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简出”易焦虑!家校携手共同撑起学生的心理晴空丨“防疫有我·课程助力”

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需要,眼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延期开学。在具体落实“停课不停学”时,笔者认为,保证学生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学校和家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由于当前处于抗“疫”关键期,各种疫情信息不断刷屏,加之深居简出,长期在这种生活状态下极易引起失眠、焦虑、恐惧、易怒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

那么,怎样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做好心理防护?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既要各司其职,又需相互配合。

“深居简出”易焦虑!家校携手共同撑起学生的心理晴空丨“防疫有我·课程助力”

学校定时安排线上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调适自己

各中小学可以通过线上心理健康课,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教给孩子察觉自己情绪的方法,帮助孩子面对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接纳真实的自己。安排专题的心理知识讲座,针对孩子们集中反映的心理问题线上答疑,普及调控自我情绪的方法,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也可以组织一些线上容易操作的心理游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班级、老师以及小伙伴的支持。建议学校心理咨询室开通在线咨询,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实时心理援助。

家长要关注孩子行为和情绪变化,给予温和而坚定的陪伴

在防控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家长一定要关注孩子身心健康,不过度施加压力,注意科学、适度的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不能如期上学,不能外出活动,甚至自己身边就出现了确诊或疑似患者,这些突发事件容易让少年儿童产生应激反应。如食欲不振、坐立不安、胸闷、头晕、乏力等,如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就要考虑是情绪化的躯体反应。此外,面对各种各样关于疫情的信息,少年儿童最常见的表现是困惑,而困惑又会导致紧张害怕恐惧焦虑担忧等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这样做:首先,要做到共情,告诉孩子,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我们一起面对,你不是一个人。帮助孩子从科学角度分析此次疫情,缓解孩子负面情绪。其次,通过高质量的陪伴,引导孩子正向的积极情绪。亲子游戏、共同做家务、召开家庭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家庭活动既能改善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也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消除负面情绪。第三,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积极的生活状态影响孩子。减少外出,注意卫生习惯,有节制的利用电子产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青少年学生要多练习正向思维,保持昂扬向上的积极心态

突发的疫情,让青少年无法外出聚会,无法走亲访友,甚至无法拥有常规的校园生活,这些都令人懊恼。换个角度想一想,这恰好给我们创造了与亲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我们可以放松下来,和家长谈谈心,让爱和理解在家里流动起来;还能帮父母做家务,在劳动中让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也可以利用这段宝贵的时光,好好补补自己的学科短板,在假期迎头赶上。面对各种资讯,学会关注那些正能量的人和事,慢慢就会形成积极、理性的思维模式,远离消极颓废的心理状态,从而拥有愉快而充实居家学习时光。

延伸阅读:


作者:崔卫东(渭南市临渭区西张小学副校长)

“深居简出”易焦虑!家校携手共同撑起学生的心理晴空丨“防疫有我·课程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