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媽媽大聲說話?

wucf72


你好,雖然沒有邀請,但看到這個問題,有一點點小感受,姑且聊聊吧,如果能夠幫到你就最好了。

我想,能夠讓人控制不住自己情緒,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她可以無限包容我們,不會拋棄我們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媽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在她面前,我們可以撒嬌,可以耍賴,我們可以把我們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她面前,而不擔心她不要我們了。

我們在外面會怕,會不敢露出自己的真實情緒。因為我們知道他們不是我們的親人,他們不會包容我們,也有可能會拋棄我們。

譬如戀人,你惹她生氣之後,她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就甩掉你。

譬如職場,你犯錯誤了,上司會毫不留情的批評你,甚至有可能會解僱你。

第二,媽媽是我們的避風港,我們可以在她面前表露我們最真實的情緒。

我們經常說,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有她在的地方,就是家,就是港灣。無論我們在外面多麼累,多麼無助,只要回到家,我們就可以像個小孩一樣,接受媽媽的照顧和幫忙。

而正因為這種情節,我們覺得我們可以在媽媽面前表露我們最真實的情緒。

一個人最真實的情緒,就是喜怒哀樂都有。我們在外面受的委屈,我們的無助,我們的悲傷,都可以向媽媽訴說。

所以我們也經常回會把憤怒也傾訴在他們身上。在外面說話,我們學會了委婉,學會了隱藏我們的真實情緒。而在面對媽媽時,往往就會不受控制,或者說我們也沒想去控制憤怒的情緒。

第三,和媽媽一起相處時,我們不是在想解決問題,而是在想解決情緒。

對外,我們即使有情緒,也會以工作當先,先把工作處理好。

譬如在公司,當我們跟同事起了衝突,我們就在想先把問題解決,而不是先吵架。

對媽媽,我們沒有必要要做的工作,那麼解決情緒就是最主要的工作。而大聲說話,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解決方法。

心理學家把人們用於應對焦慮的積極策略分為兩類:一類的目標是解決問題以消除焦慮,而另一類則集中於減輕體驗到的情緒壓力,根據目標的不同,形成了問題中心策略和情緒中心策略 。

所以我們在外,是解決問題以消除焦慮。而面對媽媽時,是為了減輕體驗到的壓力。

但說了這麼多,我們也並不是為“控制不住自己向媽媽大聲說話”這種行為正名。

我們是一名成年人,學會控制情緒是我們的基本本能。雖然媽媽可能並不會在意你的大聲說話,但我們也要儘量學會不把媽媽當我們的撒氣筒。

即使媽媽一再包容你,也有可能會有傷心的一天,就像滴水穿石的道理一樣。

你可以試著在跟媽媽說話的時候,語速放緩一點,儘量平靜的跟媽媽說話,慢慢的去調整。如果真的是很難平靜,可以跟媽媽說,等一下再聊天。

最真實的情緒不代表就是大吼大叫,也可以是和風細雨,娓娓道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瑾瑜與我


情況一:在成長的過程中,家長沒有對這種情況進行糾正。

我講講我兒子的事,我們家的規矩就是吃完飯之後,要自己把自己的碗筷拿回道廚房裡去。有一天早上,剛從廚房走出來的我,看到兒子吃完了早飯後徑直走到了沙發的那一邊。我以為他是要去玩玩具了,立刻喊住了他“把碗筷拿回廚房去”。兒子也立馬回了我一句“我難道不能先擦嘴巴麼?”原來他是去沙發那邊拿抽紙。短短的兩句話,我們倆的話語中都沒有一絲溫柔,好像立刻能吵起來。
他拿著碗筷到廚房後,我和他說,如果下次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說“我先擦了嘴,再把碗筷拿過去。這就是說話技巧,你說的不好,就會惹別人生氣”。
其實,我也覺得我自己的話語很生硬,孩子平時是怎麼說,那肯定是跟大人學的。所以,我以後也要特別注意我的說話方式。

情況二:和媽媽談話的過程中,刺激了題主內心不可碰觸的地方

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個,需要自己保護的地方。不能被別人觸碰,也不能提及。我也曾經因為這個事情,和我的媽媽有過激烈的爭吵。事情過後,我平靜下來,還是和我媽媽聊了聊。我告訴她我憤怒的原因,她也明白了,表示以後不會再提及。母女之間,沒有多大的仇怨,小疙瘩,說開了,就好。

情況三:體內激素導致

青少年走身體成長的過程中,由於體內激素的原因,導致有時候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況。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家長得有足夠的耐心。家長需要足夠的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父母要在內心裡接受,他已經慢慢的長大了,他將會有自己的人生,不再依賴於父母。
那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我建議孩子們在說話前,在大腦裡想一遍。想過之後再說,就會減少大聲說話的幾率了。
所以,找到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大聲說話的原因。針對具體原因,找解決方案。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方法和方式,會被孩子帶入到社會中去。想讓孩子在社會中有良好的待人接物,那麼家長朋友們從當下開始改變吧。

歡豆媽媽育兒


其實我到倒是想和媽媽發脾氣,可是我的媽媽在我七歲的時候,得了精神病現在已經16年了,中間的時候她走丟了兩年多,後來她自己有走回來了,到現在每天在家睡覺,還時不時的罵人,但她有時說的話我們都聽不懂,我倒是想讓媽媽反過來罵我,說我可是我想這一輩子都不可能了,她現在啥都不知道吃飯做飯去地裡幹活她啥都不知道,我想在這裡許個心願,我想用的20年的生命換回我媽的一年正常生活,我知道這個不可能的[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小麗的鄉村生活y


心智水平不夠成熟的人,容易欺軟怕硬。實際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父母是社會上少有的無條件對你好的人。倒黴的人父母也是有條件的好,但是之前也會對你好。

比較微妙的是怕生其實是生物保護自己的手段,這個怕生連我一歲半的女兒都懂。也就是說知道自己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說話都不敢大聲,等爸爸媽媽過來了,她就會大聲哭鬧。我也不是想諷刺題主跟我一歲半的女兒差不多,我的意思是其實大家都一樣,善良本來就是稀缺品,其實感恩比善良更稀有!

只是題主現在會提問出來供大家討論,一定是因為他也覺得自己不對,這是好事情,以後對媽媽好一點,多做做家務,讓媽媽的頸椎病腰椎病減輕痛苦吧。


目目教唱歌


很多人在外人面前可能是個說話柔聲細語的恬靜姑娘或者溫文爾雅的小夥子,但是在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有時候總免不了化身”噴火龍”,開口就帶著火氣,忍不住拔高音量,大聲說話。“控制不住自己對媽媽大聲說話”可以說是很多為人子女的通病。

那為什麼我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對媽媽大聲說話呢?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和觀察,以及聆聽其他朋友的訴說,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媽媽因為身為家長的天然權威身份,在和子女談話的時候,總免不了幾分居高臨下的指導訓誡意味。在中國傳統家庭裡,父母很少會想著自己和子女都是家庭裡平等的一員,要以平等的姿態對話交流,面對事情時要以商量的口吻對話,而是總喜歡用命令的語氣來和子女說話。從小事上來說,比如做飯時,媽媽會說你應該做什麼,怎樣做;吃東西時,你應該吃這一樣,不可以吃那一樣;你要幾點去睡覺,不能熬夜。雖然說媽媽本意是為子女著想,但是一直聽著方方面面的命令語氣,總免不了感覺被束縛,聽著聽著就心煩意亂,情緒慢慢積累,就忍不住大聲對媽媽說話了。

第二,媽媽和子女認知觀念的不一致,在談話的時候總免不了火花四濺的時刻。理論上來講,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由獨立的個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媽媽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子女走過的路還要多,面對子女的選擇和一些事情時,總免不了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兩代人之間,面對同一件事情,所持有的價值觀必然不盡相同,有分歧就會有爭吵,就免不了大聲說話,據理力爭。比如,媽媽認為一個人到了一定年齡就要結婚生子,而你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結婚繁衍,人要有其他更高的追求,結婚先放到一邊。媽媽會對你不停的催婚,花樣催婚,聊天聊著聊著就會回到結婚的話題上,面對此情此景,子女感覺媽媽真是毫無道理可言,忍不住心裡冒火,不自覺對媽媽大聲說話。

第三,子女面對媽媽時,從來不會下意識剋制自己的情緒。這個世界,人那麼多,我們總是免不了和其他人接觸,進而產生矛盾的。但是,面對其他人時,我們會有諸多考量,想著如果我對老闆語氣不好,老闆分分鐘會把我辭退;如果我對同事發脾氣,說不定就弄僵了關係,工作不好開展;如果我對愛人使性子,他或她說不定就會和我分手。所以,我們總是把情緒囚禁在理智的牢籠中,不讓它掙脫。但是,面對我們最親愛的媽媽時,仗著母愛的無私與包容,我們總是肆無忌憚的展露內心最真實的情緒,有點不順心或者聽著不如意,就忍不住發洩出來,最常見的就是通過音量和臉色顯露出來。

那我們如何能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去無意中傷害自己最親愛的媽媽呢?不妨找個時間分析一下媽媽和自己的性格和認知觀念,看看碰到哪些問題時,自己很容易和媽媽產生分歧和爭吵,這些爭吵到底值不值得,有沒有方法可以稍微心平氣和的解決。下次遇到相似的事情時,自己有沒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最後,就是努力自我修煉心境,讓自己慢慢平和開闊起來,讓自己在無論面對什麼事情時,都可以有一個好態度。


和則久


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想對媽媽大聲說的時候,握緊拳頭,轉身離開,立馬拿起掃把或抹布,把地板,桌椅,窗戶門一一擦洗乾淨,通過身體力行去把不好的情緒抹擦掉,同時也清理了家裡的衛生,一舉兩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等情緒排洩掉,再過來跟媽媽好好說話,這樣子對雙方都是比較容易接受的!當你大聲對他人說話的時候,他人也會有一種抵抗的情緒,也無法接受你的觀點


尚學派葵花姐姐


因為媽媽是自己最親近的人,還是要好好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17b1da0466842519c6c426aa01ee84b\

我是彤妹妹O


這是家風的問題,如果父母能對爺爺奶奶孝順。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孝順。


本地學車


因為媽媽對我很好,最愛我,媽媽永遠不會真生我的氣,對媽媽總是控制不住自己,往往都是把最壞的一面給了家人,傷害最愛的人。


芷晴媽媽育兒


我們的意識裡知道媽媽對我們的包容,所以肆無忌憚,把自己脾氣差的一面給了我們最親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