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年景不好粮食超贵,会成真吗?

新大风歌


年景不好粮食超贵,会成真吗?

钟情三农可以自信的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在2020年实现“历史重演”
任何一个稍微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都应该熟知,别说是“年景不好粮食超贵”,甚至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情形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中都是比比皆是,甚至在70多年前,我国的家乡——河南省,还发生了震惊中外的“1942”事件。但是,出于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自信,抵御风险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粮食储备事业的成果,钟情三农个人以为,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当下的中国!

具体来说,我的自信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绝对有保障。关注我国粮食产业的朋友都应该知道,2019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再创历史佳绩,取得了6.6亿吨以上的最好数据,虽然这一数据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但是我们从这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饮食消费水平以及粮食供应情况来看,我国的粮食丰收绝对是实打实的,中国的粮食生产实力是绝对有底气的。造成这种情况的缘由其实有很多种,比如说我国的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种植横跨多个地区,好比是为了规避风险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中一样,可以在遭受不好年经的时候实现“东边不亮西边亮”。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为例,作为全国小麦产量和种植面积第一大省,能够保持这一宝座多年的根源就在于河南省的独特地理位置。
如果是降水多的年头,对于豫东豫北等小麦产区而言,不是好事!但是对于豫西的山区而言,则是久旱逢甘霖一般,能够有着不错的产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多数情况下,河南的小麦产量每年都能做到3000万吨以上,并不是胡编乱造的。

第二,中国的粮食储备实力雄厚。据钟情三农了解,我国目前身兼世界粮食行业的多项纪录,其中粮食储备量世界第一就是其中之一。根据业界统计数据,我国粮食储备总量最高时达到了3.5亿吨左右,其中仅玉米一项就占据了2.5亿吨以上。而且还能够适度进口,完全能够应对因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产量小幅度变化。我国目前的小麦,稻谷和玉米库存足够我国在正常年景下的不时之需。
总之,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虽然无法和美国,以色列等农业强国相比,但是绝对有足够的实力来抵御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国家粮仓也足够厚实,保障中国人的饭碗不会缺粮!


钟情三农


粮食涨价是早晚的事,不然的话田就没人种了。


做自已想做


2020.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年景不好粮食超贵,会是真的吗?


我就是农民的孩子,我非常负责人的告诉你们不会的,也有人说明年是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十二属与地支相配。丑为牛,辰为龙。天干的丙又视为饼。农村老人说,明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饼


农村老人说,明年是二龙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饼。

一年两立春是指农历2020年,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年份,我还要问一句大家相信科学吗?我们现在水利工程这么发达,我不知道大家是真的担心还有另有目的。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年代,所以大家没有必要提这样的问题来让大家讨论了,完全没有必要,我也是有依据的。

第一,

我们的储备粮能吃5-6年完全没有问题,这个大家应该相信吧!我们国土面积大,有的地方一年收两次粮食,有的地方一年一次,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任何问题。

第二,我们有多渠道进口其他国家的优质粮食,这个大家应该没有任何疑问吧!我们在非洲也有种粮食啊!

第三,我们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粮食的产量也不短的在提高,品种也不短的在优化,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我们也知道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俗语是他们日积月累得出来的经验和智慧,但是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害怕或者说杞人忧天,我们应该做的是相信科学,科学是种,科学管理,只求产量最大化,利益最大化。


喜之郎关注三农


2020年,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这种说法指的是农历的2020年,在年初岁末两次立春。正月初十立春,到了腊月二十又立一次春,出现了一年两春的年景。但是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在2020年闰农历4月,也就是说2020农历年的天数达到了384天,并且2020年农历年属于鼠年,鼠年加上闰月可以说是非常难以遇到的一个年份。因此在明年农历年是一年两立春的状况,而且有可能会出现粮食产量比较低,因为这样的年景基本上会出现倒春寒的概率性非常的大。



一年两立春基本上属于闰月的年份,一般是春季倒春寒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明年农历年闰四月,也就是说有农历的两个4月份,农历4月份基本上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农作物的关键的时期,一旦倒春寒的天气特别的严重会使得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受到冻害非常厉害,特别是在种子或者是树木发芽的时候倒春寒时间比较长,会发生冻害更加严重。这种现象就会使得粮食作物大幅度地减产,或者是推迟粮食的种植时间,造成了粮食产量降低,出现了粮食贵如金的年景。



但对于2020年一年两粒春、粮食贵如金的说法,就目前我国的粮食的状况而言,尤其是我国的粮价已经推向了市场进行运作,所以不会出现粮食的价格超贵的现象。首先,我国储存的粮食非常的多,近两年每年都在大规模的拍卖库存的粮食,可以说各种粮食储存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市场行情,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粮食价格如此低迷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现在的科学种植模式非常地广泛,特别是现在对于覆膜种植农作物栽培技术,都是能够保障种植的农作物保温保湿的效果。第三,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价格,因为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远远地低于我国的粮食价格,一旦我国粮价出现大幅度地上升,进口粮食的价格的幅度也将会进一步地提高。



总之,对于农村这句俗语只是过去的总结,关于当年的粮食产量影响了粮食的价格,由于过去人民比较贫穷,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这就出现了俗语非常的多,比如说:一年两立春,遍地是黄金;一年两粒春,豆子贵成金;一年两粒春,牛马贵成金……但在目前我国的市场上的粮食的价格来看,明年即便是出现了粮食大幅度地减产,但粮食的价格仍不会超贵的,只是价格会逐步地上升。当然,粮食的价格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波动,因为粮食是利国之基,是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物质基础,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会让粮食价格出现暴涨的现象,否则的话将会进行宏观的调控措施,以确保人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三农一姐


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这句话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前两天下雨,我们家里用节能灶升起了火,为的是取暖,后来,家里也来了两三个叔伯,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其实,我最喜欢听他们聊天。

叔伯们经常会讲到他们小时候的事,什么集体干活,赚取公分,他们那个时候都是集体,干活是计公分的,出工越多,公分越多,就相当于现在的工资差不多吧。还听到他们小时候上几年学就没上,什么游泳,放牛,抓兔子等等,因为他们都是年龄差不多,都是伙伴,一起玩的,还有很多整人的囧事。不过,我也听到他们说,2020年是双立春年,从他们的谈话中感受到蛮沉重。

有位叔伯说,他记得是在80年代的有一年,具体那一年不清楚了,有一年也是双立春年,导致那一年特别干旱,蝗虫成灾,导致家里的水稻收成减少了一半收成,最后家里都是节约过日子,否则就等不到米饭吃了。

2020年双立春,叔伯他们都是老农民,农业耕作,记事都是喜欢用老历,这个双立春说是老历年,他们说一个在正月十一,一个在腊月二十二,一头一尾,这就是所谓的一年双立春。

首先我不知道,他们的担心有没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如今社会发展这么快,农业技术也发展了,农民看天吃饭的日子也会过去的。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2020年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年景不好,粮食超贵会成真吗?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就到农历春节了,今年过年是真的比较早。去年春节的时候年前就立春了,而今年立春的时间在过完年之后。

这就导致了今年2019年是没有立春的,而明年2020年是有两个立春。



2020年立春的时间是在过完年后正月十一,而在当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二是第二个立春,这个立春距离过年还有七八天的时间,所以说在明年的话一共是有两个立春。

关于俗语“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很多人认为今年的年景不好,粮食比较贵。

可是我并不认为这种事情会成真,古代基本是以农业为主,而且是靠天吃饭,如果天气不好就会对农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俗语是针对古代种植情况来说的。可是现在科技发达了,应用在农业上的新技术也越来越多,对于天气情况,可以提前预测做好准备,年景不好,粮食贵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价格波动也不大,现在还可以从国外进口,总体来说粮食储备很丰富。


就拿玉米来说,今年部分地区遭受了干旱天气,玉米有所减产,而且总的播种面积也比去年有所减少,但是由于每亩单产的数量上涨了,导致今年总的玉米收获量并不低,估计今年我国玉米产量可以达到2.5亿吨左右。

比起俗语所说的“一年两地春,粮食贵如金”,现在农业种植上真正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不是产量太低,而是价格真的不高。

以我们老家为例,在我印象里最近十年玉米的价格一直都是一斤在八毛到一块钱左右,就连涨到1.1元/斤的时候都不多,辛辛苦苦种一季玉米,去掉种子,化肥,浇水,人工,收割机等费用,基本一亩地赚不了多少钱。



这也是今年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农民付出了这么多辛苦劳动,可是粮食价格太低了,调动不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来。

所以说,对于俗语“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觉得今年粮食贵这种问题,我觉得是不可能出现的,不用担心。而对于怎样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比这个反而重要的多。

您觉得哪个更重要呢?


农村养殖新鲜事


一年两春粮食贵如金,我认为只要不遇旱灾,水灾,什么都不怕,人定胜天粮食一定高产,没什么可怕的,但遇到水灾旱灾那就免不了要减产,粮食就非贵不可,这是没办法的事,或两春没关系。


秋阁一凭栏


我查了一下日历,2020年是鼠年,正月十一立春,腊月二十二是第二个立春,这可是几十年不遇的现象,上一次同样的鼠年两个立春可是1960年,那个时候很多人吃树皮、挖野菜的光景,食不果腹真的应验了,那么,2020年真的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吗?


自古以来,人们依靠各种现象来总结一些规律,比如二十四节气,那是非常准确的存在,有一些总结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后来被否定以后,就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比如2019年两头无春,古代就有人说,这就是寡妇年,可是,哪一个人今年没有见过众多的结婚场面?结婚是人生当中最大的事情,也是两个家族共同关心的问题,如果双方父母竭力反对这个婚姻,小夫妻两个是很难得到幸福的。要知道,结婚的日子都是农村的算命先生算出来的,如果不能结婚,先生也不敢拿自己的名誉做赌注,不是吗?况且,大多数人都不相信寡妇年一说,人们也只有把这个传说当做一个笑料了。


话说回来,闰月还是有讲究的,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2020年时闰四月,这个阶段正直小麦的抽穗开花期到灌浆期,春玉米播种到幼苗期,大部分果树的开花期至幼果期,两个四月,就意味着气候会持续低温,升不起来,也很有可能出现倒春寒,小有可能出现授粉不完全、灌浆不充分,病害流行等,最终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问题。对于玉米来说,幼苗很可能遭受倒春寒的影响而地上部分被冻死的可能。洋芋最害怕受冻,如果遇到倒春寒,大面积冻死,产量降低非常厉害。樱桃、苹果、桃子等如果遭受冻害,落花落叶落果,损失可不是一点点。


因此上来说,未雨绸缪,提醒农民朋友一定要根据中长期天气预报做好防止寒潮造成的损失。该打药保果的打药,该覆盖的覆盖,该迟播的迟播,该浇水的浇水,切莫听之任之。特别是规模栽培的核桃、苹果等一定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大面积遭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不过,灾害性天气年年有,不可能全国范围内都会遭受一样的灾害,就像每年有旱灾的同时,也有部分地区涝灾非常厉害的情况发生。所以说,不管咋样,全国范围内的粮食不可能都会减产,也很有可能因为气温降低导致大面积的丰产出现。

综上所述,切莫杞人忧天,散布消极谣言,就像前多年的世界末日论一样,世界末日没有到来,那些信奉末日的人群吃了亏,也只有哑巴吃黄连了。中国早已经过了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粮食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的。


以上所述,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欢迎有经验的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为佳。


农耕子


一年两立春,粮食贵如金。

虽然说是老黄历了,但也不容忽视。

客观上:尽管现在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可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但天气变化依然会对粮食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主观上:农民种地不挣钱,极大的伤害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田撂荒现象严重。国家每年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粮食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我国粮食严重短缺,外国人抬高粮价,甚至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有粮不卖也是大有可能的。

粮食贵如金,恐怕还买不到。

所以,我们还是未雨绸缪,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放心啊。


铁肩担道义4


放心吧,这是早晚得事,等吧老百姓都城里人啦,粮价就该涨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