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四史,是哪三通哪四史,主要说的是什么?

初夏思夏爱华夏


三通”指的是唐代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部史书。

我国的正史也即“二十四史”,除《史记》外,基本上是各朝各代记述自已的历史,以记人、记事为主,典章制度只是顺带记录上去的,历代历史之间缺乏连贯性。“三通"便弥补了这一问题在时间上,打破了朝代的限制,内容上,政治、经济、文化、礼仪风俗等都有记录,这为后人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

唐代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政书,结合了历代正史、文集奏议等相关资料,详细记载了自上古时期到唐代宗时期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南宋郑樵编撰的《通志》是一部自上古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纪传体通史,分为帝纪、后妃传年谱、略列传五部分,内容多抄录前代史书和《通典》,只有氏族、六书、七音都邑、昆虫草本五略为首创。《文献通考》简称《通典》,为元末明初的马端临编撰,记述了自上古时期至宋宁宗时期的各项制度沿革变迁,共分为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经籍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奥地四裔、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二十四门,所记述内容比《通典》更丰富,而目朝代延续到了宋代。

“四史”即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全书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共130篇:梁启超曾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赞其为“千古之绝作”,鲁迅亦高度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为东汉时期的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以西汉朝为主,记述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间的历史。自班固首创断代史记述后,此后历代的正史均改为断代史记录方式。《后汉书》的作者为南朝宋的史学家范晔所编撰,记述了自王莽起至汉献帝止共195年的历史,是一部记述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编写,详细记述了自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是部纪传体国别史。

之所以把“三通”、“四史”单列出来,是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三通”打破了朝代的限制,贯通各代,综合各方面详细记录了典章制度的沿革,“四史”首先为“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其次,这四本史书评价客观、历史隐晦较少,为后代正史的记载作了一个好榜样。





奇妙影视大秀场


"三通"其实是三本历史书,分别是《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通"在时间上,打破朝代界限,从上古一直写到"当代";在内容上,"三通"则以记录礼仪、风俗、政治、经济、兵役制度等为中心,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四史",简单说,就是"二十四史"中写得最好的4部。这4部书乃是"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4本史书评价客观、历史隐晦少,在作史态度上成为后世典范。


吃瓜的群众


杜佑《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称为三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前)四史。


人生就像打电话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一杯茶的时光


三通是指:杜佑《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

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勤耕


杜佑《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称为三通《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前)四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