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冠肺「無症狀感染者」?應對無症狀感染病例該怎麼辦?

什麼是新冠肺「無症狀感染者」?應對無症狀感染病例該怎麼辦?

「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這是2 月 5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對「傳染源」描述中加的一句話。

什麼是新冠肺「無症狀感染者」?應對無症狀感染病例該怎麼辦?

圖片來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再加上近日有新聞:在寧波江北區一名患者與路人在菜市場有過 15 秒的近距離接觸,後來該路人也被確診了。

這或許會讓大家感到恐慌:

我怎麼知道,身邊的人是不是症狀感染者呢?

丁香醫生今天帶大家梳理一下幾個常見問題——


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顧名思義,新型冠狀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指的是:

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發熱、乏力、肺炎等,但是做病毒核酸檢驗呈陽性的人。

大多數病毒、細菌導致的疾病都可能出現「無症狀感染者」,並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特有的。

無症狀可能是因為體內病原體量太少了,也可能是身體素質比較好,所以沒有症狀或症狀非常輕微。

從理論上講,無症狀感染者帶有病毒,有可能造成傳播。


我自己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目前,並沒有簡單有效的方式來判斷自己是否為無症狀感染者。雖然可以做核酸檢測確認,但這樣既增加了去醫院感染的風險,又浪費醫療資源,沒有必要。

臨床在判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時,不僅會考慮到臨床表現以及影像學特徵,患者的流行病學史也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如果你在過去 14 天內沒有武漢及周邊地區的旅行史,且身邊沒有發生家庭集聚性病例,與疑似、確診病例沒有密切接觸,無症狀或輕微發熱、咳嗽不需要過度恐慌。

如果你有過相關的流行病學史,即使沒有發現症狀,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也應及時上報社區或當地疾控,如實反映過去 14 天接觸史,進行相應的醫學觀察,結合影像學特徵(肺部 CT)進行相應的診療與隔離。


「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的能力強嗎?

「無症狀感染者」傳播病毒的能力目前未有明確的研究。但第五版診療指南中寫到: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李興旺在 2 月 5 日下午的發佈會上表示:「無症狀感染者的病毒載量可能比較少,其傳播力也會較弱。」

而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根據對 MERS 的觀察,其他冠狀病毒通過無症狀者傳播的情況非常罕見。

什麼是新冠肺「無症狀感染者」?應對無症狀感染病例該怎麼辦?

目前由「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案例仍較少。目前看來,如果身邊沒有人去過武漢、接觸過疑似或確診病人,並不用太擔心。

應對無症狀感染病例該怎麼辦?

  • 1. 戴口罩、勤洗手、勤擦拭、勤通風

最好的自我保護和保護別人的方法就是正確佩戴口罩和勤洗手。特別是在春運返程中,在火車、高鐵等密閉的空間中,一定要佩戴防護效果好的口罩(如N95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做好嚴格的防護。

另外,家裡也要勤擦拭進行消毒。把30毫升的84(礦泉水瓶蓋6瓶蓋)消毒液加到1.5升的礦泉水瓶裡,每天兩次,用抹布浸溼後擦觸碰的物品,如門把手、床頭櫃、床架及所有不怕褪色的傢俱。至少每天用這個消毒水擦或者衝浴室和廁所表面一次。

同時家裡的房間也要勤開窗通風,每日開窗通風至少2次,每次至少30分鐘。

  • 2. 保持1米距離,避免共用物品

1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明確提出:新型冠狀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傳播為主,亦可通過接觸傳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林炳亮介紹, 所謂“接觸傳播”,就是接觸到病毒汙染物品,譬如感染者用過的物品、分泌物、排洩物等等。如果不注意個人衛生碰到眼黏膜、嘴巴、鼻子這些部位,就容易侵入體內。可能因為你和潛伏期或者無症狀的患者摸了同一個門把手,你就可能成為一個新的病毒潛伏期傳播者。

所以,最好與這些人減少近距離的接觸(1~2米之間或者1.5米的距離),避免共用一些物品。

  • 3. 單獨碗筷,56℃以上煮燙30分鐘

病從口入,感染也能“吃”出來。衛生是第一位,野味今生不要再見!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很強,存在人傳人現象。所以,要各吃各的!單獨碗筷!56攝氏度以上30分鐘。

另外在返程的火車上,儘量不要在火車上進食。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除了呼吸道傳染之外還可能通過接觸傳染,如果病毒攜帶者或感染者使用了扶手、座椅等,都可能造成汙染,所以,建議在封閉空間裡,不要和其他人共同使用水杯;儘量不要進食,如果一定要吃東西,建議在進食之前用肥皂或消毒液做好手部清潔,減少接觸傳染。

  • 4. 出現症狀要做好隔離,及時就醫治療

最後,如果懷疑自己被感染,或自己已經出現了一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時,一定要及時隔離。林炳亮教授提示,有可能接觸到的,都一定要隔離觀察10天左右。有條件的,最好做一個核酸檢測,這樣減少下一代病毒傳播者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