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产业链上演“进击的王者”,又一个苹果?

提到当前最炙手可热的存在,非特斯拉莫属。在过去三周,特斯拉股价每周至少上涨10%,市值累计增加了约430亿美元,目前的市值为1390.19亿美元。

回顾今年1 月初,特斯拉正式“入华”,在上海的车厂实现量产,也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车市场注入了强心剂,特斯拉的股价三个月翻了 3 倍。伴随特斯拉上海工厂日前复工生产,新能源汽车题材一步成为市场最热主题。

下一个“苹果”?

以苹果产业链为鉴,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手机,营收从当年的267亿美元飙升至2018年的2656亿美元,带动苹果产业链崛起,为IC分立器件、被动器件、PCB、显示器件等国内供应商带来提升机会。近十年苹果公司股价经历数次快速上涨区间,通过观察对应区间苹果产业链核心A股供应商相对上证综指涨跌幅均值,苹果上涨同时A股相关供应链厂商行情向好。

据Wind数据,2012年至2014年,苹果股价四次快速攀升,核心A股供应商相对涨跌幅均值分别为-0.5%,8.8%,4.2%,0.7%。2019年8月至今,苹果公司日收盘价上涨超50%,核心A股供应商相对涨跌幅均值达31%。

未来特斯拉产业链能否复刻苹果产业链?

对于特斯拉产业链能否复制苹果产业链,为A股带来连锁效应,广发证券分析指出,两者有相同也有不同。从相同的地方看,首先将引领技术及国产化,带来配套产业链崛起的机会:19年苹果披露的全球200大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占比约20%,目前特斯拉Model 3零部件国产化率约30%,预计年底实现100%国产化;其次体现在明星产品定位带动供应链扁平化、标准化管理:定位少而精,产品线集中、直采直销大幅降低生产与渠道成本。

不同之处在于特斯拉产业链迭代速度更慢,因为汽车技术密集度远高于手机,复刻之路漫漫。而且特斯拉产业链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的拉动可能超过苹果,这主要是基于五个方面考虑:一是技术密集度更高;二是产业延展度更高、战略属性更强,融合电子、计算机、能源、材料等领域;三是产业空间更大,对GDP拉动作用更强;四是技术硬件的国产渗透率更高;五是未来不一定是特斯拉寡头:全球传统巨头也在加码,可能迎来全面竞争格局,国产品牌亦有空间。

截至2月5日,特斯拉美股4天暴涨52%,市值位列全球汽车制造商第二,预计未来特斯拉股价持续创新高对A股产业链形成一定映射催化。实际上,在特斯拉的带动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度沸腾,在近期市场波动中,相关产业链优质个股频频涨停。

买不到特斯拉?你还可以曲线上车!

或许对很多个人投资者来说,特斯拉还可望不可即。不要着急,虽然特斯拉买不到,但是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买A股中的特斯拉概念股,当然,更简单便捷的方法是借助公募基金中的智能汽车主题基金来低成本上车。

尤其是对很多在股海中沉浮的小散来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由上游资源和材料、中游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车制造及配套服务等三大部分组成,各个细分板块的表现大不相同,要从中精选个股难度系数也很大。与其一个人单打独斗,不如借助公募基金集体的智慧,让专业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来帮我们分享新能源汽车盛宴。

目前国内市场上与智能汽车相关的公募产品既有指数型也有主动型。总体看来,与医药、科技等一样,在智能汽车这个赛道上,如果找到靠谱的基金经理,主动产品的超额收益还是显著的。像业内首只智能汽车主题基金,嘉实智能汽车(002168) 尽管成立四年来大盘仍围绕2800点上下徘徊,但该基金累计回报已翻倍,年化回报超20%。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10日,其复权单位净值2.2240元,创成立以来新高;成立4年以来收益率122.40%,

年化回报高达21.99%;今年来收益率已逼近20%,达19.89%。

面对嘉实智能汽车迭创新高,或许有人产生了恐高心理。但业内人士提醒:如果你已经上车,也不要轻易下车。基金投资是项马拉松,而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期投资价值向好,若中途下车,有可能错过后面更美的风景。

诚如嘉实智能汽车基金经理姚志鹏所言:智能汽车已经在低位调整了四年,现在处于恢复的早期。疫情过后将加大人们对于私人安全空间的诉求,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幅度将提升,汽车销售的增长是可以预见的,后续行业大概率会加速复苏。“新能源汽车行业遇到了十年上升周期的起点,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