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產業鏈上演“進擊的王者”,又一個蘋果?

提到當前最炙手可熱的存在,非特斯拉莫屬。在過去三週,特斯拉股價每週至少上漲10%,市值累計增加了約430億美元,目前的市值為1390.19億美元。

回顧今年1 月初,特斯拉正式“入華”,在上海的車廠實現量產,也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車市場注入了強心劑,特斯拉的股價三個月翻了 3 倍。伴隨特斯拉上海工廠日前復工生產,新能源汽車題材一步成為市場最熱主題。

下一個“蘋果”?

以蘋果產業鏈為鑑,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手機,營收從當年的267億美元飆升至2018年的2656億美元,帶動蘋果產業鏈崛起,為IC分立器件、被動器件、PCB、顯示器件等國內供應商帶來提升機會。近十年蘋果公司股價經歷數次快速上漲區間,通過觀察對應區間蘋果產業鏈核心A股供應商相對上證綜指漲跌幅均值,蘋果上漲同時A股相關供應鏈廠商行情向好。

據Wind數據,2012年至2014年,蘋果股價四次快速攀升,核心A股供應商相對漲跌幅均值分別為-0.5%,8.8%,4.2%,0.7%。2019年8月至今,蘋果公司日收盤價上漲超50%,核心A股供應商相對漲跌幅均值達31%。

未來特斯拉產業鏈能否復刻蘋果產業鏈?

對於特斯拉產業鏈能否複製蘋果產業鏈,為A股帶來連鎖效應,廣發證券分析指出,兩者有相同也有不同。從相同的地方看,首先將引領技術及國產化,帶來配套產業鏈崛起的機會:19年蘋果披露的全球200大供應商中,中國大陸佔比約20%,目前特斯拉Model 3零部件國產化率約30%,預計年底實現100%國產化;其次體現在明星產品定位帶動供應鏈扁平化、標準化管理:定位少而精,產品線集中、直採直銷大幅降低生產與渠道成本。

不同之處在於特斯拉產業鏈迭代速度更慢,因為汽車技術密集度遠高於手機,復刻之路漫漫。而且特斯拉產業鏈對我國汽車製造業的拉動可能超過蘋果,這主要是基於五個方面考慮:一是技術密集度更高;二是產業延展度更高、戰略屬性更強,融合電子、計算機、能源、材料等領域;三是產業空間更大,對GDP拉動作用更強;四是技術硬件的國產滲透率更高;五是未來不一定是特斯拉寡頭:全球傳統巨頭也在加碼,可能迎來全面競爭格局,國產品牌亦有空間。

截至2月5日,特斯拉美股4天暴漲52%,市值位列全球汽車製造商第二,預計未來特斯拉股價持續創新高對A股產業鏈形成一定映射催化。實際上,在特斯拉的帶動之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再度沸騰,在近期市場波動中,相關產業鏈優質個股頻頻漲停。

買不到特斯拉?你還可以曲線上車!

或許對很多個人投資者來說,特斯拉還可望不可即。不要著急,雖然特斯拉買不到,但是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買A股中的特斯拉概念股,當然,更簡單便捷的方法是藉助公募基金中的智能汽車主題基金來低成本上車。

尤其是對很多在股海中沉浮的小散來說,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要由上游資源和材料、中游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車製造及配套服務等三大部分組成,各個細分板塊的表現大不相同,要從中精選個股難度係數也很大。與其一個人單打獨鬥,不如藉助公募基金集體的智慧,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和投研團隊來幫我們分享新能源汽車盛宴。

目前國內市場上與智能汽車相關的公募產品既有指數型也有主動型。總體看來,與醫藥、科技等一樣,在智能汽車這個賽道上,如果找到靠譜的基金經理,主動產品的超額收益還是顯著的。像業內首隻智能汽車主題基金,嘉實智能汽車(002168) 儘管成立四年來大盤仍圍繞2800點上下徘徊,但該基金累計回報已翻倍,年化回報超20%。Wind數據統計,截至2月10日,其復權單位淨值2.2240元,創成立以來新高;成立4年以來收益率122.40%,

年化回報高達21.99%;今年來收益率已逼近20%,達19.89%。

面對嘉實智能汽車迭創新高,或許有人產生了恐高心理。但業內人士提醒:如果你已經上車,也不要輕易下車。基金投資是項馬拉松,而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長期投資價值向好,若中途下車,有可能錯過後面更美的風景。

誠如嘉實智能汽車基金經理姚志鵬所言:智能汽車已經在低位調整了四年,現在處於恢復的早期。疫情過後將加大人們對於私人安全空間的訴求,個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幅度將提升,汽車銷售的增長是可以預見的,後續行業大概率會加速復甦。“新能源汽車行業遇到了十年上升週期的起點,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