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2月13日是中央軍委授予長征醫院骨科軍醫呂士才“模範軍醫”榮譽稱號40週年的日子。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呂士才工作照

1979年初,呂士才抱病帶領手術隊奔赴前線,用精湛的技術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創造了連續手術20多個小時、90多臺手術和傷員手術率達到80%的野戰救護奇蹟。返回到上海不久,就住進醫院,診斷出結腸腺癌,在與病魔戰鬥了半年後,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由呂士才帶領的醫療隊奮鬥在前線

40年來,“模範軍醫”呂士才的事蹟教育和激勵了一代代人民軍醫,更成為長征醫院傳承至今的精神符號。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馳援武漢的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

2020年1月24日,大年除夕之夜,長征醫院醫護人員再次奉命出征,他們來不及和家人告別,毅然奔赴武漢抗擊疫情,在戰“疫”最前沿書寫“呂士才傳人”的時代風采。

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們站在戰“疫”最前沿

如今,呂士才曾經的同事都成了醫院的老專家,而受他精神傳承的年輕軍醫們更成為抗擊疫情的生力軍。他們用智慧、才幹和勇氣站在戰“疫”最前沿。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接受採訪時的陳靜

科學施治是戰勝疫情的先決條件。醫院內有很多專傢俱有豐富的臨床救治和疫情防護經驗。參加支援武漢醫療隊ICU護士長陳靜,是工作30餘年的老護士,她2013年參加援助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曾獲得全國“抗埃先進個人”。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工作中的陳靜

2018年隨“和平方舟”執行“和諧使命”任務,到十幾個國家開展過醫療服務。她的經驗和嚴謹是軍隊赴武漢醫療隊最寶貴的財富,被醫療隊員譽為“最硬核護士長”。大家紛紛表示:“看到她,心裡就踏實了。”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景炳文教授

85歲的景炳文教授曾經和呂士才是同事,是我國著名的急救醫學專家,他得知前方患者危重,心急如焚,他多次向組織提出隨隊到前線:“我是國家培養的急救專業人才,這是我發揮作用的時候。”領導考慮到他身體原因沒有批准,他就把自己幾十年積累的危重症救治經驗傳授給前方的同志,指導前方救治。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廖萬清院士

82歲的工程院院士廖萬清是真菌病專家,他也主動請纓:“危重症患者往往伴有真菌感染,我能發揮作用!”2003年小湯山醫療隊隊長、傳染病專家繆曉輝專門為支援武漢醫療隊授課,在後方夜以繼日撰寫各類指導疫情防控的文字,對前方也進行了重要的指導。

“最美逆行者”一批接著一批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馳援武漢的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

“最美逆行者”的讚美意味著犧牲和奉獻。大年除夕是萬家團圓的日子,而在這一天,醫院接到命令要抽組支援武漢醫療隊,各級黨組織聞令而動,全院900多名醫務人員爭先報名參加。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朱麗(右)工作中

每一位隊員的背後都有一個奉獻的家庭和一段感人的故事。

急診重症醫學科文職護士朱麗和她的愛人、長征醫院影像科醫生蘆家奇,都多次執行派駐任務,2018年被評為上海市最美家庭。這次朱麗堅決要參加醫療隊,而除夕夜剛好是女兒一週歲的生日,她對孩子說:“媽媽是醫生,武漢有很多的媽媽和女兒需要媽媽。”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上海市派出支援武漢的第一批醫療隊隊長鄭軍華、專家組成員陳德昌,第二批醫療隊隊長李曉靜,都是長征醫院的退役幹部,他們分別執行過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抗震救災等應急救援任務,都是身經百戰的出色專家。顯然,他們也成為上海市的精兵強將。17年前去過小湯山,這次又帶領50名護士奔赴前線的李曉靜滿懷深情地說:“脫下軍裝,我也是一個兵,若有戰、召必回!”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海軍醫療隊中有很多是“90後”的年輕護士

醫療隊中有很多是“90後”的年輕護士,第一次面對如此嚴峻的生死考驗,她們當中很多人第一次匆匆剪斷長髮,第一次穿成人尿不溼,這無數個“第一次”,也是他們無怨無悔的“逆行”印記。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海軍醫療隊“90後”年輕護士

監護室是救治危重病人的地方,也是醫護人員最危險的地方,“大管家”護士長陳靜,每天睡覺不到4個小時,也是出了名的嘮叨,她說:“這些孩子是我帶出去的,如果不把她們安全地帶回來,我怎麼向她們父母交待。”

眾志成城,共抗疫情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第一批醫療隊員剛剛出發,後方的戰友們就躍躍欲試,“我要參加第二批醫療隊!”“我的經驗豐富,我去了一個頂倆!”支援武漢的預備人選,很快就抽組完成,只待一聲令下。

如今,疫情蔓延,後方也成了前方,在醫院本部也扎牢了防線。疫情爆發以來,醫院改造病房,抽組人員,籌措物資,業務培訓,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都成了“戰場”。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一場預防聯合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已全面打響。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發熱門診每天異常的忙碌,穿著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及防護面罩進入發熱門診汙染區工作,對發熱患者進行抽血,咽拭子等操作,面罩的霧氣和手套的束縛使抽血難度增加。這不僅僅考驗著一個護士的操作技術,更是對她們心理的考驗。

消化內科醫生馮靈美是兩個寶寶的媽媽,小女兒僅五個月,還在哺乳期。接到發熱門診任務,看著年幼的女兒,馮靈美毅然衝到一線:“我是醫生,那裡更需要我!”她和丈夫一起匆匆整理了女兒的衣物奶粉尿布等用品,含著淚連夜把女兒送回老家託付給了年邁的父母。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仔細檢查每個人的防護裝備

醫院用4天時間建設感染科應急隔離病房,建立優化處置疫情全流程。隔離病房於1月23日投入使用。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一句動員,在面對未知的疫魔時,大家毫不猶豫地衝進了隔離病房,奮不顧身地擋在了抗疫最前線。

佔俊傑醫生第一個衝進隔離病房,自1月24日起,他連續值守4天奮戰在一線。“我還頂得住,哪裡需要我就在哪裡。” 小夥子話不多,從沒提任何要求,始終以院為家,把疑似患者當親人,默默無聞的奉獻著一個醫生的光和熱。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工作中的海軍醫療隊隊員

模範軍醫呂士才生前說:“個人的一切算得了什麼,祖國的安危高於一切,人民的利益重於一切,為祖國和人民,我願意貢獻一切,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歷史是那樣驚人的相似,40年前呂士才率領手術隊奔赴戰場搶救傷員,今天他的戰友們在他精神的激勵下同樣冒著生命危險奔向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他們都無怨無悔,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人民軍醫”。

衝鋒在戰“疫”最前沿,他們是呂士才精神的傳承者

▲最美麗的背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