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可网查个人医学观察措施和结束时间;已成功分离4株新冠病毒毒株

上海可以网上查询个人医学观察措施和结束时间了。同时,疫情期间上海市民已为政府“找茬”421条,这些疫情防控建议均已通过“一网通办”,进入市政府收集反馈渠道。

今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继续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本市疫情防控和相关科研进展。市科委表示,上海正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上海企业已累计提供核酸检测试剂盒232.5万人份。中科院专家披露,上海科研机构已成功分离4株新冠病毒毒株,但同时强调,疫苗研发仍需较长时间。


上海可网查个人医学观察措施和结束时间;已成功分离4株新冠病毒毒株

战疫,市民可以做什么?

1、可网查个人医学观察措施和结束时间

下午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布处尹欣披露,今天上海“解除医学措施查询系统”和“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系统”已在本市“一网通办”和“健康云”平台同步上线。

通过解除医学措施查询系统,企业和个人可通过姓名、身份证号查询医学观察措施和结束时间。

第二个是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系统。本市所有计划复工企业,都要在“企业复工人员网上登记系统”填报,并作为企业复工备案核查的条件。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也要填报,并且要及时填报变化情况。

2、疫情期间,市民已为政府“找茬”421条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先后收到421条防控建议。”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说。他披露,这些通过“一网通办”“我要找茬”功能收集的建议,已及时转送相关部门,反馈处理结果,确保建议渠道畅通,回应高效。

朱宗尧说,上海听民意,升级公众投诉及建议通道。“一网通办”高度关注疫情期间群众的呼声,以“一网通办”“我要找茬”功能为基础,升级公众投诉及建议通道,在“一网通办”防控专栏提供专门面向疫情防控的“我要找茬”和“我要建议”反馈入口,并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用,做好意见建议的采集、处理和反馈工作。

战疫,上海做了什么?

1、延期返校学生机票免费退改

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郑锦披露,华东民航局下发针对延期返校学生实施机票免费退改等事项通知,对学生旅客机票退改、旅客携带个人防护用品进行了明确。

2、从重查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

郑锦还说,市市场监管局对各类企业和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商品质量抽查频次和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口罩等防护产品行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广告管理,从严从重查处各类虚假违法广告。

3、1天内制发3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许可

“上海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3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企业的在线审核和许可证制发。”朱宗尧说,“全市各部门、各区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审批方式,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推行相关应用,助力全市疫情防控。比如,市药品监管局推动医疗器械应急审批,有效利用‘网络核验’‘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方式,实现企业网上申报、在线受理审查、电子凭证推送的全程网办。”

上海市科委表示,正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渡难关、稳发展,促转型。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说,目前重点突出了“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减轻企业负担,调整本市创新创业载体考评体系,落实市政府“减免企业房屋租金”要求,对本市国有创新创业载体未落实的,将取消考评资格本市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由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并拓宽创新创业孵化类服务内容。

二是取消现场路演,实行网上评审,力争5月底下达资金,以此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快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申请工作。

三是聚焦服务企业效能,在创新资金、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券等政策方面最大程度压缩办理时间、加速资金到位;高企认定、高转认定等行政审批事项根据疫情需要调整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市科技政务“一网通办”,已实现技术合同、外国人才服务等9个“不见面”审批,其中2月3日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相关业务“不见面”审批以来,办理量累计854份,日均107份。

4、上海企业累计提供核酸检测试剂盒232.5万人份

陆敏还介绍到,截至2月11日,上海3家企业累计提供核酸检测试剂盒232.5万人份。

陆敏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强化科研攻关力度和保障作用,紧急启动了应急科技攻关专项,聚焦流行病学研究、检测试剂研发,药物和疫苗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加大科研攻关力度。

目前,上海已实施6个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首批科研资金已拨付到位。其中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团队围绕新冠肺炎的传播模式,发展和扩散趋势等开展研究,分析传播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研究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策略,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检测试剂研发方面,之江生物等三家企业开展的相关检测试剂攻关项目快速研发出检测产品,并获得国家药监局首批生产批件(占全国首批获批企业的50%)。

截至2月11日,上海3家企业累计提供核酸检测试剂盒232.5万人份。在应急药物和疫苗研发方面,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对一批已上市药物抗新冠肺炎的新适应症开展拓展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同时,药物所通过体外评价模型的建立和高通量筛选体系的优化,已初步筛选4万样批次化合物,加快活性化合物发现速度。斯微生物与东方医院合作开展了mRNA候选疫苗的研发工作,第一批小样已于近日送达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药效实验。

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方面,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正加快生产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红外温度传感器,以支撑国内有关厂商生产;依图医疗开发出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已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多地运用,全面提高了筛查效率。

5、上海已成功分离4株新冠病毒毒株,疫苗研发需较长时间

中科院院士陈凯先介绍: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和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两个P3实验室已成功分离共计4株新冠病毒毒株,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活性评价提供了重要条件。

但陈凯先同时说,疫苗研发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上海正积极推进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疫苗通常分为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核酸疫苗等类型。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围绕着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我们也正在积极推进,有些已经取得了进展。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还需要一步步研究结果的验证。”陈凯先说。


记者 | 夏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