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日照事


有没有一首诗,符合现在人们居家出不出的心情,赏析一下?

我会推荐李白的这首《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这首诗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孤独,如果是一个人在家里的话,读一读这首诗的话,那一定是会引起共鸣,整首诗意境凄美,写得很是伤感。不过李白是“诗仙”,他即使是在描写这一类忧愁的作品,那也是别具一格,字里行间看似很孤独,不过对于他来说更多的还是享受那种孤独,所以读这样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最为应景。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那这首诗也是李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描写得很是有趣,也很是伤感,当时李白刚刚离开长安。我们都知道李白很有才华,原本以来去到长安之后,一定是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以实现人生理想;但是谁能够想到,当李白踌躇满志来到长安之后,当时的唐玄宗并没有重用他,而是让他每天写诗赞美杨贵妃,这让他很是气愤,终于在写过了几首马屁诗之后,他再也不愿意过那样的生活,于是选择离开长安。

李白离开长安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毕竟他所有经典的作品,全部都集中在后期,由此可见要是他没有离开长安,一直写那些马屁诗的话,或许不可能会有后来的成就。李白的不幸正是由于那个时代,不过他的不幸又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功,写下了无数流芳百世和千古名篇,而这首《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正是写于后期。

相信很多人对于这首诗都非常的熟悉,通篇描写得很细腻,把当时内心的感受,还有骨子里的感伤之怀,全部融入进了作品中,这也使得他的作品显得与众不同,处处充满了孤独,但是又处处充满了诗意。我们从这首诗中,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还有他的悲痛之苦。仅仅是开篇的第一二句那就令人惊艳,“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读来让人赞叹不已。

李白的孤独自然是与别人不一样,它在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技巧也是很独特,它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各种意象来表达,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也使得此诗更具有感染力,使得我们读了之后,立马能够从中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韵味,虽然自己身处在异地他乡,可是只要有一杯酒,再加上一轮明月,这已经就足够了,举起手中的一杯酒,再与自己的影子,还有花的影子,从而形成了三个影子,也就犹如是三个人一样。

现在正是疫情期间,如果觉得自己孤独,无事可做,那么不妨去读一读古人那些经典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相信疫情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过去,大家只要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共渡难关。所以读一读李白这首诗,相信很快就会释然,所有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


品诗读词


只要还有一粒米 ,不往人多地方挤。

只要还有一滴油,待在家里不露头。

只要还有一根葱,不往菜市场里冲。

只要还有一口气 ,待在家里守阵地。

我在家,我骄傲,我为祖国省口罩。

今日元宵节,愿山河无恙,众生皆安。 ​​​



一叶轻舟万里行


要说居家在家不出门,我觉得最有氛围的应该当属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自己温暖的屋子里围着火炉,火炉上架着一只小酒壶在煮着香飘四溢的米酒。35好友,谈天说地,纵古论今,释放自己心中的情怀。在我们现在这个现代化的快餐社会,这样的氛围越来越少,依稀记得儿时爷爷的好友在冬天围着小火炉喝茶谈天就是这种氛围,非常的温馨,让人安静不浮躁。

我们现在每天睁眼就被生活的压力所逼迫,去机械的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走的太快,忘了休息一下自己。生活不光是忙碌,还有温情,还有闲静。

现在我在大城市里,每当自己心情烦躁的时候,总是回忆起围着爷爷的小火炉听那些老头儿谈论过去的事情,那种历史的积淀在他们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汇成一股暖暖的心情扎根在自己的记忆里。在他们的话语里,我了解了自己的村子的来历,自己姓氏的来历,自己的先人们做过什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传承吗?我们的文化正是在这种娓娓道来的故事里,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去,所以说城市里的人们,现代社会的人们,请你们放慢自己的脚步,也跟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氛围里互动,让你的亲情和文化传递下去。


大连真山水盆景


大家好,我是零点拾韵,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病疫肆虐,让我想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全诗如下:


送瘟神(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送瘟神(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创作背景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为题,报道了当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主席得知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他以自己擅长的诗词,欣然提笔,一气呵成写就这两首豪迈诗篇。全诗系统了老人家赤城的忧民之心和爱民之心。在《送瘟神》后记中,毛主席写道:“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时隔六十多年,仍具有现实意义。

  • 赏析

第一首诗,诗人回顾了了瘟疫对中国过去带来的严重灾难。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心情。泱泱大国、山清水秀,却对小小瘟疫无可奈何,连盖世名医华佗也拿它没办法,寄寓诗人对百姓的怜爱之情;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千村”“万户”描述灾难波及地域广、波及人数多,旧中国犹如地域!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作者“坐地”“巡天” 的超凡想象道出百姓寻求消灭瘟疫的强烈呐喊。随着地球转动,人们寻遍长空,看尽星河。然而,日复一日,惨状依旧,疫情依然,真是寒天不应喊地不灵!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他要过问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作者的回答是:所有的悲欢离合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历史。全诗古今相融,天人合一,具有广阔的时空领域和丰富的思想蕴含,结尾更是强有力地回击了瘟神,并巧妙地过渡到第二首。

  • 第二首情绪激昂、语调高亢,描述了全民战“役”的激烈景象

首联是一幅意气风发的画面。神州大地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杨柳绦绦、春风拂面。“尽尧舜”,人民当家做主了。这句诗表达了毛主席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歌颂,也表达了毛泽东内心深处的民本思想。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懂人心、随人意,人景交融一体。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颈联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全国各地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为之动容。这是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也是全民战“役”的基础所在。尾联点出了全诗的主旨“瘟君欲何往”,正是前面的铺垫和暗示,瘟疫的结局注定是“纸船明烛照天烧”。“照天烧”三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象征中国人民不仅能消灭导致瘟疫的血吸虫病,同时也能改变旧中国贫穷积弱的落后形象,也能扫除国内外一切害人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零点拾韵


新冠病毒正猖獗,

恣意南北未停息。

年节街巷门户闭,

何时能开未有期。

人生得意须守序,

招惹异类害自己。

狂妄不羁氓放纵,

牵连无辜伤天理。

黎民百姓安居业,

飞来横祸忒憋屈。

衣食住行皆受限,

忐忑不安难坐立。

不知何时疫情消,

出门踏青呼清气。

不识春暖冰消融,

紫燕穿飞杨柳絮。

不甘身困闲庭里,

错失百花酿香蜜。

不愿月圆人不圆,

难享天伦疏亲戚。

唯愿疫情绝,

唯愿家安逸,

唯愿人心善,

万物不相欺。

祈祷雷火灭瘟疫,

岁月静好更珍惜。


杨金慧451


今天,读一首十分符合我们当前生活状态的诗。疫情至今仍然在肆虐,我们每日在家中紧闭大门,或坐在阳台,晒晒太阳,读读书,或眺望一下远方的景色,闲来无事对着花(窗花、瓶花)发会儿呆。在这个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老老实实待在家中,不要乱跑,就是在对国家做贡献。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贽的《独坐》。



独 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明代:李贽



解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意思是,如果有客人到访,我就会很开心;如果没有人来寻访,我就只能独自欣赏落花。

这里引用了阮籍的典故。阮籍,魏晋著名狂人,有一个特殊的技能,那就是“能为青白眼”。“青眼”在这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李贽性格狂悖,自视极高,行为狂放,憎恶分明。自己喜欢的人,热情接待,尊为上宾;不喜欢的人,鄙夷唾弃,毫不吝啬。就是这样一个喜好分明的人,自称“志在温饱”“质本齐人”,大类阮籍。

知道了这些,我们多少可以理解“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背后的含义。虽然李贽的思想受到当时很多人的推崇,但是更多的是受到主流文人的攻击,不被主流所纳入。表面上李贽一时风光,背后却是深沉的冷落。在短暂的“开青眼”的背后,也无怪乎他“无人问落花”了。

“有客”与“无人”相对应,落花代表了时光的流逝,美好事物的摧残,这里无不流露出一种迟暮伤感的情怀。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这两句是诗人在独坐时所见所感,是对美好事物的眷恋。暖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刚萌发的青草,夜晚清凉的月亮静静照射着门前宽广的沙滩。这是一副多么美好静谧的图画,诗人笔调轻柔,生怕打扰了这美好短暂的时光。“暖风”与“凉月”相对应,一为春,一似秋,诗人独坐之间,时光已然流转。可见,独坐对于诗人来说是一年到头的常态,是一个长时间的修行。一个“熏”字,尽显温柔,一个“照”字,冷而俊俏。没错,诗人虽然是思想激荡的先驱者,是号召民风改变的领旗人,他一方面过着潇洒快意的生活,另一方面,内心也拥有一个祥和安宁的山水世界。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由于长年在外讲学,客居的时间久了,让他有一种像梦一样不真实的感觉,只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前来拜访,就能将游子思家的情绪暂时抛到脑后。但是我们知道,诗人“有客开青眼”的日子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的时间还是“无人问落花”,漫长的独坐时间,不仅仅是在孤独和寂寞中度过,也是在思乡与恋家的情绪中慢慢地煎熬。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一天又一天就在这样闲暇的独坐中渡过了。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去,一回头,天边璀璨的晚霞美轮美奂,如此迷人。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美好短暂的画面无人分享,只有自己才能看到了。一天独坐到晚,主人收琴书而归,犹有嗟吁,诗到这里也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留给读者的,同样是无穷无尽的回味。


每天一首诗


你好,分享一首陶渊明的《杂诗》

原诗如下:

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首先看前四句: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如没有根蒂的花草树木,又如飘洒的微尘,且随着世事的变换,我们也不断地变化着,最终不再是自己原来的样子。


这四句看起来似乎有些悲凉,却又道出了生活的本质。生活中我们常常为得到而欢喜,为失去而痛苦,我们可能会追名逐利,甚至为此做了一些违背法律道德的事情,从而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我们总有各种痛苦和烦恼,似乎难以找到真正的快乐,就好像自己陷在沼泽地里,越是挣扎沉得越快,永远爬不出来。


如果仔细思量,便会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永恒不变,哪怕是那些信誓旦旦说和我们永不分离的人,哪怕是目前所拥有的权力地位等等,都充满了不确定性,都会有失去的时候。


如果能够看清这个本质,就不再轻易而失去而痛苦,不再因为周遭的变故而烦恼,反而心境会更加豁达和通透。


再看中间四句: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意思大家生来都是兄弟,何必一定要骨肉之亲呢?遇到开心的事情就要行乐,一起开怀畅饮。


看到这里,我想到的是这次疫情中,全国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甚至比骨肉亲情还要亲,大家彼此牵挂,血浓于水,永不放弃。


当然,后面一句“斗酒聚比邻”是现在不可有的,目前的情况不宜聚会,可是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好好渡过,做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珍惜当下的每个瞬间,好好努力。


最后四句: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一去便不再复返,一天也只有一个早晨,应该趁着现在好好努力,不断前行,因为岁月从来都不等人。


这首诗歌是对命运的感叹,又同时给我们带来了阳光和希望,十分值得深思。



近日以来,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奋战在一线的各行业工作者外,全国人民普遍了切入了宅居模式,过上了躺家为国做贡献的生活。

这不,元宵之夜刚吃过汤圆,又躺在了床上的小编我,打开了手机翻看着满目的瘟疫资讯,连日来憋闷于家的枯燥与无聊又涌上心头。

此时,电视上正播放钟南山以及李兰娟两老院士的有关疫情专题回放,白发苍苍的他们不顾老迈年高与自身安危,顽强奋战在疫情最前沿,不禁想起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释义:我直挺挺地躺在荒凉孤冷的村子里面,但是我并没有为自己此时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在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

深夜将近,我躺在床上听着那外面的风吹雨打声,恍恍惚惚地梦到自己身披铁甲,骑着战马跨过那冰冻的河流奔向北方战场。

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者,陆游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尽到了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今自己年迈多病,垂垂暮年,仍然有“为国戍轮台”的雄心壮志,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读读陆游,看看钟南山与李兰娟,尚且年轻的小编,顿感有些惭愧。我们这些在后方日日僵卧在软绵绵席梦思床上的宅士们,有什么理由高喊无聊与不自在?想想还有千千万万个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他们在不分昼夜地搏命救人,而我们还能够暖洋洋的坐在家中,还能够按时按点一日三餐,还能够过着合家欢乐的幸福生活,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还说什么枯燥?是不是该觉得汗颜?

大疫当前,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冲上前线,只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安排好各自应做的事情即可。有条件复工的好好工作,不能复工的,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不随意出去添乱,这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最大的贡献!

在这个元宵佳节之夜,让我们一起对所有战斗在一线的勇士们说声节日安康!

我们也坚信任何困难是压不倒中国人民的!我们一定会很快取得全面胜利的!


老武小侃


《封不住的心思》

封在家里的身子

成了床沙发椅子的常客

或躺或坐或靠无需与

时间商量 时间已失去知觉

无需给时分秒划分界限

月与日与星期几混为一谈

身子周遭落满寂静

偶尔听到思想的喧响

心思没有收回翅膀

不停地飞来飞去

从屋子到工作场所往返不止

将空气划开合住合住又划开

守家等于守法

情系武汉匹夫之责

守在家如熬小米粥

但切莫把自己煮熟熬糊

(两位网友头像,谢谢您俩。)











根言木语


宅家心慌神不安

空气缺氧兜没钱

见人象似地下党

只看眼神脸蒙面!

白天睡觉夜失眠

出门象是去做案

手套鞋套别留痕

若是有人立即散

手机电视网络传

陪伴解闷功非凡

盼望疫毒早消失

各就各位工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