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在這段疫情如漢江水浩浩蕩蕩、此起彼伏的日子裡,我們的心從每天一睜眼起就被各種疫情新聞主宰著:時而焦慮、時而感動、時而悲憫、時而又義憤填膺。這些紛至沓來的消息中不乏傳遞善良的光與熱,也照見著光熱未及之處的陰與冷。

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杭州紅十字會1月31日公佈了疫情獲捐物資清單,清單上第一個名字是林生斌,那個兩年前網絡熱議的被保姆縱火燒死一家四口的人。還有那個自己患“漸凍”絕症,妻子被感染隔離,卻瞞著全院醫護人員,率領600多名白衣衛士衝鋒在前,與病魔爭搶時間的金銀潭醫院院長。等等。

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他們都曾是你我一樣的常人,曾經歷了你我一樣的常人所不曾經歷的創傷,卻在疫情洶湧而來之時選擇了善良。

與此同時,另一些新聞卻讓人骨頭縫裡都泛著涼意。河南的一位護士下班後,被堵在小區門口不讓進,對方稱護士工作的醫院接收了肺炎患者,她們身上攜帶的病毒會傳染給小區居民。

對照之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在善良面前人與人的差距會這麼大?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對素昧平生的人善良,而有些人只選擇對自己“善良”?善良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培養的?如何讓善良去溫暖更多的人?

善良是一種利他行為,具有個體差異

善良在社會心理學上是一種“利他行為”,利他行為是指一個人所作出的行為對他人是有利的,而對自己則並沒有明顯的利益。或者是一種無私的行為,只是為了他人的利益。

“利他行為”從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上來看

是生物的本能,有助於物種保存與延續。比如,當獅子或獵豹接近湯姆遜瞪羚時,往往那隻最早發現危險的瞪羚會在原地不停地跳躍向同伴們發出警告,它們放棄第一時間逃生的機會,並以此代價向同伴報警,使自己暴露在捕食者面前。

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湯姆遜瞪羚這一行為是不是頗似我們前面提到的凡人英雄們所做出的善良之舉?也正是因為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個這樣的英雄,人類才得以延續,才能創造出如此璀璨奪目的文明。

如果善良是一種生物本能,為什麼在一些人身上卻沒有顯現?那是因為人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集合體,善良這種利他的社會行為不僅受到個人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受到社會氛圍對於個體的影響。

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善良

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善良,但現實中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擇善良。

社會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影響利他行為的主要因素是動機。另外還有旁觀者的人數、他人的示範、需要幫助者的特點以及可能提供幫助者的人格、性別、心情等等。

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那些在疫情面前隱瞞實情或拒絕醫護人員進小區的人,他們的動機是保護自己,他們在對疫情的恐慌和焦慮中喪失了對社會和他人的善良以及對大勢的判斷,他們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但人都需要社會的支撐,罔顧他人的結果只能是唇亡齒寒。

而那個自己的善良曾被狠狠辜負的人卻選擇再一次相信、再一次讓自己的善良溫暖更多的人;那個身患絕症、家人感染的院長也選擇了奔波在抗疫一線。善良是他們的選擇,雖然這種選擇對他們而言代價重到令人心痛,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做出這樣的選擇。

善良對社會而言是一個道阻且長的命題

社會風氣是影響利他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社會風氣不好、正義難以伸張、人際之間充滿不信任時,人際冷漠現象就比較普遍;而當見義勇為行為得到推崇和表彰,人們對法律法規的公正性和執法者的廉潔程度比較有信心,人際之間信任度比較高時,利他的行為就易出現

那些在危難中挺身而出、用平凡之軀鑄就大義凜然的英雄們的善舉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在他們的感召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善意並表達出自己的善意,這樣我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定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們的社會要珍惜這樣的善良,保護好這些善良的人,他們是我們抗疫戰爭的法寶,也是我們社會前行的最美好的樣子。

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如何讓善良傳遞下去?

研究表明社會焦慮突增會影響善良的產生。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使處在危機環境中的人們不得不考慮個人的安全、住房、醫療、就業……這一切都使個人自我防衛意識得到強化,對未來潛在、不可預期而又隨時將臨的風險產生恐懼和憂慮,這將形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在這種壓力下,高焦慮者往往過多地關注自身而較少關心別人的處境。

此外,在市場規則不健全的情況下,一些被連環騙局傷害的案例時有發生,使人們時刻防備著利他行為外衣下的利己目的,這也強化了一些人對利他行為的懷疑心理和排斥態度,並將這種思維方式衍化到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認為人的行為不管多麼高尚都是出於利己的動機,從而導致利他心理和行為逐漸弱化,對社會利他行為採取懷疑態度。

大愛照亮疫情的陰暗:善良是本能,為何有些時候我們無法善良?

基於以上阻礙利他行為產生的因素,利他行為的促進需要整個社會的大力協助和積極參與。客觀透明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有利於利他行為的產生。通過社會輿論和宣傳,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鼓勵和促進利他行為,對行善之人予以肯定和嘉獎,這樣善良才會花開不敗、代代常春。

林生斌曾表示,依然相信大部分人是善良的。其實作為我們個人,更要不忘初心。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善心,那麼身邊的人、更多的人也會如此,善良自然會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說說你身邊善良的人和事吧

▷私信我,獲取9.9元專屬你的心理測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