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样走上帝位的?

呆呆水手


一个朝代的兴衰往往是有定数的,但是开启一个新的王朝,往往比毁灭这个王朝要更难。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是一介布衣,却从社会的最底层成为了一代雄韬伟略的帝王,皇帝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尤其是开国皇帝,要推翻一个皇朝,再建立一个新的皇朝,对出生最底层的朱元璋来说,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出身布衣,了解民情,参加起义:了解真实的社会环境,为参加起义打下基础。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苦,他生于农村,父母三代以上都是农民。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可以说是社会的最底层了。那个时候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生问题严峻,很多百姓在蒙古人的压榨下,痛苦的生存着,朱元璋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慢慢成长起来的,儿时的朱元璋经历了一段比较艰辛的生活。元朝末年,百姓们赋税沉重,再加上连年的灾荒,导致很多老百姓每天都饥寒交迫的生存着,朱元璋也是如此。一年春天爆发了严重的瘟疫,给他们家庭带来天翻地覆的毁灭,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相继离世,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由于天灾人祸,朱元璋只好与亲人分开自谋生路。

年仅16岁的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下,只好投奔皇觉寺去庙里当了和尚。朱元璋在寺庙里一待就是10年,这期间因为闹饥荒,朱元璋只好带钵化缘流浪四方。在这几年里,朱元璋开启了讨饭的生活,说是讨饭其实是化缘,因为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是和尚。虽说这段时间朱元璋四处“讨饭”为生,但是也因为这个经历,他了解到了社会最真实的模样,并且增长了见识和社会经验。正是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因为流浪的这几年,朱元璋看到了元末时期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并且他也了解到了很多元末农民起义的事迹。

那时郭子兴起义军已经攻占了濠州,经朋友的介绍,朱元璋最终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朱元璋入伍后,因为他头脑机灵,作战勇猛,并略同文墨,这让郭子兴很赏识他,并任命朱元璋为亲兵九夫长。或许是不平凡的人注定是与众不同的,朱元璋参加了义军后,充分发挥了他领兵作战的优点,并且他头脑灵活,为人豪爽,打仗时身先士卒,这使他越来越被看重。之后郭子兴也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谦逊好学,知人善用,笼络人心:虽为布衣,但志向远大。

元末叛军四起,朱元璋所处的部队只是叛军中的一支,朱元璋见各处部队互不相容,便决心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局面,他回乡招募兵马,在路途中攻占应天,因为他知人善用,并崇敬知识分子,导致他的队伍里多是能人志士,并且朱元璋的军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对百姓友好,使他广受好评。其实朱元璋与其他叛军首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朱元璋善于知人任用,而且他非常崇敬知识分子,或许是因为他的底层出身。他经常询问儒生,汉太祖,唐太祖,宋太祖,开创新王朝平定天下的道理,由此表明出朱元璋开创新王朝的志向。

历来民间起义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绝大部分农民起义者素质不高,虽然他们比普通的老百姓更加勇敢,但这也是他们大多有勇无谋的原因。就像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作为土豪领导的兵队纪律很差,他们每占领一个城池都会对城中百姓烧杀掳掠,闹得城中百姓妻离子散,这样的起义者人民是不欢迎的。当然朱元璋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他每攻下一个城池,都会笼络民心,正是因为这样追随朱元璋的人越来越多,朱元璋也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

有勇有谋,杀伐果断,一统江南:超强的判断力与决策力,注定是这个时代的王者。

朱元璋攻占应天后,以此作为根据地,开启了他的政权。与此同时,还有4支武装力量分布在朱元璋的周围。面对这四支强大武装力量,朱元璋发挥了他超强的军事判断力与决策力,制定了有效地战略将他们逐个击破,并统一了江南。这4支叛军的首领目的就在于保土割据,这样的叛军注定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并建立新的王朝,朱元璋只有将他们消灭后更有利于开展自己的政权。朱元璋统一江南后的下一步就是,率军北进中原,号召北方人民全力抗元,举全国之力灭元,也算是朱元璋的军事战略,此时的元朝大势已去,面对朱元璋的大军毫无反抗之力,朱元璋率军北上一举攻破元朝势力,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之后再次北上攻破残留元朝势力并取得了长江以内地区的统治权,这标志着蒙古统治中原98年的时间结束。

开创一个崭新的王朝很难,但是朱元璋做到了,大明王朝下的百姓在朱元璋制定的利民政策下得到了休息,民生得到了发展。朱元璋勤政好学,重视教育,在位时期制定了种种利于民生的政策,朱元璋虽为一介布衣,但他雄才伟略,眼光长远,以天下安定为己任,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小哥不吃草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由于家里是平民所以没有名字,那个时候平民都没有资格起名字,所以朱元璋才是草根创业的王者。朱元璋小时候家里没有粮食父母都饿死了,他跟二哥一起把父母抬到山上给埋了由于路途中下了大雨,发生了泥石流还没到目的地,他的父母就被冲走了。后人为了维护他,把这起名为天葬。后来没多久他二哥自己出去要饭,把他送进了寺庙当了和尚。

小时候的朱元璋可以用一个惨字形容了。在寺庙没呆多久由于旱灾,没有粮食寺里的和尚都饿的不行了,自己出去要饭了。朱元璋一看大家都走了他也不能在这呆着了,出去做了行脚僧,云游四海去了。由于招受的苦难,造就了性格的刚强坚毅极力的想改变命运。

正好有一天走到义军的地盘,一打听这的头竟是小时候的玩伴汤和。他就去找汤和一起混饭吃,汤和小时候就听崇拜大哥朱元璋的。就把他引荐给郭子仪了,郭子仪一看长的不赖,就收下了。没想到这小子作战勇敢有谋略,就把他收了当义子,从此朱元璋开启了他的开挂人生


逗你玩儿小破儿孩


【历史小八卦迷】来解答:朱元璋可谓一个神奇的人。71年的人生路途中,朱元璋做过放牛娃,当过小和尚,乞讨过,奋发过,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了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一步步走上帝位的呢?在我看来,想要成功,需要运气,更需要“用心”!


1344年,朱元璋16岁的那个夏季,蝗虫、干旱与时疫同时降临他的故乡。他的父亲、母亲和长兄都不幸染上疫病去世,剩下寡嫂幼侄与他。迫于无奈,朱元璋只好进入了附近的一个佛教寺院做小行童(被迫行乞),以求温饱。1345到1347年,朱元璋在淮河地区做游方和尚游荡了三年(据说,这段时间他可能在蒙古军队中当过兵)。1347年或1348年,朱元璋回到了寺内,大约呆了4年,从20岁呆到了24岁。这段大好年华,朱元璋会荒废吗?答案当然是不!四年时间,他在用心学习!认字,研读,写文,哦,还有那武艺。

1352年4月15日,这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和尚来到了濠州城门附近,要求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这是朱元璋一生命运中的转折点。因为聪明才干,他很快成为了部队的精英。郭子兴对此时的朱元璋甚是欣赏,并把养女嫁给了他,她就是后来的马皇后。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句,这有一半是郭子兴第二位妻子的功劳啊。有时候,枕边风确实挺有用的不是,可见朱元璋的“用心”。


1353年,朱元璋在派系斗争中,救了郭子兴一命,并尽力保全了郭家一门。从此他与郭家的关系更牢固了。朱元璋是个这么容易满足的人吗?答案当然不!后来,朱元璋向郭子兴告了假,回到了村里,他在家乡招募了700余人的军队,由24名他往日的朋友和童年的伙伴——包括他将来的幕僚长徐达一一带领。终于,朱元璋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小势力。

1355年初,郭子兴在和阳去世。1355年7月,渡江行动开始,接着在8月中旬首攻南京。初战失利,但是朱元璋的军队仍旧逗留在南京未去,期间还荡平了周围地区一些小城镇。10月末第二次攻打南京,郭子兴的在世的年长儿子和张天佑被杀,这样就去掉了朱元璋的两位顶头上司。整个指挥权,此时终于就由他一个人掌握了。朱元璋的“用心”实在厉害。

后来郭子兴仅存的一个儿子谋叛被发觉,因而被处死。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成了以长江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领袖,也是整个北方叛乱军中那位傀儡皇帝的守护人。他崛起于群雄角逐之中,成为佼佼者了。

接下来,就是朱元璋的皇图霸业了,我就不再啰嗦了。

总结:

作为草根逆袭的典范,朱元璋无疑是成功的。都说混世出英雄,天时地利下,起不起得来还得要看自身啊。


历史小八卦迷


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少时穷苦,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8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在位期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与此相适应,在法律思想上鉴于元末法纪纵弛导致的各种弊端,认为“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港剧研究所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

扩展资料:

朱元璋登基之后,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朝政,探讨为什么强盛的元朝会灭亡,大明王朝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大明政权长治久安。

群臣各抒己见,朱元璋最后总结大家意见说:“元朝统一海内,建国之初,政治还算清明,后来贵戚擅权,奸邪得宠,任用亲旧,结为朋党,内外官吏贪婪无耻,于是法度松弛,纪纲日坏,最终土崩瓦解,不可救药。

现在大明创立之初,必须严肃法度,法度就是治理天下的根本。”朱元璋紧紧围绕着这些问题,颁布新法,在封建的政权机构、官吏制度、治民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朱元璋首先从改革政权机构、官吏制度着手。登基之初,朱元璋基本上沿用了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有左、右丞相,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地方设行中书省,执掌地方军政事务。这是当时稳定社会的权宜之计。在政权逐渐稳定后,朱元璋筹划重建一套新的政权机构。

最初的一段实践,也充分证明元制必改,否则遗患无穷。朱元璋经过认真的谋划后,决定采取先地方后中央的策略,对政权机构进行改革。






晚清历史视频


朱元璋看到元军杀义军的时候,他还想要为这些义军超度,元军看到之后特别的愤怒,想要杀了他,而当时因为百姓比较多,他又是一个和尚,所以杀掉它可能会引起很多百姓的不满,这才让朱元璋侥幸逃过一劫。

后来因为朱元璋做了很多的善事,获得了民心,后来他被一个首领看中,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又因为朱元璋在社会上混迹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待人处事方面还是相当擅长的,所以,再后来用他的智慧慢慢的建立起了明朝。从这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成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也是他一步一步打拼下来的。

在这之后,朱元璋怕自己被抓到,所以就当了和尚,当了几年和尚之后,他觉得没有人会认识他了,所以就出来闯荡江湖。

没有了父亲,他们一家人更加没有依靠,也没有生活的来源,朱元璋在一气之下偷了别人家的一头牛,并且把这些牛肉分给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和自己的小兄弟们,最少的时候,他还是认识了很多很多的人,在小的时候,朱元璋就有特别多的朋友。

 可能很多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个乞丐,但是,最后却能够成为一代君主。其实在小的时候,朱元章的家里特别的穷,虽然说家里面特别的穷,但是,他的母亲也为他生下了很多的兄弟姐妹,这让他们本来揭不开锅的家就更加的艰难了,而后来也正是因为官员去他的家里征税,本来就特别的穷,所以交不起税,官员强行的拿走了他家里的粮食,而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他的父亲也上吊死了。






深海说电影


朱元璋(1328年公历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朱元璋本是八月初八日生人,故取名重八,后 取名朱兴宗,其父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为陈氏。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不料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陈氏先后去世。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样子,离开寺院托钵流浪。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

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25岁。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在争取民心的同时,朱元璋还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在应天还专门修建了礼贤馆来接待他们。这些人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1358年召见儒生唐仲实,询问汉高帝、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定天下之道,这也表明朱元璋决心要开创一个新的封建皇朝。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





罗萧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视影随形


朱元璋正儿八经的农民子弟,原名朱重八,排行老八,大概是元朝时期,汉人地位太低,名字都没有,元璋是后来他义父郭子兴给他改的名字。从农民到和尚,再到红巾兵起义,真枪真刀的从底层摸爬滚打,从兵到帅再到王,期间遇到了马大脚,也就是后来的马皇后,对其后来登上帝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汤和,徐达,常遇春,蓝玉也功不可没。在军师李善长,刘伯温的建议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后击败了陈友谅,实力大增后,开建大明,改元洪武。


囬憶八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小时候家里穷的身上衣服都没得穿,兄弟们出门衣服轮着穿。为了生存,朱元璋很小就给地主放牛,免强饿不死。

元朝是马上得天下,也是马上治天下,打仗有一套,北上高加索伏尔加,西征西亚,中东地区。不过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元末,更是横征暴敛,人们往往死之十之八九,别说朱元璋这样的穷人了,那些地主富农也多破家,最后朱元璋不得不去寺庙当了和尚。然而当时农民起义反大元众。

朱元璋加入郭子兴反元队伍,娶马大脚妻,后期逐渐有自己的队伍,能征善战的常遇春,徐达,胡大海收入帐下。又有刘伯温为军师,打陈友谅张士诚逐渐一统天下,最后于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