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自從前天開工之後,朋友圈就很精彩:

開始上班的羨慕在家辦公的

在家辦公的羨慕還沒開工的

下週復工的羨慕不用工作的

待就業的羨慕有工作的

……

還有很多網友調侃起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目標:

2020 第一季度職業規劃變成了“要飯”。

2020 年計劃從“學英語、找對象、保護好髮際線”等雄心壯志變成了簡單“活著”。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這段時間,還有非常多“疫情會對經濟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無法生存,為了節約成本,必然會淘汰員工”等言論。

疫情後的失業問題,變成了大家繞不開的擔憂。

但是真的會有那麼多人在疫情之後失業嗎?失業會危及到你我身上嗎?

01

疫情會帶來哪些就業衝擊?

專業人士會這樣講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短期失業上升和物價上漲。

其實簡單說就一句話: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畢竟大家門都不出了,不能旅遊、不能外出聚餐、不能看電影……

我所在的縣城,春節前第一個像樣的大商場剛開業,6 樓有密室逃脫和遊戲廳,7 樓還有電影院,結果開業沒幾天,大家就因為疫情“過而不敢入了”,裡面新開的商鋪不知道能不能撐下去。

如果從數據來看中觀,就更加“觸目驚心”了。尤其是酒店餐飲、文化旅遊、影視娛樂等幾個受影響比較大的行業。

1)酒店餐飲

春節本身是餐飲旺季,2019 年春節期間(除夕至初六),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 10050 億元。

但是今年,除了星巴克、麥當勞等少數餐廳,基本上堂食的餐飲企業都暫停營業了。

比如海底撈原定於 1 月 26 日至 1 月 31 日,所有內地門店暫停營業,後又宣佈延長暫停營業時間。有人根據財報算了一把,海底撈員工成本是 8.36 億元/月,以海底撈預計不足 30 億的現金儲備,不算原材料成本只能撐 3 個月。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接受採訪稱,預計春節前後一個月時間將損失營收 7-8 億元。兩萬員工的工資一個月支出就在 1.5 億左右,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 3 個月。

外婆家餐飲集團創始人吳國平也表示:“天一亮就要支付250萬元。但防疫仍是第一位,要保證員工安全和基本生活。”

當然,外賣業務比例較大的餐飲企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比如百勝中國的外賣收入佔比約 20%。

但即使算上外賣業務,餐飲行業的春節期間收入也至少腰斬。

2)文化旅遊

2019 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 4.15 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 5139 億元。

而今年春節,全國主要景區、文化娛樂場所都已經暫停營業。比如平時人擠人的上海迪士尼,從 1 月 25 日就開始閉園。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部分暫停營業旅遊業務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另外,全國旅行社也都已經暫停服務,攜程、馬蜂窩、飛豬、同程、美團等在線旅遊平臺,更是早早發佈了退改保障計劃,酒店退房、門票退票都可以免費。

與旅遊相關的還有交通出行。

根據中金公司,2020 年 1 月 24 日至 30 日,全國鐵路客運量比 2019 年春節同期下降 61.5%,公路、民航旅客同比分別下跌 64.6% 和 48%。

基本上除了必要的交通,旅遊市場在春節期間處於停滯狀態。

3)影視娛樂

2019 年,春節檔票房為 58.59 億。2020 年,原定 2 月 14 日上映的 15 部電影集體撤檔,而且萬達、金逸等全國影院也都已暫停營業。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淘票票無熱映電影,萬達沒有場次

對於影片市場來說,同一個檔期能容納的票房是有限的,再加上春節檔本身是觀影高峰期,所以相比於餐飲和旅遊行業在疫情後存在的用戶集中消費‘‘報復性’’增長,疫情對 2020 年的全國整體票房是實打實的影響到了。

另外,劇組目前也都已經暫停拍攝,這意味著後期影視劇作品的供給可能會不足,從而進一步影響行業收入。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大致計算以上這 3 個行業的春節收入損失,就超過了 1 萬億。當然,如果從全年 GDP 的佔比來看,對標 2019 年全年預計 100 萬億,損失佔比約 1%,相對數字似乎並不高。

但是這還不包括其他行業,比如線下教育、KTV、網吧、健身房……可以說,只要是有線下業務的,都會在本次疫情中收到影響。

甚至像我們運營社這樣非常“互聯網”的公司,因為有線下活動、周邊售賣(快遞因素)等業務,也會受到影響。

02

疫情之下,你的公司會活不下去嗎?

從行業中觀層面分析,疫情後確實有不少人會失業。

不過,如果我們把視覺調至微觀,聚焦到企業,你會發現每個企業都是有自我修復和調節能力,有自己的“免疫”系統,能夠回到健康狀態。

很多企業平時會投入到增長率高、增長潛力大,但目前市場佔比和收入較低的業務。這些探索性業務在疫情下則就會被暫緩叫停;對於那些明顯只投入、卻無產出的業務,以及那些不被疫情政策認可的業務,則是直接關停。

暫緩和關停不代表就得裁員。

一家企業在遇到經營困難時,本身就會應激地做出業務聚焦,集中人力在有產出的事。

我們拿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的西貝莜麵為例,年收入 50 億+,堂食業務佔到 80% 以上。雖然肺炎下不讓開門接客,但是它的 2 萬多員工,仍然有極大的概率都可以被‘’外賣業務‘‘所消化。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據公開媒體報道,我們把 2018 年西貝主要經營數據做了下面這張估算表。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2018 年,西貝總收入 56 億,其中堂食收入 48 億,外賣收入 8 億。外賣貢獻 1100 萬訂單數、14% 收入、18% 流量,可見仍舊有非常大的市場,以及人員安置空間。

另外,對於餐飲行業來說,外賣業務意味著更高的單店營業利潤。

由於西貝不是上市公司,我們沒法看到更細的經營數據。

我們換個例子,來看看星巴克的外賣數據,下表是長江證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這張表的核心觀點是,只要星巴克單店外賣業務收入佔比做到 15%,單店營業利潤就會從 0%,提升到 48.9%。

把這個觀點換到西貝和餐飲行業身上,

雖然堂食收入驟減,高利潤熟食外賣業務是可以幫助它們渡過難關的。

裁員與否,主要看企業對未來的信心。

在免疫調節能力上,企業像是個體,但是在做決策時,它們不被當下恐慌情緒左右,擁有更高的智慧,更看自己對未來的信心。

企業家和老闆們的信心,才是真正的關乎你我的職業。有學術研究發現,企業家的信心對經濟和就業、投資、產業有顯著影響。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當下影響企業的信心,除了對業務方向的及時調整,主要有 4 個方面。

第一,是現金流和信貸額度。

當賬上現金裡足夠支撐未來 6 月,信貸額度上足夠支撐 6 個月,企業在物質上的信心基本有保障。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第二,是資本對市場未來的判斷。

境內外市場以及對新型肺炎疫情有所反應,在為數不多的有漲幅股票中,有一支股票是來自疫情打擊非常嚴重的餐飲行業——海底撈。

雖然海底撈大陸門店也都暫時停業,但是投資者依舊看好疫情後餐飲市場,以及海底撈是大家再次齊聚街頭時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只要企業的業務沒問題,是有價值的,那麼即使短期內沒錢,也會有資本願意“貼錢”。

第三,是政府推出補貼政策。

企業在每個員工身上花的錢是員工工資的 1.5-1.7 倍,多出來的錢,絕大部分繳納了社保、公積金、場地費,疫情下政府若有相關政策出臺,企業信心將會倍增。

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出臺多項保障企業貸款、減輕企業社保繳納壓力等措施,相信之後還會有更多。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第四,是最直接的疫情防控。

全國確診數、疑似病例、治癒人數、死亡人數,除了看絕對值,也要看趨勢。2 月 1 日全國疫情治癒人數趕超死亡人數,2 月 8 日是獲取防控信心的重要時間點。

疫情過後,這幾種行業的員工可能會“失業”?

向最好的結局去努力,但以最壞的可能去準備。

在《西貝賈國龍: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 貸款發工資也只能撐3月》文章中,我們不僅要看到疫情下的艱難,更要看西貝賈國龍在採訪結束時說的一句話:

“我們盡最大努力先扛著,等扛不住的那一天再說。什麼時候扛不住了?誰知道呢。

人的耐力有多大,企業的耐力到底有多大,過程中還會發生什麼,這些變量太多了,別做那麼精準的計算,現在先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這是中國企業們的信心和責任心。

03

結語

今天這篇文章,不是給大家帶來焦慮,而是希望大家能夠客觀認識就業環境。

面對進一步嚴峻的大環境,你其實無需恐慌,因為我們所在的企業是有自我調節能力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保持適度緊張就好了,同那些睿智的人,先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就夠了。

萬一很不幸,你的公司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撐過去,也無需沮喪。

中國 8000 多萬中小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 2.9 年,企業倒閉本身就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環節。

萬一你暫時“被失業”了,往好的方向想,其實是提前把自己的問題暴露出來,那就趁機好好學習,補短板。

只要個體能力強,失業是不存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