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九鼎和传国玉玺哪一个更显珍贵?

蒋献凯


先说传国玉玺,据传由和氏璧雕刻而成,乃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所制,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是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史记·高祖本纪》曰: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汉官仪》曰:“子婴上始皇玺,因服御之,代代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也。而后传国玉玺经历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至后唐李从珂自焚国灭失踪,前后传承两千多年。之后宋、元以至明、清,传国玉玺虽时有所现,但多为庸假。时至今日,早已不知所踪。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传国玉玺一直是谋天下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传国玉玺固然重要,但是相对于传国玉玺,秦始皇所创立的“玉玺制”对后世影响更大。自秦起直至清末,玉玺一直都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玺是只有皇室才能用的,大臣和其他人只能用印或章,用玺是要被杀头的。

再说九鼎,《史记·封禅书》曰:“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夏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九州设州牧,禹令州牧献青铜,铸造九鼎, 象征九州,而后将九鼎立于都城。后来商汤赶走夏禹,将九鼎迁至其都。而后九鼎经历商、西周、东周,直到秦朝。前后两千年,九鼎一直都是王权传承的象征。所以才有楚庄王问鼎之轻重,秦武王举鼎而亡之事,究其根源无非是对王权的觊觎,而九鼎就是当时王权的最终象征。相传战国末,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曾多次打捞,但均无所获!

首先我们从等级制度上来讲,玉玺自出现开始,就是为体现皇权专治而存在的,不管是传国玉玺还是普通的玉玺,只有皇室才能用。而“九鼎”同样是传国之宝,是皇权的象征。但“鼎”并非皇家独有,虽然鼎的使用有严格的制度,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诸侯用七鼎,天子则用九鼎。但是这远远没有“玉玺”皇家专用来的霸道。

其次我们从历史传承上来讲,传国玉玺自秦至唐宋,虽然是历代必争之物,但不是登基之必然。而九鼎自夏商至战国,九鼎是必然的传国之器。秦惠王当初用张仪策略,希望能挟九鼎以令诸侯,可见九鼎之重要。然而,九鼎的传承随着九鼎的消失而没落,但是玉玺制度却没有随着“传国玉玺”的遗失而废止,反而更加完善。从最初的“秦汉八玺制”到武周的“九玺制”,直到清朝已经到了二十五玺。

所以综上所述,从实际意义来看,“传国玉玺”稍逊色于“九鼎”,因为“九鼎”的必然性大于“传国玉玺”。而从历史意义来看,“传国玉玺”是高于“九鼎”的。因为随着“传国玉玺”而产生的“玉玺制”一直沿用至封建社会结束,其对历史的影响甚至不亚于“传国玉玺”本身。


赤子芳心


我给你打一个有趣的比方,你立马就能明白哪一个“更珍贵”。

好比,“西红柿”跟“番茄”,或者“西红柿”和“小番茄果”。

严格来说,这些都属于“茄科茄属植物”,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两种称呼,其实说的是同一种果实。

你指着西红柿,说这是番茄,不会错。

你指着番茄,或者体形更小一些的“小番茄果”,说这都是西红柿,也对。

所以九鼎跟传国玉玺的区别,大概就是外形不同,称呼不同,但所代表的意义,都是王权的最高象征。

九鼎的制造时间,最早是在夏朝,用青铜打造,所以九鼎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人类最高的金属工艺水平,但平均体积很大,一般都可达数吨或以上,以一鼎象征天下一州,因此造九鼎,共象征天下九州大一统。

而玉玺的出现,是在九鼎之后,确切来说是在秦朝时期,皇帝本人亲自用的印章,就被称作“玺”,而玺一般都是用“玉”雕刻,因此就合称为“玉玺”。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那“和氏璧”不也是玉玺么?而和氏璧出现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抱歉和氏璧并不是玉玺,而是当年楚国的镇国之宝,并不与王权直接划等号。

所谓九鼎也好,玉玺也罢,都是当时代表至高王权的象征之物。

九鼎的所在位置是在夏朝都城之内,象征天下九州中心。

玉玺是皇帝本人的专用印章,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

这两样东西的意义是相等的,并不存在谁更尊贵这一说法,只能说,存在谁先谁后的区别。

但作为重要文物,九鼎和玉玺都是历史的见证,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同为无比珍贵之宝物。


钱品聚


两者皆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在统治者心中意味自己的政权是否正统。出现的时间有先后,意义都是一样的,没有那个更珍贵,我们先了解一下两者。

九鼎,大禹建立夏朝以后,划分天下九州,命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一鼎象征一州,将九鼎安置在都城。九鼎在夏商周三朝一直是国家政权的象征,进入东周,春秋战国序幕开启,九鼎一直是诸侯觊觎之物,都想得到九鼎号令诸侯,后来秦灭周以后,九鼎就到了秦国,可惜却遗失了,又说法是沉于泗水彭城(也就是现在的徐州),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曾经派人打捞,不过一无所获,后世君王一样有人对于九鼎念念不忘,武则天,宋徽宗都曾经打造过九鼎,无非就是显示自己统治正朔而矣。

传国玉玺

既然九鼎遗失,为了显示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合法性,秦始皇就命李斯用和氏璧镌刻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秦朝以后历代皇帝就把传国玉玺当做国之重器,只有得到它,皇位才显得是受命于天,是合法正统的,如果没有传国玉玺,好似没有皇冠一般,被人讥笑否认。传国玉玺在五代十国时遗失,后来多有现身,也都是仿制,或者是在位者为欺名把戏。

那么两者谁更加珍贵这个话题,就看个人见解了,九鼎在我们历史神话中一直是神物的象征,不但象征统治正统而且多有神秘传闻,传国玉玺也有传言里面藏有秦始皇的惊天宝藏,按照先来后到,九鼎更加珍贵,个人内心也是十分向往观看九鼎模样,到底是一鼎名九,还是九鼎归一。


月下读史


九鼎乃大禹所造,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大禹治理好泛滥的洪水以后,划神州大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他要在每州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便令九州州牧收集天下青铜,铸造九鼎。事先将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然后分别刻于鼎身。九鼎象征九州,被置于宫门之外,借以显示夏王成了九州之主,实现了天下统一。九鼎还被神化为获得“天命”之所在,成为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夺九鼎也就成了帝王们的一个天然的争战行动。至于九鼎的去向,支持九鼎存在者分析其有三种可能。

一种认为,由于周赧王时王室经济窘迫,债台高筑,九鼎被融化后铸钱还债了。清代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祀志》中就提出了这种观点。

另一种认为,由于周室衰微,无力保护九鼎,而各个诸侯又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发生夺鼎之争,周王怕惹祸上身,就索性把九鼎沉入泗水中,对外谎称九鼎失踪了。秦始皇得知后派了上千人去打捞,却没捞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泗水捞鼎事件。《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这件事:“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九鼎被作为随葬品埋入秦始皇陵了,等将来秦始皇陵发掘后,九鼎将重见天日。

传国玉玺是秦朝丞相李斯奉秦始皇致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此后便一直作为正统皇帝的凭证。传国玺失踪于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引其单兵攻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宋朝和元朝时期两次传国玉玺的出现太过离奇,且多为野史记载,有作假嫌疑。

那这两个哪个比较珍贵呢,按时间来算应该是九鼎了。






远锦楼


九鼎: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2015年12月10日,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出土9个铜鼎。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两者都是皇权正统的象征。





一剑斩红尘


禹铸造的九鼎和和氏璧都是古代象征无上权力的宝物。

九鼎代表上古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九鼎是夏商周先秦时期的宝物;和氏璧上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是战国秦汉传国玉玺,它们在历史上最终都不知所踪。但是我个人认为还是九鼎更珍贵一些,原因很简单,我们都喜欢说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九鼎才是我华夏文化中至高权利的源头 ,更具有代表性。


不三不四的二


九鼎是秦以前正统的标志,奴隶时代生产力不行,铜是很珍贵的,传国玉玺是秦以后封建王朝的法统的象征,不得玉玺者,不为正朔。

两个时期的东西,秦以前九鼎,以后玉玺,现在就是纯考古价值,两个比较的话,就好比说饭正要还是水重要一样,没有都得死,没有意义


退步山人


二者一先一后

都象征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权力

从这点来说应该是一样的

再者如果九鼎一直传下来的话

估计也不会有玉玺了

即便有功效也肯定没那么大

从这点来说玉玺不过是九鼎的替代物而已

看了钱莉芳的天意后

对九鼎更是倍儿的有感觉

所以感情上更倾向于九鼎


指尖时


大禹建立夏朝后'把天下分为九洲'命人铸造了九鼎每一鼎”也就是说九鼎是划分了九洲的界限的.到了秦始皇时秦朝的边界远远比夏商周时九洲大的多,所以九鼎也就失去了意义、(很可能被秦始皇带到坟墓里了.)而重新用和氏璧作了传国玉玺这个玉玺代表王权,而无边疆无际,是无限制的,所以说玉玺比九鼎更重要,更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