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近期,一些关于政治教育的话题在官兵中热议不断,有人觉得传统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优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尤其是在新兵刚下队,稳步度过“第二适应期”期间,面对思想活泛的00后,有人觉得教育方式要敢于尝试,必须紧跟时代节奏;还有人觉得授课内容要精要简,吸收消化更便于理解。

曾经有位战友开玩笑说道:“宁愿在哨位上站2小时,也不愿意在椅子上坐45分钟!”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在很多教育环节的把握和处理上多少还是存在机械僵化、千篇一律等实际问题,其结果就是官兵点赞互动较少、上下同拍共鸣不多。怎样找准思想教育正确的打开方式,如何吸引官兵的“眼球”,面对这些疑问,银川支队某中队有话要说。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教育课堂“五连击”

第一击:引人入胜。如果上课方式生硬、死板,内容又干又涩、味同嚼蜡,这样的教育肯定没有“市场”。每一堂课都有其灵魂,精心设计好“引子”,一开场就吊足官兵胃口,吸引听课者的目光,使大家想听、愿听这才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时代的节奏声在提醒我们,轻松愉悦的上课环境,诙谐幽默的课堂讲述,潜移默化的道理灌输是当前军营政治教育的“主流”。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第二击:直击要害。事实证明,言语不实在、主题不突出、用语不准确等情况在官兵中是“吃不开”的,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闯讲道:“我们抓教育,切不可东拉西扯不聚焦、高高在上少地气、空话套话打太极。青年官兵更希望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实事求是,说道理才有人服、举例子才有人信、提要求才有人懂。”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第三击:互动交流。一节课讲述一个道理,将课后的思考讨论题延伸到课堂中,随机挑选2—3名战士上台,谈一谈对本堂课的理解,转化到实践当中的做法以及对授课时所提事例的个人思考,鼓励大家敢于表达、说出实话,使官兵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启发。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第四击:汇总归纳。课堂的“声音”需要教育者认真分析、仔细推敲,对于偏离主题的要加以纠偏正向,对于理解合拍的要予以鼓励肯定。教育者既要保护好受教育者参教议教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鼓励一些不同思想的“碰撞”,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效果。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第五击:深化升华。离开课堂不代表教育的结束,随着中心工作和职责任务的变化,针对不同主题、不同情况、不同程度设计教育内容,综合运用班排讨论、参观见学、仪式教育、演讲征文、文体活动、网络助教等方式,使官兵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辅助吸收的“小点心”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水滴石穿,积少成多,“三个半小时”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属于常规“动作”。虽任务常有变化,工作时有冲突,但每一日的读书报、看新闻就是我们政治工作不可丢失的阵地,唯有主动出击积极协调,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不起眼的小环节,却是部队中对官兵思想教育引导的重要“砝码”。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一张“A4纸”近来却成为了倍受中队官兵欢迎的明星级“教育角”,把密密麻麻的应知应会常识,化繁为简,一个阶段看起来效果十分明显。排长张泽颖介绍到,“每日一学”是利用小黑板、公开栏等载体,对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条令等内容的归纳学习,每日更换内容,让官兵常看常熟悉、多看多记忆。

创新课堂有“两法”

能者为师法。新兵下连之后,中队长李奕宽采取“会讲者多讲,不会讲者鼓励讲”的方式,将每天的教育课时间交出一部分给战士,让战士们自己准备授课内容,在战士们讲课的过程中,坐在课堂近距离听一听战士们感兴趣的都是什么,找几个战士聊一聊他们对当前的教育都有哪些感想和期待,真正的将课堂带“活”。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创新融合法。在积极发挥课堂教育主体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好新媒体、新工具、新方法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打造深度融合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说一千道一万,做好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在改进中加强,提升其亲和力和针对性,使受教者形成学做一体、学思结合的新格局。强军兴军的征途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政治教育就要用“兵”的原汁原味,说“兵”的真话实话,才能抓住“兵”的真心实意。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盘活课堂,带稳兵心,我们有“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