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朝:如何理解八卦掌練習中的“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


關朝:如何理解八卦掌練習中的“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

八卦掌拳訣中有“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的提法,初習者往往會認為兩種提法是相悖的,因而感到疑惑。那麼應該如何理解這兩種練習要領呢?我根據自己練拳實踐談談對這兩個問題的認識。

我個人認為對兩個問題的認識有三個層次:

一、“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是轉掌和換式兩個練拳環節分別的要求

八卦掌練習中主要有兩個環節,即轉掌和換式。轉掌中身體處於圍園移動狀態,上身定住掌式不變,下盤以一定步法如平起平落趟泥步走轉,這時拳架的主要矛盾是“走”,步法和身法中步法居於主體,因此要求“身隨步走”

八卦掌的換式分為定步換掌和活步換掌,後者是功夫練到中等以上層次時的換掌形式。在定步換掌過程,身體相對移動較少,左旋右轉身法起主導作用,此時是步法從屬於身法的要求,因此“步隨身換”


關朝:如何理解八卦掌練習中的“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


二、“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重心變換和胯的使用有很大不同

轉掌中如何“身隨步走”呢?不同的步法練法有所不同。多數八卦掌習練者用的是裡直外扣的步法,這種練法裡腳直行,外腳釦步走弧線。不管是直線還是弧線,都是以整體移動為主,此時如何“身隨步走”呢?在轉掌中,軀幹要保持立身中正,軀幹的重量首先由胯來承受,再通過腿部、腳踝傳導到腳底。因此身體重心的移動主要取決於胯的移動“身隨步走”也就是重心要隨著前腳移動,而不是前腳落地後再移動重心,這是很多習練者常常容易忽略的,為什麼要這樣後邊會講到。在這個過程中胯要分清陰陽虛實,即移動過程中後胯送前胯,後胯逐漸由實轉虛,前胯逐漸由虛轉實。

程派八卦掌還有另一種平起平落趟泥步練法,即裡擺外扣的練法。具體練法不同分支又有所不同。我們這一支(程有龍、蔣磬山一支)是用胯的掰、裹將腿提起進而提起腳部帶動腳的擺、扣。因此在走轉中每一步實際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支撐腿(後腿)一側的胯是坐在後腿上,另一側胯微微提起進而帶動非支撐腿、腳擺步或扣步,也就是非支撐一側實際是懸掛在支撐一側,因此兩側的腰胯實際是一側向上、一側向下,因此拳訣裡有“下單腰”的提法。

在這個過程中身體包括非支撐側胯是繞自轉軸旋轉而不移動,因此實際是“步隨身換”,擺步和扣步後前腳落地後身體才後胯送前胯沿弧線移動,即“身隨步走”。整個過程實際胯是以坐在後腿上為主,即“虎坐”,“步隨身換”“身隨步走”在每一步中交替進行。


關朝:如何理解八卦掌練習中的“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


三、“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實際是“力發於根”和“力發於丹”兩種發力架構的不同訓練手段

現在八卦掌界有一種不太好的傾向,就是練用脫節,轉圈轉的很漂亮,上場一打就只能圍著對方轉圈進不去。也有的認為八卦掌就是練出靈活步法,發力通過練習形意拳去解決。實際這些人不瞭解發力的架構就孕育在轉掌和換式的過程中,“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實際是“力發於根”和“力發於丹”兩種發力架構的不同訓練手段。如前所述,使用裡直外扣步法走轉,實際要領與形意拳是一致的,只不過八卦掌多了弧形移動和撐裹擰鑽,八卦掌的轉掌不就是行走中的三體式嗎?

“身隨步走”,為什麼身體重心要隨著前腳移動,就是要用整體發力而不是隻用胳膊發力,就是要行走中手腳齊到。為什麼要走趟泥步,就是前腳要走出踩趟勁,這和形意的剎車步原理是相同

的。這裡有個問題需要討論,就是在走轉中後腳是蹬地還是平起。為什麼有人認為趟泥步沒有用,一到用的時候就變為自然步了,主要原因就是發力時如果後腳蹬地,必然抬腳跟掀蹄亮掌。所以我個人認為,發力時以前腳趟踩帶動全身移動為主,後腳是從大地吸取能量而不蹬地,也就是平起,後腳為輔。這樣整體發力,以勢打人。

如前所述裡擺外扣的平起平落趟泥步,是用胯的掰裹帶動腳的擺扣步,實質是以身帶步,而換式中也多用腰胯帶動身形的變換,而腰胯的變化是用丹田的擰轉、捲動,即丹田潛轉帶動全身,久而久之丹田氣足時即可力發於丹,此時發力不是從腳底發出,而是從丹田發出,手腳對拔。這種發力不依賴步法,因而更適於近身纏打。這種發力的前提是丹田氣要足,因此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發力。所以“步隨身換”練到較高層次就可以進入到力發於丹


關朝:如何理解八卦掌練習中的“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


本門還有一種來源於劍形八卦掌的鶴形步,就是典型的 “步隨身換”,鶴形步是用丹田帶動胯進而帶動大腿上提,小腿貼著支撐腿上行,腳自然是“平起”在上提的過程中腰胯同時帶動全身水平擰轉,大腿至最高點而下落時腰胯繼續旋轉,到腳部接近地面時由上而下的踩趟而不是一般趟泥步的平趟,從而達到平落。這種練法所轉圈很小,一般兩、三步就可轉一圈,高手可以連續一步一圈。

綜上所述,“身隨步走”和“步隨身換”都是八卦掌練習中的訓練手段,練習中要緊扣用法,怎麼練就怎麼用,明白拳理,提高訓練的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