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醫院黨員醫護衝在戰“疫”最前沿 鄭重按下手印

海滄醫院黨員醫護衝在戰“疫”最前沿 鄭重按下手印

市海滄醫院馮水土、肖琦、林勇成為馳援武漢福建醫療隊中的一員,圖為三位出征武漢的黨員醫生在出發前合影。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馮水土、肖琦、林勇在隔離病房。圖片雖隔著套膜拍攝,有點模糊,但三人的必勝決心滿滿。

廈門網訊 (本版文/本報記者 劉蓉 通訊員 夏華珍 本版圖/廈門市海滄醫院提供)作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沿陣地,中共廈門市海滄醫院委員會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市委及市衛健委關於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謀大局、作決策、促改革的作用,結合工作實際,在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後勤保障等關鍵領域作出決策部署,發揮關鍵時刻黨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匯聚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應對疫情,在市海滄醫院,每名醫護人員都行動起來了,努力舉全院之力助力全國打贏這場病毒防控戰。

【馳援】

危難時刻湧先鋒首批三名勇士馳援武漢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請戰書上,醫護人員集體鄭重按下手印。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鮮紅的手印,展現了醫護人員的堅定決心。

1月26日,接福建省衛健委下發的關於組派醫療隊援助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緊急通知,市海滄醫院黨委立即向全院動員,發起報名,不到1小時,就收到了10餘名臨床醫護人員的請戰報告。最終,醫院黨委決定派出第四黨支部書記、腫瘤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馮水土,第四黨支部支委、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林勇以及第六黨支部支委、腎內科主治醫師肖琦3名黨員醫生代表市海滄醫院加入首批馳援武漢的福建醫療隊廈門成員,出征武漢。

抵達武漢後,福建省支援武漢的醫療隊成立了臨時黨委,市海滄醫院三位黨員醫生在臨時黨委的有力領導下,進入了“戰場”:先是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支援,2月2日起,整個醫療隊轉戰武漢金銀潭醫院,隊員們採取三班制,每天均有一個班次,工作量加大,但三位隊員心裡充滿的是與武漢醫護同舟共濟的決心:“盡我們最大努力,大家一起奮戰,救治更多病患,儘快結束這場‘戰役’!”

馮水土主任曾在西藏支援,獲得援藏先進個人稱號,此外還獲得過福建青年五四獎章、廈門市“十佳”青年醫生、市級“優秀共產黨員”,入選廈門市第四批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名單。如今,奮戰在抗“疫”一線,他和其他同事一樣,從穿上防護服到脫下防護服的七八個小時內,都是水米不進,也不上衛生間。餓了、渴了、不適怎麼辦?一個字:忍!

這讓同行的兩個後輩同事對他很欽佩:“馮主任是正高職稱的醫師了,還是科室主任,但來到這裡,他只保留一個身份:共產黨員!”

他選擇逆行衝鋒陷陣,人人對他充滿敬意,但面對誇獎和感謝,馮水土主任的回答是:“全國人民都在努力,應該的!”

疫情出現之初,林勇就暗暗立下“若有召,我必第一個衝鋒”的志向。在廈時,他就早早通過網絡和醫院組織的培訓強化了防護服穿脫技能,抵達武漢醫療隊進行防護服穿脫練習時,林勇成為隊友們的“指導老師”。

在林勇看來,這支醫療隊非常有凝聚力,隊員之間互相關懷,彼此支持,令人感動。更令他動容的是,醫療隊在武漢中心醫院第一次上崗,和隊友們在醫院電梯間遇見該院的醫務人員,對方得知他們是前來支援的福建醫療隊,就像遇見親人一樣邊哭邊致謝。

這更增添了林勇的鬥志:“我是黨員,來到這裡,有那麼多領導和親人的牽掛和支持,我有信心,也有勇氣!”他充滿豪情地說:“我們科的老前輩姜燕院長最早也是帶領阻擊非典的中堅人物呢!”

前兩天,一位醫療隊的同事錄下了肖琦正在工作的視頻,由於手機需要套保護膜,視頻模糊,但還是可以通過聲音瞭解到,他負責的一個患者情況穩定,為此他的心情“有點好”,語調裡透出一些輕快。

為了穿脫防護服更容易,工作起來更省時省力高效,肖琦還決心減點肥。長期堅持鍛鍊,他對可能的一線持久戰從容不迫:“就像我的髮型一樣,臨危不亂!”

【院內】

全院動員爭做抗擊疫情的“排頭兵”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一封封飽含溫度與豪情的請戰書,源源不斷地送到市海滄醫院黨委辦公室。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發熱門診預檢分診護士在為患者戴口罩。

“第三支部全體黨員特此向院黨委請戰,要求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醫療隊伍中。”

“如有需要,我願服從任何派遣,擔負起這身白衣賦予的責任。”

“隨時聽候調遣,讓我們去贏得屬於我們的那份專屬榮耀。”

“什麼也不說了,請讓我上戰場,不計生死。”

第一批勇士出征,激勵著後方的人們更加熱血沸騰。

一封封飽含溫度與豪情的請戰書,源源不斷地遞至市海滄醫院黨委辦公室,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自願加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中。”

隨著第二批、第三批支援醫療隊的需求下達,1月27日,市海滄醫院黨委再次號召臨床醫護人員積極報名,這個過程“輕鬆”得出乎院黨委的意料:本來重點要求呼吸科和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報名,但在馮水土等三位先鋒模範的帶動下,各科臨床醫務人員,甚至後勤保障人員都挺身而出,踴躍報名,請戰“前線”。截至1月30日,醫院黨委辦公室收到主動請纓支援武漢防控疫情的請戰書210封,佔全院職工總數的24%,其中,黨員78人,佔全院黨員47%;醫生95人,佔比45%;僅黨員醫生就有43人,佔比45%;護士93人,佔比44%;黨員護士24人,佔比25%;行政後勤22人,佔比10%;黨員行政後勤11人,佔比50%。

“危難關頭方顯英雄本色!疫情面前盡顯黨員風範!”醫院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陳長榮說,他被深深感動了。這些沉甸甸的請戰書,也充分體現了市海滄醫院黨委近年來不斷強化黨建引領業務的成果,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與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

在廈門市海滄醫院黨委的領導下,全院職工站在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的高度全身心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不折不扣地落實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值守。1月19日,一支疫情防控醫療團隊迅速集結,他們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24小時輪班值守,在醫院豎起一道無形卻堅強的疫情防控線。

醫院對全院職工進行地毯式專項培訓,自1月15日起至1月31日,共組織開展大大小小30餘場專項培訓,內容全面及時,受訓對象包括髮熱門診醫護團隊、已選中前往武漢支援的第二、三批醫療隊隊員,還有全院內、外、醫技系統的各科醫務人員、醫院的司機與保潔人員、參加醫院行政總值班人員等達1800多人次。當取消春節休假的通知一出,全體醫務人員便迅速聚攏集結,有的凌晨四點半起床超速奔趕,有的狠心告別幼小的孩子奔赴崗位,有的幾經輾轉迂迴到位,用行動證明在黨建引領下,醫院的凝聚力與向心力進一步增強。

【傳承】

榜樣力量傳承創始人的醫者大愛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全市衛健系統上下聯動,積極應對疫情。

“黨建工作平時一定要抓紮實,關鍵時刻才能爆發出力量。”陳長榮感嘆。

2003年抗擊“非典”時,市海滄醫院被確定為非典定點救治醫院,現任醫院院長姜燕當年就衝鋒在最前線,經她與團隊救治的全市第一例治癒非典患者就是從這家醫院出院的,該院一度被業內稱為“廈門的小湯山”,當年建立的發熱門診也沿用至今。

在此次疫情中,姜燕院長以市級專家組副組長和醫院組織領導者的雙重身份,繼續衝鋒在第一線。她肩負起醫院疫情防控領導、組織者和診療、培訓核心專家的重任,組織集結防控人員,制定防控措施與方案,甚至確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協議處方和檢查套餐、病歷模板;“開戰”以來,姜院長24小時待命值守,一旦臨床對相關病患把握不準,隨時由她進行會診和指導,甚至連醫院出征武漢人員的物資和防護用品也全部在她的直接指導下準備的。

這樣的精神哪裡來?100多年前,市海滄醫院的前身——廈門市鼓浪嶼醫院的創始人鬱約翰醫生就是因救治鼠疫病患不幸感染離世,而他冒著生命危險救治患者的醫者大愛精神,市海滄醫院的醫務人員一直傳承至今。

陳長榮說,鬱約翰醫生是歷史長河裡的海滄醫院人的榜樣,姜燕院長是新時代海滄醫院人的榜樣,而馮水土、林勇和肖琦等三名馳援武漢的黨員醫生更是危難之時白衣天使們的榜樣。這三代榜樣,讓市海滄醫院“越難越勇”,匯聚成一股力量奔赴同一個目標——保障居民健康安全。

【碩果】

雙輪驅動將工作紮實落到實處

海沧医院党员医护冲在战“疫”最前沿 郑重按下手印

2003年,全市首例非典治癒患者在市海滄醫院出院。(資料圖)

如果把黨建工作形容成一首交響樂,市海滄醫院黨委就是交響樂的指揮,全院以此為中心,指揮棒協調各黨支部,各個樂手各司其職、默契配合,一曲曲動人的交響樂奏響在市海滄醫院的全員心中,護佑一方百姓平安。

黨建引領業務,雙輪驅動結碩果。臨床上,醫院黨委積極引入北京解放軍總醫院耳鼻喉科頭頸外科楊仕明名醫工作室和北京協和醫院骨科翁習生名醫工作室、上海呼吸病研究所所長白春學教授,助提臨床技術,讓群眾在家門口也能與頂尖專家面對面。在黨建工作中,醫院把每名黨員塑造成一面旗幟,不斷提高全院政治素質,努力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結合各支部特點,打造個性化專家型隊伍,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將黨建工作紮紮實實地落到服務群眾的實處。

從始創於1898年鼓浪嶼醫院算起,廈門市海滄醫院迄今已逾120多年,該院一直以保障居民生命健康為己任。從2003年抗擊非典開始,在每次國家抗震救災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總有市海滄醫院人挺身而出的身影——2003年,廈門首例治癒的非典患者在該院出院;2008年,醫院及時派出醫療隊赴汶川參與抗震救災;曾有醫生參加支援非洲波茨瓦那整3年;先後派出5名醫生前往西藏支醫、3名醫生支援新疆,醫院還派送了16位醫生支援甘肅臨夏州,兩位醫生獲得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醫師協會頒發的“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百年濟世,大醫厚德的市海滄醫院精神已經融入市海滄醫院人的血脈之中。

展開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