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华为14nm新芯片生产订单,中芯国际14nm今年量产有望?

海思将上马中芯国际14nm新工艺

最近有消息说,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下班中心国际新出炉的14nm工艺,中芯国际从台积电南京厂手中抢下订单,不过还不清楚中心承接的是海思什么领域的14nm芯片,之前中芯代工的华为28纳米骁龙400系列芯片,能承接华为14nm订单说明中芯国际的新工艺也具备了量产能力。


收获华为14nm新芯片生产订单,中芯国际14nm今年量产有望?

晶圆代工将围绕14nm展开竞争

中芯国际从2015年开始研发14nm。去年第三季度台积电已经完成了14nm量产,台积电南京厂成为中国内地最先进的集成电路生产基地,建成了两条月产能3.5万片的生产线,规划月产能为2万片,生产16nm和14nm晶圆,也就是说即便产能全开能够接下的订单也是有限。

中芯产品盈利仍需至少两年

如果华为真的转移一部分订单给中芯国际计算,短期内扶持中芯又能达到长远的战略意义。

将芯片从台积电转移到中芯国际,流片不是立即就能办到的,因为两家的工艺不兼容,否则就侵权了!

要转移海思芯片与制造工艺相关的部分是要重新设计,新工厂要量产至少1~2年的准备时间,加上中芯国际现在还处于客户导入阶段,掌握的14nm工艺两日还不如台积电,仍需要一个过程调整,产线良率才能在性价比、产能、出货、速度等各方面赶上最终代工平均售价超过成本,转变为盈利。

在芯片制造领域中国正努力追赶

虽然美国还没落实新计划,但提前准备是需要的,这是短期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长期来看海思成为中芯国际的大客户只是时间问题。中芯国际量产14nm本身就意味着其进入了主流玩家的行业,这是市场空间决定用的。

7nm产能极为有限,而能供应成熟的28nm制程又过剩,14nm是当下的主流,也是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主要的营收来源。中芯国际提前一年量产,啃过这块硬骨头闯过了重要一关,接下来就要直接威胁这几家老牌代工厂的营收了。

去年在美国极限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背景下,中新国际宣布从纽交所升级退市,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中芯国际提前完成!


收获华为14nm新芯片生产订单,中芯国际14nm今年量产有望?


传言说,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后高压管理加班封闭开发,上班先把手机交出来,下班才发回,每周要工作满60小时。

加班或许是真的,但显然不会仅仅依靠加班就能解决问题!中芯国际创业至今的曲折,最主要的原因是国际上的技术风格和台积电的专利诉讼,瓦森纳协议确定了中国大陆能够拿到的技术设备,比如光刻机要落后台积电两代,因为出口审批就有“n-2”的原则,中国大陆过去落后三代甚至更长。

美国疯狂打压中国芯片制造业


收获华为14nm新芯片生产订单,中芯国际14nm今年量产有望?

2018年荷兰ASML出口一台价值1.5亿美元的最先进EUV光科技给中国,美国为了阻止至少在4次会议中向荷兰官员施压。

现在中芯国际追上来了,但革命尚未成功。按照工艺路线,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工艺水平还差了至少两台。最新的消息说,台积电5nm制程市场良率已经突破8成。

2004年和2006年台积电两次诉讼中芯国际侵权,第1次中芯国际拿出了这几年收入的一半和解,第2次专利诉讼长达7年,中芯创始人张汝京辞职。

在技术封锁下,许多问题不是依靠中芯,国际一家企业的努力就能改善的,但至少人才引进、研发、经费、投入这些方面,在国家的支持下,中芯国际可以发力。

退出纽交所后,不受美股限制中芯可以更充分享受国内提供的政策优势,提前砍下14nm证明放弃幻想,背靠祖国反而走得更远!

可以预见,当中芯国际追上了台积电,三星的公益或进一步缩小差距后,美国一定会加强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除了光刻机,半导体制造中还有很多的前后道工艺,有些设备中国已经突破,比如蚀刻技术中微半导体已经做到了5nm。

展望未来,中国只有以举国之力,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才能打破美国的封锁进军高端制造业。



华为把订单给中芯国际有战略意义,但中国企业的联合还不够。除了大基金的资金支持,中国半导体企业和科研机构要敢于站到行业的前沿,联合开启新的大科研项目,吸引世界人才的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