緩慢,子實體會因缺水而萎縮乾枯。

【4】培養料酸鹼度不達標。

杏鮑菇的培養料,在製作過程中要時時檢測,如忽略,很可能造成培養料的酸鹼度不達標準。

杏鮑菇喜歡弱酸環境,最適合的PH值是5~6,在這個環境中生長,菌絲體潔白、強壯、生長迅速,子實體結實、潔白、長勢好。儘管其在PH值4~8的條件下,可以生長,但達不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培養料的酸鹼度必須達標。

四,裝袋階段。

裝袋階段,持續時間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菌袋質量、裝袋質量和機械運轉之上。

⑴菌袋質量。

菌袋不標準,菌袋有微孔,菌袋破損等等,都是菌袋質量問題,購買時,要把好質量關。

⑵裝袋質量。

就是裝袋的培養料份量、鬆緊度,菌袋裝袋中的破損率,都容易出現不利於生產的問題。

⑶機械運轉。

機械運轉出現的問題,多由裝袋前不試車,不維修,裝袋中,機械損壞,影響裝袋速度,造成窩工。運轉狀況不好,造成壞袋率過高,都要影響正常生產。

解決這些問題,就是先做好所有準備。


五,滅菌階段。

杏鮑菇種植中,滅菌階段存在的問題,具有著和其他食用菌品種一樣的共性。

⑴,培養料袋擺放過於隨意。

滅菌中,要求培養料袋間要有一定間隙,所以擺放時,一定要注意,實際操作時,因作業人員多或管理不到位,容易出現擺放隨意,有疏有密,影響滅菌效果。

⑵冷氣排放不乾淨。

滅菌中,滅菌倉內冷氣一定要排放乾淨,如過早關閉排氣孔,可能使滅菌倉內存在冷氣,辦成冷死團形成,阻滯滅菌蒸汽運行,使滅菌不徹底,給種植帶來巨大的風險。所以滅菌倉溫度達到100℃,開放排氣孔時,一定要保證一定時間,排氣孔釋放出高溫蒸汽時,再延長一定時間,再關閉排氣孔。

⑶高壓滅菌時,溫度和壓力不符。

在採用高壓滅菌時,有時溫度達到121℃,實際壓力尚未達到0.105Mpa,造成滅菌效果差。這是滅菌中必須注意的,應該在壓力與溫度匹配時,再開始計時。

⑶滅菌期間,因某種狀況,滅菌倉出現降溫,不重新計時。

這樣的後果是,達不到滅菌時長,使滅菌不透徹,嚴重影響滅菌效果,滅菌的失敗,也很可能造成養菌期大面積染菌,致使種植失敗。

六,接種階段。

接種階段,是杏鮑菇種植中很重要的階段,必須保證以下問題不能出現。

【1】接種前的消毒滅菌存在的問題。

⑴擦拭遺留死角。

接種箱消毒是擦拭燻蒸結合,擦拭時,有些死角被忽略,或觸及不便沒能擦拭到,這都是不允許出現的,雜菌很可能就在那裡存在。

⑵燻蒸時,空間密閉不嚴或打開密閉過早。

不論是接種箱,還是接種室,燻蒸消毒滅菌,很容易出現封閉空間不嚴,或者燻蒸後,忙於接種,早早打開密閉空間,使消毒滅菌應保持的時間不夠,造成雜菌滅殺不徹底,從而使菌袋在接種時受到汙染,給種植帶來大的影響。

⑶滅菌時,忘記接種工具或著裝消毒。

一旦出現這種狀況,就要對接種工具或著裝另行消毒滅菌。

⑷接種室,燻蒸滅菌後,忘記打開紫外線燈。

這些是不被允許的,必須進行補救,延遲接種,也不能出現環節錯誤。

【2】接種時存在問題。

⑴菌袋溫度沒降低至28℃以下,就開始接種

⑵接種箱接種,忘記點燃酒精燈。接種室接種忘記打開臭氧接種保護器。

⑶菌種進入接種空間之前和之後不進行酒精擦拭外壁或容器口。

⑷接種室接種,作業人員未通過緩衝間進入接種室。接種時人員走動頻繁,

⑸接種時,接種速度過慢,接種完畢,不及時紮緊菌袋口,使菌種空間暴露時間過長。

這些都是人為問題,嚴重違反接種操作規程,必須杜絕。


七,養菌階段。

杏鮑菇種植中,養菌階段出現的問題主要存在於菌袋進入養菌場所前的場所消毒滅菌和養菌中溫度、溼度、光照、氧氣含量等方面調節出現失誤造成的各種問題。

【1】養菌場所的消毒滅菌。

菌袋接種後,在進入養菌場所前,養菌場所必須進行消毒滅菌。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⑴滅菌時間計算不好。

消毒和滅菌採取燻蒸辦法,需要一定時間,才有效果。所以在場所消毒滅菌時,應計算好時間。過早,場所密閉時間過長,難免出現密閉期間,密閉破損,使消毒滅菌失去意義。過晚,接好種的菌袋不能及時進入場所,增加放置空間壓力,也延緩養菌時間。

⑵消毒滅菌效果不好,滅菌不徹底。

藥劑殺蟲和燻蒸滅菌時,不嚴格操作規程,使用藥劑不當,或封閉不嚴,或排放殘煙過早,影響滅菌效果,造成雜菌或蟲卵殘留,威脅菌袋菌絲體正常生長安全。必須杜絕。




【2】養菌期間,溫度溼度光照氧氣含量調節出現失誤,出現一系列問題。

⑴溫度。

儘管杏鮑菇菌絲體在6~32℃條件下均能生長,但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0~28℃。在這個溫度範圍內,生長速度快,潔白,粗細均勻,強壯。如溫度調節失誤,即會產生下列現象。

①溫度過高。

溫度在28~32℃之間,生長速度快,但菌絲稀疏,細而無活力。超過32℃停止生長,繼續升高會逐漸死亡。

②溫度過低。

溫度在6~16℃,生長緩慢,但菌絲不壯,表現稀疏無活力,再低即停止生長。

⑵溼度。

杏鮑菇養菌期間,空間相對溼度要保持在70%左右,這個溼度可保持培養料含水量不大量蒸發,還可抑制雜菌活力,減少雜菌感染。此時,不加強管理,就容易出現空間溼度過大或過小,進而使養菌出現問題,影響菌絲體生長。

①過溼。

空間相對溼度過大,達到80~90%,使培養料吸收過多水分,變得含水量加大,一旦突破70%,培養料中的氧氣含量即會降低,菌絲體因缺氧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甚至消退。

②過幹。

空間相對溼度過低,達到低於50%,培養料水分,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大量蒸發,使含水量降低,一旦低於50%,就會形成幹袋,菌絲體也會因水分缺乏萎縮退化甚至死亡。

【3】光照。

菌絲體生長時,不需要光照,黑暗中即可正常生長。如出現光照,甚至是出現強光照,會抑制菌絲體生長,使菌絲體發黃,且生長緩慢,如持續強光照,會造成菌絲體退化萎縮。

【4】空間氧氣含量。

正常情況下,菌絲體生長需要充足的氧氣,但一定的二氧化碳含量可促進菌絲體生長的潔白強壯,所以需調節好通風。

①通風過大,氧氣含量充足。

菌絲體在這樣的條件下,生長迅速,但也會形成大量的氣生菌絲,存在於菌袋錶面,這種氣生菌絲,柔弱不易形成子實體。

②通風過小,二氧化碳濃度過高。

這樣狀態下,很容易造成菌絲體缺氧,甚至是二氧化碳中毒,使菌絲體生長受到傷害,甚至死亡。

因此養菌期間,一定調節好各種因素,避免各種問題的出現,以保證杏鮑菇菌絲體正常生長。


八,出菇階段。

杏鮑菇種植中,出菇階段所出現的問題,依然是溫度溼度光照氧氣含量失控所致。但因子實體的出現,這些問題均從子實體生長狀態中得以菌體提現。

【1】溫度。

▪杏鮑菇的種植中,出菇階段,溫度不適造成的問題是原基不能形成,不能現蕾,生長不整齊。嚴重者造成子實體畸形、腐爛、死亡。

▪杏鮑菇子實體在溫度10~20℃範圍內,能夠生長。原基形成最適宜的溫度是10~15℃,子實體最適宜生長溫度是12~16℃。場所內溫度低於8℃時,原基不能形成。溫度高於20℃,子實體生長的快,但七扭八歪,極不整齊,溫度再高,就會出現爛菇,畸形菇(子實體過小、菌蓋上出現瘤體),甚至死菇。

【2】溼度。

▪溼度失調造成的問題是,子實體顏色失去潔白,整體泛黃,甚至出現病蟲害,使菇體受損。

▪杏鮑菇最適宜現蕾相對溼度是90%,子實體生長階段應保持在80~85%,現蕾時相對溼度低於90%,幾乎不能形成菇蕾,子實體生長期如相對溼度過低,子實體容易失水,變幹發黃。相對溼度過大,容易菇體泛黃,引發病蟲害,給菇體帶來傷害,造成菇體萎縮、腐爛,甚至死亡。



【3】光照。

杏鮑菇子實體生長期,需要一定的的散射光。散射光的光源如不均勻,容易使菇體因趨光扭結歪長,出現畸形,光照過若,生長緩慢,光照過強,還容易造成菇體發黃,影響品質。

【4】空間氧氣含量。

▪杏鮑菇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生長,需要充足的氧氣,所以要保證空間有充足的氧氣含量。一旦氧氣供應不足,就會造成原基不能形成。即使形成原基,也會造成缺氧性子實體畸形(柄細帽大、柄短無菌蓋、菌柄不生長等)、萎縮或死亡。

▪即使通風良好,菌袋排袋過密,預留空間過小,也會造成局部空間缺氧,營養杏鮑菇正常生長。

九,病蟲害。

杏鮑菇種植中,病蟲害的發生主要由滅菌效果不好,場所消毒滅菌不徹底,造成蟲卵和雜菌有殘留,養菌期溫度溼度調節失誤,形成高溫高溼環境,致使雜菌和蟲卵生長條件適宜而發生。

病蟲害的發生就會給種植帶來傷害,所以種植中,應做好預防和治療。



綜上所述,杏鮑菇種植中,各個種植環節,一旦操作失誤或偏離細心,就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的問題一旦出現,如菌袋汙染,畸形菇,菌絲瘋長、子實體小病蟲害侵害等,危害巨大,有時不僅僅是影響質量和產量,很可能造成整個種植過程的失敗,給種植者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在種植杏鮑菇的過程中,種植者必須時時注意,樹立責任心,具備耐心,處處小心、細心、精心,才能保證最後種植的成功,並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初始農人


杏鮑菇在農村栽培這個答題,始終過程根其它食用菌是一樣的,問題就是子實體顯成溫度非常窄,15度為中心,前後加減1一2度,過低子實體顯成難,過高幼嫩子實不耐溫成批枯黃死亡,能耐過溫的菇柄細葉薄象平菇,(本身是平菇類)還有溼度細節很多……沒有什麼經濟效益

(總之就是說在正常季節選擇這樣適溫稀少)

多年來都是選擇工廠化,用製冷設備控制溫溼度比較成功,四季可行。

謝謝!

謝謝!


萬年松179191575


杏鮑菇又名雪茸、刺芹側耳,乾貝菇,因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和具有保健功效等優點頗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盲目跟種的人也越來越多,哪麼種植杏鮑菇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了?


針對杏鮑菇栽培出菇階段常出現的發育不同步,栽培包底部出菇,大肚菇等問題,根據現象,從生理性失調(出菇庫內溫、光、水、氣,調控)和病原菌侵染兩方面解決問題的辦法。

杏鮑菇;出菇;生理性;病原菌;大肚菇;爛菇

很多栽培者對於杏鮑菇栽培的相關知識瞭解不透徹,栽培過程一出現問題就感覺束手無策。對此,建議栽培者先進行理性分析,確定所出現問題是生理性的,還是病原菌導致的。

1 生理性失調

1.1 發育不同步

栽培中時常發現,同一天進入出菇庫的菌包,發育過程呈現出發育不同步現象,有的已經進入快速發育期,有的還處於菇蕾形成期,前後相差三四天,無法實現同步採收,給菇房管理和週轉帶來困難,降低年經濟效益,

原因:出菇階段出現發育不同步現象僅是表象,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與栽培包製作、接種及培養階段各工序有無達到技術標準有關。筆者認為,培養健壯菌包是栽培的首要任務,能避免後期很多問題的發生。

(1)栽培包製作、接種。栽培包重量、培養基的密度是否一致,枝條菌種菌齡是否足夠,木屑菌種接種塊的大小是否適宜,接種操作是否規範等都會影響菌包發育的同步性。枝條菌種菌齡過短,菌絲僅纏繞在木枝條的表面,接種時枝條表面菌絲被培養料磨擦掉,是引起袋底枝條段沒有菌絲,無法進行“四面開花”式的蔓延,形成半截袋的主要原因。接種木屑菌種時,菌種塊過大,無法落到袋底,以及栽培者在裝料時未在栽培包上打引孔,接種枝條菌種時沒有插到袋底同樣也會形成半截袋。

(2)庫容量與製冷機組配製。南北方氣候條件完全不同,栽培者應仔細考慮當地氣候、庫容量、製冷機組配置三者之間的關係。南方多使用水冷製冷系統,北方多使用風冷製冷系統。北方使用水冷製冷系統,冬天結冰導致輸水管漲破的現象屢見不鮮。

庫容量:有的栽培者,為節省菇房的建設資金,對菌包間散熱考慮不周,認為栽培包存放量越多越好,這種誤區。培養基在菌絲降解過程釋放出大量的熱量,一般從接種後第9天開始,至第15天時進入高峰期,此時就得采用製冷機組強制製冷,帶走庫內熱量。庫容量過大 ,製冷機組配置不當,功率過小,機器頻繁長期運轉,磨損嚴重,或者製冷量不足,無法控制庫內溫度,導致燒菌。一般每立方米培養空間採用層架式(七層),栽培包存放量,設計培養料重量以55~60千克(七層),採用堆疊(十層)100千克為適。




製冷機組配置:杏鮑菇屬於中溫型發育菌類,菌包培養溫度相對比較高,所以一般配置是以壓縮機組的動力(匹)來計算製冷量的。在牆面聚乙烯厚10釐米(密度20千克/立方米),地面擠塑板厚10釐米的保溫彩鋼板庫房,1匹機組功率可控制2 400千克培養料,在菌包培養最大發熱量時期的溫度約22~25 ℃。須注意製冷機組蒸發器的風量與風速,如果風量不足,散熱不夠,易引起燒菌;風速過快,會使菇蕾開裂。只有根據當地環境氣候,按照上述配置原則來配置製冷機組,並考慮庫房存放量與庫房體積之間的關係,才有可能提供菌包發育同步的硬件。


(3)栽培包排放。栽培包排放方式對同步性影響相當大。無論是袋式還是瓶式栽培現在多流行堆疊培養。但不是堆疊得越高越好,越密越好,否則上下層易產生的溫差。此外,還應考慮堆垛之間留足散熱通道,時常測定上下各層栽培包之間的溫差,將溫差控制在1 ℃之內,否則各栽培包(瓶)出現不同的降解速度,導致發育不同步。

(4)二氧化碳濃度。初次栽培者往往忽視測定二氧化碳濃度,而大部分栽培者則易忽視測量栽培瓶(包)層架間的二氧化碳濃度。這也是引起菌包發育不同步的重要原因。杏鮑菇菌絲在培養過程中持續釋放二氧化碳,菌包間二氧化碳濃度不宜超過2 200毫克/升(PPM),若超過5 000毫克/升,將明顯延長菌絲培養時間。

(5)冬季培養誤區。有的栽培者以為冬季外界氣溫低,不會發生菌包燒菌現象,從保溫、節約能耗考慮,不使用循環機,其實這是誤區。冬季室內的內循環不足,庫內空氣沒有得到充分攪動,菌絲在蔓延過程中釋放出熱量無法散發,出現包溫差並且積累二氧化碳,影響菌絲蔓延的同步性,故冬季庫內空氣攪動相當重要,須注意內循環機的安裝風向與栽培包距離

1.2 栽培包底部出菇

栽培包底部出現菇蕾的現象在杏鮑菇栽培中比較常見。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栽培包接種操作不規範,使菌絲蔓延不同步,部分栽培包培養拉長至50~60天才滿袋。由於這些菌包與已進入出菇階段的菌包有效積溫大致相同,故在未轉入出菇管理前,袋底就出現菇蕾。

(2)培養基製作過於疏鬆,容易出現袋底出菇現象。這是由於培養基收縮,袋壁與培養基脫離,為菌絲擰結提供了空氣和空間,再加上低溫、光照刺激和機械刺激(如倒袋等),使菌袋側面等的菌絲擰結形成原基,發育成菇蕾。發生這種情況,應及時捏壓菇蕾,使其停止生長,以免造成更多的營養浪費。

1.3 大肚菇

大肚菇,菇柄肥胖,菇蓋弱小。其出現在菇蕾誘導階段,主要是管理過程庫內溫光水汽不協調所致。一般栽培包進庫後第6天就須時常觀察培養基表面的微小變化,及時採取相應措施給予調整。誘導菇蕾形成階段和菇蕾發育階段的管理側重點不同。


任何菌類栽培包生理成熟從營養階段轉入出菇階段都需要有降溫刺激,光照刺激,較高溼度,足夠氧氣,才可能誘導形成菇蕾。杏鮑菇栽培包進庫後將棉花塞拔出,過一天再採取磨袋或者拉袋口的方式,對培養基料面進行機械刺激。隨後拉高套環,而不打開袋口,有時反而將袋口塑料薄膜上端反塞入套環,僅留直徑3~6毫米與外界交換氣體的孔道,這是逐漸增加通氣量的過程,也使栽培包培養基面和袋口之間形成適合原基生長的小環境。栽培包進入出菇庫後第5天就可看到培養基表面的菌絲開始吐水珠,第6天菌絲扭結,形成綠豆大小的小疙瘩(芽原基)。第7天,芽原基進一步發育形成原基。原基一旦出現,即預示進入菇蕾發育階段。第8天開始逐漸減少菇房的通風量,維持出菇庫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至4 000~5 000毫克/升(PPM)。由於此時袋口的依然呈漏斗形,沒有完全敞開,袋內二氧化碳濃度大致在7 000~8 000毫克/升(PPM),甚至更高,可促使強壯的菇柄拉長,形成柱狀菇蕾,此階段也有人稱之為塑形期。只要能夠形成柱狀菇蕾就不會形成大肚菇。

庫房溼度控制在85%時,培養料面上將出現眾多菇芽,分散營養。得依靠人工疏蕾,去小留大。無論瓶栽還是袋栽都有疏蕾這一工序,發現有眾多菇蕾出現的趨勢,就立即降低出菇庫的溼度至75%,有的還短時間(12小時內)將出菇庫溫度提升到18 ℃,維持數小時,隨後立即恢復到原來庫溫。這種提升溫度、降低溼度的做法屬於協逼管理,即創造使菇蕾接近死亡的環境條件,使眾多弱小菇蕾因為缺氧而夭折,留下強壯菇蕾。


塑形期後菇蕾自然伸出袋口,失去塑料薄膜的保護,伸出袋口的菇蕾比較弱。初栽培者經驗不足,對如何根據外界天氣變化結合菇蕾發育狀態及時對出菇庫內的溫光水汽進行調整缺乏經驗。早春與冬季晝夜溫差大、溼度低(20%~50%)的氣候特點對穩溫結實的杏鮑菇生長是一大傷害,補充新鮮空氣時須將外界寒冷空氣預先調溫加溼。如直接換氣,或庫內排氣扇關閉不嚴,對流比較好,或出菇庫製冷機組蒸發器運行風速過快,沒有使用隔層網,風速過快,風直吹菇蕾,會導致菇帽和菇柄交接處的生長點因菇帽失水過甚,生長點細胞無法分裂,與菇柄不能夠同步擴展,而形成乳狀大肚菇,甚至引起菇柄表皮開裂。



2 病源性細菌侵染(爛菇)

全年最容易出現爛菇現象是春季和冬季。北方冬季爛菇比南方冬季嚴重,原因為假單胞桿菌危害。出現假單胞桿菌為害是杏鮑菇栽培常遇的現象。防止應從控制栽培包培養環境做起,不能重出菇,輕培養。判斷栽培包出現假單胞桿菌為害是內源性的還是外源性的方法如下。

2.1 內源性 判斷使用的菌種是否存在隱性汙染,可採用細菌培養基,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回接栽培種包內培養基,培養36小時,判斷是否出現細菌菌落。如果出現則可確定種源不淨,應換種。

判斷菌包滅菌是否徹底可採取同樣的方法,隨機取滅菌後的菌包在接種箱內剖開,按無菌操作的要求鑷取一小撮培養基,回接入細菌或PDA培養基內,32 ℃條件下培養,觀察是否出現菌落。

2.2 外源性 春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夜間溫度比較低,在培養階段忽視夜間通風,或因擔心夜間通風會導致菇房溫度過低而減少通風量,致使室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影響菌絲降解能力,從而延長菌絲滿包時間,導致抗病力降低。而培養具有活力菌包是高產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