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升級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是“治本”之策

時評|升級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是“治本”之策

同呼吸共戰“疫”評論(10)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有人“抱怨”是吃出來的——吃野生動物引起的;有人認為是不講衛生引起的;有人認為是防控工作失誤造成的……不管有多少種“認為”,大多數人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上。

公共衛生安全意識是個宏大的話題,面對眼前還未被趕跑的狡猾的疫魔,充分暴露出我們公共衛生安全意識的短板和不足。這一點不容置疑。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日前省政府發佈通告,號召全省迅速開展“大清掃、大消毒” 愛國衛生運動,市文明辦也發出全面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清掃消毒倡議書。昨天,市文明辦又發出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

無論是通告、倡議書、還是通知,其“核心要義”是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營造健康生活環境,提升社會公共衛生治理能力,築牢全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當下,我們所能做和應該及時做的事情,就是牢固樹立公共環境衛生意識,自覺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積極參與城鄉環境衛生大整治,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貢獻。

對個人而言,寧肯過度防護,也不鑽衛生漏洞。簡單說就是要“聽勸告”、遵循“五不要”:不要去人群密集場所,不要參加聚餐聚會,不要接觸野生動物,不要吃野生動物,不要吃未煮熟的禽肉蛋,最大限度降低被傳染的風險。外出戴口罩,保持手衛生。居室整潔,勤開窗通風,定時消毒等等。尤其是對廢棄口罩,不要隨意丟棄,應摺疊密封后放到“有害垃圾”桶內,防止出現“二次汙染”。

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都要持續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廣泛組織開展“大清掃、大消毒”愛國衛生運動,清理住宅小區、房前屋後、庭院走廊、公共廁所、背街小巷和公共場所等地垃圾,消滅衛生死角盲區,開展清潔消毒等。認真履行環衛監督義務,對亂倒垃圾、亂堆亂放、亂潑汙水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對汙染環境、破壞生態、損壞公物的不良現象進行舉報。

提升全民的公共衛生安全意識離不開宣傳。主流媒體要大力開展預防新冠肺炎的知識普及宣傳教育,特別是針對農村山區、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主戰場,要採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多元化、分眾化宣傳教育方式,廣泛印製發放傳播防疫知識讀本。還要用活用好網絡媒體公益宣傳、戶外公益廣告、社區宣傳欄和村務政務公示欄等陣地資源,把疫情防控知識全覆蓋、無死角,不漏一地、不漏一人地傳播到城鎮社區、村民小組、每家每戶。

以防疫為切入點,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升級”公共衛生安全意識 ,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不是喊喊口號就了結的事情,而是防止疫情擴散,打好阻擊戰的“治本”之策。面對新型病毒的陰霾,沒有一個公民能置身事外,也沒有一個人能獨善其身。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需要同舟共濟、齊心合力,摒棄不良衛生習慣,“置頂”全民公共衛生安全意識。

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與疫情疾病抗爭的歷史。2003年發生“非典“,時隔17年,新冠疫情又突如其來。痛定思痛——如果能從沉痛的教訓中,換來社會衛生治理的升級,如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公民衛生防護意識等的升級,也算疫情給人們上了一堂“有價值”的課:讓我們把與病毒作鬥爭的功夫下在平時,增強解決公共衛生治理難題的本領,更好地守護人類的健康。

昆明日報評論員

編審:周曉雪

終審:李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