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思語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

「三農思語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

柯炳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曾任農業部(今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校長。

這一次源自武漢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因為,其源頭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儘管到底是哪一種動物,還有待最終的科學鑑定,但確定無疑是食源性動物。所以,新冠肺炎,屬於我國《食品安全法》中所說的“食源性疾病”。

「三农思语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十七年前的“非典”,那以後的若干次禽流感,也都是來自食源性動物,來自活體野生動物和活體家禽市場。

俗話說,痛定思痛。“非典”的痛,已經過去了,在公共衛生方面,有所思痛,但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好像還沒有。否則,這次的新冠肺炎,應該就不會發生。因為,病毒,來自同樣的渠道——活體野生動物市場。

因此,現在,當我們還處於新冠肺炎的深痛中的時候,我們就要思考,從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應該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訓是什麼?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轍,避免類似情況的再度出現?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答案。但是,我認為,最關鍵的,最根本的,是堵住源頭。堵住源頭,就是防患於未然,是治本之策。如果不堵住源頭,那麼,如何快速診斷,加強隔離,防止感染,有效治療,都屬於治標之策。

「三农思语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堵住源頭,首先是政府的責任,是如何健全食品安全的法規和管理制度。由於導致“非典”和新冠肺炎的動物,都是來自活體動物市場,因此,首先,就要看看這個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食品安全方面的最重要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該法中,涉及動物的規定只有一條,即禁止經營“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製品”,而沒有涉及到活體動物。

活體動物如果帶毒,怎麼辦?食品安全法中沒有涉及。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有明確的條款,規定:“人工捕獲的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野生動物,須經捕獲地或者接收地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檢疫合格,方可出售和運輸。”

「三农思语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法律規定非常明確。只是,在現實中,難以執行。即便所有的野生動物捕獵和出售者,都老老實實地遵守法規,主動找當地的檢疫部門,也沒有用。因為,當地檢疫部門通常檢疫的,是豬雞牛羊這類飼養的動物,並且是成批量的,憑藉豐富的經驗,肉眼就可以看出。而這些畜禽群體屠宰的過程中,還有檢驗檢疫環節。

但是,野生動物就完全不同了,其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再有經驗的檢疫人員,也無法憑藉經驗就看出問題。況且,哪怕有儀器設備可用,也不知道哪種動物該檢驗哪些病。更重要的是,“非典”病毒和新冠病毒,根本就是未知病毒,專門的科研機構都是在出現了問題之後,費了很多力氣,才弄清楚是什麼病毒,然後,才研發出檢測產品。也就是說,對於野生動物可能攜帶的未知危險病毒,當地檢疫機構根本不可能檢測出來。

「三农思语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更為複雜的是,個體野生動物的銷售渠道,不同於規模飼養的畜禽,基本上是直接進入餐館或者通過活體市場銷售出去的,經常是繞過了檢疫機構。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消除野生動物傳播病毒的危險呢?最簡單而徹底的辦法,就是全面禁止捕捉、銷售和食用野生動物。從國民營養的角度看,這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野生動物在我國肉類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微不足道。只是,出於我國的特殊國情和傳統習慣,尤其是在一些地區,吃一些地方特色的野味,有著很深厚的文化根基,如果要徹底取締所有的野生動物食用,可能比較困難,不容易做到。尤其是有的野生動物,已經開始有人工養殖了。

「三农思语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因此,在思考如何完善野生動物管理制度時,要同時考慮到兩個因素:第一,要更有約束力,能夠大大提升風險防控水平;第二,要更容易操作,使得法規真正得到有效執行。只有找到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措施,才能夠徹底改變目前這種事實上的放任自流現象。

為此,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探索構建起一個有效的野生動物消費風險防控體系。

第一,實行可食用野生動物的正面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規定了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有兩大類: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現行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包括了97種一級保護動物和160種二級保護動物。這份名錄,對於保護野生動物,是正面清單,而對於可食用野生動物來說,則是一份負面清單。即,只要不在這份名錄上的野生動物,都可以捕捉食用,其種類數量,非常龐大。

實行可食用野生動物的正面清單,是把可以食用的野生動物,人感染疫病風險很小的動物,列入可食用名錄。沒有列入名錄的動物,一律不得捕捉、出售和食用。列入名錄的動物,要嚴格進行科學審定,一般是較為常見的,尤其是已經有部分人工飼養的動物。這樣,可以只納入很少量的野生動物,而把絕大部分野生動物,排除在外。

第二,嚴格限制和監管野生動物的銷售與消費渠道。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取締所有的活體動物銷售市場。這也包括活禽市場在內,以防控禽流感的風險。對於列入正面清單的野生動物,要實行定點屠宰(可結合家禽屠宰點)制度、銷售許可證制度和餐飲加工許可證制度。通過這樣的制度,建立起野生動物消費的可追溯體系,從而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控制野生動物消費的潛在風險。

「三农思语54」柯炳生: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

與此同時,也要反思一下,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有哪些陋習,需要摒棄。其中,有的很明顯違背現代文明,如吃魚翅;對於數千萬養寵物狗的人來說,吃狗肉,也是無法接受的,更不要說參加什麼狗肉節。在全面小康的現代社會,吃野生動物,不是正常的飲食需要。那些喜歡吃野味的人,也許是出於口味原因,但更多的,可能是出於獵奇,出於虛榮,出於虛妄愚昧的養生保健說法,等等。因此,即便不考慮疫病的危害,僅僅從保護生態的多樣性,提升社會的飲食文明出發,也應該加強對大眾的宣傳和引導,摒棄那些有違現代文明的飲食陋習,嚴格控制食用野生動物。

由於有人貪吃野生動物,我們整個社會已經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包括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代價、健康代價,以及巨大的社會經濟代價。我們沒有理由繼續無動於衷,而必須採取果斷而有力的措施。

對野生動物的遠離,是對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

【三農思語51】柯炳生:三農問題如何事關你我?

【三農思語52】柯炳生:這一輪豬肉漲價怎麼看?

【三農思語53】柯炳生:農民工漲工資有什麼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