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親愛的美友,這個特別的春節假期,你好嗎?
二月已過半,一覺醒來,假期竟然又變長了,在以往,本來該是好事,更是求之不得,但是每每清晨醒來,刷到疫情的更新數據,新增感染的人數仍在攀升,自然的開始陷入了焦慮!
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相生,這個假期。無常變成了日常。
全網都在呼籲:“不要出門!!!不要出門!!!不要出門!!!”宅家的日子,有人趁這段時光和家人窩在沙發裡看看劇、聊聊天;有人利用這難得的時光翻出想看很久,卻沒有時間看的書,集中這段時間給自己充電……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家有“神獸”的家庭,日常除了準點的三餐就是督促學習、作業,不出門半月有餘,該寫寒假作業也寫完了,該背的詩也背了好多,該彈的琴也天天在彈,彈哭了……
手機遊戲、電視動畫佔據著大多數孩子的居家時光,作為家長,我們在焦慮這段時間密集的看電子產品對孩子視力造成傷害的同時,卻還要安撫一些年幼無法理解“不要出門”的孩子們,細細想來,在這個非常時期,能讓孩子靜下來,少抱怨不能出去玩的方法並不多。做一名茶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堅持用茶來讓孩子感受生活,感受美好。
郭沫若先生曾說過::“人類社會根本改造的步驟之一,應當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 深以為然。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對於平常課務繁多的我來說,之前欠下親子陪伴的債,彷彿現在有時間了。一起喝茶,是居家一日三餐之外的日常,而在這次的陪伴中,小朋友也是十分難得,自己主動要求學習泡茶,訴求就是要和媽媽一樣的泡茶步驟,這讓我著實意外和歡喜,也讓我一直以來試圖用茶讓其起感受生活的堅持有了意義,對於茶人來說,一爐香、一朵花、一杯簡單的茶,就能讓自己的小世界美好的無處不在,都會獲得精神和內心的喜悅,相信疫情期間宅家的這段日子,茶花香不僅能豐富所有茶人的精神世界,也能成為改變眾多家庭精神風貌的一劑良藥。一杯茶讓我們的焦慮有安放和調整之地,以茶養心的期間,我們更加懂得那句話的含義:“茶不是宗教,卻是信仰。”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但對於小朋友來說,茶中的美和精神內涵,他們的審美能力、感知力或許是有限的,時常看我擺弄茶器、折花入席,小朋友起初是熟視無睹的,日子久了,她也覺得這個事物很美好,但是卻說不出為什麼,自己會去模仿,獨自擺弄,從中找尋樂趣,可見,美育是一種默默的影響,更是一種無聲的滲透。
眼前剩下的這一摞日子,對於年幼的孩子,除了學習、作業……依然是宅家、宅家玩,都說會玩的孩子少不了會玩的父母,如果正好,茶是你生活中的一劑良藥,不妨讓宅家的日子過得更有意義。用茶,代替手機遊戲和電視動畫;讓茶成為一家人的日常期待。一場有儀式感的家庭茶會,恰好可以制衡潦草的陪伴,拉近親人間的距離,讓我們彼此珍惜這相處的時光,充滿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昨晚,日常的睡前故事後,我和小朋友聊天,我問,這個假期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孩子想了想說:“有好多的病菌,不能出去玩。”幾秒鐘後又說:“但是我感覺我跟媽媽一樣了,變成了一個天天要喝茶的人……”這讓我陷入了片刻的沉思,或許親子教育不僅僅是“在一起”。更需要培養孩子一種獨處的能力,在漫漫的成長過程中,安靜自處的能力能夠對抗艱難困苦、孤獨、寂寞。在一方茶席間,我們也能讓孩子體會到,這看似平靜無瀾的茶湯之下,蘊含著一種堅守的力量。我們能讓孩子在喝茶、體驗泡茶的期間發現美好,築建起自己的精神小世界,同時也樂於保持與他人聯結。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當寒冬過去,春暖花開,陽光打在我們的臉上,用鼻子去感受太陽的味道,用手撫摸春天的微風,願年幼的你,記得這個特別的假期,你第一次主動要求學習泡茶……你用茶溫暖了家人,同時也在蓄積一種安靜自處的能力。

疫情在家:茶能改變潦草陪伴

作者:賈程捷弘益大學堂茶學院教務長,國家職業技能鑑定考評員;從事茶道美學、茶文化教育工作十五年,致力於茶葉審評、茶類沖泡技藝、茶藝創編以及國內外民族、民俗茶藝等職業培訓教育;專事於中華傳統茶道美學生活的踐行於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