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質量=學生的10個“考題”+教師的10個“修煉”這位特級教師“雲端學習”有絕招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面對當前抗疫特殊時期的雲端學習方式,學生和教師究竟如何準備?做什麼?如何做?近日,山東省特級教師強光峰給出了《教學質量=學生的10個“考題”+教師的10個“修煉”》的雲端學習方程式。以下是全文:

2月10日,我國史無前例的“雲端開學日”。經過線上教學一天的經歷,很多師生都有了直播課堂的切身體驗,家長也參與其中,呈現一片熱鬧景象。然而,教師、學生、家長似乎都還不適應。

比如,“打開網絡,學生聽不聽,老師又不知道”“讓你看上20天報告會錄像試試,看你煩不煩!”“一下子沒有老師在身邊督戰,學習沒有了方向,有點亂”……實際上,疫情之下多地表示2月底前不開學,線上開課的現狀至少還將維持20天。

網上課堂,還僅僅是個開始。

學生和老師究竟如何準備?做什麼?如何做?筆者給出這一特殊時期的雲端學習方程式:教學質量=學生的10個“考題”+教師的10個“修煉”。

學生:努力答好10個“考題”的每一個

1.當好一名防疫小衛士。每天瞭解當前疫情現狀,學習一些防疫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瞭解“生命是什麼?醫學是什麼?知識又有什麼作用?”通過這樣的學習和探究,加深對生命、對醫學、對知識更直觀、更深切的認識。做防疫宣傳員,寫一段祝福語或宣傳語,特別是小手拉大手,和家人一起按照各級政府、社區和學校的要求做好防疫工作。

2.養成一個衛生習慣。注意個人防護,儘量不出門,出門戴口罩,要勤洗手,隨時保持衛生,確保身體健康;整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空間,勤開窗,經常通風;在線學習離不開電腦電視或手機,要處理好在線學習與視力保護的關係,做到“講科學,長知識,見行動,養習慣”。

3.完成一天學習任務。居家學習不同於在校學習,學習環境發生了改變,以往的假期學習只是完成作業,自己熟悉的學校教育環境下的集體學習、團隊學習被個體居家學習代替,這一變化對學習的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任務有四個方面:一是每位同學要根據學校線上學習課程計劃,按時完成每天的線上聽課任務;二是完成各科老師佈置的作業和練習;三是培養“預習確定單元核心任務、劃分子任務、完成子任務、解決單元核心任務”的單元整體學習能力;四是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與家長多溝通或者通過電話、QQ、微信等請教同學、任課教師。當然,最重要的是自主生活、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4.堅持一個小時鍛鍊。“每天鍛鍊一小時”,這是學校教育的硬要求,居家學習期間,也必須堅持。要抵抗病毒,沒有強健的體魄是不行的,所以要堅持增強體質,只有身體健康了,病毒才會乖乖投降。在保持鍛鍊習慣的同時,也要保證睡眠充足,提高免疫力,克服以往假期中“開夜車”、“晚上不睡覺、白天不起床”的壞習慣,開展好適宜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在家庭環境中適宜的運動健身活動。

5.做好一件家務勞動。每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一名熱愛勞動的人,長期以來,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薄弱環節,在居家學習的過程中,至少每天完成一件家務,不要讓家長包辦所有家務勞動,體驗父母心,感恩父母情,增強生活和勞動技能。

6.經歷一次生命教育。悠悠民生,健康最大。這次疫情是體驗生命教育的活教材,要通過觀察科學家對疫情發生原因的追蹤,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每一個人都繼承著全人類的遺產,要更智慧地辨析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因果,更深刻地把握自我和世界之間的關係,加深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類的生死與共、和諧相處的生命關係。

7.讀好一本中外名著。“每一民族、每一時代的精神的精華,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彙集於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經過歷史的篩選,就成了民族與人類經典。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各類學科的名著、經典的閱讀,而代代相傳的。在這個意義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徑就是讀名著和經典"。錢理群先生的這段話,在這個特殊時期越發有力量,開展“親子共讀”,進而面對面討論交流,會讓這一段時光變得更有意義。

8.接受一次愛國教育。主動關注疫情防控進展,感受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全力抗擊疫情的可歌可泣先進事蹟、模範人物等,“1月5日,武漢衛健委報告59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斷患者;1月11日,武漢市初步確診41例新冠病例;1月23日,武漢封城,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最美“逆行”;1月23日,火神山醫院開建;2月2日,建成移交……”。在這裡,“中國速度”再次震驚世界。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考驗著中國人民,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錘鍊著民族精神,要把自信自強的民族自信心轉化為自己“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力量。

9.撰寫一份成長報告。居家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學習的自主性與自律性。要做到每天三問自己,一問你制定學習計劃了嗎?比如,根據網上課程學習安排,每天用5分鐘的時間規劃好自己的計劃安排,二問今天的任務完成了嗎?通過反思,做到今日事今日畢;三問學習內容總結回顧了嗎?通過線上聽課記錄整理筆記、建立錯題檔案、畫知識樹等,形成日、周學習反思報告。我想,如果這個特殊時期過後,能夠形成一個“成長報告”,對自我的生命成長將會產生影響,必將受用終生。

10.融入每一天家庭生活。目前中小學生處於居家學習時段,疫情不僅需要家長在防護方面格外注意,家長停工、孩子需要學習,這就打亂了原來的生活節奏,如何形成這個特殊時期正常的生活作息、良好的生活氣氛、和睦的家庭氛圍,需要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比如,可以設置“值日生制”,輪流行使一些家庭活動的主導權,體現出家庭建設的參與感和責任感。俗話說“家和萬事興”,通過自己的參與和付出,每個家庭才有團結的力量,也只有每個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匯聚成國家“共克時艱、守望家園”的偉大力量。

教師:把10個“修煉”作為目標和實踐標準

1.做一個研究者。認真學習各種網上直播視頻、微課等課程資源的主講內容,結合自身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為我所用,而不是“拿來主義”、“照單全收”,即便是部分採用,也要為學生的學習提出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思維引導點、問題探究點、情感體驗點等學習方法指導,通過學習,熟悉線上教學的特點,把握線上教學的要求和規律。

2.做一個學習者。思考在先,學習在先,線上教學本質上依然是教學,在學習的基礎上認真備課,這是上好課的基礎,須臾不可偏離。要對課程教材內容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家庭環境、上網條件也要有所瞭解,做到心中有數。

3.做一個設計者。線上學習是學生新學期的正式學習,學習內容、學習進度都要按一定教學計劃進行。每個地區、每所學校、每個班級孩子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要參加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組織的教師居家線上備課和教研,進行教學設計、學習設計、作業設計,要針對學生居家學習的特點進行,比如,適時對學生作業做出調整,設計一些長時作業、小課題研究,推行“選課走班制”,把自己的班級劃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分組學習,採取“小先生制”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甚而至於把這個時間段作為“研究性學習”、“綜合活動時間”,非畢業年級甚而至於大膽地“把這段時間與暑假時間對換”,讓農村學校、上網條件差的學生沒有焦慮。

4.做一個合作者。團結就是力量,線上教學必須採取團隊作戰,與班主任的合作、與其他任課老師的合作,與技術人員的合作、與家長的溝通和合作,都要真誠投入,形成合力。

5.做一個促進者。教師是學生成長中的生命貴人,是學習中平等的首席。面對新生事物,要有一種激情,重視自己的視頻形象,用心靈碰撞心靈,用自己快樂教學引發學生的快樂學習,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傾情付出感染每一名學生,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6.做一個幫助者。對學生、家長反映的學習內容、學習心態,及時捕捉,交流研討,及時點化。學校配合家庭,利用難得的假期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班級為單位,組建線上學習群,幫助學生開展網絡教學、輔導答疑、分層作業佈置與批改,並開展網上家訪與居家心理輔導等。

7.做一個評價者。對學生的學習及時跟進,採取以鼓勵為主的多形式、多元化評價,網上學習要以激勵、表揚為主,但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問題,必須及時在網上提醒、點撥、批評,隨時加強網絡學習空間的監管,不發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內容。

8.做一個奉獻者。辛勤的密蜂永遠沒有煩惱,要用愛心經營教育這份愛的事業,線上教學具有網上留痕的特點,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都會存留在雲空間,會成為“永不消失的電波”,為此,必須以奉獻者的姿態,留下美好的形象,留存師者的風範。

9.做一個堅守者。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沒有熱愛就沒有創造。狀態比方法更重要。堅持就是勝利,彩雲總在風雨後。要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10.做一個成功者。為打贏這次疫情阻擊戰,在線上教學新的教學方式下,做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貢獻,在成就學生成長的同時成就自己,燃燒生命激情,走向職業幸福。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雲端環境下基於網絡的居家學習,無疑是對師生的一次新考驗,也是一次“用技術改變教育”的契機,要喚醒和激勵學生網上學習的主動性、內驅力、自治力,引領教師居家教學的研究力、創新力、執行力,共同擁抱這個不一樣的春天。

(作者為山東省泰安市教育局副調研員、特級教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強光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