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近期,一些關於政治教育的話題在官兵中熱議不斷,有人覺得傳統教育不能侷限於課堂,優質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尤其是在新兵剛下隊,穩步度過“第二適應期”期間,面對思想活泛的00後,有人覺得教育方式要敢於嘗試,必須緊跟時代節奏;還有人覺得授課內容要精要簡,吸收消化更便於理解。

曾經有位戰友開玩笑說道:“寧願在哨位上站2小時,也不願意在椅子上坐45分鐘!”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在很多教育環節的把握和處理上多少還是存在機械僵化、千篇一律等實際問題,其結果就是官兵點贊互動較少、上下同拍共鳴不多。怎樣找準思想教育正確的打開方式,如何吸引官兵的“眼球”,面對這些疑問,銀川支隊某中隊有話要說。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教育課堂“五連擊”

第一擊:引人入勝。如果上課方式生硬、死板,內容又幹又澀、味同嚼蠟,這樣的教育肯定沒有“市場”。每一堂課都有其靈魂,精心設計好“引子”,一開場就吊足官兵胃口,吸引聽課者的目光,使大家想聽、願聽這才是一節課成功的開始。時代的節奏聲在提醒我們,輕鬆愉悅的上課環境,詼諧幽默的課堂講述,潛移默化的道理灌輸是當前軍營政治教育的“主流”。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第二擊:直擊要害。事實證明,言語不實在、主題不突出、用語不準確等情況在官兵中是“吃不開”的,大隊政治教導員陳闖講道:“我們抓教育,切不可東拉西扯不聚焦、高高在上少地氣、空話套話打太極。青年官兵更希望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實事求是,說道理才有人服、舉例子才有人信、提要求才有人懂。”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第三擊:互動交流。一節課講述一個道理,將課後的思考討論題延伸到課堂中,隨機挑選2—3名戰士上臺,談一談對本堂課的理解,轉化到實踐當中的做法以及對授課時所提事例的個人思考,鼓勵大家敢於表達、說出實話,使官兵能夠在教育過程中受到啟發。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第四擊:彙總歸納。課堂的“聲音”需要教育者認真分析、仔細推敲,對於偏離主題的要加以糾偏正向,對於理解合拍的要予以鼓勵肯定。教育者既要保護好受教育者參教議教的積極性,同時也要鼓勵一些不同思想的“碰撞”,達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效果。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第五擊:深化昇華。離開課堂不代表教育的結束,隨著中心工作和職責任務的變化,針對不同主題、不同情況、不同程度設計教育內容,綜合運用班排討論、參觀見學、儀式教育、演講徵文、文體活動、網絡助教等方式,使官兵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輔助吸收的“小點心”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水滴石穿,積少成多,“三個半小時”在基層經常性工作中屬於常規“動作”。雖任務常有變化,工作時有衝突,但每一日的讀書報、看新聞就是我們政治工作不可丟失的陣地,唯有主動出擊積極協調,持之以恆地抓好落實,不起眼的小環節,卻是部隊中對官兵思想教育引導的重要“砝碼”。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一張“A4紙”近來卻成為了倍受中隊官兵歡迎的明星級“教育角”,把密密麻麻的應知應會常識,化繁為簡,一個階段看起來效果十分明顯。排長張澤穎介紹到,“每日一學”是利用小黑板、公開欄等載體,對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黨的十九大精神、新條令等內容的歸納學習,每日更換內容,讓官兵常看常熟悉、多看多記憶。

創新課堂有“兩法”

能者為師法。新兵下連之後,中隊長李奕寬採取“會講者多講,不會講者鼓勵講”的方式,將每天的教育課時間交出一部分給戰士,讓戰士們自己準備授課內容,在戰士們講課的過程中,坐在課堂近距離聽一聽戰士們感興趣的都是什麼,找幾個戰士聊一聊他們對當前的教育都有哪些感想和期待,真正的將課堂帶“活”。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創新融合法。在積極發揮課堂教育主體作用的基礎上,運用好新媒體、新工具、新方法開展思想教育引導,打造深度融合的“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動佔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說一千道一萬,做好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貴在改進中加強,提升其親和力和針對性,使受教者形成學做一體、學思結合的新格局。強軍興軍的征途中,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政治教育就要用“兵”的原汁原味,說“兵”的真話實話,才能抓住“兵”的真心實意。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盤活課堂,帶穩兵心,我們有“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