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土地不足,是應該整合惠州大亞灣還是應該填海造地?

深圳幸福美


土地不足是制約深圳發展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意味著不擴張深圳就不能夠發展,這些年來,深圳在四個一線城市當中的發展勢頭是最猛的。放眼全球,很多世界級城市的面積都不大,比如紐約的面積只有789平方公里;倫敦的面積只有1577平方公里;新加坡面積只有714平方公里;香港面積只有1106平方公里……土地供應不足,深圳可以向更高端、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近年來深圳就是往這方面發展的,它的金融、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而且還是全國綠化較好的城市。



珠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但面積只有5.6萬平方公里,本來就寸土寸金。與深圳接壤的城市有兩個,分別是東莞、惠州!東莞面積其實也不大,只有2465平方公里,人口卻超過800萬,本身土地也缺;而惠州面積雖然不小,但大亞灣是惠州唯一靠海的地方,被深圳整合了,那麼惠州就不是沿海城市了,而且惠州這些年在開發大亞灣上投入了不少資金,難道說給深圳就給了?況且需要注意的是,深圳是計劃單列市,財政不上交廣東,大亞灣也是廣東省的一個重要的財政金礦,不可能會納入不歸廣東財政的深圳地盤。



再說說填海造陸,深圳經濟特區成立的這40多年來,累計的填海造陸只有七八十平方公里,佔深圳總面積的4%都不到,而且填海造陸會破壞生態,影響了珠江口的海航出行寬度,因此這也不是解決深圳土地不足的好辦法。



其實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可能會走向“都市圈”的發展模式,深圳目前就與東莞、惠州共同打造深莞惠都市圈,未來深中通道建成,中山也有可能成為深圳經濟輻射範圍區域,城市之間通過協調合作,共同發展,這是解決深圳土地供應不足的途經之一。另外還有一種模式,即發展“飛地經濟”,實現兩城之間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近年來汕尾在它西部地區劃出了一塊地方租給深圳,即現在的深汕特別合作區,該合作區現在被稱作深圳的第“10+1”區。這也是深圳未來解決土地不足的可行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