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劉英:齊心協力防疫情,多措並舉穩外貿

本文大概2600字,讀完共需

3分鐘

「观点」刘英:齐心协力防疫情,多措并举稳外贸

作者劉英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刊於2月11日《中國貿易報》。

武漢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此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同時強調不應限制中國的貿易和人員。但受各國防控疫情影響,中國已經暫停了一萬多架次國際航班,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貨物貿易大國、10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製造業在全球佔比達25%,十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限制同中國的貿易或人員交往,短期將抑制中國出口,影響跨境投資和貿易,同時也會影響全球供應鏈穩定,抑制世界經濟增長。

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中國已經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和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各地方和部門紛紛出臺措施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出口和進口支持,促進服務貿易,防控風險,穩定外貿。從中長期來看,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本身具有韌性,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中間環節和關鍵環節,隨著疫情的好轉,全球供應鏈將會迅速修復。

「观点」刘英:齐心协力防疫情,多措并举稳外贸

最漫長的春節假期,不僅限制了餐飲旅遊,而且已經開始影響國際貿易,既影響貨物貿易也影響服務貿易,對出口的影響大於進口。但從國際和歷史經驗看,疫情的及時遏制將不會導致經濟停擺、外貿癱瘓,疫情一旦好轉,被抑制的消費將報復性釋放,進出口也將填補缺口並爆發式增長。

同時,雖然服務貿易中的旅遊和交通受到抑制,但跨境支付、軟件服務等並不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有所增長。而作為全球供應鏈的中間環節和關鍵環節,中國製造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對中國出口進行限制會損傷全球供應鏈。

疫情對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短期都有衝擊和影響,但是伴隨疫情緩解,外貿中長期恢復增長,總體上對出口的影響超過進口。

疫情拖累一季度出口。從國際經驗看,十年來因甲流、埃博拉等被列為PHEIC的五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都是短期的。從歷史經驗看,2003年的非典,廣東和北京等十省市發生重大疫情,儘管有不少國家限制中國出口和人員,但是全年中國的進出口仍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中國經濟也保持了10%的增速。此次疫情重災區是湖北,儘管位居九省通衢,但湖北並非出口大省,從2019年的全國出口看,湖北佔比不到1.5%,而廣東則超過25%。加上2019年受貿易摩擦影響中國外貿增速基數不高,儘管疫情對一季度出口造成較大影響,但對全年出口的影響將呈收斂狀態。

全年進口將會轉正。2019年外貿受中美貿易摩擦和外需疲弱影響增長放緩,疫情抑制出口會加大一季度進出口的波動。但與此同時,受綜合因素影響,全年反而會拉動進口正增長。一是中美剛剛簽署貿易協定,今明兩年中國將從美國增加進口1000億美元的農產品、食品等。二是由於疫情影響需要大量進口藥品等醫療用品。三是今年下半年將照常舉辦進博會,這也會增加進口產品數量。四是跨境貿易將增加進口貨物的數量,預計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突破10萬億元。

疫情對服務貿易造成影響。疫情對服務貿易的影響分兩部分,涉及人的服務貿易如旅遊和交通會大幅走低,一是勞務輸出受限,勞務輸出一季度將大幅收窄。二是對於2019年我國高達3億人次的出入境旅遊,由於一些國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對中國入境遊客採取加強監測、暫停免籤甚至禁止入境等措施,一季度出入境遊會驟降。三是國際航運下滑,國內航空公司國際航班面臨暫時關閉的挑戰。其他部分服務貿易如跨境支付、軟件服務反而會因此出現增長。綜合分析疫情對服務貿易影響總體仍可控。

為應對疫情影響,在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同時,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在拉動消費和投資的同時,推進出口和促進進口,特別是跨境電商和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智能製造業發展的同時,加快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穩固全球供應鏈。具體而言,要加大減稅降費、出口退稅等財政支持力度,加大金融信貸支持力度,特別是針對出口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專項支持;特別要加大對貿易促進和支持力度,加快組織和促進相關產品的進口,穩固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當中的地位。同時還要防控進出口企業的履約風險、市場風險、供應鏈風險等。

一是財政上減稅降費支持進出口和外貿企業。首先是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減稅降費力度,其次是加大出口退稅的力度,最後是加大對出口大省的支持力度。為支持出口企業和進口企業,需要財政發揮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有針對性地支持出口企業,特別是對出口重點產業加大支持力度。

二是金融上支持出口企業,滿足企業的進出口信貸需求。貨幣政策要適當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不斷改革LPR的基礎上,切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要發揮金融科技的作用,落實數字普惠金融。加強對進出口企業的融資安排與支持。加強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進出口支持力度,為緊要產品進口開闢綠色通道,提供資金支持。一行兩會應進一步出臺政策,加強對受疫情影響地區、產業和企業的金融支持。

三是產業政策上要加強數字經濟發展,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加強智能製造發展,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要加強對5G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力度,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切實的支撐,推動以電商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特別是數字貿易的發展,支持企業抓住數字機遇加快發展,同時支持數字金融發展,推進數字貨幣研發。高質量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天基絲綢之路、網上絲綢之路。打造數字中國。

四是多措並舉推動出口,同時設置綠色通道促進產品進口。一是分類施策,防控疫情對出口的全面抑制,鼓勵和確保機電和紡織等大額產品的出口,自動減少食品玩具出口。二是加快和組織進口。不僅要加快醫藥等相關產品進口,而且要推動對美國以進口帶動出口。提前籌劃進博會,適當延遲廣交會。三是促進服務貿易的發展。在出境遊受到抑制的同時,加快軟件服務、跨境支付等發展。四是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強雙多邊FTA建設,推動RCEP15國的簽字落實,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歐盟、東盟、非盟等貿易與投資。

五是防控疫情帶來的對外貿易風險。外貿企業需要防控三種主要風險,首先,防控信用風險和履約風險。外貿企業要及時與國外買方或賣方溝通,如需解除合同或延期外貿合同的履行,要及時通知交易對手不可抗力事項,防控發生違約風險。其次,防控市場風險和匯兌損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會影響到匯率走勢,為應對疫情,中國及相關國家都有可能降息降準,利率、匯率波動變化可能增加市場風險,外貿企業要跟進使用對沖工具,通過外匯和相關商品的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同時,根據市場變化及時防控進出口貿易的市場風險,鎖定收益。最後,防控物流風險和供應鏈的風險。要防止疫情對國內外相關產業上中下游企業的潛在影響,要注意防控供應鏈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