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動態」深圳醫院中醫專家為留觀病區病人“望聞問切”

「前線動態」深圳醫院中醫專家為留觀病區病人“望聞問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如何讓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和治療中發揮作用?南醫大深圳醫院中醫專家深入該院禾正病區醫學觀察病房,為患者“望聞問切”。


「前線動態」深圳醫院中醫專家為留觀病區病人“望聞問切”

中醫科羊燕群副主任醫師為隔離病區患者寫醫囑


2月12日一早,該院中醫科羊燕群副主任醫師來到了禾正病區,穿戴好防護用品後,進入隔離病房,挨個對在院患者進行問診。她一位一位地把脈、看舌苔,仔細詢問病史、症狀,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開方配藥。有的孩子雖然呼吸道症狀比較輕,但胃口極差,大便溏爛,針對這種情況,她建議孩子服用一些健脾開胃的中藥湯劑。對成年患者,她會對症開具止咳化痰、解表祛風等方劑,起到扶正氣,固本元的功效。


「前線動態」深圳醫院中醫專家為留觀病區病人“望聞問切”


據羊燕群介紹,禾正病區收治的患者年齡跨度大,最小的僅幾個月,最大的有70多歲,多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基礎疾病,從中醫角度講,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過程中,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地辯證論治。同時,也要根據廣東的地域特點、節氣變化調整診療方案。接下來,他們還會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體質與症狀特點,為其量身制定中藥方劑,並在病程過程中持續監測,及時調整用量。如病情需要且條件允許,還會採用湯劑之外的針灸、推拿等多種治療手段,助力患者早日康復。對已出院的患者,他們會採用電話隨訪或網上診療的方式進行持續觀察。


該院中醫科主任魏連波教授介紹,在接下來的防疫戰中,中醫科將堅持從“防病”到“治病”的轉換,與西醫治療形成互補,“組合拳”出擊,共同迎戰病毒。他們會盡早干預疑似病例,減輕其症狀。對輕症患者,根據症狀舌苔等不同情況辯證論治,有效減輕發熱、咳嗽等症狀;對重症患者,採取中醫藥治療,儘可能降低向危重症進展的幾率,在中醫全覆蓋的基礎上,有效縮短患者病程。


該院針對新冠肺炎的溼濁為著的特點及廣東地區冬季氣溫偏高的氣候特點,調製出舒咽利喉、清肺止咳為主要治則的“防疫湯”,適合普通大眾服用,以有效提高免疫力。“但如有高血壓、糖尿病、基礎疾病的患者要遵醫囑服用。”魏連波提醒說。


寶安日全媒體記者:楊林 通訊員:史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