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为什么说明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

历史一书生


对明朝了解的不多 但也耳濡目染了些 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明朝皇帝总体还算勤政 也能识人用人 不用说朱元章 朱棣 就说整天忙着修仙的嘉靖皇帝吧 人家不上朝 但没说不理朝政吧 严嵩虽贪 但赶走倭寇的胡宗宪是他举荐的吧 更不用说 徐阶 张居正 还有制衡这些牛人的宦官 那个能在嘉靖的手下翻起大浪 明朝时期出现了中国近代文学的高峰期 多少好的小说出现在这个时期 说明什么 说明 人民富裕 可以追求精神世界 更不用说科学发展了 再说那个木匠皇帝吧 虽然做皇帝一般由于他的兴趣不是做皇帝 他如果只是一个普通人 那他可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写下更绚丽的篇章 因为他是当时国家最杰出的工业设计大师和建筑大师 只是他错生帝王家 军事方面 已经开始了热兵器的使用 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 只是没有坚持走下去 乱七八糟的说了一气 只想说 明史 是靼子写的 能写多少好话? 再说一点 就是明朝朱棣之后政治体制应该转变。如果能君主立宪 我想明朝绝对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一直延续到现在


用户2055713515703


易中天之所以这样说,大概是因为明朝皇帝比较奇葩吧。

正所谓奇葩代代有,明朝特别多。让我们来看一下,明朝皇帝那些奇葩事吧!

明太祖朱元璋。奇葩之处,干过和尚和乞丐。历代皇帝,既做过和尚,又当过乞丐的,怕只有朱元璋一人了!朱元璋小名叫朱重八,重八意思就是两个八,二八一十六,明朝历经十六个皇帝就灭亡了,岂不是天意。早知如此,朱元璋应该改名叫“朱无穷”。



明惠帝朱允炆。奇葩之处,莫名失踪。朱允炆小时候孔孟之道学的太多了,性格变得优柔寡断,在削藩这个问题上迟疑不决,先机尽失。最后燕王朱棣攻破了南京,朱允炆莫名失踪。朱棣派出大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却始终未找到朱允炆踪迹。

明成祖朱棣。奇葩之处,好杀人。朱棣生性多疑,一生杀人较多,而且他还创造性的发明了灭十族。方孝孺反对朱棣继位,朱棣喝问他,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义正辞严的说,灭十族又怎么样?于是,朱棣真的灭了他十族,把方孝孺的朋友学生算为一族。



明仁宗朱高炽。奇葩之处,胖子。朱高炽是个仁义君主,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胖了。也不知是激素分泌异常,还是营养太丰富,朱高炽奇胖无比,胖到无法正常行走,走路一瘸一拐的,需要别人搀扶。因为腿脚不好,他这一辈子也没出宫视察过!

明宣宗朱瞻基。奇葩之处,斗蛐蛐。朱瞻基是个好皇帝,国家被他治理的不错。但他有个特殊嗜好,喜欢斗蛐蛐。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地方官专门成立了蛐蛐别动队,其他业务不干,专门负责给皇帝找蛐蛐。



明英宗朱祁镇。奇葩之处,俘虏皇帝。瓦剌叛乱后,朱祁镇被一帮大臣忽悠着,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之战中成了俘虏,过了不到一年又被放了,可是这时候弟弟朱祁钰已经干了皇帝,瘾还没过够呢!于是朱祁镇就被软禁起来了,七年后朱祁镇亲信发动兵变,朱祁镇第二次做了皇帝。

明代宗朱祁钰。奇葩之处,替补。朱祁镇被俘后,朱祁钰就成了替补皇帝,他重用于谦发动了北京保卫战,彻底击溃了瓦剌军,瓦剌迫于压力释放了朱祁镇。朱祁钰这时候犯难了,他这个皇帝还没当过瘾了,于是就将朱祁镇软禁起来。朱祁钰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心慈手软,他应该找机会除掉朱祁镇,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明孝宗朱佑樘。奇葩之处,一夫一妻。做皇帝难道不该有后宫佳丽三千吗?但朱佑樘不然,他对女色丝毫不感兴趣,他一生直娶了张皇后一个女人,而且张皇后还比他大几岁,典型的姐弟恋,可能朱佑樘有恋母情结。

如果说以上皇帝还算正常的话,下面这些就前方高能了!

明武宗朱厚照。奇葩之处,角斗士。朱厚照统治的年代很太平,没有战争,这让他很苦恼,因为他非常喜欢打仗。恰好,宁王朱宸濠叛乱,朱厚照兴奋不已,准备御驾亲征,可是刚到半路,叛乱就被平定了,朱厚照气愤不已,他将宁王放了,然后又亲自把他抓获,这才算过了一把瘾。



明世宗朱厚熜。奇葩之处,炼丹。朱厚熜这个皇帝是捡来的,因为明武宗没有子嗣,根据血缘关系他最近,于是就这样白捡个皇帝。朱厚熜不喜朝政,喜欢炼丹,被一群老道忽悠的,天天琢磨着,怎样得道升天。果然没过多久,朱厚熜就升天了!

明穆宗朱载垕。奇葩之处,性欲机器。朱载垕性欲极强,整天在后宫厮混,被人比作后宫辛勤耕耘的小蜜蜂,而且他还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在他有生之年,每个宫女都要雨露均沾。为了这个小目标,朱载垕最后活活累死在岗位上。堪称最勤劳的皇帝了!



明神宗朱翊钧。奇葩之处,28年不上朝。28年不上朝,28年不见皇帝的影子。外面盛传朱翊钧躲在皇宫中抽鸦片,也有传言朱翊钧被别人控制了。其实都不是,朱翊钧只是将上朝制度改成了小范围的内阁会议,不上朝的28年,国家照常运转,而且还帮助朝鲜教训了一把小日本。

明光宗朱常洛。奇葩之处,悬疑案主角。朱常洛是明朝三大悬疑案的主角,这三起案件都与他有关。他的父皇朱翊钧寿命很长,在位48年,朱常洛做了39年太子后,才好不容易当上皇帝。然而,刚刚做了29天皇帝,屁股还没捂热,就撒手人寰了,而且死的非常蹊跷!



明熹宗朱由校。奇葩之处,不爱江山爱木匠。如果不做皇帝,朱由校或许会成为一个木制品艺术家,据说他做的木质工艺品,巧夺天工,能工巧匠也自叹弗如。可惜的是,这位艺术家在一次湖心荡舟时,意外落水,后服用仙丹而亡。


一半秋色


从第十任皇帝朱厚照就有点大毛病了,任性荒淫国力开始衰败,可国家大事上也没有乱来,有点受争议的人物。后来朱厚熜上台,刚开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明朝有了短暂的恢复,但由于朱厚熜后期用人不当和自己的怪癖,他这一任结尾也不咋地。第十二任朱载垕开始也干的不错,后来也跟他爹一样有爱嗑药的嗜好,早早也就归西了,说到炼丹嗑药就好像遗传一样,明朝后期好几个皇帝都有这嗜好。

直到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上台,通过一系列改革有了一个短暂的复苏期,历史上也有“万历中兴”之说, 不过后来随着明神宗的步步堕落,甚至近30年不上朝,以致国家发展停滞,朝堂一片混乱。本来可以停止明朝灭亡的脚步,或者打一个反转牌的,最后还是昙花一现。再往后的“一月皇帝”朱常洛,就更别说了,再有满心的抱负,做皇帝后你只活了一个月什么也白搭,最后加一句也是嗑药而死。下一任朱由校就不细说了,他在任正式魏忠贤专权乱政时期,也是嗑药而死,最后说下崇祯皇帝吧!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崇祯皇帝是最后一个皇帝,但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懒政怠政的皇帝,他也是一个满心抱负,想把国家整好的一个人。只不过他点儿背接手时天灾不断,以至于农民起义频发,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满身疮痍,可能任谁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我感觉不管是对于一个朝代的所有皇帝,还是对于一类行业的一个群体,都不能讲所有人都推进一个锅里一概而论,极不像话冒泡出来的才算“最差劲”吧!我们也不都有这样的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拿挑剔的眼光去找毛病,没有没有毛病的人。当然我本人是非常尊重易老师的,他的诙谐方式说历史,让枯燥的历史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对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流传是起到积极作用的。当然你要去挑讲课时,哪个字说错了,哪个词用错了,那肯定能找出来。再说每个人看历史的角度都不一样,想法看法也都不一样,我感觉跟着自己感觉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行。说的不好,还请包涵!

希望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喜欢点个关注吧!




追记历史


记得在《晓说》中高晓松也曾经说明朝是一个三无的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现在易中天又说明朝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说真的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想的,或许在他们的眼里清朝无论如何都是要好与明朝的,易中天就曾说过“只要不带民族偏见,都应该承认他们够资格当中国的皇帝,至少比明代的皇帝强。”,但实际上真如他们所说,明朝的皇帝都如此之差吗?



事实上在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史上比明朝皇帝差的不说也有着多达二位数,甚至是三位数,比如东西两晋的皇帝、南北朝的皇帝、五代的皇帝等等。而且明朝的皇帝实际上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远远要超过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明朝16位皇帝就算以严格的明君的定义来划分也有多达7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弘治帝朱佑樘、泰昌帝朱常洛。试问这些皇帝比历史上的哪些皇帝差呢?



先说朱元璋就单单看他是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唯一的乞丐出身的皇帝,就注定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皇帝。如果说就这样一个能从乞丐坐上开国皇帝的主,他的能力要差的话,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有能力的皇帝啦。实际上可以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一位皇帝,他最大的功绩就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原,然后带领着华夏再次走向了兴盛。同时朱元璋也是历史上对于百姓最好的皇帝,我们什么都不说,就单单看在洪武朝的百姓是历史上唯一可以名正言顺上访的,也是唯一可以正大光明的前往官衙捉拿贪官污吏的,我们就可以知晓朱元璋对百姓的好。



再说朱棣,他的功劳更不用说,五征蒙古打的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叫苦不迭,数十年不敢再侵中原半步,之后更是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卫,西南设宣慰司,可以说正是因为朱棣在这些设立统治机构,中国的版图才完整,而后朱棣更是开创“永乐盛世”,为中国十大盛世之一。而之后的朱高炽和朱瞻基,二人是被誉为“功绩堪比文景”的明君,他们开创的“仁宣之治”也是被誉为能与唐朝贞观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匹敌的太平盛世。



如果以上的皇帝你们都觉得都或多或少有缺点的话。那我想这位被誉为“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好人”的明孝宗朱佑樘,你们还不认为他是明君吗?他是历史上少有的能做到从登基到去世都能保持着从谏如流,宽厚待人,不沉迷美色,不贪图享受的圣君。



可以说我们即使现在其他的明朝皇帝都不说,就看这几位皇帝的表现,我们也都不会认为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而实际上也的确是如此,如果我们仔细的去看明朝所有皇帝的记载,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明朝的十六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会做皇帝的一批人。



其实明朝的皇帝基本都不是什么昏君,也不是什么暴君,他们大多数只是在有些行为上有点不同于其他的皇帝罢了。比如明武宗,这位自封自己为大将军的奇葩皇帝,他虽然爱玩,但是在大事上却从未犯过迷糊,这点从他弹指间就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这些事情上就可以看出。再比如数十年不上朝一心求仙问道的嘉靖皇帝,虽然他几乎从未上过朝但大明朝却始终都还是掌控在嘉靖的手中,从未丢掉过,而这就足以看出嘉靖帝是多么的会做皇帝。



所以上从以上种种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帝并不差,如果说你们还认为明朝的皇帝是最差的,我只能说一句“无可奈何”。其实我们要知道明朝亡不是亡在明朝皇帝的手中,而是亡在了那些明朝藩王和宗室的手中,明朝的皇帝其实相对于其他朝代,他们对百姓并不差,只是由于明朝的皇帝太过于纵容明朝的藩王和宗室对于民间的无限制的掠夺,再加上明末的官员大多热衷于党争,并腐败不堪,才最终造成了天下民怨四起,并最终毁于农民起义。



而至于易中天为什么就一定会说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呢?这里我只能说不知道,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看事情的一面,可能易中天看到的都是明朝不好的一面,而我看到的都是明朝好的一面,所以他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而明朝的皇帝到底表现如何,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澳古说历史


首先,我不知道易中天老师何时说过这句话,也不知道是有人借机黑易中天老师,还是借易中天老师之手黑明朝。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崛起,国民的民智也逐渐复苏,大部分国民对待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也有更清晰的认识。于是,更多国人开始缅怀明朝,向往明朝,国人开始接受明朝的思想,明朝的文化,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街穿汉服,谁知国人的这些举动深深刺激了一小撮人,这些人打着狭隘民族主义的旗号,用皇汉、明粉的称谓诋毁这些文化复兴的人,其实这一小部分人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

明帝国,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明朝皇帝的素质、执政水平都在中上等水平。咱们就拿离现在最近的清朝作对比吧,拿清朝的皇帝与之相比,就知道孰胜孰劣了。

一、开国之主 明太祖朱元璋VS清太祖努尔哈赤

1、两人的起点: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贵族,从他的五世祖董山开始,便授明朝册封,贵为右都督,掌管建州三卫。到努尔哈赤,身为明大将李成梁的家奴,因其祖父、父亲被明军误杀,明军为表愧疚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进而起兵,起兵后,颇受李成梁照顾,起点不可谓不高。

而朱元璋出身贫农,在他十七岁时,濠州爆发蝗灾,他的父母、大哥相继饿死,连一块安葬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家一块坟地才得以下葬,后来刘继祖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由是荫及子孙,与明朝相始终。于是,追随郭子兴起兵,开始反元大业。

2、两人的功绩:努尔哈赤扫平建州,统一女真,在萨尔浒大败明军,消灭明朝的关外主力,对明朝由守转攻,并修书给朝鲜,朝鲜自此在后金、明朝中间保持中立,向西进攻喀尔喀部,大败之。1626年1月,进攻宁远城,被袁崇焕击败,同年7月病死。

朱元璋追随郭子兴起兵,凭借自身机灵才智,被郭子兴认为义子。郭子兴死后,扛起郭部义军大旗,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并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收复大都,将北元势力赶至大漠,成为2000多年来第一个北伐成功的朝代,同时派沐英收复云贵,自此,中国重归一统。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对比两位开国皇帝,无疑是朱元璋更胜一筹,出身贫农却能一统天下,古往今来,莫过于三人尔。朱元璋VS努尔哈赤,朱元璋胜

二、 永乐大帝VS康熙大帝

1、两人的武功:这个武功不是武术的武,要说武术肯定是朱棣胜过康熙,毕竟是在漠北天天砍人的主儿,绝不是在深宫里的皇帝能比的。言归正传,康熙算得上清朝最有功勋的皇帝之一,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噶尔丹,这些都是我们看电视和小说上经常能看到的,击败俄罗斯远征军800人,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祖国领土的完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棣,从大都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夺得皇位。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他迁都北京,就是为了让后世之君,天子守国门。四征安南(今越南北部),让安南重回中国的怀抱,五伐北元,极大地打击了北元的势力,为明朝保障了一定时期的安稳,并在望海埚大败倭寇,史称望海埚大捷。在1421年,朱棣在北京北边的怀来调集军队10万人,展开大阅兵,邀请27国使者观看,各国使者颇受震惊,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同时,派郑和六下西洋,展示明朝国力之盛。

2、两人的文治:要说文治,康熙一朝终归保守,大兴文字狱,扼杀新思想,惧怕民间出现反清复明的势力及思想,诱骗崇祯帝的第五子朱慈焕,因文字狱受牵连的人达数十万之多,并在统治中后期,驱逐传教士,抵制新事物,清朝自康熙起,中国从思想到科技便开始大幅度落后于西方。

而朱棣,在文学上,重用明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编纂《永乐大典》。在朝廷内设置内阁,为明朝后世200多年的国家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置市舶司,并派郑和六下西洋,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今索马里),到永乐晚期,向明朝朝拜的国家达60多个,永乐大帝的对外开放,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

对比两位杰出皇帝,都曾开疆破土,二人的武功可谓不相上下,但是在文治上,无疑是永乐大帝要比康熙更英明,也更加开放。永乐大帝VS康熙大帝,永乐胜

三、 最勤劳的皇帝 明孝宗朱佑樘VS雍正

1、雍正:我们在各种清宫戏中,如《雍正王朝》《甄嬛传》中,经常看到雍正勤劳的身影。雍正可以说是清朝最勤劳的皇帝,颁布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政策,大力整顿吏治,一举改变康熙晚年朝政的弊端,到其末年,国库有三千多万两白银。在朝廷上,设置了军机处,加强了集权,并设置秘密立储的制度,避免了皇子争夺的惨剧重演,在军事上,先后派年羹尧、岳钟琪在西北对准噶尔用兵,虽然达到没有消灭的目的,但是也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势力。

但是,雍正也没有改变作为清朝统治者一贯的弊端,就是夷夏之分。由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对内,继续实行文字狱政策,受牵连的人达数十万之多,并编写《大义觉迷录》,来对民间进行反驳,将皇家丑事公之于众。对外,继续实行海禁政策,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2、明孝宗: 明孝宗的童年很坎坷,他的母亲纪氏原是一位宫女,因被明宪宗宠幸一夜而怀孕,当时的万贵妃知道后,便派人为纪氏堕胎,纪氏人缘好,宫女回禀是瘤子才让纪氏躲过一劫。明孝宗在众人的保护下度过童年,直到七岁才被明宪宗所知,被立为太子,他在周太后的保护下安全长大。

明孝宗继位后,用自己的勤劳和宽容改变了父亲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局面,让明朝得到中兴。他不仅每天早朝必到,还开设午朝,让自己更多的办公,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 ,向群臣咨询治国之道。同时设立文华殿议政,让大臣们商议政事。到晚上,又恢复晚朝制度,每天阅读奏章到深夜。

他铲除奸佞,驱赶了妖僧妖道,同时任用贤臣名将,整顿吏治,振兴军备,三次派大军出击哈密,击败吐鲁番军,多次击败蒙古鞑靼小王子,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明孝宗对人宽厚,从未鞭打过大臣,京官夜返家中时,必派铺军执灯传送,体现了他关爱臣子的一面。明孝宗是两千多年帝制中,唯一的一夫一妻制,连妃子也没有,人品极佳,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

雍正和明孝宗二人都是勤勉之帝,中兴之主,改变了前代皇帝弊端,让国家重回正轨,在位时间也都不是很长,最后都生了个败家子儿子,可以说两位皇帝的轨迹很像。从功绩上说,二人不相伯仲,但是雍正思想更为保守,待人更为苛责,心胸狭隘,迫害八王爷胤禩等政敌同时中夷夏之分作祟,迫害了不少无辜人士,他的保守怀疑思想,让中国进一步落后于世界。而明孝宗对待万贵妃的弟弟,只是罢官,并没有大开杀戒,对待政敌尚且如此,对待臣下更是仁厚,远非雍正可比,因此才有“弘治之兴”。

因此,明孝宗略胜一筹。明孝宗VS雍正,明孝宗胜

四、最荒唐的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VS同治

这两位皇帝最大的特点就是荒唐,但是这两位皇帝在荒唐的背后又不一样。

1、明武宗:明武宗朱厚照,可以说是明朝最能折腾的皇帝了,他的父亲就是明孝宗朱佑樘,朱佑樘只有张皇后一个女人,张皇后给他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因此他格外疼爱朱厚照。他15岁继位,他宠幸宦官八人,人称“八虎”,罢免贤臣谢迁、刘健。自此,便无人能约束他了,他沉湎豹房,出入花柳之地,一时间朝政是混乱不堪。但朱厚照虽然荒唐,但在大事上不糊涂,他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并亲征蒙古小王子,在战斗中亲手斩杀一人,史称“应州大捷”,且多次赈灾免赋,可以说,他在嬉乐的背后,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1521年,因落水染疾驾崩。

2、我们再说说同治,同治是咸丰和慈禧的儿子,咸丰帝也是有两个儿子,长子便是同治,幼子未命名就夭折了,这点跟朱厚照很像。同治六岁登基,幼年便受到父亲早逝的打击,他的两位母后,便是著名的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通过和恭亲王奕䜣合谋发动辛酉政变,废掉八位顾命大臣,开始两宫垂帘听政。当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接近尾声,同治三年,太平天国被平定,同治六年,东捻军被平定,同治七年,西捻军被平定。

年幼的同治享受一段久违的平稳时期,但实话实说,同治的个人素质太差,烂泥扶不上墙,在课堂上,“无精神则倦,有精神则嬉笑”,实在是一个顽皮的学生。同治到十七八岁的时候,“折奏未能读”,连“在内背《大学》皆不能熟”。到了该亲政的时候,连奏章都读不懂,可以说文学素质低到不能低的极点。同治沉湎于酒色,经常出入花柳胡同,并沾染梅毒,根据翁同龢日记,翁同龢日记云: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医李竹轩、庄某于内务府坐处,据云:脉息皆弱而无力,腰间肿处,两孔皆流脓,亦流腥水,而根盘甚大,渐流向背,外溃则口甚大,内溃则不可言,意甚为难。”就是同治沾染梅毒的症状,具体症状大家百度梅毒自行对比,同治十三年,驾崩养心殿,年仅19岁。

明武宗和同治虽然都是荒唐皇帝,但是明武宗个人素养较高,无论是文学还是武功,对大事颇有决断,外交和内政都很有建树。反观同治在两宫太后的垂帘听政下,不仅没完成基本的学业,形成一位帝王基本的文学素养要求,还经常出入花柳弄巷,最后染病而亡。

明武宗VS同治,明武宗胜

五、末代皇帝 崇祯VS溥仪

1、崇祯帝:他哥哥天启皇帝临终前一句话:“吾弟当为尧舜”,便把外有后金、蒙古虎视眈眈,内有魏忠贤等宦官作乱的烂摊子给了崇祯。崇祯登基之初,可谓是险象环生,在隐忍一段时间后,凭借自己的果敢,他处死了魏忠贤,清除了阉党。崇祯在对后金问题上,是强硬派,先派大将袁崇焕御敌,双方处于一个僵持的状态。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在跟后金打仗的时候,赶上了一个“小冰川”,国内灾害不断,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一波接一波,崇祯一边跟后金作战,一边平定农民起义,崇祯本人猜忌心也重,先处死抗清大将袁崇焕,再将逼迫孙传庭同李自成开战,导致孙传庭战死。崇祯拆东墙补西墙,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非亡国之君,赶上亡国之时。崇祯很有气节,在农民军攻破北京时,崇祯在煤山上吊自尽。

2、溥仪:溥仪三岁登基,六岁大清灭亡。溥仪还没发挥他的执政才能,便退位了。但是溥仪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袁世凯念及旧情,不仅没有像满清赶杀明朝皇室后裔那样去杀死清皇室,反而每年拨款400万元,依旧让他住在故宫,可以说溥仪就够幸运的了。1917年溥仪参与张勋复辟,再度登基,违反了清王室与民国的协定。可惜好景不长,张勋被段祺瑞赶走,溥仪再度退位,溥仪参与复辟让人颇为诟病,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倒戈,冯的部将鹿钟麟以此为由,将溥仪等人驱逐出故宫,溥仪前往天津租界居住。

直到1932年,日本人为了使伪满洲国合法化,想让溥仪出任皇帝,溥仪受到日本人诱惑,皇帝梦还没醒,皇帝心还没死,便投靠日本人,出任伪满洲国皇帝,这在当时给中国的社会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破坏了我国领土的完整。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被苏军俘虏。1950年,溥仪被移交给新中国,1959年溥仪被特赦,这也就是赶上了我党的政策好,要不然凭借他卖国投敌,枪毙也不多。

崇祯与溥仪都是末代皇帝,他们的身份都让人同情,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可谓是天壤之别,崇祯是天子死社稷,崇祯是当了卖国贼,投靠了日本人,崇祯的后人大多被清王朝所杀,而溥仪作为清王室一直被优待,可以说,溥仪的命运比崇祯好多了,但是他身在福中不知福,叛国投敌,终归人民所不齿。

崇祯VS溥仪,崇祯胜

根据这五组明清皇帝的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出,明朝的皇帝比清朝的皇帝素质普遍更高一些,也更加开明,待人也更为宽厚,所以说,明朝的皇帝绝不是中国历史中最差劲的皇帝。


山人维屏


我不认为明朝皇帝,如易中天所说的那样很差劲。

开国皇帝朱元璋,此人就非常了不起呀!手下文臣武将一大群,如果没有睿智和雄才大略,谁会服你和跟你一起打江山。

明朝人才济济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等等等,这些著名文臣武将都心悦诚服扶佐朱元璋。

按一代皇帝30年计算,明朝座了九代270年江山,至于到了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改朝换代了,那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每一个朝代都是由强到衰渐进式过渡,当然了与当时推行的社会体制有很大的关系,再加上天灾不断,各地掀起农民起义,最著名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农民起义,从根本上彻底动摇了明朝的根基,每一个朝代到了衰败期,皇帝再勤政也是徒劳。

更可恨的是叛国投敌的吴三桂,将清兵引入关内,由此,李自成虽然灭掉明朝进入北京城当了皇帝,龙椅还没有座热,就被清军击败了。

我认为清朝皇帝最差劲,尤其是到了清朝后期,腐败无能与日本甲午战争一败涂地,赔偿了许多花花的白银给日本,日本以此巨额赔偿款兴办教育,培养了许多科技人才,反过来又侵略霸占中国八年之久。

更可恨的在清朝,与外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历史上清朝给中国人带来的灾难最多!

清朝的后期皇帝最差劲!也是中国人最恨的!!!


健康生活陽光岁月


易中天这么说,我认为他说的不对,不符合他学者的身份,他这么说的意义在于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么说是不对的。

第一.明朝收复了中原政权失去400多年的燕云十六州,让中原人民再也不用暴露在北方少数名族的铁蹄之下,这个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第二.明朝在对外战争中,不管是强大时还是没落时,都没有用各地赔款来进行解决,区别于某朝的做法。

第三.明朝时期注重科技发展,当时明朝的造船技术全世界最先进,明朝开始就可以开采石油了,明朝冶铁业世界第一,明朝开始就研制出了水雷等等,均领先世界。

第四.明朝时期文化繁荣,四大名著有三部在明朝时期创作,并且很多民间戏曲也创作在明朝时期如 牡丹亭 等。

第五.明朝白银拥有量世界第一,感谢某朝,都送给了别国,我先说这么多,因为例子很多就不多说了。






小金学历史


易中天的说法是错误的,明代皇帝并不差劲,不同时期的皇帝,各有各的有优点所在,特别是明代皇帝的帝王之术和御下之道相当厉害。

明朝有内阁。朱元璋废了丞相,设六部。丞相没了,皇帝的活就多了,最忙的时候,朱元璋一天平均要批200多个折子,朱重八雄才大略,忙的过来。朱棣很强,仍然需要重用太监辅政,后面的皇帝就不行了,设立内阁,辅助皇帝。

内阁不是正式的机构,不能统领百官,但内阁的首辅慢慢的权力增强,做到了影响百官和朝政的程度,最重要的是内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可以在脱离皇帝的时候正常维持国家运转,而皇帝要做的就是管好内阁。毕竟做领导的,哪有亲力亲为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照样正常运作,靠的就是御下有方。



紫枫90后


历史上明朝的皇帝真的是最差的吗?是的。起码平均水平远低于其他朝代。这并不是说明朝的皇帝不好,而是和其他朝代比起来略显“无能”。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听笔者娓娓道来。

首先明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就有问题,明朝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项制度得到了当时文官集团的广泛支持,偏偏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力又很大。我们来想,皇帝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治国?不,笔者认为是传承,是为了把皇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在明朝,皇帝从继位到立太子,都是被事前计划好的。皇帝最重要的本职工作也就没有了,指望一个毫无动力的皇帝兢兢业业的治国理政显然不太可能。到最后崇祯皇帝那么卖命工作,最终目的就是保住明朝,所做的努力也是为了这个结果。

其次就是当时文官集团对军权的制约,明朝的皇帝是最差劲的,明朝的文官却是历朝历代最牛气的。其他朝代出几个不怕皇帝的大臣可不容易,一般都会千古留名的。明朝就厉害了,没几个大臣怕皇帝。<strong>

<strong>

开国时期的皇帝除外,开国之初历朝都不太平,得以延续的王朝前两代帝王都拿得出手。明朝也是一样,仁宣之治后文官治国的思想就占据了明朝的朝堂。到了弘治以后君权更是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当时的政治制度几乎和欧洲早期的君主立宪制没有太大区别。皇权得到了充分的限制,这还不同于宋朝的“祖宗之法”。明朝的大臣完全可以做皇帝的主,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皇帝头上。就连封建王朝最重要的大事——立太子,皇帝都不能有自己的选择。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的大臣不怕死,皇帝最大的权力不过是生杀大权。这些大臣连死都不怕,更不会怕皇帝了。这就出现了文官集团抱团和皇帝争权的戏码,最后文官还都赢了,很少出现败绩。

既然大臣都不听皇帝的,那皇帝只能找听话的人来给自己办事了,不然真成了傀儡皇帝,宦官集团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里的宦官从某种程度来讲要比文官集团,尤其是明朝后期的东林党要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宦官“有法有天”,起码有的怕啊,皇帝一句话就能要了他们的名,而宦官可没有死后留名青史的待遇。文官就不同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无法无天”。

最后,虽然明朝皇帝平均水平低,但不容忽视的是,明朝直到灭亡也没出一个昏君,或者说明朝的这种制度没给昏君成长的土壤。所以易中天先生这个“差劲”用的非常准确,不是平庸也不是昏庸,就是“差劲”。

“差劲”就是不理想,而不是不好。明朝的皇帝没有满足百姓对皇帝的要求,也没有满足历史对皇帝的要求。如果明朝的皇帝能真的为百姓着想,相信文官集团也翻不起什么浪花;如果明朝的皇帝真的放权,明朝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呢?


邓海春


被历史书黑的最惨的一个朝代。

不要看历史书你就会发现,明朝的文化,科技,医学,人文,,,等等。。任何一个方面都有所建树。每一个方面都有代表人物出现。

这跟历史书上的代代昏君有点自相矛盾。

举例说明。首先中国的中医学术,我一直认为,中医亡于清,因为到现在中医还是用的明朝及以前的理论及药方,没有任何的突破发展。如果屠呦呦的草药属于中医范畴的话,那还真令人欣慰的,几百年了终于有所发现突破了。代表人物李时珍。

经济。这个不用说。全世界的白银绝大部分都在中国,或者正在流入中国。只是后来清朝败光了

科技!!这个也火铳,炮,等都已经装备。各种瓷器,天文历时研究都有所建树。

人文,明朝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夹杂在历史记载当中。懒得找了,只是想说有点矛盾。

刻舟记说的是发生在明朝的事,你可以把他看做精细加工范畴之内。

哎懒得打字了。自己翻历史吧。总之明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历史书记载他黑暗,暴虐。但是从各个方面它发展的都是出类拔萃的。历史名人最多的朝代。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矛盾大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