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司機、打字員、金融分析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被“搶工作”的崗位名單越來越長。如今,還可能要加上“中醫”這一項。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10月21日,第6屆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展示區,參展方展示了多種可“望聞問切”的人工智能設備;各個分論壇上,“人工智能+中醫藥”則是與會專家熱議的話題。

人工智能究竟會給中醫藥帶來怎樣的變革?已經問世的人工智能“中醫”又到底能幹些什麼?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AI把脈、手機問卷替代中醫詢問,內測準確率90%以上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21日下午3點,人工智能“中醫”的設備前,擠滿了前來體驗的人。研發單位依脈人工智能醫療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它們的正式名字是“智能中醫四診儀”。設備外觀看起來和眼鏡店裡測近視度數的機器有幾分相似。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記者現場體驗了一把。在工作人員指導下,記者先掃二維碼,在手機上填填寫身體調查問卷,60道問題包括“你是否怕冷”“是不是經常失眠”等,按程度不同勾選即可——這算是中醫裡的“問”;隨後在手腕上帶一個智能手錶大小的帆布綁帶,能明顯感覺到脈搏處有壓力,像是有人用手指搭在上面——這是“切”;最後把頭放進桶狀物中,一到光掃過,再伸出舌頭拍張照,“望”也就完成了。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不到一分鐘,機器自動生成一張記者的中醫體檢報告,上面顯示體質為陰虛質,和記者此前看中醫結果相同。公司負責人表示,根據公司內測情況,設備準確度在90%以上。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問門道:人工智能輔助中醫診斷,將使中醫看病成本更低廉、更客觀

與會多位專家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不是替代,而更多是輔助中醫診斷。而這種輔助,在實踐中非常重要。

“過去,中醫看病靠的中醫師主觀判定,這不僅受制於經驗,還會受很多幹擾因素影響,比如光線的明暗可能會影響臉色好壞。這種情況下難免出現誤判。”依脈人工智能醫療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軼坤錶示,人工智能技術能讓診療結果相對更客觀、科學。

“老中醫”也會被人工智能替代?AI中醫“望聞問切”結果很驚豔

專家表示,人工智能輔助中醫診斷,使得看病成本低廉——他舉例一臺目診儀只要約50萬元,卻能對多種疾病進行診斷。而這對於缺醫少藥的農村地區提高醫療水平有非常大的意義。

此外人工智能技術還能從病理層面,幫中醫藥理清思路。清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中醫藥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李梢提了一個有意思的比喻:中醫就像一個黑箱,很多時間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麼,“像是常見的上火症狀,背後究竟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中醫有時候說不清楚。”

摘自《四川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