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出15条措施保供应 严禁擅自设卡 鼓励正常经营

2月12日下午,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在合肥市天鹅湖大酒店举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于德志介绍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保障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的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安徽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

安徽推出15条措施保供应 严禁擅自设卡 鼓励正常经营

目前,全国及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阶段。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了重要讲话和指示,要求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主副食品是城乡居民群众生活必需品。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关系着群众的切实利益,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物资。2月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聚焦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大程度满足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目标,解决居民生活必需品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围绕主副食品生产、流通和供应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积极发挥省直有关部门合力,强化属地政府责任,推动各环节责任分解落地,确保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通知》共4个部分、15个方面具体举措。于德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安徽是农业大省,主副食品生产比较丰富。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10930.5万亩,粮食总产量810.8亿斤,产量居全国第4位。油料产量161.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24.1万亩,产量2213.6万吨。肉类产量400.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97.8万吨,禽蛋产量168.7万吨。

安徽继续保持着原有的采购渠道供应稳定。粮油、蔬菜、肉蛋奶等生产供给完全能够保障人民生活所需。

为保障主副食品运输畅通,《通知》明确指出,要畅通主副食品流通渠道,将蔬菜(包括瓜果、食用菌)、畜禽及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和种子、种苗、农药、化肥、农膜、饲料(包括饲草和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兽药(含兽药原料及包装材料)、种畜禽、仔畜、禽苗、畜产品加工包装材料等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以及紧缺物资运输,纳入重要物资供应绿色通道。“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确保通往交易市场、蔬菜基地和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等场所的交通通畅。”于德志说。

于德志还表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要进一步加快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动产地库、大型消费城市公共配送冷库、信息化平台等冷链物流重大项目早竣工早运营,提高生鲜冷冻食品储运水平。同时要积极鼓励创新流通模式,发挥大中型电商企业筹措物资、对接产销的作用,引导主副食品供应模式创新、渠道多元,鼓励流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配菜、订购等个性化服务,大力发展新零售和不见面销售。

《通知》提出增强财税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加强用工保障3项政策支持和严格疫情防护和督促落实责任2项服务保障。于德志介绍说,政策支持方面,要求全面落实应对疫情的各项财政税收政策,鼓励水气供应企业适当降低生活必需品生产企业用水用气价格,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生产经营用房的主副食品供应企业及个体经营户,鼓励国有企业对其免收3个月的房租。落实专项再贷款支持政策,将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企业纳入全省重点医用物品和重点生活物资企业名单,鼓励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优惠利率贷款。加强用工保障,建立返乡务工人员滞留省内就业应对机制,促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引导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

而在服务保障方面,要求严格疫情防护,积极调配口罩等防疫用品,保障正常运营的大中型超市等生活必需品流通企业。督促落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省主副食品联席会议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强化属地政府责任,分解细化各环节工作任务,确保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全链条有序运转。

“为了确保这次疫情期间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平稳,我们要求,要扩大市场供应,组织超市加大货源采购、调运、配送、补货力度,提高补货补架频次,做到存货在店、存货在架,组织足够人员每天看市场、查缺货,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要确保供应网点稳定,综合评估超市、便利店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网点的防控措施、群众需求和供应能力,稳定和鼓励正常营业,不能搞一刀切,统筹疫情防控和方便群众。”于德志说。

(国际商报记者/许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