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镇:织密防控组织网络 夯实战"疫"组织堡垒

大观区海口镇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镇,幅员面积广,交通便利,外出务工人员多,防疫形势严峻,面对复杂局面,镇党委坚定信心,临危不惧,探索推行"党支部+指挥部"一线防控工作法,做到"上下一盘棋、编织一张网、拧成一条心",组成一道"五线"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一、迅速决策,构筑起疫情防控指挥线。面对疫情,春节当天,镇党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党政班子成员下沉一线,指导驻点村防疫工作,同时要求镇卫生院门诊坚持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关注武汉返乡人员身体状况。大年初一下午,召开防疫工作部署会,初二,镇村干部全员上岗,战斗全面打响。镇党委迅速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指挥部,下设11个工作组,负责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组织、指挥、协调和督查,指挥部每晚召开调度会,听取各村点长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做到问题当天解决,工作前晚部署。全体机关干部全部上一线,对全镇涉"武"人员实行24小时包保,形成了"驻村点长+机关干部+村两委+村民组长"四重全方位包保机制。

二、精准摸排,构筑起疫情防控隔离线。为从源头上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镇指挥部发出两轮摸排指令,对在武汉的返乡人员、去过武汉的人员以及武汉逗留的所有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共摸排出229名人员,一人一档,详细记录身体状况和行程轨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包保人联合村医每日上门两次测量体温,建立健康卡,发现可疑情况立即上报。对涉"武"人员整户隔离,严防死守,落实"九个一"管理措施,注重对隔离人员心理疏导工作,最大限度争取理解和支持,认真指导居家隔离注意事项,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安排专人上门收集,在隔离期间所需生活物品包保人帮助采购运送上门。同时,对镇内宾馆、酒店、宗教场所等人流量聚集的场所实行全面关停,农贸市场暂停家禽交易并每日开展消毒工作。

三、深入宣传,构筑起健康防护宣传线。组织各村利用广播循环播放防疫知识、出动流动宣传车20辆、小喇叭20台、悬挂宣传条幅80条、发放《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和倡议书共计3.6万余份、每日在微信群转发防控健康小知识100余条。各村创新宣传方式,流动的小喇叭回荡在田间地头,形成"线上+线下"立体宣传态势。线下有昌宁村的巾帼志愿者"红色"宣传队,南埂村的基层民兵"绿色"巡逻队,他们穿梭在村组中,打聚集、疏人群,累计捣毁聚集打牌、钓鱼等现象百余起,建立起邻里守望,互联互保,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的巡逻机制;线上有巨网村的大学生志愿者宣传队,牢牢占据网上阵地。全方位的宣传,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上下一心,又极大的增强了全镇抗疫的信心、众志成城。


海口镇:织密防控组织网络 夯实战

四、党员带头,构筑起全民参与群防线。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镇党委一声令下,全镇1032名党员立即行动。"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宣誓:在疫情面前,自愿加入疫情防控一线,服从组织安排,疫情不消灭,坚决不撤退!" 这是镇江村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起的冲锋号。"请求就近包保武汉返乡人员",这是培文村老党员向支部提交的请战书,该村形成了"包保人+党员"的网格化包保机制。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不做旁观者,只做参与者,广大村民也行动起来,自设卡口,阻断传染途径,在全镇设立的15个卡口执勤中,每日参与人员达50余人,大家尊称为"健康守护者"。

海口镇:织密防控组织网络 夯实战

五、党建引领,构筑起红色战"疫"防护线。海口镇集镇居住村民杂且散,情况复杂,镇党委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委吹哨,8个非公支部党员迅速来报到,虽是临时组队,但有丝毫没有'临时'思想,拧成一股绳,严格排查筛查监测。各村党支部开展设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岗""党员先锋岗"等党建活动,让党员作用发挥"动"起来。年轻党员在一线,年迈党员不退缩,抗美援朝老红军刘心欢带头捐款1000元,在他的带动下,心系桑梓的在外游子,尚未成年的在校学生,勇于担当的非公企业都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共计9.36万元,口罩达1.5万副,防护用品得以保障,画出社会价值最大同心圆。镇督查组深入各村对疫情防控工作政策是否落实、防控措施是否得力、防控宣传是否到位等方面开展24小时督查,强化监督问责,切实筑牢防护线。

海口镇:织密防控组织网络 夯实战

防疫工作中,海口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党群联动,让每一个基层党支部都成为坚强战"疫"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英勇战"疫"先锋,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群策群力,阻断病毒传播途径。截止目前全镇尚无一例脱控人员和确诊病例,达到了"群众安康,组织安心"的工作目标。(供稿:海口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