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向往东北农村的生活?

林乡人刚子


东北人无论在哪遇到熟人都会热情的打招呼,临了总不忘说“哪天去我家玩”“哪天我请你吃饭”这样言不由衷的客气话。如果家里来客人走的时候,主人一定要送出家门口,甚至下楼帮客人叫出租车并扔出租车费到车里,然后是你谦我让的像打架式的客气与谦让,必须过度热情才能显示诚意…若家里突然来了不喜欢的客人,表面做的也是满心欢迎的样子,一定要留人吃饭,让人完全看不出来自己不受欢迎的气氛。

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想维持好裙带关系,每个人都怕怠慢了别人,大事小情的都会不顾辛劳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特别看重面子,人情,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这几乎是东北人生活的全部。至于她们是不是很开心,是否很愿意就只有她们知道了。

东北人的饭局也非常有特色,喝酒是主题,但喝酒时每个人必须发表感言是必要的内容,每个人都要端起酒杯发表致辞,并且要显示言真义切,普普通通的饭局立刻显得庄重和认真,这是饭局的必要辞令。当饭局结束,会对所发生的感觉那么不真实!


农夫阿峰


大家好!我是纳兰喜儿。我不是东北人我也没有去过东北,但是我喜欢东北的雪,喜欢东北的林子,喜欢东北的冻水果。

在 东北十月份就开始猫冬了,春节后一直到五一才开始耕作,过冬的时间比较长。整个冬天就猫在家坐在炕上喝酒、唠嗑、吃饺子。

东北人豪爽耿直,东北的野味也多。我看过的视频里有个刺老丫应该是东北的,整天在林子里,山里打野味。真的我太喜欢那里了。我们这里几年都没下象样的雪了,很喜欢东北的雪,有机会了一定要去东北玩一个冬天。





纳兰喜


我是东北人,过几年退休了就告老还乡,到农村生活。我喜欢东北农村,山青水秀,小时候习惯了农村生活,在农村种点菜,砍点柴,和父老乡亲唠唠嗑,很好的一种悠闲生活。我本来就是农民的儿子,上班这些年,虽然在工厂、机关工作多年,但痴心不改,骨子里还是个农民。


老林子28


我的家乡在东北黑龙江,这里四季分明,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种地的农民,辛勤耕耘洒下汗水,收获丰收的喜悦!吃喝都是天然绿色,自己农家种的大米蔬菜,有山有水空气好,春天播种希望,种庄稼,夏天忙碌田间管理,秋天收获的季节,收割粮食,冬天大东北猫冬的生活,






农民黑哥


你好,我是农村小赵,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我是东北人,对东北的农村生活也算熟悉,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东北经济不发达但是农村人口生活状态好于大多数,这也就是人们很向往东北农村生活的原因之一。

东北人性格豪爽的,说话大声,为人直率、坦诚,没心眼子,并且有啥说啥从不噎着,个个好打交道。

还有就是农村有着大量的劳动力,据统计,现在我国的农民人口至少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人口多了说明其消费能力潜力巨大。并且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都往城市打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趋于饱和,想要在城市安家落户何其难,各种门槛房价,物价等等,怎么会是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所能承受的,而且人口一多也会增加社会管理成本,城市越来越不适合人居住,因为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大多数人愿意留在东北农村,还是因为山好,水好,空气好,而且住的又舒服。


农村小赵家


因为现在东北农村的空气质量好,环境优美干净,拥有绿色健康无公害的原生态食品和水源。而大城市可能面临着工厂产生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健康等问题。

一亩良田、一头耕牛、一间小屋,空气新鲜,潇潇洒洒,没有上班下班时间,时间自由,没有城市中的勾心斗角,与世无争。生活节奏缓慢,可以吃到自己地里种的青菜,真正的绿色食品,健康无污染,这才是生活,这才是享受。

东北农村代表着田园,大部分人向往田园,向往着自由,陶渊明也一样向往着田园生活,就如他《归园田居·其三》中写的那样: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他在南山种了豆子,他每天早上去地里忙碌,晚上才回来。路边的杂草太长,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内心喜欢这样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想了解更多东北文化,关注老火炕,咱们炕上唠。


东北老火炕


东北拥有优秀的适合农耕的土地,四季分明山水如画。

1,东北在古代并不是游牧民族的天堂,而是以渔猎民族为主。东北地区的定义,一般泛指东三省加内蒙古东部地区。

那么夹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的核心地区主要还是以渔猎民族为主。靺鞨,女真人,满人,赫哲,鄂伦春等等这些东北的世居民族,都是渔猎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

2,东北在古代属于高寒地区,在古代东北地区相对人口较多的地区都主要集中在辽东地区,包括战国时期的燕国,秦汉时期的辽东,后来隋唐时代的高句丽渤海和之后的契丹,主要统治核心地区都是集中在辽东。现代意义上的吉林和黑龙江地区,一直人烟稀少。一直到明代,东北的女真人分为野人女真。

很多人会提古代辽东地区的汉人开发情况。整个东北三省加内蒙东部地区,地域辽阔!辽东地区代表不了整个东北大地,它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面积。真正整个东北的开发,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是以黑龙江和吉林地区为主。这两个地区开发了,东北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全部开发。否则辽东地区历史上的开发。更多只能算是中原文明在边缘地区的外溢。

我是黑龙江人。直到现在。除了核心城市。下面基层农业主产区仍然是人烟稀少,人口密度极低。

很多南方朋友从小在南方宗族结构式的村子里长大,人均耕地紧张,村挨村,国道,铁路两旁都是密度极大的村子,很难理解东北基层的这种人口分布状态。

3,之所以东北地区土地肥沃(真的是肥沃啊,种的西红柿,茄子,豆角都是又大又油光锃亮的)。

而古代一直处于未开发状态。以下几个原因:

(1)气候酷寒:本人黑龙江人,家乡市里冬天零下三十度,不戴帽子,出门十五、二十分钟,耳朵就能冻起泡(冻伤),在棉花没有普及之前,没法大量承载人口。

(2)地理环境:东北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水资源!“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整个东北地区除了大规模的森林,就是平原湿地(沼泽地),处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几大流域之间,到处是湿地。所以在没有大规模人力和机械的条件下,排水,伐木,开荒,根本做不到大规模开荒。

(3)农作物:东北目前主要的作物玉米和大米。在这里解释一下,近代东北移民闯关东的人,大部分还是集中在辽宁,越往北,吉林、黑龙江,人口还是越少。而且近代以来,随着清末中东铁路等铁路的修建,铁路贯通东北,城市商贸逐渐发达,很多闯关东讨生活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及城市周边以及矿区讨生活,并没有直接转化成农业人口(我祖上闯关东,就是直接到的城市,现在整个家族也没有周边农村亲戚)。而且随着奉系和伪满洲国时代工业、厂矿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产业工人阶层,城镇化比例一直在快速提高。

真正开发北大荒,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主要是在建国以后对黑龙江和吉林地区的开发。黑龙江现在一直是全国粮食商品化率最高的地区(粮食产的多,但是商品化率低或者没有商品化率,毫无意义),所以东北土地的开发,真正意义上是对黑龙江和吉林的土地开发。建国以后。大量解放军退伍军人进入北大荒进行垦荒。最有代表的就是黑龙江农垦总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似,不过前一阵已划归到地方管理)在基层设立的大量的国营农场,大规模现代机械化作业(中国唯一能和北美媲美的现代化农业区)黑龙江垦区每年可以保证1.2亿人口的一年的粮

(目前全国只有五个省份除了自足之外,还有结余粮食的。其中只有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粮食自给率超过300%,200%粮食自给率以上区间的,也只有内蒙古自治区,同时也是以内蒙古东部地区为主)

联系这两张图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其中除了东北、蒙东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其他比如四川(成都平原)、河南,湖南,湖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安徽、江苏、江西(江淮地区、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广东(珠江三角洲)粮食自给率都不高,有些地区甚至无法自给自足,最高的河南粮食自给率也才140%左右。

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在油抽净了,煤挖空了,森林砍光了之后,在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仍然为国家做着巨大贡献!


山里人老吕


大家好,我是刘刘,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东北人非常的可爱幽默,性格豪爽,做事不拖拖拉拉,非常的热情,很好交朋友,很大气!

东北三省包含黑吉辽,山水环绕,平原辽阔!冬季比较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资源比较丰富。东北土特产多不胜数,有著名的东北三宝,还有木耳,蘑菇,榛子,松子等都是东北的土特产,东北的人参,全国闻名品质和营养价值也是最高的!

东北的美食也特别多,首先有锅包肉,外脆酸甜。地三鲜、松仁玉米,排骨炖豆角东北大炖菜,小鸡炖蘑菇这道菜非常的经典,非常的鲜美。非常有东北特色的五彩大拉皮,粘豆包,东北冻梨,酸菜白肉,美食多到不可胜数!

有机会一定要到东北去玩一玩,尝一下美食,感受一下东北的天气气候,看一下东北的雪和冰雕这些都是我们南方比较少的,还是非常让人向往!


新农人刘刘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气候的原因吧,生活在农村的居民,以种地为生的人(除了在外工作的)一年有半年左右的时间都是比较清闲的,加上东北人豪爽好客的性格,爱交际,爱串门,闲着没事干,好哥们,好朋友之间经常喝两杯,聊聊天侃大山,有些人可能挺羡慕,挺向往东北人的生活的,这里面也有它的无奈,,生活条件好的家庭咱就不说他了,一些生活条件不是很富足的家庭,是不希望这样的,想去工作,想去赚钱,不愿意闲着。可东北的一些县城根本就没有太多就业机会,人口外流严重,生意也不好做,有购买力年轻人都外出了,上学的,毕业了都留在大城市发展了,走出去的人就不会回农村了,留在农村的大部分人现在都是50后.60后.70后,有技术的还好,没有技术的更不好找工作,收入低,购买力就低。东北的生活成本挺大的,四季分明,东北人爱美,爱穿,爱面子,冬天出门要不穿个【貂】怎么出门呀!【红白喜事】,随份子那是相当的厉害👍。样样离不开钱💰💰。勉强能应付的,也没有多少积蓄,年吃年用。农村的生活节奏是比较慢的,尤其是冬季,又冷,又慢长。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生活,有的《村屯》都没有几户人家了,都出去寻找发展机会了,,,如果您喜欢东北,喜欢东北人,欢迎您来东北旅游,也可以来你向往的农村参观,如果你不差钱儿,也可以来农村租个房子住上几年,体会一下。





石门军子


东北夏季的农村还是不错的,空气清新,黑土地物产丰富,特别是油豆角.茄子是真好吃。有条件,退休后去林区租个房子,住上几个月,非常不错。如伊春.牡丹江林区都可以,东北大米.馒头.饺子,再配上地产的蔬菜,好[赞][赞][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