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自律


自律?自律


自律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話題,我們通常都覺得自律是嚴於律己,好好生活。但我覺得那都是表象,如果真的想做到自律首先得認識,之後才能嘗試著去做實現真正的自律。

談到自律的幾個原則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聊,我們為什麼要自律?

生活的本質就是一串難題,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人們在問題面前會有哪些表現呢?<strong>積極的人選擇主動低去迎接挑戰,提升自己,獲得解脫。而消極的人則會選擇怨天尤人,在問題面前選擇視而不見,拖延或者酗酒來躲避,這樣的結果帶來的往往是更大的問題嚴重的甚至會換上心裡疾病。所以自律就是要求我們能以積極的姿態主動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那麼自律的幾個原則是什麼呢?<strong>1.推遲滿足感 2.承擔責任 3.忠於事實 4.保持平衡


自律?自律


一.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是我們最熟悉的關於自律的原則。說白了就是一句話:<strong>重新設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但是我想告訴你我們為何不能更好的延遲滿足以及從今天開始如何培養延遲滿足(過程會有些痛苦)。塑造一個人最好的時間就是在幼年的時候,如果在那個時候家長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他們的愛並投入更多的精力對我們好好引導的話,想要做到延遲滿足是很容易的,那樣的延遲滿足就會內化成習慣並且伴隨我們一生。

但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那麼幸運能夠遇到這樣的家長。所以我們該怎麼自救呢?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因為什麼而沒有做到自律,就好像我個人很喜歡玩bi站導致我時間不夠一直拖著各種更重要的事,所以我就把bi站卸了。那之後我就有時間把重要的時間解決了。<strong>嚐到了甜頭就一直這麼做下去了。

所以我的主張就是先逼著自己去做(這一步是最痛苦的你可能會反覆很多次)。嚐到了甜頭,你自然會去做更多的對自己有益的事,而那些就是人們所說的自律。


自律?自律


二.承擔責任

<strong>承擔責任其實是一件需要很長時間,反覆審視的事情。責任承擔的過多容易得“神經官能症”,少了又容易得“人格失調症”。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會有這兩種症狀不過都處於可控範圍內。但是有的人因為先天家庭教育的缺失沒有責任的概念,導致了以上兩種問題。反覆審視其實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就我的親身體驗,我覺得有的時候如果反覆的審視之後,無法客觀地給出結論。<strong>不妨問問自己,是否因為承擔這個責任而感到不舒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就可以考慮放棄這個責任。


自律?自律


三.忠於事實

忠於事實,我們需要從內外兩方面著手。<strong>向外,我們得不斷學習新的外界知識努力學習新的想法理念。對內,把從外界所學的東西與自己內心原有的內容進行比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對外界的認識就像畫地圖。如果我們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認知水平的話,我們就可以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加的灑脫。但是如果我們一味的固步自封不願意認識外面的世界,就很容易落入各種各樣的陷阱裡。

改變原有的地圖是一件很難的事,哪怕是有些專業的心理醫生。儘管他們可以客觀的認識世界,但是對待自己就變得失去了原有的客觀,正好應了“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當然除了以上自我,還有對待他人的方面。簡單點說,<strong>我們在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撒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也不可以。再說的具體點,<strong>那些不屬於萬不得已呢?不為自己不作為隱瞞真相,不為自己的私慾作掩飾。


自律?自律


四.保持平衡

從以上的三點,我們已經感受到想要做到自律需要平衡方方面面的東西。必要不必要的責任,如何判斷說話的時機以及推遲滿足感要做到什麼程度。我們需要不斷地平衡自己的方方面面。<strong>讓自己的大腦高級中樞戰勝低級中樞也就是理性戰勝感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果斷地放棄很多東西。我們可能會因此而抑鬱這就像吸菸的人在乍一戒菸以後都會有一陣身體不適應的階段,但是隻要我們真的放棄了那些阻礙我們的,我們的心理就會變得更加強大戒了煙的身體重新獲得健康。


自律?自律

<strong>自律是痛苦的,煎熬的。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走向更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