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病毒隱匿性太強?這篇文章都說清楚了

北京出現“三陰”感染者!病毒隱匿性太強?這篇文章都說清楚了

2月7日下午,一則消息在網上傳開。

消息稱,一位武漢來京的發熱肺炎患者2月5日在中日醫院呼吸四部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目前正等待轉往定點醫院。此例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其落款為“中日醫院新冠防控領導小組”。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醫生透露,醫院內部已經將此案例通知給員工,應當屬實。據新京報記者從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處核實,該病例的確存在。

據1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天津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在1月25日、1月28日共進行了三次核酸檢測,都為陰性,但是在1月30日的第四次檢測中呈陽性。

目前尚不清楚該病例是否由於收集、處理、運輸或保存不當等原因導致陰性結果。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中在“檢測方法的侷限性”中,也寫明

多種因素可導致出現假陽、假陰。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大夫:病毒隱匿性很強

北京一位三甲醫院呼吸科大夫告訴記者,常規對疑似患者進行兩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如果出現一次陽性則確診,如出現兩次陰性,則基本可排除感染。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說明病毒隱匿性很強。

“病變發生在肺部,即下呼吸道,有時上呼吸道咽喉部找不到病原。”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丁新民解釋,也因此,會出現該病例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確診陽性的情況,而現在很難做到對每一例疑似患者都進行下呼吸道標本採樣,這也給確診帶來一定挑戰。

這並非個案。在早期,對疑似病人而言,能拿到試劑盒便是“中了彩票”。而現下起了變化。即使症狀吻合、CT提示肺部病毒感染的病人,也無法獲得“陽性”確診。

為何試劑盒檢測會頻頻出現假陰性?

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的朋友圈截圖在網絡上流傳。她認為:在武漢疫區,應該以CT影像作為目前2019-nCoV肺炎篩查的主要依據;同時給予無症狀或核酸檢測陰性但CT影像陽性的人予以隔離,以防造成家庭聚集感染。

她接受媒體採訪稱,她發出朋友圈的原因之一是,一些CT診斷陽性的病人由於核酸檢測結果為假陰性,漏診後回到家裡,最終造成家庭聚集發病。

為什麼檢測會存在“假陰性”?

據瞭解,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由多種原因構成,非常複雜,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與這次病毒的特殊性有關。

多位一線醫生表達了類似觀點,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首先是樣品採集。目前,咽拭子在口腔和鼻腔取樣是最普遍的樣本採集方式。

在武漢一線支援的檢驗科醫生王銳智說,檢驗業內常說“garbage in, garbage out(垃圾標本出垃圾結果)”。他稱,因為新冠病毒主要是在下呼吸道,而咽拭子取樣是屬於上呼吸道,具體操作是用拭子擦拭兩顎弓、咽及顎扁桃體上的分泌物來獲取標本。新冠病毒臨床管理指南指出,應同時檢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標本以提高檢出率,但在王銳智的觀察中,下呼吸道的標本相對難獲得,所以很多醫院都沒有做到同時檢測。

另一位一線醫生說,咽拭子取樣最便於推廣,可操作性強,痰液不是隨時都有,而肺泡灌洗液的提取涉及氣管鏡,操作不便,而且醫護人員更容易感染。

取樣的技術也會影響檢測準確性。一位醫生說,經驗不足的護士可能獲取不到合格的標本,從而導致假陰性。但一個更現實的原因存在於經驗之外。譚偉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核酸檢測最早由湖北省疾控中心來做,很多醫護人員由於口對口面對病人,結果被傳染,現在檢測擴大到更多醫院後,一方面有很多不專業的人來檢測,取樣的部位不夠深,到不了咽部,更重要的原因是,有人會害怕自己靠得太近被傳染,更容易導致取樣不到位。

實驗操作也是可能的影響因素。熟悉體外診斷試劑的王銳智說,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操作步驟比較多,因此實驗員操作出錯的機會也會比較多。加之目前每天檢測的標本非常多,檢驗人員處於高負荷的工作狀態,操作出錯幾率會增加。

檢測4次才確診?!

為什麼確診還是那麼難

這樣的病例其實早有發生。

據1月30日《人民日報》報道,天津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在1月25日、1月28日共進行了三次核酸檢測,都為陰性,但是在1月30日的第四次檢測中呈陽性。

目前尚不清楚該病例是否由於收集、處理、運輸或保存不當等原因導致陰性結果。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中在“檢測方法的侷限性”中,也寫明多種因素可導致出現假陽、假陰。

1月30日,21新健康記者從多個交叉信源得到證實,不僅天津,多地多個醫院都出現了類似的“漏檢”情況,

多位臨床醫生也對試劑盒準確性提出疑問。儘管“漏檢”屬於小概率事件,但保證試劑盒結果的高準確性仍對疫情防控有重大意義。

為何會出現漏檢情況?

“抗擊疫情的矛盾點,第一輪挑戰在於試劑盒的產能不足、不規範與疑似病例過多。這點通過藥監局快速審批,正在逐步緩解;但第二輪矛盾馬上來了,就是大量試劑盒魚龍混雜的質量問題以及誇大宣傳、一味追求檢測速度,可能帶來的漏檢和錯檢問題。而且,這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華南某體外檢測業內人士對21新健康記者表示。

  • 誇大宣傳的“試劑盒們”

1月26日晚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啟動應急審批程序,僅4天就批准了四家公司四個試劑盒產品,用於緊急應對此次武漢新型肺炎疫情。

檢測試劑盒作為三類醫療器械,一般情況下需臨床試驗後、由國家藥監局審批方可正式上市,獲得掛網招採機會,並進入院內銷售,這需要耗費以年為單位的時間。而此次國家藥監局開設綠色通道,極大縮減了審批流程。

但是試劑盒火速獲批之後,帶來的問題是產品的“魚龍混雜”,誇大宣傳則成為第一個信號。

1月28日,國家藥監局批准聖湘生物科技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據其宣傳,這款試劑盒能實現30分鐘出結果。且根據新華社消息,該試劑盒能實現一人一機一日檢測樣本量高達1000人以上的檢測。

但業內普遍認同的是,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試劑盒需要依賴相關PCR實驗室及相關儀器,最快也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得出結果,動輒十幾分鍾出結果的試劑盒是否真的可信?

無獨有偶,1月29日,紹興同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宣佈研製出可以快速篩查冠狀病毒的篩查檢測試紙(膠體金法),可十分鐘出結果。該消息一經傳出,便有人質疑膠體金法用於檢測是否會造成假陽性率、假陰性率奇高的問題。

華南某試劑盒上游企業負責人向21新健康記者表示:“分子診斷靈敏度較高,通常不會出現漏檢情況,但根據此前人民日報報道天津的情況以及部分醫院發現患者發熱後檢測幾次才呈陽性的現象,

不排除是試劑盒準確性存疑的可能。

“目前疫情嚴重,試劑研發的推進非常緊迫,很多企業在開發中拿不到臨床樣本,無法做標準,靈敏度調試可能做得不夠充分。此外,現在缺乏臨床數據是很普遍的,不只是靈敏度問題,特異性可能也存在風險,各家試劑性能的差別是一定有的。”

  • 準確性博弈:靈敏性、特異性蹺蹺板

何謂靈敏性和特異性?

靈敏性即為真陽性率,也即準確檢測出相應病人的概率(可以理解為新型冠狀病毒疑似患者是否真的確診為患者);

而特異性即為真陰性率,就是指正確排除被檢測者攜帶相應病毒的概率(可以理解為非新型冠狀病毒疑似患者是否為真的可以排除)。

事實上對於檢測試劑盒來說,靈敏性和特異性的關係如同蹺蹺板,高敏感性與高特異性不可兼得:高敏感性則低特異性,高特異性則低敏感性。

隨著檢測試劑靈敏度的提高,其漏診率會隨之降低,但誤診率會上升。也就是說,靈敏性高的檢測方法,能更準確地識別出患有所檢測疾病的患者,但也更可能出現誤診的情況。

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靈敏性和特異性是天然矛盾的,一種檢測試劑盒的靈敏度高,則其特異性相應地較低,反之亦然。

然而據《健康時報》報道,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官網1月29日發佈最新信息顯示,其研製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等溫擴增快速檢測試劑盒,可在8-15分鐘內出結果,極大縮短檢測時間,配套等溫擴增儀器可自動判讀結果。並稱其試劑盒通過病毒病所新型冠狀病毒盲樣考核標本盤驗證,和商業化的熒光定量PCR試劑盒比較,成本價格較低、靈敏度和特異性均為100%。

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這句“靈敏性和特異性均為100%”投下了一片疑問的陰雲,何種技術使其能夠突破自然的公理?

此外,一位檢測行業工作人員對21新健康記者表示:“我瞭解的情況是,聖湘被批准的同樣是常規rtpcr試劑盒,但他們宣傳能30分鐘快速診斷,與批件嚴重不符。聖湘所批件適用機型,根據報道是使用常規熒光定量pcr儀,整體需要時間2小時左右,與常規的pcr試劑沒有區別,即需要普通熒光定量耗材。”

目前聖湘主推的分子檢測技術診斷POCT技術平臺,屬於毛細管熒光定量模式,需要特製的毛細管耗材,而其宣稱30分鐘出檢測結果,卻沒有提及整個反應時間。

  • 確診之難,難在實驗室資源

“現在來看,加快審批之後試劑盒的產能是夠的,達到一天50萬人份的產量並不難。但是並不意味著確診效率就能全面得到提升,現在的主要矛盾在於PCR實驗室不夠。”前述檢測行業人士說道。

目前已研發出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主要是PCR(聚合酶鏈式反應)試劑盒,其對檢測環境和設備都有著較高要求。下放到各級醫院難,一是因為試劑需要在儀器上使用,不是所有地方醫院都有儀器;二是使用這類試劑需要培訓,人員素質的問題也會限制其使用。

目前,需要有專門的實驗室分區,來分別完成試劑配製、樣品處理、核酸擴增及產物分析四個實驗過程,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這種實驗室並不算普及,基層醫院一般沒有,只有具備一定規模的醫院、疾控中心和研發機構才會建設符合條件的實驗室。同時,因為PCR過程易受汙染,對於檢測人員的操作也有一定要求。

根據長江日報報道,武漢已經下沉試劑盒到指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0家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

28日開始,武漢市指定的檢測機構還增加了8家,包括武漢市武昌醫院、江漢區疾控中心、礄口區疾控中心、蔡甸區疾控中心、江夏區疾控中心、黃陂區疾控中心、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

“保證火線獲批且進入臨床的試劑盒質量,基層疾控中心和一些基層醫院的實驗室設備,以及確保檢測人員的技術水平,才是解決目前確診之困的關鍵。”檢測行業人士說道。

朋友圈“CT替代核酸檢測”傳言引關注

張笑春回應:非常時期寧錯勿漏

“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新冠肺炎首選診斷方法”言論,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一夜爆紅。2月5日下午,張笑春就自己日前的言論,首次進行公開說明。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我前幾天在朋友圈中分享的觀點,是根據科學依據及臨床經驗所得。”張笑春說,病毒核酸檢測是最終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創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檢測結果“CT陽性、核酸陰性”的結果,可能影響臨床排查。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特異性高、敏感性偏低,不排除存在部分假陰性。

北京出现“三阴”感染者!病毒隐匿性太强?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圖/人民網

張笑春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不久,檢測和診療還需要一定認識的過程,加上核酸試劑盒的研發時間較短,現有采樣人員緊缺,核酸試劑檢測時間相對較長等因素,短期內對大量密切接觸、家庭留觀及高度疑似的患者進行檢測排查存在一定困難。

“CT檢查方便、快捷、直觀,在基層醫院易於普及。雖然CT只是輔助診斷手段,但在新冠病毒肺炎形勢嚴峻的今天,武漢等地區的防控必須採取‘不放過一個’的非常規手段,減少交叉感染。”張笑春提醒,CT陽性和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的患者,也要被納入隔離治療的範疇,非常時期“寧錯勿漏”,即使是其他病原體肺炎、也會因為及時治療而受益。只有這樣才能夠儘快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使得儘可能多的人不被感染、以及感染的無症狀患者能及時被發現和及早治療。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徐海波教授表示,CT既是專業手段,也是循證工具;既是診斷者、也是評價者。因此CT作為快速診斷有特有的優勢。在湖北等疫情嚴重的地區,CT篩選或將成為診斷新冠肺炎的首選方法。

據瞭解,北京阜外醫院趙世華教授、大連醫科大學中山醫院伍建林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歐陝興教授等多位業內專家,近日通過電話、微信或自媒體平臺等方式聯繫張笑春教授,對她的觀點表示認同和支持。

在張春紅的言論被廣泛傳播之後。國家衛健委也採取了行動。

2月4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陳紅霞,高翔,李晗)、21新健康(Healthnews21作者:唐唯珂)、新京報、南方週末、中國新聞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