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改变了历史的小人物?

秦云汉月


一个商人,用谋略救了一个国家,算不算得上是小人物改变了大历史?

这个商人叫弦高,被他就下的国家叫做郑国!

事情是这样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病逝,趁晋国国丧期间无暇他顾,一心想要向东扩张秦国势力的秦穆公趁机派兵攻打郑国!


秦军以孟明视为大将,以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发兵攻打郑国!

秦郑两国相距甚远,为了能够一举得胜,秦军偷偷的行军,准备攻其不备,偷袭郑国!

可是,没想到的是,秦军在行军之时,却被前往周王京畿之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在得知秦军是要去攻打郑国之后,弦高急忙派人赶回郑国报信!

同时,弦高伪装成郑国使者,带着十二头牛前往秦军军营,犒劳风尘仆仆的秦军!

公元前627年,秦军行进至滑国地界,突然有人拦住秦军队伍,并自称是郑国使者,要求面见秦军统率!


孟明视十分吃惊,并亲自接见了“郑国使者”,询问其来意。

“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

接着,他献上4张熟牛皮和12头肥牛。

秦军本打算偷袭郑国,如今情况,貌似郑国已经知道了秦军的意图,怕是早已做好了准备!

于是,三个秦军将领一商议,觉得去郑国已经没有意义,遂灭掉滑国,搬师回国了!


就这样,一个商人,用自己的计谋,救了自己的祖国!

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弦高犒师”的故事!


Mr说四川


1918年9月28日,法国的马尔宽渡口发生大战,英军的炮弹铺天盖地般向德军的阵地轰炸。

那时,29岁的阿道夫·希特勒还是一个小小的传令兵,下士军衔,奉命来此传达上司的指示。当他刚刚进入德军阵地,躲进战壕,一发炮弹突然降落在他的不远处,随着“轰”的一声爆炸,希特勒浑身裹着血与泥土晕倒在了壕沟。

不久,希特勒悠悠地醒了过来。当他睁开迷茫的眼睛,发现四周静悄悄地,已看不到战壕中的一名德军士兵的身影。

突然,希特勒发现远处一名英国士兵正拿枪向自己瞄准。而他只是一脸懵懂的望了对方一眼,便一瘸一拐地仰着头向远方走去。

当时,不知这名英国士兵处于什么样的心理,或许是人道主义情节吧,也可能是突发恻隐之心,竟然没有忍心扣动扳机。不一会儿,希特勒便消失在了他的视线之中。

就是因为他没能射出的那颗子弹,后来竟然让世界变成了地狱。

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应邀来到希特勒的伯格霍夫别墅(Berghof),打算商谈“慕尼黑协定的细节”,他忽然发现客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一战英国士兵的画像。当时,他很好奇,问起缘由。

希特勒告诉他,画中右下角的那位士兵是个英雄,也是自己的恩人。原来,1918年的一天,希特勒在看英国的报纸时,发现一名因作战英勇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英国二等兵,对方的名字叫亨利·坦迪,出生在英格兰的雷明顿小镇,1910年加入英国陆军步兵团。在马尔宽渡口的战役中,亨利·坦迪(Henry Tandey)完全有机会将他射杀,但是善良的亨利·坦迪却放过了他。

因此,希特勒委托张伯伦回到英国后,向亨利·坦迪转达他的谢意。

数月后,张伯伦回到英国,便致亨利·坦迪转达希特勒的谢意。谁知,亨利·坦迪对此事竟然没有一点印象。

1940年,当记者采访亨利·坦迪并提到此事时,他说:“假如我曾经确实放过了这个魔头的话,那么我真后悔没有当场射杀他。”

如果,当时亨利·坦迪手指能稍稍动那么一下,那里还有后来的希特勒,世界格局也不知会变成一副什么模样?


祥子谈历史


《荆轲刺秦王》中有这么一句话:“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公元前227年,强大的秦国先灭韩国后兼并了赵国,于是燕国成了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下一个目标,当时燕国太子丹忧心忡忡,知道秦军踏平他的国家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于是孤注一掷,派人刺杀秦王。


刺客荆轲提着秦国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地图来到了秦都——咸阳,经严格检查后,荆轲在朝堂上觐见秦王嬴政,当他展开督亢地图时,图穷匕首见,毫无防备的秦国君臣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不知所措,秦国又有规定不准大臣们带兵器见君王,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也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大臣们只能看着干着急。



秦王嬴政一开始挣扎,扯断了衣袖,急忙绕着柱子跑,腰中宝剑因太长,一时拔不出,又急又怕,就在荆轲快要追上时,秦王侍医夏无且将药囊当做武器丢向荆轲,得到这片刻时间,秦王把长剑背负拔出,击杀了荆轲。

这件事后,秦王赏赐夏无且黄金200镒,称无且爱我。夏无且医术没有什么突出,以这次表现闻名。


夏无且只不过是很普通的侍医罢了。在当时危急时刻,一个下意识的投掷动作,却为秦王嬴政争取了时间,反杀荆轲。而秦王嬴政在此后发怒灭燕,后又数年间踏平了其他诸侯国,结束了中国500多年诸侯纷争的局面,实现了中原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开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时代!


散谈历史


啥是小人物?皇族中地位低是小人物,平民中出身贫贱是小人物,工作努力一事无成是小人物······不好定义,因为伟人大多是从小人物成长的,乡痞刘邦、没爹的孩子铁木真、要饭的娃朱元璋······当年都是小人物,却成为一代天骄。

就拿秦朝灭亡的事说吧,秦朝灭六国后,诸侯国的大佬们死的死,降的降,活着的也被打怂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这时候出来几个小人物,撼动了大秦的根基。

陈胜、吴广,就是两个不起眼的农民,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胸无大志。

后来被强拉着服兵役。因为长得个大些,被封为临时的小头目,结果遇到大雨天,误了日期。两人一合计,反正去了也是死,不如造反,说不定还人多活几天。他们也知道自己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人微言轻,没人响应咋办?于是想了个有煽动性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号召力还是不够,咋办?就凭借神鬼的力量了,于是往鱼肚子里塞块破布,写上“陈胜王”;晚上到庙里假装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让大家认为是天意。再借楚国大将项燕的名声,两个小人物自己肯定没想到,为了活命的举动办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举起了中国农民起义的第一杆大旗。

在陈胜吴广的号召下,掀起了全国的反抗热潮,乡痞刘邦、复辟者项羽也揭杆而起,灭掉了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

正是: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振臂一挥,大秦谢幕。


聋王异史


小人物的作用不可低估,有时候确实也能改写历史。下面就说一个几个金国小百姓,吓退蒙古名将哲别的真实故事。

金大安三年、蒙古成吉思汗六年(1211)七月,成吉思汗发起了对宗主国大金的攻伐。曾经金戈铁马、称雄北方近百年的女真人,早已失去当年的神勇与雄风,被剽悍生猛的蒙古铁骑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成吉思汗命令左帅哲别挂帅出征,攻打金国西京大同府外围屏障乌沙堡(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与其后背的乌月营,进而窥视西京。金国大将通吉思忠与完颜承裕刚刚修缮好这两座营垒,还没来得及布兵设防,蒙古军的先锋官耶律阿哈便率领轻骑兵突然杀来,一举攻破乌沙堡与乌月营,通吉思忠等人退兵东走。蒙古军乘胜追击,攻克了白登城(今山西阳高县东南)顺势攻打金西京。金守将坚守六天,弃城逃走。

蒙古军挥师东进,于野狐岭(今河北万全县西南)大破三十万金军,哲别趁势挥军攻打今中都大兴府(即燕京,今北京城西南隅),兵逼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金守将完颜福寿丢弃险关遁逃,哲别率军入关,进迫中都,巡逻骑兵在中都城外耀武扬威,都城戒严。金主卫绍王完颜永济惊恐万状,不敢留在京城,便打算由五千细军护驾跑到南京(今河南开封市)避难。

此时,细军中的五百将士极有斗志,他们相互激励,誓死保家卫国,杀伤了不少蒙古军将士。一路势如破竹的哲别猛然遭到金军的顽强抵抗,心里感到挺纳闷儿,一时摸不清底细,便抓来几个金国百姓询问道:“这支军队挺能打,他们有多少人?”这几个乡民遂连蒙带唬地欺哄说:“足有二十万!”

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哲别也有知道害怕的时候,他闻听城内有“二十万”勇猛敢战的军队,远远超过自己的军力,不由心生畏惧,于是袭击了金国的养马场,驱赶马匹撤军了。

蒙古军撤走,卫绍王也就打消了南避的念头,金国首都暂时躲过一劫,大金国祚又得以延续了二十三年。

五百女真勇士的奋起抗击,使得蒙古军主帅产生了错觉;几个金国小草民的借题发挥,以虚言假话骗退吓跑气势如虹的蒙古军,延缓了灭国之灾,堪称大金续命的救星,保家卫国的功臣。


风光艺境


1631年,皇太极兵围大凌河,已经开始仿制火炮的清军在围城战中依然有点不适应,未能短期内攻克。兵部令副总兵张焘领参将黄蜚及登州骑兵参将孔有德移师旅顺双岛,渡海解围。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张焘依然没有出海,他宣称自己遇到了万年不遇的、长达两个月的飓风。

海路既然不行,那就走陆地好了,登州巡抚孙元化又急调孔有德从陆地驰援大凌河。他给了孔有德800大军,孔有德表示老子虽然没文化,但还是会识数的,吴襄带着4万人过去都叫皇太极糊了一脸,我这800人上去还不是一样送菜?

识数的孔有德磨叽了一个月才把兵聚齐,用堪比乌龟的速度开始向辽东走。也该着这哥们倒霉,一路上不是大雨就是春雪,部队的给养完全跟不上。而且他带的辽东兵和当地人一直就有矛盾,说来还是毛文龙造的孽,当年他在皮岛没事就被断给养,毛文龙也是有脾气的,你不给钱我就自己去山东拿,一来二去仇就大了。

所以孔有德这一路和走敌占区没啥区别,没地方住宿,没地方买粮食。就这么饥寒交迫的到了吴桥,吴桥的县令更干脆,深知兵过如洗的毕自寅默许了县人闭门罢市。大头兵没饭吃自然要想办法,一个小兵偷了一只鸡吃掉了。然而那并不是一只普通的鸡,那是新城大户王象春别庄的鸡。

看守别庄的王象春从子王舆文表示这事儿没完,这小破孩动用了王象春的名帖,甚至亲自到军营找孔有德讨说法。在明朝当兵的绝对是不敢惹士绅大爷的,孔有德连忙表示加倍赔钱。王舆文鄙视的看着孔有德,你丫觉得我没读过书?他问孔有德“军法怎么说”?

话说到这孔有德也就明白了,依军法士卒行窃当“穿箭游营”,就是从耳朵里怼进一支箭,基本上怼完也就活不了了,人家这是奔着偿命来的。惹不起士绅的孔有德就把那偷鸡贼给穿箭游营了,然后一群大头兵也就果断的哗变了。

孔有德也是点背,本来士兵哗变他跑路就完了,这倒霉玩意还被花光军饷没法交差的李九成给抓住了。这下局面就无比尴尬,孔有德不造反就得被哗变士兵杀,造反估计得被朝廷杀,怎么都是个死。越想越窝火的孔有德一咬牙就开始报复社会,带着这帮辽东兵在山东大杀特杀,史书记载“糜烂百里,生灵涂炭,死者以十万计”。

按道理说这次吴桥兵变最多也就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哗变,在明末时有发生,并不足以改变历史。可是问题在于被击败的孔有德带着数万兵马乘船投了皇太极,同时带去的还有大量船只、火炮、造船工匠、火炮工匠、炮手,甚至还有葡萄牙籍火炮教官。不出数年,清军就拥有在质量上远超明军的火炮,并且补足了没有水军的短板。整个军事工业水平和明军完全逆转,清朝的崛起再无法阻挡。

吐槽机吐槽

就这样,一个刚有功名的小屁孩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让清朝从短板明显的地方割据政权变成了拥有完备军事制造体系的可怕国家。山东本来是进攻清朝的桥头堡和后勤基地,在清军拥有渡海能力后,完全变成了被劫掠的重灾区。


历史吐槽机


历史总是充满了“蝴蝶效应”,一个小人物的某一个举动,可能改变的是整个历史的走向,下面我就我所知道的小人物一一盘点一下(既然是小人物,自然很多是没有留下准确姓名的):

1、田父

田父不姓田,他只是生活在秦末时期一个普通的种田老头。据《史记》记载:当年楚汉相争,项羽战败,想要逃回江东重振旗鼓,但偏偏走到阴陵迷路了,这个时候田父出场了,他告诉项羽回江东的路向左,结果导致项羽陷入大泽中,被汉军骑兵追到,最终绝望的项羽自尽身亡。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田父可不是刘邦提前安排的,因为刘邦并不知道项羽的行进路线,负责他直接安排伏兵就是了,何必安排一个种田的老头呢,而项羽最终不肯过江东选择自尽,也可能跟这个种田的老头有关,因为种田的老头代表的就是人心,项羽从田父这件事上恐怕看到的是自己已经失去人心了,所以才执意自尽。

2、东晋传令兵

东晋时期,北有后赵,西有成汉,东晋荆州刺史桓温想要重新收复失地,他的首要目标选定了西边的成汉。公元346年,桓温统率大军以闪电战一路从荆州打到了成都,但因为孤军深入,晋军兵力不足,成汉皇帝李势调集数倍兵力,包围了桓温,晋军前锋伤亡惨重,参军龚护战死,就连桓温的坐骑都被敌方一箭射中,差点丢了性命。

鉴于战事不利,桓温下令退兵,结果晋军传令兵因为太紧张,把原本的退兵号令传成了进攻号令,原本正在溃退的晋军不得不向前发起了冲锋,这个举动颇有点像李云龙从正面突围的剧情,成汉大军原本正在追击,突然看到晋军居然掉头朝自己冲过来了,不明就里的成汉大军也慌了神,误以为对方援兵到了,掉头向城内逃窜。最终成都这座坚城失守,成汉灭亡,东晋实现了划江而治,而后里的南北朝奠定了基础。

3、杨喜

原本是秦朝的骑兵,刘邦进关中时投奔了汉军,成了一名小小的武官,在追杀项羽时,杨喜有幸得到了项羽的一支残肢,受封赤泉侯,名列汉初猛将。也正因为这次立功,杨喜从一个不入流的武官,成了西汉的侯爵,杨姓也因此成为关中大姓,几百年来将相辈出,700多年后,更是出了千古一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就不用赘述了。

4、夏无且

秦始皇的随侍医官,荆轲刺秦中的关键人物。大家都知道,燕太子丹借献图割地的名义,想要荆轲趁机刺杀秦始皇。按说,在两国邦交如此重要的场合,医官是没有资格站在朝堂上的,更何况是离秦始皇如此近的位置。但碰巧荆轲刺秦时,夏无且就站在秦始皇附近,当秦国大臣、卫士被荆轲的突然行刺吓傻,全部站在那围观秦始皇被人追杀时,是夏无且急中生智,扔出了手中的药箱,砸中了荆轲,这才避免了秦始皇遇刺,否则中国第一次大一统不知道会因为秦始皇的意外死亡,又要推迟多久。

5、许贡门客

许贡是东汉末年的吴郡太守,因为写信提醒曹操防备孙策,结果被孙策杀掉。在诸侯攻伐割据的东汉末年,这件事顶多是一个小插曲,但偏偏许贡有3位忠诚的门客,在主人死后,这三位门客中的一位,居然成功击伤了小霸王孙策,而孙策也因为这次刺杀事件身亡。

显然,如果不是26岁的孙策意外身亡,恐怕就不会有后来的孙权什么事了,而如果孙策当时还活着,曹操进行官渡之战时,谁也不敢保证孙策会不会在背后突袭那么一下,导致曹操被袁绍击败,从而彻底改变历史走向。

6、宋军小兵

宋朝的小兵曾多次改变历史走向,第一次是在宋真宗时期,宋辽大战,结果宋军小兵用八牛弩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览,自此,辽军彻底放弃了南下的念头,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宋辽自此维持了百年的和平局面。

第二次则是在宋理宗时期,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攻打南宋的巴蜀,结果钓鱼城一战,宋军小兵用火炮击杀了蒙哥,直接导致了蒙古大军的全线败退,忽必烈也借此成功上位,蒙军对欧洲的攻势也彻底改版,这场战役也被欧洲人叫做“上帝折鞭处”。

7、郭循

诸葛亮死后,费祎主政,一改以攻为守的北伐策略,罢兵休战,休养生息,当时姜维继承诸葛亮的意志,希望继续推行北伐策略,但因费祎的限制,姜维的军事行动,兵力均不过万。如果蜀汉按照费祎的路线,休养生息几十年,那三国的格局恐怕会出现另外一番景象。但偏偏这个时候蜀汉来了一位名叫郭循的魏国降将,这哥们不甘心被俘虏,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自此,姜维上位,重新恢复先军经济体制,倾举国之力北伐。可惜,北伐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彻底拖垮了蜀汉的经济,导致人口出现负增长。

蜀汉灭亡时,全国总人口甚至不足百万,要知道刘备得益州时,人口就已经有百万之众了,但过了近半个世纪,蜀汉人口不仅没有像魏、吴那样增长,反而出现了下滑,结果导致邓艾偷渡阴平后,蜀汉百姓没有奋力抵抗(民心已失),反而纷纷逃亡,坐视了蜀汉的灭亡。


秦皇汉武


通常印象里,历史是由那些大人物所改变的。吃瓜群众的作用,似乎不大,而在群众里面的小人物,有时候,也会使历史的天平倾斜。

秦朝的陈胜、吴广,只是大泽乡的两个小人物,才能不及中人,却能够揭竿而起,天下云集而响应,成为了秦朝灭亡的导火索。

其实不是这两个人有多厉害,他们最终被他人所杀,中道崩殂,就说明了这点。贾谊的《过秦论》里也提到,他们才能不及中人。否则的话,推翻秦朝当上领导人的,就是他们哥俩了。

天下苦秦久矣。在秦的暴政之下,百姓生灵有倒悬之急,亟需要有人来打破这个局面,解救劳苦大众。陈胜、吴广的出现,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即便没有陈胜、吴广,还有张三、李四出现,来点燃这个导火索。


果不其然,陈胜、吴广的星星之火,最终成为燎原之势,发展到最后,只剩下刘邦和项羽在角逐,最后刘邦胜出,天下一统。

后来的小人物们,比如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是个和尚和乞丐。闯王李自成,只是一个基层驿站的邮差。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是个科举制下的失败的读书人。这几位小人物,最后都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走向。

可见历史的走向,并不全是由大人物决定的,一些小人物,在历史的画卷中,也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邦建立的汉代,自然要区别于秦国的暴政,要对百姓好一些,才不至于出现陈胜和吴广那种起义事件。但是他的子孙后代忘了这点,以至于东汉末年分三国,一切又要重新再来,避免不了秦朝的命运。

在当时的环境下,小人物被逼无奈,被历史的波浪,推向了高峰,成为了后人眼里的大人物。

小人物不是偶然出现的,他是在一个环境里酝酿了很长时间的必然结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一个小人物的重量,也能使历史的天平倾斜。成为了后人眼中的大人物。

小人物和大人物之分并不重要。是否造福了当时的黎民百姓,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有些由小人物引发的朝代更迭,值得后来的皇帝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管理好这个国家。但是后世皇帝们似乎记吃不记打,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重新激化社会矛盾。然后再出来一个小人物,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小人物也好,大人物也罢。在历史节点的那个位置,他们发挥了相似的作用,对历史的走向,或多或少的发生了改变。后世的人们记住了这些人。

上面提到的,是有名有姓的小人物,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人物,集合成一个整体,对历史发生了作用,是他们成就了那些有名有姓的人,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一个成名的人后面,有千千万万不知名的小人物的付出。换句话说,不是有名有姓的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是这些不知名的小人物,在历次历史的关键节点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一往文学


东晋时,谢安指 挥的淝水之战,击败前秦百万大军,延长了东晋寿命。若没 有这场战争,历史定当改写。而这场战争中,有个小人物叫朱序,他为战争致胜起到了重要作用。

隐秘的朱序,淝水之战的暗哨

人们都知道,谢安指挥的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为经典。谢安致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间谍战上胜了一筹。

故事主角朱序,就是谢安布局在前秦军队中的暗哨,他为淝水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78年四月,前秦苻坚派出步骑十多万,兵分数路,大举侵晋,合围要地襄阳。当时,东晋雍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

朱序是名将出身,祖上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因此未免侵敌。襄阳雄踞汉江中游,秦军要攻襄阳,必渡汉水。朱序以为,秦军没有船只,难渡汉水,所以疏于防备。谁知,秦军竟然率领骑兵五千,浮渡汉水,直逼襄阳。

朱序得报,仓促应战。手忙脚乱中,只布置好了中城守兵,外城还来不及严防,前秦军队就已攻进来了,夺走了晋军的百多艘战船,借此把其余军队全部渡过汉水。

朱序的母亲韩夫人,非等闲女流,聪明之致,早年随夫朱焘征战,颇知军事。襄阳被围时,她登城察看,巡视城防。在西北角,她看到城墙不够坚固,需增强防御能力,就亲率家婢,并招募城中妇女,一日一夜,竟在旁边增筑一道内城。


工程完工不久,秦军果然从西北角发起猛攻,并很快攻陷,涌进城来。幸有新城兀立,阻挡秦军,晋军坚守,得以击退苻丕。至此,襄阳人才知道序母见识不凡。后人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

就这样,双方打打杀杀,相持了数月,到了暮冬时节。苻坚耐心不足了,遣使给任前军统率的弟弟苻融下了最后通牒,来春不捷的话,苻融就请自裁谢罪。苻融于是开始疯狂进攻,朱序固守,杀伤秦兵无数,丕引退数里。朱序以为敌军刚退,不会马上再来攻,就放松了守备。谁知只过了几天,秦军突然而至。朱序手下都护李伯护已与敌私通,拔剑伤了朱序的马,朱序坠地被擒。朱序的母亲,甚是智勇,乱战中竟带着数百人脱离险境,逃出襄阳,不知所终。

后来,苻坚杀了李伯护,认为他叛主不忠。苻坚称赞朱序有气节,封他为尚书。

383年,苻坚以投鞭断流之势,率大军南侵,企图一举灭晋。这个时候,判断失误,以为朱序在秦多年,已为己所用,遂派朱序去劝降东晋都督谢石,展示秦兵军威。谁知,朱序内心向晋,暗中对谢石献策说:“秦兵不下百万,如果同时并至,东晋肯定打不过。现在要趁他们兵力没有集齐,快速攻击,破其前锋,就可挫前锐气,接下来也许就不战自溃了。”

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选出精锐将士,先在洛涧破了前秦的先头部队,然后在淝水与秦军隔河对峙。这样布好局之后,谢安心里有了底,就到东山下棋去了。

晋军要求秦兵略向后移,以利渡河做战。符坚也是熟读兵书之辈,想等晋军半渡时猛攻,就答应晋军请求,指挥军队稍稍后退。

  由于军队太多,首尾不能相顾,在秦军后移时,朱序乘机在军后高声大呼:“苻坚已败,苻坚已败——”秦军遂惊恐溃退。晋军飞渡淝水乘势攻击,秦军兵败如山倒,百万雄兵的神话如烟消云散,徒留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让历史笑谈。

  淝水战役后,东晋转危为安,朱序回归晋朝,又屡立战功,到393年才病死。


古古阁100


这个不仅有,而且有的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留下,而有的即使留下了名字,也少有后人听说。或许在他们看来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却没有想到会影响整个历史走向,这便是“蝴蝶效应”了。接下来说说我知道的几位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吧。

夏无且:荆轲剑下救始皇

荆轲刺秦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的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后,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惊骇之下,挣断衣袖抽身而起,想要拔剑反抗,却因剑长,加上慌张一时拔不出来。


荆轲追刺秦王,秦王只好绕柱而跑,情况万分危急。而根据秦律,臣子上朝是不能带兵器的,而宫廷侍卫虽然带着吴起,没有秦王的命令也是不能上殿的。因此,大殿上的群臣只能“空手夺白刃”,然而荆轲也不是吃素的,大家一时奈何不了他。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秦王的侍从医官夏无且急忙用携带的药匣扔向荆轲,利用荆轲躲闪的机会,秦王这才将剑拔出来,砍断了荆轲的大腿,荆轲倒下后将匕首扔向秦王,却没有击中。

后来秦始皇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无名老农:指路害死项羽

楚汉争霸末期,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爆发,项羽以十万疲兵对抗刘邦数十万大军,不敌后退入垓下城,被刘邦几十万大军围困,“四面楚歌”之后,楚军士气低微,项羽无奈之下率八百骑趁夜突围。

天亮后,发觉项羽陶坡的刘邦派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河后,身边的骑兵就只剩下了一百多人,来到阴陵后,项羽迷路不识途,途中遇到一个老农,向其问路。老农回答“左”。

项羽向左行去,却陷入了一片沼泽,耽误了很长时间,导致被汉军追上,失去了逃亡的时间差。

羊斟:一碗羊肉引发的血案

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 统率宋军前往迎战。两军交战之前,华元为鼓舞士气,杀羊分羊肉犒劳将士,却因为疏忽忘记了他的马夫羊斟,没有给其分上一碗,这令羊斟怀恨在心。

双方交战之时,羊斟对华元说道,“分发羊肉的事情你说了算,驾驭战车这种事情却是我说了算的。”于是乎,这位马夫就驾着战车直接跑到了郑国大军当中。

结果,就因为没有分到那碗羊肉,羊斟就把堂堂的宋军主帅华元给送到了敌军阵营,华元因此被生擒活捉,宋军惨败。

这便是“羊斟惭羹”、“司马怒羹”、“因羹而判”、“各自为政”等成语的出处。

而根据《战国策》的记载,这个类似的时间在中山国也发生了一次,中山国的国王因为忘记给司马子期分发羊肉,司马子期心怀不满存心报复,于是跑去投靠了楚国,把中山国的军事机密全部透露给了楚王,并鼓动楚王灭中山。此举果然导致了中山的被灭,中山国王就此开始流亡。

张闿:所杀三人,个个要命

张闿是东汉末年陶谦手下的一位都尉,他先后杀了三个人,却个个要人老命,可以说完全凭借一手之力改变了东汉末年初期的政治格局。

一杀曹嵩:曹操在陈留起兵的时候,其父曹嵩并没有跟随曹操,而是避难于徐州陶谦处。曹操在兖州站稳脚跟后,便想接父亲去享福,结果就被张闿给杀了。结果招来曹操的报复,两度兴兵讨伐徐州。结果因为吕后偷袭,曹操被迫退兵,最终便宜了刘备,这对刘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杀刘宠和骆俊。东汉末年群雄混战,陈国却是一片世外桃源,国主刘宠骁勇善战,保土安民,四访百姓争相投奔。可惜陈国夹在袁术、陶谦、曹操等人之间,夹缝中求生存殊为不易。后来袁术跑去向刘宠借粮,被刘宠拒绝。于是袁术便派从陶谦处投靠过来的张闿去刺杀了刘宠和陈国相国骆俊。就此导致陈国衰落,最终并入中原混战之中。

祝公道:救人一命却造就“八王之乱”

建安七年(202年),袁尚封郭援为河东太守,派遣其与并州刺史高干,又联络南匈奴单于进攻曹操。其中郭援率军攻打河东,一路攻城拔寨,唯贾逵坚守绛邑。

眼看城池不保,绛邑父老意图投降,但要求郭援不得杀害贾逵。后来,郭援碍于绛邑百姓对其支持,便将贾逵囚禁在了壶关,放在一个土窖中,用车轮盖住窖口,准备之后再将其处死。贾逵在窖中对看守者说,“这里难道没有一个有骨气的敢来动手,难道要让义士死在这土窖里面吗?”

当时祝公道只是个小兵,负责看守,敬佩其危机之中仍能坚守节操,于是晚上偷偷将贾逵给放了出来,并帮他去掉枷锁送其逃走。贾逵感恩之下问其姓名,对方却坚持不肯相告,直到郭援被打败才知道对方叫祝公道。

▲贾南风和司马衷

其后郡里举贾逵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令。而贾逵便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而贾充的女儿便是傻子皇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正是其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更间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发生。

无名宫女和太监张敏:成就千古仁帝朱佑樘

明宪宗时期,万贵妃独宠后宫,但因为其生下的皇长子年仅一岁便夭折,此后再无所出,而明宪宗其他的嫔妃也没有生下皇子。

当时广西一位纪姓土司因为叛乱,其女儿纪氏被俘入宫,后来一次宪宗路过,见纪氏美貌,于是留宿一夜,结果纪氏怀孕。独宠后宫的万贵妃知道后,命令一宫女为纪氏堕胎,结果宫女不忍下手,回报万贵妃谎称纪氏是肚内长了瘤子而不是怀孕,万贵妃仍不放心,将纪氏贬居冷宫。

后来,纪氏便在冷宫中偷偷生下朱佑樘,万贵妃得知后又派门监张敏去溺死皇子,但张敏却冒险将婴儿藏了起来,每日以米粉哺养。

后来,宪宗日渐衰老却感叹没有儿子,张敏忙将此时汇报宪宗,宪宗这才命人接出皇子。次日便宣布立其为皇太子,并封纪氏为淑妃,但不久纪氏却在宫中暴亡,门监张敏也吞金自杀。生怕皇子再出危险的周太后,只能将朱佑樘抱走养在自己的仁寿宫。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万贵妃病逝后不久宪宗也因悲伤过度去世,皇太子朱佑樘于是继位,这便是明孝宗,他最终用自己的宽容和勤奋力挽狂澜,让明朝得以中兴。


诸如以上这种小人物,历史上肯定还有很多,可惜他们大多数都湮灭在了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其事迹并不为后人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