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青死后,汉武帝诛杀了其整个家族?

瀚海说史


卫青是西汉年间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曾经为汉朝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卫青在世的时候,汉武帝对他们家族也相当的不错,卫青的姐姐是皇后,卫青的几个儿子都封了侯,可谓是富贵满天下。

事实上等卫青死了之后,汉武帝对卫青的家族应该还算是不错,毕竟卫青曾经立刻下过那么多功劳,并且他的姐姐还是皇后,外甥还是太子。只不过到了后来,因为一些居心叵测的人,离间汉武帝和太子,结果导致太子被一些野心家给陷害,最后忍无可忍起兵造反,结果被诛杀,而卫子夫皇后也被迫自尽。

由于卫青家族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如此之紧密,所以太子造反,卫青家族自然也不可能够幸免,因此在日后的清算之中,卫青家族也基本上被一网打尽,不过还是有几个漏网之鱼。但是这不能够怪汉武帝薄情寡义,虽然汉武帝确实也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只不过造反这种事情在古代来讲就是诛九族的事情。

当然到了后来汉武帝发现太子是被冤枉的,所以就赦免了卫青家族的一些人,只不过这个时候卫青家族已经被杀的太多了,也没有几个人留下来了。所谓的伴君如伴虎,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因为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就被诛灭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卫青死后15年,朝廷发生巫蛊之祸,卫子夫和太子刘据被杀,卫青长子受到株连。

题主的说法有三个错误,首先汉武帝并未想诛灭卫氏家族,只是卫氏家族收到了巫蛊之祸的牵连。其次汉武帝没有“急着”动手,是在卫青死后15年才发生的。最后,卫青只是长子被牵连杀死,其余两个儿子应该没事。

题主这个问题倾向性很明显,大约想说卫青因为功劳太大引起汉武帝猜忌?可是卫青在世时候就有意识不养门客,缩小自己的权势,让汉武帝安心。

真正让卫氏家族倒霉的,是发生在卫青死后10多年的巫蛊之祸。这件事最早是在公元前92年农历冬天,当时一个被追捕的“侠客”朱安世,上书告发大臣公孙贺(卫青的另一个姐夫)之子公孙敬声(卫青的外甥)与阳石公主私通,埋藏木偶人诅咒汉武帝。于是,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孙贺父子被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

在这以后,“巫术诅咒”成为宫廷斗争的大杀器,动不动就检举揭发。汉武帝有一天也做梦梦见自己被木头人殴打,怀疑有人诅咒自己。酷吏江充和卫子夫、太子刘据有仇,趁机大肆搜捕,拷打致死数万人。最后,他说在太子宫中发掘出了大批木头人 。刘据害怕被父亲杀死,先下手为强捕杀了江充。但这就构成了造反。汉武帝命丞相调兵镇压。一场大战,长安血流成河。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刘据兵败逃亡后也自杀。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卫青的姐姐和外甥死于非命。

不过,汉武帝后来查明是江充污蔑太子,很是懊悔,怀念太子。到了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又得到皇帝的诏书,恢复了富贵。


巴山夜雨涮锅


为什么卫青立下赫赫战功,汉武帝却在他死后还要诛杀卫青家族?

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第一,卫青确实立下赫赫战功,在卫青生前,汉武帝没有对卫家下手。卫家出事,也是在卫青去世很多年以后的事了,所以和卫青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第二,卫子夫失宠。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给汉武帝生了一子三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随着儿女们慢慢长大,卫子夫的容颜慢慢变老,汉武帝开始宠幸其他美人。

第三,汉武帝并没有诛灭卫家九族,只是因为巫蛊之祸,卫青的长子长平侯卫伉受牵连被诛,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坐巫蛊之罪处死,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卫子夫不愿受辱,自杀而亡。但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

从以上事实分析,汉武帝并不是象刘邦、朱元璋一样诛杀功臣之后,而是因为奸臣江充逼反了太子,假造巫蛊之祸。汉武帝是受蒙蔽才酿成这场悲剧的。罪在江充。因为并没有斩绝卫家之后,所以在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武帝之后,卫子夫的名誉也得到了恢复。

当然,从客观上,卫家的势力在卫青时代达到了高峰,大将军姓卫,皇后姓卫,丞相也姓卫(卫倌)。卫青的后人,包括外甥霍去病在内五人封侯: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外甥霍去病及霍嬗(霍去病之子)。这么强大的势力,一是遭到汉武帝的防范,二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妒嫉与加害。这也是卫青家族遭到陷害的原因。


生生游戏解说


其实,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开始打击卫青后人了。

一开始,卫青是得到汉武帝极大宠爱的。卫青打了大胜仗,还没有班师回朝,汉武帝就高兴地把卫青的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封为侯。

要知道,当年刘邦曾和大臣们立过“白马之盟”,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是刘姓,就不能封王。如果一个人没有战功,就不能封侯。卫青的三个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战功,而且还没有成年,汉武帝竟然就把他们封为侯,同时,每个人都是食邑1300户。

(卫青剧照)

卫青是个明白人,知道汉武帝封他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为侯,对他的儿子们并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一回来,他就推辞。说他的儿子们无功,不能封侯。但是汉武帝不听,一定要封。

不过,没过多久,汉武帝都开始打击卫青的儿子们了。

当然了,功臣的后代,很容易就养成纨绔子弟的作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官二代”。“官二代”行为不检点,作风浮浪,受到皇帝的惩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卫青的儿子们所受到的处罚,似乎并不是“官二代”的那些作为。

在卫青的儿子们被封侯第八年的时候,汉武帝就以“矫制不害”的罪名。削夺了卫青大儿子卫伉的侯爵。

“矫制”就是假传圣旨,“不害”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危害。那么,卫伉究竟假传了什么圣旨?假传圣旨本来是大害,怎么会没有造成危害呢?因此,这个罪名实际上是非常可疑的。更为可疑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给出理由。既然是“矫制”之罪,为什么却不给出个理由呢?因此这就很让人不理解了。更有可能是这个罪不值一说,要是说出来的话,让大家看明白了,对汉武帝的形象有损害

除了卫伉外,卫青的两个儿子卫登和卫不疑在卫青活着的时候,也遭到了打击。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夺了卫登和卫不疑的侯爵。

削夺卫登和卫不疑的理由,是“酎金不如法”,也就是说,献给朝廷的“酎金”,成色不足。

(汉武帝剧照)

如果说汉武帝打击卫伉,有些让人不明所以的话,他打击卫不疑和卫登,就明显是一种故意找茬了。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要故意找茬打击卫青的儿子们呢?

我们知道,皇帝如果忌惮某个大臣,一般是这个大臣居功自傲。但是卫青恰恰相反,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不居功自傲。汉武帝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侯,而卫青加以拒绝,就是证明。

除此之外,卫青有一次得到了汉武帝一千的赐金,卫青当即把五百金赠送给了汉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五百金是小事,但是这个行动,表明了卫青在讨好王夫人,也以此讨好汉武帝,这就是卫青不做大的证明。

另外,卫青也从来不“养士”。当时的“养士”之风很盛行,这是从战国末期传下来的一个传统。但是,当社会发展到汉朝这样一个大统一的朝代,依然还要“养士”的话,就很有嫌疑了。卫青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再加上他位高权重,因此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养士”。

可以说,一直到卫青去世,他都没有犯过什么错误,也没遭到汉武帝的打击。这在汉武帝的手下,是相当不容易的。

(霍去病剧照)

那么,既然卫青那么谨小慎微,为什么汉武帝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亲自把他封给卫青儿子们的爵位给夺去了呢?

这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一种“驭臣之术”。他要对大臣随时保持一种高压的态势,让大臣任何时候,都不敢有非分之想。汉武帝任用过很多宰相,这些宰相都基本上都无一善终,就是一个证明。

毕竟卫青对于汉武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打击匈奴,还只能靠卫青,以及卫青的侄儿霍去病。汉武帝虽然忌惮卫青,却不敢把他给拿下。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不断地对卫青进行敲打。

当卫青已经去世后,汉武帝对卫青家族就不客气了。尤其是在后来“巫蛊事件”发生后,卫青家族遭到了重大打击。《汉书》上说,“卫氏悉灭”。对这句话,后人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巫蛊之祸”中,卫青家族被汉武帝悉数杀光。有人认为说的是“巫蛊之祸”后,卫青家族的势力全没有了。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汉武帝对卫青后人,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公元前105年,一代名将卫青死病逝,而就在其死后14年,因巫蛊之祸的牵连,汉武帝下令连诛卫青的长子长平侯卫伉。在此之后,卫青的姐姐、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连同太子一起也被株连,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巫蛊之祸上闲人的栽赃嫁祸。汉武帝也算是一代明君,为什么会这么鲁莽的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一切的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源自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是怎么一回事呢?此前,汉武帝就因为先前的擅闯宫闱事件,对一些江湖术士很不看好。结果有一段时间,连续几日汉武帝每晚都做噩梦,梦见有很多木头人想要杀他,汉武帝逐渐被噩梦困扰到心神恍惚。这时的长安流行巫蛊之术,也就是用小人当替身诅咒或者祭祀,这一套在宫中很是流行。汉武帝在听到这样的怪事之后,不禁联想起了自己的噩梦,于是认定是有人用巫蛊之术诅咒了自己。所以,汉武帝就在宫闱之中掀起了一场“检举揭发”之战。

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与阳石公主通奸,成为了当时的皇室丑闻。被公孙敬抓捕的阳陵大侠客朱安世在狱中先行诬告此事与公孙敬有关,公孙敬的罪名被证实,丞相全家遭到株连,惨遭灭族,同时还牵连阳石公主和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另一个女儿诸邑公主,以及卫青的长子卫伉全部被杀。原因当然是狗咬狗式的相互揭发,公孙敬的妻子是卫青的姐姐卫君孺,因此牵连到了卫氏家族。

与太子有矛盾的江充害怕刘据继位之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诬陷刘据诅咒汉武帝。刘据知道后大怒,起兵要去诛杀江充,汉武帝亲自平定了叛乱,至此,太子刘据被逼自缢,其母亲卫子夫也遭受牵连。

一场闹剧竟然演变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决战,汉武帝时真的不明白还是在装糊涂呢?答案很显然,汉武帝是在装糊涂,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根除大汉王朝中的外戚强权。

首先,从卫青时期开始,卫氏家族就在朝堂后宫建立势力。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是卫青的三姐,丞相之子公孙敬的老婆又是卫青的姐姐卫君孺,而后期的卫青,更是汉武帝的心腹重臣,位极人臣,在“内朝”’行事。这样的危机是个明眼人就能看得出来。太子的母亲终究有一天会母仪天下,到那个时候,朝堂之上被卫氏家族主宰,后宫之内被卫子夫把持,那大汉天下岂不是姓了卫?

汉武帝的高瞻远瞩,是致力于防范于未然。他借助巫蛊之祸,在初期将丞相势力一举消灭,由于卫青已死,其长子卫伉为主要对象,经过对长子和丞相势力的平定,外朝卫族势力全部消失,卫氏在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子又做了一些出格的举动,卫子夫便因此倒霉。其实汉武帝的目标并不是太子刘据,而是卫子夫。刘据之死是因为他实在害怕之际导致自缢。卫子夫一倒台,卫族后宫势力全部消灭。汉武帝此招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汉武帝杀了卫青的两个姐姐与长子,解除了卫氏家族对皇权的威胁之后,汉武帝并没有再动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这就更能佐证汉武帝的用心,名为巫蛊之祸,实为扫除外戚,这就是帝王之道!


秦风汉韵论古今


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有权势的家族,皇后、太子、大将军、骠骑将军、丞相都出自其家。但卫氏家族却下场凄惨,大部分成员最终都被汉武帝杀死。这是为何呢?

因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独裁、最有权力欲的皇帝之一。他杀卫氏家族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外戚权力、加强皇权。

汉代从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传统。吕后、窦太后等都大量的干预朝政,不亚于后来的武则天、慈禧。汉代皇太后的权力不亚于皇帝。

吕后

汉武帝刚继位时,有着两个太后,一个是他的奶奶窦太后,另一个是他的母亲王太后。窦氏外戚和王氏外戚在武帝时期都很有势力,其代表人物是窦婴(窦太后堂侄)和田蚡(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两代外戚对汉武帝的压制都非常厉害。比如窦太后曾经罢免了汉武帝任命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而任命自己的人做丞相、御史大夫。田蚡担任丞相时,仗着姐姐王太后撑腰,也是专权跋扈,令汉武帝非常气愤。刚继位的汉武帝,对窦太后、田蚡都是无可奈何。

随着窦太后、田蚡去世(王太后较少干政),汉武帝逐渐开始大权独揽。汉武帝很了解外戚得势后的嚣张跋扈。所以,他不能容忍外戚势力过于强大。

窦太后

汉武帝废掉了出身高贵的皇后陈阿娇(其母是武帝的姑姑、馆陶长公主),立奴婢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之后又开始提拔卫青,这是在培植自身的亲信势力。卫氏出身低微,在汉武帝看来,是易于控制的。

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卫氏已经发展成仅次于皇家的豪门大族,皇后、大将军、骠骑将军、太子、丞相都出自其家(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大将公孙贺,公孙贺后来官至丞相)。卫氏已经成为朝堂上最庞大的势力,实力更胜过前代外戚。当然,卫青为人忠厚谨慎,并不贪权。但汉武帝不会因此就对卫氏放松警惕。

在卫青最受宠幸的时候,他的三个儿子全部都被封侯。但在卫青晚年,他的三个儿子都被剥夺了侯爵。卫青去世后,又发生了巫蛊之祸,卫子夫、刘据、卫伉(卫青长子)、公孙贺(卫青姐夫)等都死于此次事件。卫氏主要成员几乎全部死亡。

汉武帝继位之初,地位不稳,需要扶植卫氏作为羽翼。等到卫家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被汉武帝削弱、打击是必然的。


国史拾遗


卫青从平阳公主的一介骑奴,最后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一方面是因为他是武帝皇后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凭自己的实力和战功。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卫氏家族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对卫氏家族的削弱在卫青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另外,卫氏家族并没有被汉武帝彻底灭族,汉宣帝刘询(卫子夫曾孙)招卫青孙子卫玄,让其复家。



卫氏家族势力大,担心外戚专权

汉武帝诛杀卫氏家族,主要还是担心外戚专权。西汉自高祖驾崩之后,先后经历了吕后,窦太后家族的外戚专权,而窦太后(武帝的奶奶)更是废除了汉武帝的推行的新政。所以汉武帝对外戚专权非常敏感,终其一生都在避免外戚后宫专权。

而反观卫氏家族,当时确实已是枝繁叶茂,大权在握,已到了权倾朝野的地步。其中比较著名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以下几个:

卫青:大司马,大将军,长平侯

卫青外甥: 太子刘据

卫青三姐:皇后卫子夫

卫青大姐夫:丞相公孙贺

卫青外甥: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卫青三个儿子:宜春侯,阴安侯,发干侯

为此随后汉武帝开始一系列的操作,宠信霍去病,大有分化卫青二人的舅甥关系;同时开始冷落皇后卫子夫。

并逐步废除了卫青三个儿子的候位,元鼎元年(前116年),因矫制废除长子卫伉侯位,元鼎五年(前111年),卫不疑和卫登都因为“酎金”事件,侯位被废。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长子卫伉继承了长平侯,卫氏家族大受打击。


“巫蛊之祸”,卫氏家族势力彻底瓦解

卫青死后,他的姐夫公孙贺(当朝丞相)的儿子公孙敬声被游侠朱安世诬陷用巫蛊巫术诅咒汉武帝,并且和阳石公主通奸。

于是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将公孙贺父子下狱斩杀,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也连坐被杀。自此以皇后和太子汉廷内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损失殆尽。

随后武帝命宠臣江充调查巫蛊案,因为江充和太子刘据有矛盾,他借机联合宦官苏文,安道候韩说诬陷太子。

汉武帝晚年疑心较重,崇信方术,太子恐惧,被迫起兵诛杀江充。被镇压后,太子和皇后卫子夫相继自杀。虽然武帝后来醒悟,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但卫氏一族势力彻底瓦解。

后记:

汉武帝托孤于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和卫氏一族并无血缘关系),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二十一岁驾崩,无子。几经周折,霍光拥立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汉宣帝。汉宣帝在元康四年,诏赐卫青孙子卫玄钱五十万,使其复家。


多有疏漏,烦请指正


中外纵横史


汉武帝晚年追求长生,听信方士。据说有次方士献上长生不死药,东方朔看见了就跑过去把药吞了,汉武帝大怒,要杀掉东方朔,东方朔说,如果这药是真的,我已经长生不死,你杀不了我的。汉武帝细细一想才知道上当。汉武帝上了几次当,还把一个女儿给搭进去。汉武帝疑心病很重,对此卫青是十分了解的,早早就交出兵权退下来,但是其他人就不好了,汉武帝又是一个热血上涌,不考虑后果,动不动就灭人满门的皇帝,比如李广利,作为汉武帝时代最后一个带兵大将,汉武帝竟然在他带兵在外的时候屠他满门,要知道五代十国的时候,郭威就是带兵在外的时候被皇帝屠戮满门,郭威立刻回军灭了皇帝。如果当时李广利也回军打汉帝国,那会如何?估计汉武帝当时想起自己的错误也是会出一身冷汗吧。汉武帝和太子在京城大战,祸及全城百姓,数万人为此丧生。不得不感叹汉帝国生命力之顽强,如此折腾竟然都没有动摇国本,可见根基之深厚。


静夜思160519196


卫青是汉武帝的姐夫,因为他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又是汉武帝的小舅子,因为汉武帝的皇后就是他的姐姐卫子夫。如此说来,汉武帝怎么可能杀了卫青整个家族,再说卫青又没犯什么错误,而且立有赫赫战功,汉武帝也不能没理由乱杀人。

卫青出生卑贱,母亲卫媪是平阳侯家的女奴,父亲郑季以县吏给事身份给平阳侯曹寿办事,与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卫青长大后又做了平阳侯家的骑奴隶,后来经骑友公孙敖的引荐得以到章建起宫中当差。


公元前139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受宠入宫,皇后陈阿娇担心自己失宠,有意迁怒卫青,准备杀其泄愤,幸亏公孙敖出手相求,卫青逃过一劫。汉武帝知道后非常生气,立即召见了卫青,出于保护封卫青为建章监,并随侍左右。后来,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夫人,卫青也随之升为太中大夫。

河南之战,卫青开始崭露头角。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继马邑之谋之后,第一次出兵匈奴。当时汉武帝派出了三路大军,分别是:骑将军公孙敖从代国出兵;轻车骑将军公孙贺从云中出兵,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卫青拜车骑将军从上谷郡出兵。结果公孙贺一无所获,公孙敖被匈奴斩杀7000多名骑兵,李广被匈奴人俘虏,后装死逃脱,只有卫青奇袭龙城,大获全胜,斩首和俘虏匈奴兵士七百余人,大大鼓舞了汉军的士气,武帝赐封其为关内侯。
(汉武帝剧照)


此后,卫青战必胜、攻必克,先后率汉军主力与匈奴主力展开了河西、漠北等十多场战役,并且全部取胜。最终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大将军,赐爵关内侯,并且娶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为妻,后育有三子。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三子卫登。公元前106年,卫青去逝,武帝特许其陪葬茂陵,追谥号为“忠”。

那么,卫青死后,汉武帝有没有诛杀其全族呢?

其实并没有。卫青有一个哥哥,两个兄弟,哥哥卫长平在卫青还没有被武帝派往攻打匈奴之前,就已经去世。弟弟卫步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另一个兄弟卫广被武帝派往云南平定南越,立有功勋,但卒年不详。卫青还有三个姐姐,分别是大姐卫孺(卫君孺)、二姐卫少儿、三姐卫子夫。


大姐嫁公孙贺为妻,后来儿子公孙敬声挪用军资获罪下狱,公孙贺为救儿子赎罪,替武帝捉拿游侠朱安世。后来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汉武帝,揭发了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用巫蛊诅咒武帝的罪行。最终公孙贺一家被灭族,卫青的大姐卫孺也曹诛连。

二姐卫少儿也是平阳公主的奴婢,先与霍中孺私通生下霍去病,后来霍中孺将卫少儿抛弃,卫少儿又与陈掌(陈平的曾孙)私通,最终嫁于陈掌为妻。

三姐卫子夫就是汉武帝的皇后,巫蛊之乱后被逼自杀。
(卫青与平阳公主剧)

公孙贺被灭族的四个月后,汉武帝揭开了巫蛊之祸的序幕,最终被诛杀的有汉武帝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太子刘据及其三子一女,还有一位就是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而卫青的其他两个儿子并未受牵连。

另外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英年早逝,另一个外甥霍光被武帝拜为托孤大臣,先后辅佐了汉昭帝,废立了昌邑王刘贺,拥立了汉宣帝刘询(刘病已)。


总结:卫青去世后,卫家势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武帝晚年暴戾多疑,被一些小人蛊惑利用,尤其太子刘据被多方势力排挤、打压,最终含冤而死。如果卫青健在,也许就不可能出现这么混乱的局面,尽管如此,卫家并没有被灭族,只不过是有点惨而已!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首先说明的一点是:卫青未死前,已开始受汉武帝冷落。而卫氏家族兴衰与一个人的关系最密切,这个人就是卫子夫。

还要说明的是:汉武帝非昏君,虽有“巫蛊之祸”昏招,但也借此改变了汉朝立国后“外戚干政”的传统,对有汗马功劳的卫氏家族没有斩草除根,使卫氏家庭血脉得以延续。

1、卫青生前就开始受到冷落

为什么会受冷落?这与霍去病崛起关系密切。二人原本为舅甥,卫青用兵持重稳健,霍去病用兵迅猛凌厉,汉武帝从内心来说更欣赏霍去病的用兵策略。

《汉书》对此有记载:“是岁元狩四年也。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青之与单于会也,而前将军广、右将军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相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青军入塞,凡斩首虏万九千级……去病骑兵车重与大将军军等,而亡裨将。悉以李敢等为大校,当裨将,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直左方兵,所斩捕功已多于青。”

《汉书》记载的这次战争发生在汉元狩四年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步兵等总共10万人征伐匈奴,渴望深入敌阵建功立业的“敢死队”都跟随了霍去病。这次战争卫青所部是主力,由李广、孙贺、赵食其(yi ji)、曹襄等组成强大的“将军级团队”。结果自然是匈奴大败,但单于逃脱,追击200多里没有追上,杀敌1.9万多人并获得匈奴积蓄的军粮等。但这次战役中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获罪,原因是他们从东面进军却迷路,战役结束才与卫青汇合,李广因此自杀,赵食其被贬为平民。霍去病带着同样多的军马,但手下没有副将,只任用李敢等作副将。他率部追击2000多里兵锋直指匈奴左贤王军队,斩杀和俘虏敌人的功劳超过卫青。

此战卫青虽胜,但折损大将李广,赵食其被贬,追击200里就停步。霍去病在没有副将情况下追击匈奴2000多里,与匈奴左贤王军队兵锋相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狼居胥”由此上演……两相对比,可见卫青用兵的保守、指挥的失当等问题。对此汉武帝也有评价:“票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讯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师率减什二,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

是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带着俘获的敌兵,深入大漠,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转攻左大将双,缴获军旗战鼓。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登山眺望翰海。抓获俘虏70443人,汉军伤亡仅十分之二(按领兵5万计算伤亡1万人)。而且夺取敌人的军粮,行军极远而粮草供应不断。

此战后霍去病获得极大封赏,史载“军吏卒为官,赏赐甚多。而青不得益封,吏卒无封者。”所部官兵升官和受赏很多。卫青没有加封,手下官兵也没有受封。“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辄得官爵。”此后,卫青权势曰益衰落而霍去病日益显贵。卫青许多旧友和门客去投靠了霍去病,并得到官爵。

通过本次战争的记载,可以看出汉武帝面对横空出世的天才将军霍去病宠爱有加,而卫青显然已受到冷落。那么,仅是一场战争就可使对匈奴从无败绩、七战七胜的卫青被冷落吗?问题自然没有这么简单!

2、卫子夫在卫青死的10多年前就开始失宠

卫氏一门的荣耀都跟卫子夫有关,她可谓汉武一朝中卫氏外戚的支柱。原本是汉武帝大姐平阳公主歌女的卫子夫 ,因绝色美貌得到宠爱,并且因皇后陈氏(成语金屋藏娇中的女主角)无法生育,而卫子夫被“大幸”、“尊宠日隆”后生下三女一男,最终被册封为皇后。

卫子夫得宠直接促使卫氏家族的兴旺,卫青和长子卫伉、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霍去病、霍嬗等6人封侯,卫青还娶了汉武帝同胞姐姐平阳公主。卫氏因卫子夫名闻天下,时人唱道:“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生儿子的别高兴太早,生女儿的不要生气,你要看到卫家因为一个女人而“霸天下”!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后。元朔六年(前123年),王夫人成为汉武帝新宠,被盛宠15年的卫子夫由此失宠。随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钩弋夫人得到宠爱,卫子夫彻底被遗忘。当然,史书中曾记载虽然卫子夫失宠,卫青和霍去病又早亡,卫子夫也一直受到汉武帝的信任。不过,作为大汉皇帝,汉武帝并非不知道外戚的厉害。在冷落卫子夫的同时,是不是也有意同时冷落卫青?因此,我们不得不来说一说汉朝外戚的那些事。

3、汉武帝意图改变“外戚干政”的传统

汉朝的建国与外戚密不可分,吕后一家始终是刘邦平定天下坐江山的重要力量。正是因为忌惮外戚的势头,刘邦曾立誓言:“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不是姓刘的不能称王,谁要是以自己有功为借口提出称王侯,天下人共诛之!刘邦把刘氏子弟全部封王,分封到各地为刘家看守天下。

但等刘邦一咽气,吕后就开始“上位”,临朝称制,行皇帝职权,追封已故的大哥为悼武王,二哥为赵昭王,随后封侄子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为鲁王,封二哥的儿子为沛侯,封外甥为扶柳侯,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吕氏大有取代刘氏的势头。

等到了吕后咽气,吕氏外戚被灭后后,众臣议立新帝,都说外戚吕氏有野心、非忠良之辈,而刘邦嫔妃薄姬有仁心、良善,所以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尊刘恒生母薄姬为太后,史称薄太后。虽然薄太后被后世称“母德慈仁”,没有太过干政,但仍封了自己的弟弟薄昭为侯,出任车骑( jì )将军。在汉朝,车骑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与三公同列。最重要的是,掌管着京师的卫军。

史书有一个关于薄昭之死的记载,从中可看出外戚的权威。史载:汉文帝推行新政,受到以薄昭为首的皇亲国戚阻挠。将军钟毓奉命外出平叛,在太原把薄昭的侄子薄贵斩杀。薄昭把凯旋的钟毓抓捕起来,威逼对方认罪无果而斩于自家屋前。汉文帝于是下旨处斩薄昭。薄太后闻讯后找到儿子,痛斥皇帝无情无义……当然,最终薄昭没有逃脱处罚,自杀了事。但由此看出,皇舅爷的威势有多大,竟然可以把奉命外出平叛的将军抓起来私下处斩。

外戚与汉朝的藕断丝连没有因吕后而消亡。薄太后死后又出现一个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的女人——窦皇后、窦太后、窦太皇太后。熟知汉武历史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位喜好黄老之学的太皇太后,在汉武帝初登皇位时二人没少发生冲突。史书曾记载如下:汉武帝推行新政,折腾了一年后,窦老太太找借口把新政骨干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下狱(二人均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全被免职,新政也被废除……这是多大的权威啊!以汉武帝的性格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因此,改变汉朝立国以来“外戚干政”传统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是汉武帝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4、“巫蛊之祸”最终成为导火索。

专权近半世纪的卫氏外戚,最终因“巫蛊之祸”而被拨除。“巫蛊之祸”这根导火索的引火之人叫公孙敬声。公孙一家同属卫氏外戚集团,公孙敬声的父亲叫公孙贺、母亲叫卫孺,而卫孺是卫子夫的姐姐。公孙敬声被人诬告与阳石公主私通、行“巫蛊天子”。随后,公孙贺被抓,父子俩死于狱中。史载,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再无外家,再也没有母亲家的人在朝堂上为他撑腰了。

因为“巫蛊之祸”,涉案人员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被处死,卫青长子卫伉连坐被杀。卫不疑、卫登等被夺去王侯之位。汉武帝宠臣江充则构陷太子,逼迫太子刘据起兵诛杀了江充等人,汉武帝则“发兵讨逆”,刘据兵败自杀。在刘据“谋反”事件中,卫子夫曾把皇后玺绶给儿子助他起兵,此时汉武帝要卫子夫交回玺绶,卫子夫则自杀明志。至此,卫氏外戚最大一棵树倒下,让汉武帝耿耿于怀的“外戚干政”烟消云散了。

汉武帝作为一代明君又远非一般人想像的昏庸和无情,卫青长子卫伉虽然被杀,但卫伉的子孙、卫青次子卫不疑、幼子卫登没有受牵连。从汉宣帝开始,卫青后人被“皇帝诏命复家”,卫氏一族得以延续。

后人猜测除了汉武帝手下留情外,也与同属卫氏家族的霍氏有关。《汉书》记载,“武帝末,戾太子败,燕王旦、广陵王胥行骄,后元二年二月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戊辰,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共养省中。大将军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

这就说明了:虽然卫氏淡出汉朝政坛,同属卫氏一门的霍氏尚在,而且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汉武帝死前被指定为辅政大臣。由此看来,汉武帝对霍氏的忠诚没有产生怀疑,是不是由此也念及卫氏,并为卫氏后人留下一条活路呢?这也是许多学界所热衷研究的话题之一。

最后讲个插曲:这个霍光辅政汉昭帝后,汉武帝的孙子刘贺即皇帝位,但是仅27天就被举报1127件“荒淫之事”,霍光把刘贺贬为平民,史称汉废帝。随后,他同群臣商议迎来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继承皇位,史称汉宣帝。霍光则效法殷商的伊尹,废立天子摄政天下,尽管被后人尊称为“伊霍”。但其死后一族被满门抄斩,被牵连灭族的有千余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