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九鼎和傳國玉璽哪一個更顯珍貴?

蔣獻凱


先說傳國玉璽,據傳由和氏璧雕刻而成,乃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所制,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是歷代正統皇帝的信物。《史記·高祖本紀》曰:漢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漢官儀》曰:“子嬰上始皇璽,因服御之,代代傳受,號曰‘漢傳國璽’也。而後傳國玉璽經歷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至後唐李從珂自焚國滅失蹤,前後傳承兩千多年。之後宋、元以至明、清,傳國玉璽雖時有所現,但多為庸假。時至今日,早已不知所蹤。天子“受命於天”,所以傳國玉璽一直是謀天下者夢寐以求的東西。

傳國玉璽固然重要,但是相對於傳國玉璽,秦始皇所創立的“玉璽制”對後世影響更大。自秦起直至清末,玉璽一直都是皇權的最高象徵。璽是隻有皇室才能用的,大臣和其他人只能用印或章,用璽是要被殺頭的。

再說九鼎,《史記·封禪書》曰:“興神鼎一,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繫終也。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夏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設州牧,禹令州牧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徵九州,而後將九鼎立於都城。後來商湯趕走夏禹,將九鼎遷至其都。而後九鼎經歷商、西周、東周,直到秦朝。前後兩千年,九鼎一直都是王權傳承的象徵。所以才有楚莊王問鼎之輕重,秦武王舉鼎而亡之事,究其根源無非是對王權的覬覦,而九鼎就是當時王權的最終象徵。相傳戰國末,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曾多次打撈,但均無所獲!

首先我們從等級制度上來講,玉璽自出現開始,就是為體現皇權專治而存在的,不管是傳國玉璽還是普通的玉璽,只有皇室才能用。而“九鼎”同樣是傳國之寶,是皇權的象徵。但“鼎”並非皇家獨有,雖然鼎的使用有嚴格的制度,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天子則用九鼎。但是這遠遠沒有“玉璽”皇家專用來的霸道。

其次我們從歷史傳承上來講,傳國玉璽自秦至唐宋,雖然是歷代必爭之物,但不是登基之必然。而九鼎自夏商至戰國,九鼎是必然的傳國之器。秦惠王當初用張儀策略,希望能挾九鼎以令諸侯,可見九鼎之重要。然而,九鼎的傳承隨著九鼎的消失而沒落,但是玉璽制度卻沒有隨著“傳國玉璽”的遺失而廢止,反而更加完善。從最初的“秦漢八璽制”到武周的“九璽制”,直到清朝已經到了二十五璽。

所以綜上所述,從實際意義來看,“傳國玉璽”稍遜色於“九鼎”,因為“九鼎”的必然性大於“傳國玉璽”。而從歷史意義來看,“傳國玉璽”是高於“九鼎”的。因為隨著“傳國玉璽”而產生的“玉璽制”一直沿用至封建社會結束,其對歷史的影響甚至不亞於“傳國玉璽”本身。


赤子芳心


我給你打一個有趣的比方,你立馬就能明白哪一個“更珍貴”。

好比,“西紅柿”跟“番茄”,或者“西紅柿”和“小番茄果”。

嚴格來說,這些都屬於“茄科茄屬植物”,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兩種稱呼,其實說的是同一種果實。

你指著西紅柿,說這是番茄,不會錯。

你指著番茄,或者體形更小一些的“小番茄果”,說這都是西紅柿,也對。

所以九鼎跟傳國玉璽的區別,大概就是外形不同,稱呼不同,但所代表的意義,都是王權的最高象徵。

九鼎的製造時間,最早是在夏朝,用青銅打造,所以九鼎可以說是,代表了當時人類最高的金屬工藝水平,但平均體積很大,一般都可達數噸或以上,以一鼎象徵天下一州,因此造九鼎,共象徵天下九州大一統。

而玉璽的出現,是在九鼎之後,確切來說是在秦朝時期,皇帝本人親自用的印章,就被稱作“璽”,而璽一般都是用“玉”雕刻,因此就合稱為“玉璽”。

有的人可能會問了,那“和氏璧”不也是玉璽麼?而和氏璧出現的時期是春秋戰國,抱歉和氏璧並不是玉璽,而是當年楚國的鎮國之寶,並不與王權直接劃等號。

所謂九鼎也好,玉璽也罷,都是當時代表至高王權的象徵之物。

九鼎的所在位置是在夏朝都城之內,象徵天下九州中心。

玉璽是皇帝本人的專用印章,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

這兩樣東西的意義是相等的,並不存在誰更尊貴這一說法,只能說,存在誰先誰後的區別。

但作為重要文物,九鼎和玉璽都是歷史的見證,所以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其本身所蘊含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同為無比珍貴之寶物。


錢品聚


兩者皆是國家政權的象徵,在統治者心中意味自己的政權是否正統。出現的時間有先後,意義都是一樣的,沒有那個更珍貴,我們先了解一下兩者。

九鼎,大禹建立夏朝以後,劃分天下九州,命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一鼎象徵一州,將九鼎安置在都城。九鼎在夏商周三朝一直是國家政權的象徵,進入東周,春秋戰國序幕開啟,九鼎一直是諸侯覬覦之物,都想得到九鼎號令諸侯,後來秦滅周以後,九鼎就到了秦國,可惜卻遺失了,又說法是沉於泗水彭城(也就是現在的徐州),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曾經派人打撈,不過一無所獲,後世君王一樣有人對於九鼎念念不忘,武則天,宋徽宗都曾經打造過九鼎,無非就是顯示自己統治正朔而矣。

傳國玉璽

既然九鼎遺失,為了顯示自己統治的正統性合法性,秦始皇就命李斯用和氏璧鐫刻了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秦朝以後歷代皇帝就把傳國玉璽當做國之重器,只有得到它,皇位才顯得是受命於天,是合法正統的,如果沒有傳國玉璽,好似沒有皇冠一般,被人譏笑否認。傳國玉璽在五代十國時遺失,後來多有現身,也都是仿製,或者是在位者為欺名把戲。

那麼兩者誰更加珍貴這個話題,就看個人見解了,九鼎在我們歷史神話中一直是神物的象徵,不但象徵統治正統而且多有神秘傳聞,傳國玉璽也有傳言裡面藏有秦始皇的驚天寶藏,按照先來後到,九鼎更加珍貴,個人內心也是十分嚮往觀看九鼎模樣,到底是一鼎名九,還是九鼎歸一。


月下讀史


九鼎乃大禹所造,據《春秋左傳》記載,夏朝初年,大禹治理好氾濫的洪水以後,劃神州大地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他要在每州立一個扶正祛邪的紀念物,便令九州州牧收集天下青銅,鑄造九鼎。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九鼎象徵九州,被置於宮門之外,藉以顯示夏王成了九州之主,實現了天下統一。九鼎還被神化為獲得“天命”之所在,成為統治階級的權力象徵。奪九鼎也就成了帝王們的一個天然的爭戰行動。至於九鼎的去向,支持九鼎存在者分析其有三種可能。

一種認為,由於周赧王時王室經濟窘迫,債臺高築,九鼎被融化後鑄錢還債了。清代王先謙在《漢書補註·郊祀志》中就提出了這種觀點。

另一種認為,由於周室衰微,無力保護九鼎,而各個諸侯又虎視眈眈,隨時可能發生奪鼎之爭,周王怕惹禍上身,就索性把九鼎沉入泗水中,對外謊稱九鼎失蹤了。秦始皇得知後派了上千人去打撈,卻沒撈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泗水撈鼎事件。《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這件事:“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九鼎被作為隨葬品埋入秦始皇陵了,等將來秦始皇陵發掘後,九鼎將重見天日。

傳國玉璽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致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此後便一直作為正統皇帝的憑證。傳國璽失蹤於五代十國時期,石敬瑭引其單兵攻後唐,後唐末帝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宋朝和元朝時期兩次傳國玉璽的出現太過離奇,且多為野史記載,有作假嫌疑。

那這兩個哪個比較珍貴呢,按時間來算應該是九鼎了。






遠錦樓


九鼎: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鑄造九鼎,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2015年12月10日,南昌西漢大墓主槨室出土9個銅鼎。

傳國玉璽:簡稱傳國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兩者都是皇權正統的象徵。





一劍斬紅塵


禹鑄造的九鼎和和氏璧都是古代象徵無上權力的寶物。

九鼎代表上古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九鼎是夏商周先秦時期的寶物;和氏璧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是戰國秦漢傳國玉璽,它們在歷史上最終都不知所蹤。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九鼎更珍貴一些,原因很簡單,我們都喜歡說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九鼎才是我華夏文化中至高權利的源頭 ,更具有代表性。


不三不四的二


九鼎是秦以前正統的標誌,奴隸時代生產力不行,銅是很珍貴的,傳國玉璽是秦以後封建王朝的法統的象徵,不得玉璽者,不為正朔。

兩個時期的東西,秦以前九鼎,以後玉璽,現在就是純考古價值,兩個比較的話,就好比說飯正要還是水重要一樣,沒有都得死,沒有意義


退步山人


二者一先一後

都象徵當時所能達到的最大的權力

從這點來說應該是一樣的

再者如果九鼎一直傳下來的話

估計也不會有玉璽了

即便有功效也肯定沒那麼大

從這點來說玉璽不過是九鼎的替代物而已

看了錢莉芳的天意後

對九鼎更是倍兒的有感覺

所以感情上更傾向於九鼎


指尖時


大禹建立夏朝後'把天下分為九洲'命人鑄造了九鼎每一鼎”也就是說九鼎是劃分了九洲的界限的.到了秦始皇時秦朝的邊界遠遠比夏商周時九洲大的多,所以九鼎也就失去了意義、(很可能被秦始皇帶到墳墓裡了.)而重新用和氏璧作了傳國玉璽這個玉璽代表王權,而無邊疆無際,是無限制的,所以說玉璽比九鼎更重要,更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