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學家說心理年齡決定著人的衰老過程,你認可這種說法嗎?

老左心理工作室


生理變化,決定了心理變化。

心理年青,與性格有關,有人心大,凡事很少考量得失,說話行事直率,但也容易失落。

而有人性格沉穩,遇事包容量大,平衡能力強,能較久保持平靜。

人,活一世,會遭遇各種變化,甚至殘忍的遭際,心理年令再年青也抵抗不了,尤其老年生理上種種困擾,都會在心理上造成陰影。

看開的人,都是自我不斷修正心態的智者。


風風285750272


現在大部分科學都在關注物質層面的探索,很少關注心智模式的成長,有些人可能活到四五十歲,心智還不成熟導致在生活當中經常出現誤判,或者對生命抉擇負面的行為活動。而我們遇到的人多了,就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好像從25歲以後,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自己比實際年齡要年輕,這就是一種潛在的心理和生理產生衝突的誤區。而且有的人並不見得生理年齡越大,心智就越成熟...

所以才有很多心理學家去研究心智年齡,或者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心智模式,這種心智模式其實就是主觀年齡和個性之間的聯繫,比如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主觀年齡比較低的,那麼可能會更有責任心,想法大多數是屬於利他的,不會那麼神經質。而隨著生活的積累或者閱歷的打擊,才會有可能增長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人生智慧。

而這樣的主觀年齡與健康,確實是息息相關的,例如當我們受挫的時候,就會感到絕望,沮喪,甚至是身體削弱,這個時候會有種錯覺,就會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不像年輕的那個時候有朝氣,不再積極面對身邊的所有事物。當你進行再一次判斷自我的時候,大多數都是認為自己更加年邁,或者心理更加脆弱的。

久而久之,這樣的潛在多頻率的心理自我溝通,會對我們的身體行為意識都產生引導作用,於是你的身體和心裡因素就會導致我們的主觀年齡變得更加脆弱,或者更加老態龍鍾。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是對健康有好處的。

而且根據很多的心理學家在做社會調查的時候,也判斷出一種特定的刻板印象,將那些擁有較低主觀年齡的朋友,其實算是一種自我防衛,例如“我經驗少,經歷的太少了,我還是太年輕”等等,其實是自我保護,將自我埋怨降到最低,或者說將負面情緒合理化了。

所以我們說心智模式,它會影響我們衰老的程度,甚至是我們身體健康的程度。希望這樣的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對心理科普或者心理引導技術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霖士心理


只能說心理年齡對衰老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力。畢竟人的年齡分為生理年齡、心理年齡、智力年齡。生理年齡是由時間刻度來衡量計算的,智力年齡也可以通過測試來確定,而心理年齡並不像生理和智力那樣“死板”,是可以通過自身調控讓它“優化”,並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

什麼是心理年齡?

心理年齡指的是依照個體心理活動的健全程度所確定的年齡。

就比如小說裡面的“老頑童”周伯通,就是很好的心理年齡比生理年齡更為年輕的一個例子;除此之外,還有《快樂星球》裡面的“老頑童爺爺”。

心理年齡可以延緩衰老嗎?

答案是肯定的。決定人的衰老程度第一是看生理年齡(即按照生日來計算的數字)而心理年齡可以有效的對一個人的精神狀態產生很強烈的影響的。

法國的斯蒂芬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對17000多名(樣本很大)中老年層的人進行追蹤觀察,有趣的是,裡面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要小上八歲左右;但依然有一小部分人認為自己確實已經近遲暮了。

結果與大家預想的一樣:認為自己已經老了的人相對於認為自己依然年輕的人,在接受實驗的期間去世率高出18%-25%,並且染上疾病的人也更多。

由此可見,心理年齡的大小對於延緩衰老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也有範圍要求,超出某個範圍則可能是疾病)

為什麼心理年齡會對衰老程度有影響?

假設一下,如果你今年50歲,但你保持著一顆30歲的心,那麼你就會想要去做30歲會做的事,比如購物、聚會、精心打扮等。這些都是年輕化的活動。並且斯蒂芬還發現,如果一個人總是認為自己老了,還會加速Ta的衰老進程,心靈更容易脆弱。相當於一種雙向的影響。

結語

保持心態年輕是一件

重要的事情,所謂人老心不老,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活力滿滿的去迎接每天的朝陽,把每天都過得精彩有趣,希望每個人都有一顆年輕的心。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感到滿意的朋友可以給我點個贊或者關注我,謝謝。


海苔飯糰


我認同!心裡年齡大小是一個人的天生性格,就是人們常說的老玩童!這種人給別人印象永遠都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在他的人生中跟本就沒有煩心事,你說這種人能不健康長壽嗎哈哈啊哈哈!




任性大媽很快樂


我認為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如果你心裡年齡在20歲,你外在做事的風格與思想都會在這個年齡段考慮,但如果你只有二十多歲,心裡年齡卻在快四十歲的話,你平日裡考慮問題的全面性,與做事的風格都會以一個過來人的態度,而實際上於你的年齡不符,應該會一定程度上造成思想壓力過大,容易衰老的越快一點吧。



李哥說裝修


有一句話:“看一個女人的臉就能看出來她幸不幸福。”

一個人經常性地處於哀傷、憂鬱、憤怒等負面情緒中,自然就會皮膚暗淡、眼袋深、眼神哀鬱,經常出現腸胃炎、內分泌失調、高血壓等疾病。

中醫認為:怒傷肝、恐傷腎、憂傷肺。心理狀態對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有很大影響。

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內心陽光的人,必然會把陽光寫在臉上,身體也充滿活力。一個心已滄桑的人,往往倍感憔悴。

真正的累不是身體的累,而是心累。





戰勝叛逆


認可,俗語笑一笑,十年少,心理年齡有時候要比生理年齡還重要,當我們默認自己心理年齡還小的時候,會給自己心理暗示,這樣無論從穿衣風格還是面貌狀態都會很活潑,但是一但心理上覺得自己年齡已經大了,整體就會很老氣橫秋,也會衰老更快


雪130254532


不是十分認可

個人以為 ~

這裡 題主似乎是混淆了心理年齡與心理狀態的概念~

心理年齡與通常說“心態” 其實是兩回事…

心理年齡~說的是心理結構 心智化發育水平 與生理年齡的對應~ 很多時候 人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並不完全匹配…

特別是 遇到應激 創傷事件 人的心理年齡會呈現為“退行”狀態…

還有 很多老年人的心理 也會逐步退化為兒童樣態(老小孩)…

心理狀態~積極輕鬆的心態 有助於延緩衰老…

保持年輕積極的心理狀態 這個可以有 且是可以相對延緩衰老滴…



知心音樂心理


大概多少有點激勵身心的作用。

但我想,人若如此念向,更多的是激發人內存的阿Q基因,加速中老年人形成盲目得瑟的慣性。所以相反的倒是:當人的生理年齡(衰老的本質)到垂暮時,物理事實與精神理想的強烈落差對身心的打擊是沉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因自欺的敗露而痛苦不堪。倒不如正視自已真實的自然條件,忙於關注熱衷於身外的事物,樂此不疲而忘卻時間、忘卻年齡。


西白漢喬


我認為這是有可能的。

一個人的狀態,取決於他的心理狀態,如果沒有心氣兒,就算是年輕人看上去也是死氣沉沉的,如果心態年輕,就算是上了歲數,精神上也是很年輕的。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保持好的心態,心態年輕狀態就年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