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孔子他们那么厉害为什么不去做帝王统一天下自己治理?

谁吃了我的蛋挞


孔子周游列国去推广自己的政治主张,而遭到了诸国的冷遇,说来就像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先生一样,不被各派军阀当回事。主要还是政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封建制的世袭体系,已经不可能让孔子像世家大夫一样手握利器。没有权也不可能造反自己建立国度,文武人才都只能在帝王之家的平台上发挥作用,注定了不可能为帝。


乾坤一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我们创造出无数的辉煌和文化,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他开创儒家,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时至今日,在中国、世界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春秋时期,孔子曾四处游说,颠沛流离,往返于各个诸侯国,但是让人费解的是,孔子周游列国唯独没去秦国,这是为何呢?更巧的是,最后一统天下的偏偏是这个不屑去的秦国,不知道孔老夫子泉下有知的,会不会很郁闷。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统治衰败,诸侯国纷纷独立,学在官府的局面也被打破,学术开始流传到民间,很多游学仕子都能学有所成,逐渐形成了诸子百家,开始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群星灿烂,盛况空前,为了能够学以致用,证明自己的学派才是最厉害的,于是纷纷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治国方针。

孔子喜欢四海归一,天下一统,他不喜欢战乱,因为诸侯打仗百姓就流离失所,最终55岁的孔子选择开始周游列国,他先后去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陈国、晋国、蔡国和楚国等国家,给这些诸侯们讲仁政,讲王道,讲如何克己复礼,只有诸侯们安分守己了,天下自然一统。但是无一例外,这些国家的君主都无法采用孔子的治国方略,一是权臣排挤,二是国情不允许,三是成效太慢,在这个大争之世,列国频频发动战争,按照儒家的治国方略治国的话,亡国只是时间问题。

孔子周游列国,唯独没区秦国的原因是,那个时候的秦国被中原诸国排斥,属于蛮夷,文化跟中原诸国相比,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除此之外,秦国属于乱邦,连年打仗,扩张领土,根本不适合游说。

那么秦国凭什么能一统天下呢?

公元前362年,21岁的秦孝公继位,这位秦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彻底改写了秦国的国运,他重用商鞅,以霸道之术开始改革变法,先是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移风易俗、废除奴隶制,改革军功爵制、提倡人人平等,经过20年的变法后,秦国这个偏居一隅的西部小国发生了质的变化。

经过商鞅两次变法后,秦国国力越来越强大,家家户户富裕充足,秦人路不拾遗,马路上干净整洁,山中没有一个盗贼,百姓以报效国家战死沙场为荣,以私斗为耻,在收复河西之地后,秦国正式开始与山东六国逐鹿天下。

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秦国始终崇尚法家学说,秦法为秦国最高的法律,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年战争后,战国七雄开始优胜劣汰,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到了战国末期,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只有一个经过胡服骑射强大起来的赵国,可惜赵国精锐在长平大战中,一战就损失了四十多万精兵,天下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与秦国抗衡,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仅仅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天下就被统一。

历史的车轮隆隆向前,时至今日,我们都无法衡量秦法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东西,你说秦法好吧,没有错,仅仅20年就能让一个国家开始走向强大,你说秦法不好吧,也没错,秦法确实太严酷了,哪怕在马路上倒点烟灰或者牛粪,就得往脸上刻字,想想就可怕。

到了汉朝以后,大多数朝代始终采用的是“外儒内法”来治国,表面是依靠儒家来治国,实际上每个朝代的骨子里都有法家的身影。如果当年秦君采用的不是商鞅的霸道之术,而是孔子的儒家之术来治国,那么战国会持续多久呢?


历史回放机999


孔子是理论家,教育家,不是说得好就可以当君主、帝王。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君主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正统”出身,即王位继承得来,这种来历叫做名正言顺,比如成王继位于武王。这种继承来的王位无需多言;另一种是造反、篡位得来,这种来历需要“正名”,比如西周造反,推翻了商王帝辛(武王称之为“纣”)取得了天下,他就得给自己正名,给自己正名就意味着给被造反者“加罪”,武王伐纣就说商王三大 罪状:荒废祭祀;听妇人言;任用流民当官。

朝代的正常运行一般是继承制;朝代的更迭一般是“禅让”制或造反。这两种上位方式,都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法统。继承即是法统;造反的也必须有相关的法统条件,比如皇亲国戚之间的篡位夺权,这种夺权当然也得像武王那样制造舆论,编造故事以罪其罪,同时号令天下。比如李世民制造“玄武门事件”,诛杀太子,逼退父皇。再如朱棣“清君侧”,夺取大明江山等等。

孔子虽曾担任过鲁国的官员,可是他没有封爵,没有继承权。周代的国家治理,是建立在以嫡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基础上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森严等级制度,这就意味着,没有封爵的人,是没有机会进入到国家政治核心的,即使孔子曾任过鲁国的大司寇,也只能算鲁国公、甚至只是“三桓”的家臣,家臣岂可犯上作乱?

何况,孔子毕其一生的政治理想都是“克己复礼”,要恢复西周时期的礼法制度,他见到季氏居然僭越,大胆用周天子的“仪仗”来表演节目,十分愤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周礼规定:周天子的文工团能用8佾即64人,诸侯只能减半为32人,卿大夫为“四佾”16人,士用“二佾”8人。季氏是鲁国正卿,只能用“四佾即16人”。

由此可见,孔子等人虽然当时的学说很厉害,但他们没有封爵,没有继承的“法统”,属于编外人员,政审关就过不去,百姓(那时候百姓指的是百官)怎么会承认呢?他也不敢。因此不具备做帝王的政治条件。

加之,诸子百家,尤其是孔子张口周公、闭口周礼,他怎么可能去篡位做君王呢?他周游列国十四五年,主要目的就是到处应聘,无果后,只有全力以赴地办学、讲学,办学旗帜就是周礼,所讲之学尊尊亲亲那一套理论。这样的封建统治的忠心维护着、周礼的铁杆粉丝是如论如何,也不会去当君主的。


问道黄老


我个人认为:做好一个君主,不仅需要能吸收他人好的治国理政的思想,同时还需要懂得驾驶社会发展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不仅要具有对普通大众的仁爱之心,同时也需要对社会中的奸恶分子,敢于痛下惩治措施,从而使其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过分仁慈,反而不利自己的政权稳固,所以毛主席就有一句话: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要象冬天一样冷酷无情。而孔子,在治国理政的思想方面具备了。但真正让其做君王,在魄力方面还是显得不足,过分仁义的人做不了大事。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雨后滴水


1、推荐看《孔子》电影。

2、孔子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与政治追求,推荐看《论语》

3、孔子创造了比古代任何一个帝王都大的历史贡献。古代的春秋战国与西方的柏拉图时代其名,被德国学者称为世界的“轴心时代”。


理简


帝王只能一时权倾天下,素王与这个民族一起万古长存。


佚之武



老闲同志


当时的社会是分封制,帝王公侯的产生系由家族传承,孔子不生在帝王家没有承接帝王的机会,但孔子靠后天的努力强大了自己,成就了儒学,自己也成了中华民族思想领域的“帝王”。


清欢驿


各尽其才,物尽其用。孔子应该不适合当君王。他适合当教育大咖。


景谦正本清源


首先,孔子和其他帝王的观念是不同的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就是因为他的“仁、义”思想在当时都不被列国认可,因为春秋时期列国都在打仗,都想扩张自己的领土,统一天下,哪一个国家会劝其他的国家和平?孔子就又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跑,最后又开始教书。孔子不能一统天下,是因为他的观念不被各国认可,所以也就当不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