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95后”重症出院患者|“病情最重时,我也不曾担心害怕”

2月12日,是肇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黎女士治愈出院后的第13天。出院后,曾是重症病例的她进行了2次复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回想起她患病住院的日子,黎女士对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

即便在病情最重的时候,我也不曾担心害怕。特别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相信我们的国家。

基本情况:

黎女士,25岁,近半年在武汉江岸区工作,于1月17日返回四会市,1月22日起进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治疗时,已是重症患者。经过医护团队全力救治,她超3天以上无发热、咳嗽等病症,接受2次(间隔大于24小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呈阴性,于1月31日出院。

对话“95后”重症出院患者|“病情最重时,我也不曾担心害怕”

南方+:出院后复查情况怎么样?

黎女士:出院后回去医院复查过2次,第一次做了核酸检测,为阴性。2次复查都做了CT检查,显示肺部病灶正在慢慢吸收。除此之外,身体没有出现其他症状。

回来这几天,每天睡眠时间长达12个小时,身体也比以前容易疲倦。医生告诉我,大病初愈后,这都属于正常情况,再三叮嘱我要多加休息,养好身体。

南方+:居家隔离时,你如何打发日子?

黎女士:每天都会看手机看看疫情动态,关注肇庆当地的新闻。也是在这一过程中,我才知道当初帮我治疗医生、护士的名字,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南方+:回来后,街坊会不会有抵触情绪?

黎女士:我们家刚搬来不久,在小区微信群里,感觉大家都能理性对待这事情。当地疾控部门也很关心我们,确诊后和我回来后第二天,都派人专门上来帮助消毒。

南方+:请讲述下你的患病经过。

黎女士:半年前,因为过敏性咳嗽,我就养成了每天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的习惯。我的工作地点离华南海鲜市场只有十几分钟车程,每天通过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有可能是在上下班途中感染上病毒。

1月11日,我的身体出现不舒服,和感冒的症状很像。13日晚上下班后就去武汉当地医院就医,当时在医院测量的体温正常;16日我再去复诊,体温也正常,就是浑身乏力。因为2次就医医院CT都下班了,我只是打了点滴。

17日,我从武汉回到肇庆,晚上回到家,身体更加不适,开始以为由于舟车劳顿。第二天不见好转,开始出现气紧,家人送我到四会当地医院就医,当时测量体温显示低烧。医生获悉我从武汉回来后,就让将我单独隔离观察。

住院两三天后,病情开始加重,需要依靠吸氧维持呼吸。22日,我被转入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治疗。23日,医院确诊我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对话“95后”重症出院患者|“病情最重时,我也不曾担心害怕”

南方+:最严重时出现了哪些症状?

黎女士:严重时我已经基本没有办法离开氧气,只能卧床。如果离开氧气,呼吸就会变得很急促。只能带着氧气躺在床上,连侧身都做不到,一侧身都会呼吸困难。

南方+:患病初期,是否怀疑过自己感染新冠肺炎?

黎女士:当时在武汉的时候,也听说过这种病。患病初期,武汉城市生活还是正常、平稳,没有想到疫情会这么严重,再加上2次就医都没有发烧,发病症状和感冒相似,当时还是认为是普通感冒。回到肇庆后,随着病情加重,才担心自己患上这种病。

南方+:住院治疗期间,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黎女士:一名身材比较娇小的护士和一名叫“英姐”的护士值同一班,我经常是每天早上刚睁开眼就看到她们。刚入院时,病情较重,没什么胃口,她们主动问我想吃什么,并带来酸奶给我喝。每次要到总院做检查时,她们2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将我抬上抬下负压担架,很辛苦。她们还经常主动留在病房久一点,让对方早点出去休息。

正因如此,(住院时)即便在病情最重的时候,我也没担心害怕过。特别相信我们的医护人员,相信我们的国家。我是重症患者,也能在这么短时间痊愈,达到出院标准,所以希望大家面对疫情也不用恐慌,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好自己即可。

黎女士: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院方没让交钱,让我不要担心费用问题,安心治病。

南方+:和你密切接触的人目前情况如何?

黎女士:我出院当天,他们也过了14天观察期,解除隔离。家里有老人家,幸亏从武汉回家后我始终戴着口罩,就算他们载我去医院时也戴着,这保护了他们,他们没有因为我感染上病毒。出院回家这些天,我也一直戴着口罩,并且分开就餐。

南方+:疫情结束后,有什么打算?

黎女士:我老公是武汉人,我的家庭和工作也是在武汉,

疫情结束后我会回武汉继续工作和生活。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武汉早日恢复正常。我愿意尽自己一份力,响应捐款号召,帮助到受疫情影响的人。

【记者】刘亮

【作者】 刘亮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